誡初心學人文

關燈
夫初心之人。

    須遠離惡友親近賢善。

    受五戒十戒等。

    善知持犯開遮。

    但依金口聖言。

    莫順庸流妄說。

    既已出家參陪清衆。

    常念柔和善順不得我慢貢高。

    大者為兄小者為弟。

    傥有诤者兩說和合。

    但以慈心相向。

    不得惡語傷人。

    若也欺淩同伴論說是非。

    如此出家全無利益。

    财色之禍甚于毒蛇省己知非常須遠離。

    無緣事則不得入他房院。

    當屏處不得強知他事。

    非六日不得洗浣内衣。

    臨盥漱不得高聲涕唾。

    行益次不得搪揬越序。

    經行次不得開襟掉臂。

    言談次不得高聲戲笑。

    非要事不得出于門外。

    有病人須慈心守護。

    見賓客須欣然迎接。

    逢尊長須肅恭回避。

    辦道具須儉約知足。

    齋食時飲啜不得作聲執放。

    要須安詳不得舉顔顧視。

    不得欣厭精粗。

    須默無言說。

    須防護雜念。

    須知受食但療形枯為成道業。

    須念般若心經觀三輪清淨不違道用。

    赴焚修須早暮勤行自貴懈怠。

    知衆行次不得雜亂。

    贊呗咒願須誦文觀義。

    不得但随音聲。

    不得韻曲不調。

    瞻敬尊顔不得攀緣異境。

    須知自身罪障猶如山海。

    須知理忏事忏可以消除。

    深觀能禮所禮皆從真性緣起。

    深信感應不虛影響相從。

    居衆寮須相讓不争。

    須遞相扶護。

    慎詳論勝負。

    慎聚頭閑話。

    慎誤著他鞋。

    慎坐卧越次。

    對客言談不得揚于家醜。

    但贊院門佛事。

    不得詣庫房見聞雜事自生疑惑。

    非要事不得遊州獵縣。

    與俗交通令他憎嫉失自道情。

    傥有要事出行。

    告住持人及管衆者。

    令知去處。

    若入俗家切須堅持正念。

    慎勿見色聞聲流蕩邪心。

    又況披襟戲笑亂說雜事。

    非時酒食妄作無礙之行深乖佛戒。

    又處賢善人嫌疑之間。

    豈為有智慧人也。

    住社堂慎沙彌同行。

    慎人事往還。

    慎見他好惡。

    慎貪求文字。

    慎睡眠過度。

    慎散亂攀緣。

    若遇示師升座說法。

    切不得于法作懸崖想生退屈心。

    或作串聞想生容易心。

    當須虛懷聞之。

    必有機發之時。

    不得随學語者但取口辦。

    所謂蛇飲水成毒。

    牛飲水成乳。

    智學成菩提。

    愚學成生死是也。

    又不得于主法人生輕薄想。

    因之于道有障。

    不能進修切須慎之。

    論雲。

    如人夜行罪人執炬當路。

    若以人惡故不受光明。

    堕坑落塹去矣。

    聞法之次如履薄冰。

    必須側耳目而聽玄音。

    肅情塵而賞幽緻。

    下堂後默坐觀之。

    如有所疑博問先覺。

    夕惕朝詢不濫絲發。

    如是乃可能生正信。

    以道為懷者欤。

    無始習熟愛欲恚癡纏綿意地。

    暫伏還起如隔日瘧。

    一切時中直須用加行方便智慧之力痛自遮護。

    豈可閑謾遊談無根虛喪天日。

    欲冀心宗而求出路哉。

    但堅志節責躬匪懈。

    知非遷善改悔調柔。

    勤修而觀力轉深。

    煉磨而行門益淨。

    長起難遭之想道業恒新。

    常懷慶幸之心終不退轉。

    如是久久自然定慧圓明見自心性。

    用如幻悲智還度衆生。

    作人天大福田。

    切須勉之。

    泰和乙醜冬月。

    海東曹溪山老衲知讷志。

     皖山正凝禅師示蒙山法語 師見蒙山來禮。

    先自問雲。

    爾還信得及麼。

    山雲。

    若信不及不到這裡。

    師雲。

    十分信得更要持戒。

    持戒易得靈驗。

    若無戒行如空中架樓閣。

    還持戒麼山雲。

    見持五戒。

    師雲。

    此後隻看個無字。

    不要思量蔔度。

    不得作有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