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畏三藏禅要(海仁睿)

關燈
中天竺摩伽陀國王舍城那爛陀竹林寺三藏沙門諱輸波迦羅。

    唐言善無畏。

    刹利種豪貴族。

    共嵩嶽會善寺大德禅師敬賢和上。

    對論佛法。

    略叙大乘旨要。

    頓開衆生心地令速悟道。

    及受菩薩戒。

    羯磨儀軌。

    序之如左。

     夫欲入大乘法者。

    先須發無上菩提心受大菩薩戒身器清淨。

    然後受法。

    略作十一門分别。

     第一發心門 第二供養門 第三忏悔門 第四歸依門 第五發菩提心門 第六問遮難門 第七請師門 第八羯磨門 第九結門 第十修四攝門 第十一十重戒門 第一發心門 弟子某甲等。

    歸命十方一切諸佛諸大菩薩大菩提心。

    為大導師。

    能令我等離諸惡趣。

    能示人天大涅槃路。

    是故我今至心頂禮。

     第二供養門(次應教令運心。

    遍想十方諸佛。

    及無邊世界。

    微塵刹海。

    恒沙諸佛菩薩。

    想自身于一一佛前。

    頂禮贊歎供養之) 弟子某甲等。

    十方世界所有一切最勝上妙。

    香華幡蓋種種勝事。

    供養諸佛及諸菩薩大菩提心。

    我今發心盡未來際。

    至誠供養至心頂禮。

     第三忏悔門 弟子某甲。

    自從過去無始已來。

    乃至今日。

    貪嗔癡等一切煩惱。

    及忿恨等諸随煩惱。

    惱亂身心廣造一切諸罪。

    身業不善殺盜邪淫。

    口業不善妄言绮語惡口兩舌。

    意業不善貪嗔邪見。

    一切煩惱無始相續纏染身心。

    令身口意造罪無量。

    或殺父母。

    殺阿羅漢。

    出佛身血。

    破和合僧。

    毀謗三寶。

    打縛衆生。

    破齋破戒。

    飲酒啖肉。

    如是等罪。

    無量無邊不可憶知。

    今日誠心發露忏悔。

    一忏已後永斷相續更不敢作。

    唯願十方一切諸佛諸大菩薩加持護念。

    能令我等罪障消滅。

    至心頂禮。

     第四歸依門 弟子某甲。

    始從今身乃至當坐菩提道場。

    歸依如來無上三身。

    歸依方廣大乘法藏。

    歸依一切不退菩薩僧。

    惟願十方一切諸佛諸大菩薩。

    證知我等。

    至心頂禮。

     第五發菩提心門 弟子某甲。

    始從今身乃至當坐菩提道場。

    誓願發無上大菩提心。

     衆生無邊誓願度  福智無邊誓願集 法門無邊誓願學  如來無邊誓願仕 無上佛道誓願成 今所發心。

    複當遠離我法二相。

    顯明本覺真如。

    平等正智現前得善巧智。

    具足圓滿普賢之心。

    唯願十方一切諸佛諸大菩薩。

    證知我等。

    至心忏悔。

     第六問遮難門 先問。

    若有犯七逆罪者。

    師不應與授戒。

    應教忏悔。

    須七日二七日乃至七七日。

    複至一年懇到忏悔須現好相。

    若不見好相。

    受戒亦不得戒。

    諸佛子汝等。

    從生已來。

    不殺父耶(有輕犯者。

    應須首罪。

    必不隐藏。

    得大罪報。

    乃至彼等犯者亦爾。

    無犯者答無)。

     汝等不殺母耶。

    不出佛身血耶。

    不殺阿羅漢耶。

    不殺和尚耶。

    不殺阿阇梨耶。

    不破和合僧耶。

    汝等若犯如上七逆罪者。

    應須對衆發露忏悔。

    不得覆藏。

    必堕無間受無量苦。

    若依佛教發露忏悔者。

    必得重罪消滅得清淨身。

    入佛智慧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若不犯者但自答無。

    諸佛子等。

    汝從今日乃至當坐菩提道場。

    能精勤受持一切諸佛諸大菩薩。

    最勝最上大律儀戒否。

    此名所謂三聚淨戒。

    攝律儀戒。

    攝善法戒。

    饒益有情戒。

    汝等從今身乃至成佛。

    于其中間誓不犯能持否(答能)。

     于其中間。

    不舍離三聚淨戒四弘誓願能持否(答能)既發菩提心受菩薩戒。

    惟願十方一切諸佛大菩薩。

    證明我等加持我等。

    令我永不退轉。

    至心頂禮。

     第七請師門 弟子某甲等。

    奉請十方一切諸佛及諸菩薩。

    觀世音菩薩。

    彌勒菩薩。

    虛空藏菩薩。

    普賢菩薩。

    執金剛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

    金剛藏菩薩。

    除蓋障菩薩。

    及餘一切大菩薩衆。

    憶昔本願。

    來降道場。

    證明我等。

    至心頂禮。

    弟子(某甲)奉請釋迦牟尼佛。

    為和上。

    奉請文殊師利。

    為羯磨阿阇梨。

    奉請十方諸佛。

    為證戒師。

    奉請一切菩薩摩诃薩。

    為同學法侶。

    唯願諸佛諸大菩薩慈悲故。

    哀受我請。

    至心頂禮。

     第八羯磨門 諸佛子谛聽。

    今為汝等羯磨授戒。

    正是得戒之時。

    至心谛聽羯磨文。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諸大菩薩。

    慈悲憶念。

    此諸佛子。

    始從今日。

    乃至當坐菩提道場。

    受學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菩薩淨戒。

    所謂攝律儀戒。

    攝善法戒。

    饒益有情戒。

    此三淨戒具足受持(如是至三)至心頂禮。

     第九結戒門 諸佛子等。

    始從今日。

    乃至當證無上菩提。

    當具足受持諸佛菩薩淨戒。

    今受淨戒竟。

    是事如是持(如是至三)至心頂禮。

     第十修四攝門 諸佛子等。

    如上已發菩提心。

    具菩薩戒已。

    然應修四攝法及十重戒。

    不應虧犯。

    其四攝者。

    所謂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為欲調伏無始悭貪。

    及饒益衆生故應行布施。

    為欲調伏嗔恚憍慢煩惱。

    及利益衆生故應行愛語。

    為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