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止觀卷第二下
關燈
小
中
大
随人堪任稱彼而說。
乃至成佛化物之時。
或為法王說頓漸法。
或為菩薩。
或為聲聞天魔人鬼十法界像對揚發起。
或為佛所問而廣答頓漸。
或扣機問佛。
佛答頓漸*輪。
此義至第九重當廣說。
攝法中亦略示。
○第五歸大處諸法畢竟空故。
說是止觀者。
夫膠手易着寱夢難惺。
封文齊意自謂為是。
競執瓦礫謂琉璃珠。
近事顯語猶尚不識。
況遠理密教甯當不惑。
為此意故須論旨歸。
旨歸者文旨所趣也。
如水流趣海火炎向空。
識密達遠無所稽滞。
譬如智臣解王密語。
聞有所說皆悉了知到一切智地。
得此意者即解旨歸。
旨者自向三德。
歸者引他同入三德。
故名旨歸。
又自入三德名歸。
令他入三德名旨。
故名旨歸。
今更總别明旨歸。
諸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于世。
示種種像。
鹹令衆生同見法身。
見法身已。
佛及衆生俱歸法身。
又佛說種種法。
鹹令衆生究竟如來一切種智。
種智具已。
佛及衆生俱歸般若。
又佛現種種方便神通變化解脫諸縛。
不令一人獨得滅度。
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
既滅度已。
佛及衆生俱歸解脫。
大經雲。
安置諸子秘密藏中。
我亦不久自住其中。
是名總相旨歸。
别相者身有三種。
一者色身。
二者法門身。
三者實相身。
若息化論歸者。
色身歸解脫。
法門身歸般若。
實相身歸法身。
般若說有三種。
一說道種智。
二說一切智。
三說一切種智。
若息化論歸。
道種智歸解脫。
一切智歸般若。
一切種智歸法身。
解脫有三種。
一解無知縛。
二解取相縛。
三解無明縛。
若息化歸真。
解無知縛歸解脫。
解取相縛歸般若。
解無明縛歸法身。
以是義故。
别相旨歸亦歸三德秘密藏中。
複次三德非三非一不可思議。
所以者何。
若謂法身直法身者。
非法身也。
當知法身亦身非身非身非非身。
住首楞嚴。
種種示現作衆色像。
故名為身。
所作辦已歸于解脫。
智慧照了諸色非色。
故名非身。
所作辦已歸于般若。
實相之身非色像身非法門身。
是故非身非非身。
所作辦已歸于法身。
達此三身無一異相是名為歸。
說此三身無一異相。
是名為旨。
俱入秘藏故名旨歸。
若謂般若直般若者非般若也。
當知般若亦知非知非知非非知。
道種智般若遍知于俗故名為知。
所作辦已歸于解脫。
一切智般若遍知于真故名非知。
所作辦已歸于般若。
一切種智般若遍知于中。
故名非知非非知。
所作辦已歸于法身。
達三般若無一異相。
是名為歸。
說三般若無一異相。
是名為旨。
俱入秘藏故名旨歸。
若謂解脫直解脫者。
非解脫也。
當知解脫亦脫非脫非脫非非脫。
方便淨解脫調伏衆生不為所染。
故名為脫。
所作辦已歸于解脫。
圓淨解脫不見衆生及解脫相故名非脫。
所作辦已歸于般若。
性淨解脫則非脫非非脫。
所作辦已歸于法身。
若達若說。
如此三脫非一異相。
俱入秘藏故名旨歸。
複次三德非新非故而新而故。
所以者何。
三障障三德。
無明障法身。
取相障般若。
無知障解脫。
三障先有名之為故。
三德破三障。
今始得顯故名為新。
三障即三德三德即三障。
三障即三德三障非故。
三德即三障三德非新。
非新而新則有發心所得之三德。
乃至究竟所得之三德。
非故而故則有發心所治之三障。
乃至究竟所治之三障。
新非新故非故。
則有理性之三德若總達三德非新非故而新而故。
無一異相。
為他亦然。
即是旨歸秘密藏中。
又說者。
無明先有名為故。
法身是明破于無明名為新。
無明即明明即無明。
無明即明無明非故。
明即無明明則非新。
取相先有名之為故。
無相破相無相名新。
相即無相無相即相。
何新何故。
無知先有名之為故。
知破無知知名為新。
無知即知知即無知。
何新何故。
若達總别新故無一異相。
若為他說亦複如是。
是名旨歸入秘密藏。
縱橫開合始終等例皆如是。
複次旨歸亦複如是。
謂旨非旨非旨非非旨。
歸非歸非歸非非歸。
一一悉須入秘密藏中。
例上可解。
旨自行故。
非旨化他故。
非旨非非旨無自他故。
旨歸三德寂靜若此。
有何名字而可說示。
不知何以名之。
強名中道實相法身非止非觀等。
亦複強名一切種智平等大慧般若波羅蜜觀等。
亦複強名首楞嚴定大涅槃不可思議解脫止等。
當知種種相種種說種種神力。
一一皆入秘密藏中。
何等是旨歸。
旨歸何處。
誰是旨歸。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永寂如空。
是名旨歸。
至第十重中當廣說也。
乃至成佛化物之時。
或為法王說頓漸法。
或為菩薩。
或為聲聞天魔人鬼十法界像對揚發起。
或為佛所問而廣答頓漸。
或扣機問佛。
佛答頓漸*輪。
此義至第九重當廣說。
攝法中亦略示。
○第五歸大處諸法畢竟空故。
說是止觀者。
夫膠手易着寱夢難惺。
封文齊意自謂為是。
競執瓦礫謂琉璃珠。
近事顯語猶尚不識。
況遠理密教甯當不惑。
為此意故須論旨歸。
旨歸者文旨所趣也。
如水流趣海火炎向空。
識密達遠無所稽滞。
譬如智臣解王密語。
聞有所說皆悉了知到一切智地。
得此意者即解旨歸。
旨者自向三德。
歸者引他同入三德。
故名旨歸。
又自入三德名歸。
令他入三德名旨。
故名旨歸。
今更總别明旨歸。
諸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于世。
示種種像。
鹹令衆生同見法身。
見法身已。
佛及衆生俱歸法身。
又佛說種種法。
鹹令衆生究竟如來一切種智。
種智具已。
佛及衆生俱歸般若。
又佛現種種方便神通變化解脫諸縛。
不令一人獨得滅度。
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
既滅度已。
佛及衆生俱歸解脫。
大經雲。
安置諸子秘密藏中。
我亦不久自住其中。
是名總相旨歸。
别相者身有三種。
一者色身。
二者法門身。
三者實相身。
若息化論歸者。
色身歸解脫。
法門身歸般若。
實相身歸法身。
般若說有三種。
一說道種智。
二說一切智。
三說一切種智。
若息化論歸。
道種智歸解脫。
一切智歸般若。
一切種智歸法身。
解脫有三種。
一解無知縛。
二解取相縛。
三解無明縛。
若息化歸真。
解無知縛歸解脫。
解取相縛歸般若。
解無明縛歸法身。
以是義故。
别相旨歸亦歸三德秘密藏中。
複次三德非三非一不可思議。
所以者何。
若謂法身直法身者。
非法身也。
當知法身亦身非身非身非非身。
住首楞嚴。
種種示現作衆色像。
故名為身。
所作辦已歸于解脫。
智慧照了諸色非色。
故名非身。
所作辦已歸于般若。
實相之身非色像身非法門身。
是故非身非非身。
所作辦已歸于法身。
達此三身無一異相是名為歸。
說此三身無一異相。
是名為旨。
俱入秘藏故名旨歸。
若謂般若直般若者非般若也。
當知般若亦知非知非知非非知。
道種智般若遍知于俗故名為知。
所作辦已歸于解脫。
一切智般若遍知于真故名非知。
所作辦已歸于般若。
一切種智般若遍知于中。
故名非知非非知。
所作辦已歸于法身。
達三般若無一異相。
是名為歸。
說三般若無一異相。
是名為旨。
俱入秘藏故名旨歸。
若謂解脫直解脫者。
非解脫也。
當知解脫亦脫非脫非脫非非脫。
方便淨解脫調伏衆生不為所染。
故名為脫。
所作辦已歸于解脫。
圓淨解脫不見衆生及解脫相故名非脫。
所作辦已歸于般若。
性淨解脫則非脫非非脫。
所作辦已歸于法身。
若達若說。
如此三脫非一異相。
俱入秘藏故名旨歸。
複次三德非新非故而新而故。
所以者何。
三障障三德。
無明障法身。
取相障般若。
無知障解脫。
三障先有名之為故。
三德破三障。
今始得顯故名為新。
三障即三德三德即三障。
三障即三德三障非故。
三德即三障三德非新。
非新而新則有發心所得之三德。
乃至究竟所得之三德。
非故而故則有發心所治之三障。
乃至究竟所治之三障。
新非新故非故。
則有理性之三德若總達三德非新非故而新而故。
無一異相。
為他亦然。
即是旨歸秘密藏中。
又說者。
無明先有名為故。
法身是明破于無明名為新。
無明即明明即無明。
無明即明無明非故。
明即無明明則非新。
取相先有名之為故。
無相破相無相名新。
相即無相無相即相。
何新何故。
無知先有名之為故。
知破無知知名為新。
無知即知知即無知。
何新何故。
若達總别新故無一異相。
若為他說亦複如是。
是名旨歸入秘密藏。
縱橫開合始終等例皆如是。
複次旨歸亦複如是。
謂旨非旨非旨非非旨。
歸非歸非歸非非歸。
一一悉須入秘密藏中。
例上可解。
旨自行故。
非旨化他故。
非旨非非旨無自他故。
旨歸三德寂靜若此。
有何名字而可說示。
不知何以名之。
強名中道實相法身非止非觀等。
亦複強名一切種智平等大慧般若波羅蜜觀等。
亦複強名首楞嚴定大涅槃不可思議解脫止等。
當知種種相種種說種種神力。
一一皆入秘密藏中。
何等是旨歸。
旨歸何處。
誰是旨歸。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永寂如空。
是名旨歸。
至第十重中當廣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