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菩薩内戒經
關燈
小
中
大
心視天下萬民如一。
當如視父母兄弟妻子無異。
當等心視之。
今我歡喜為十方天下人民作善。
是為文殊師利菩薩三昧持是三昧戒具者。
文殊師利。
菩薩當來與共語持是三昧戒具者。
是為諸菩薩中最尊。
是為文殊師利菩薩三昧菩薩摩诃薩文殊師利。
三昧菩薩坐欲起時。
叉手念腹中所願言。
我是菩薩摩诃薩。
文殊師利。
菩薩我所作分檀布施用。
是故我得菩薩道若人從菩薩求目。
菩薩當以目與之。
若人從求身。
菩薩以身與之。
若人求财物。
菩薩當以财物與之。
常當念言我是菩薩。
文殊師利。
亦是菩薩。
今我當谛持是身與不妄。
菩薩常當念使十方天下人民安隐富樂。
如使十方人民勤苦。
我當念令安隐富樂解脫。
菩薩當谛持身法行菩薩道。
菩薩當急欲作沙門。
當持禅波羅蜜。
我急當至阿彌陀佛所。
我持是三昧。
急欲與水精琉璃金銀共會相娛樂。
文殊師利。
菩薩和阇名阿提波羅。
阿隻名阿提調。
第七時。
南無佛。
南無法。
南無比丘僧。
南無諸摩诃薩。
南無洹那鸠溜菩薩。
三昧道住止。
是故念十方天下人民。
若在冥中者。
我何時當作大光明如日月。
為十方人民作光明。
如菩薩當為十方天下人民作大光明。
是三昧谛持心。
當政要安心平心。
當為十方天下人民。
如日月作光明。
是菩薩三昧道。
當為十方天下人民。
心作平。
今十方有菩薩十方菩薩行三昧。
這等用是月三昧。
如他菩薩亦用是三昧。
如洹那鸠溜菩薩問釋迦文佛。
是三昧雲何。
釋迦文佛默然無所語。
洹那鸠溜複問三昧。
釋迦文佛複無所語。
洹那鸠溜菩薩自念佛何等心。
洹那鸠溜知佛心。
洹那鸠溜便起往為佛作禮。
洹那鸠溜便撾揵椎。
十方三昧菩薩皆來會。
六萬菩薩皆前為佛作禮已皆坐。
洹那鸠溜問佛。
當為十方天下人民平心三昧。
名為何等為月三昧。
佛語六萬菩薩。
皆平心已平心。
諸拘樓檀皆動搖不能住持。
佛威神安天下。
是三昧名月三昧。
已得聞是三昧者。
皆當平心行之。
第八時。
南無佛。
南無法。
南無比丘僧。
南無諸菩薩。
南無摩诃薩。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我自念命前世時已行菩薩道。
自念我已奉事三百億佛。
自念我前世為菩薩時。
常以慈悲喜護之心。
愍傷一切人非人及蜎蜚蠕動之類。
恒為之感痛。
我常以經道勸勵開導之。
使得入正法遠去惡為善。
耳不受善惡之聲。
眼不視好醜之色。
鼻不嗅臭香之氣。
口不嘗味味之味。
身不求粗細之飾。
意不求可欲之欲。
我自斷六。
我自斷三六事不得起。
耳得定不聞善惡之聲。
眼得定不視好醜之色。
鼻得定不嗅臭香之氣。
口得定不貪著五味。
身得定不知寒溫之痛癢。
意得定無複往來之思想。
身行檀波羅蜜但欲布施。
眼為屍波羅蜜但欲持戒。
耳為羼提波羅蜜但欲忍辱。
鼻為惟逮波羅蜜但欲精進。
口為禅波羅蜜但欲一心。
意為般若波羅蜜但欲智慧。
我常以是六事救濟施惠一切。
我今來生複得見佛經戒。
複得奉事三尊。
我今當複以六事數化一切。
廣利法門開導衆人使成大道。
為一切人非人作唱導。
時當死不犯淨戒。
時當死死不為欲惑。
時當死死不為可不可動。
是我平願人來索身當以與之。
制其所索我不逆也。
是為菩薩九時之戒。
以平等心持之。
是為持戒。
所以爾者。
我為十方諸佛故。
我為諸經法故。
我為諸比丘僧故。
我為諸菩薩摩诃薩故。
我為十方天下人非人蜎蜚蠕動之類故。
我持是諸事憂念衆生。
以故我今得菩薩道行諸菩薩法。
是故菩薩道難值難聞。
聞之者皆得阿惟越緻。
我今持我身命。
歸十方諸佛。
一心不複退轉。
第九時。
南無佛。
南無法。
南無比丘僧。
南無諸菩薩。
南無摩诃薩。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菩薩道甚難。
我以身命救濟一切衆生無所愛惜。
菩薩不作罪亦不畏罪。
宿命到來怨家債主至。
菩薩歡喜畢罪亦不怖懅。
菩薩持法如法持戒如戒。
菩薩以信故得作佛。
菩薩博讀衆經。
悉入諸道順化衆生。
菩薩常行慈心。
言語儒軟不中傷人意菩薩與妻子并居。
如養怨家常護其意。
菩薩視女人如虎狼師子如毒蛇。
菩薩不畏愛欲。
不能動菩薩意。
菩薩舍欲故。
愛欲不能得沾污。
菩薩清淨之行如蓮華不于高山陸地生也。
菩薩于愛欲中生如蓮華。
雖淤泥中生不為泥塗所污也。
菩薩戒内不戒外也。
外行如地内戒如水。
水以清淨濡軟為行。
地以多容多受為功德也。
一切百草樹木皆從地得生長。
一切萬物皆從水得生活。
是故菩薩功德如地如水。
菩薩山居獨處亦不恐懼。
菩薩雖居家畜養妻子。
常如獨處恬然安定。
無複痛癢思想之念。
以故菩薩功德尊大巍巍堂堂。
無端無底無邊無限。
功德難稱難量
當如視父母兄弟妻子無異。
當等心視之。
今我歡喜為十方天下人民作善。
是為文殊師利菩薩三昧持是三昧戒具者。
文殊師利。
菩薩當來與共語持是三昧戒具者。
是為諸菩薩中最尊。
是為文殊師利菩薩三昧菩薩摩诃薩文殊師利。
三昧菩薩坐欲起時。
叉手念腹中所願言。
我是菩薩摩诃薩。
文殊師利。
菩薩我所作分檀布施用。
是故我得菩薩道若人從菩薩求目。
菩薩當以目與之。
若人從求身。
菩薩以身與之。
若人求财物。
菩薩當以财物與之。
常當念言我是菩薩。
文殊師利。
亦是菩薩。
今我當谛持是身與不妄。
菩薩常當念使十方天下人民安隐富樂。
如使十方人民勤苦。
我當念令安隐富樂解脫。
菩薩當谛持身法行菩薩道。
菩薩當急欲作沙門。
當持禅波羅蜜。
我急當至阿彌陀佛所。
我持是三昧。
急欲與水精琉璃金銀共會相娛樂。
文殊師利。
菩薩和阇名阿提波羅。
阿隻名阿提調。
第七時。
南無佛。
南無法。
南無比丘僧。
南無諸摩诃薩。
南無洹那鸠溜菩薩。
三昧道住止。
是故念十方天下人民。
若在冥中者。
我何時當作大光明如日月。
為十方人民作光明。
如菩薩當為十方天下人民作大光明。
是三昧谛持心。
當政要安心平心。
當為十方天下人民。
如日月作光明。
是菩薩三昧道。
當為十方天下人民。
心作平。
今十方有菩薩十方菩薩行三昧。
這等用是月三昧。
如他菩薩亦用是三昧。
如洹那鸠溜菩薩問釋迦文佛。
是三昧雲何。
釋迦文佛默然無所語。
洹那鸠溜複問三昧。
釋迦文佛複無所語。
洹那鸠溜菩薩自念佛何等心。
洹那鸠溜知佛心。
洹那鸠溜便起往為佛作禮。
洹那鸠溜便撾揵椎。
十方三昧菩薩皆來會。
六萬菩薩皆前為佛作禮已皆坐。
洹那鸠溜問佛。
當為十方天下人民平心三昧。
名為何等為月三昧。
佛語六萬菩薩。
皆平心已平心。
諸拘樓檀皆動搖不能住持。
佛威神安天下。
是三昧名月三昧。
已得聞是三昧者。
皆當平心行之。
第八時。
南無佛。
南無法。
南無比丘僧。
南無諸菩薩。
南無摩诃薩。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我自念命前世時已行菩薩道。
自念我已奉事三百億佛。
自念我前世為菩薩時。
常以慈悲喜護之心。
愍傷一切人非人及蜎蜚蠕動之類。
恒為之感痛。
我常以經道勸勵開導之。
使得入正法遠去惡為善。
耳不受善惡之聲。
眼不視好醜之色。
鼻不嗅臭香之氣。
口不嘗味味之味。
身不求粗細之飾。
意不求可欲之欲。
我自斷六。
我自斷三六事不得起。
耳得定不聞善惡之聲。
眼得定不視好醜之色。
鼻得定不嗅臭香之氣。
口得定不貪著五味。
身得定不知寒溫之痛癢。
意得定無複往來之思想。
身行檀波羅蜜但欲布施。
眼為屍波羅蜜但欲持戒。
耳為羼提波羅蜜但欲忍辱。
鼻為惟逮波羅蜜但欲精進。
口為禅波羅蜜但欲一心。
意為般若波羅蜜但欲智慧。
我常以是六事救濟施惠一切。
我今來生複得見佛經戒。
複得奉事三尊。
我今當複以六事數化一切。
廣利法門開導衆人使成大道。
為一切人非人作唱導。
時當死不犯淨戒。
時當死死不為欲惑。
時當死死不為可不可動。
是我平願人來索身當以與之。
制其所索我不逆也。
是為菩薩九時之戒。
以平等心持之。
是為持戒。
所以爾者。
我為十方諸佛故。
我為諸經法故。
我為諸比丘僧故。
我為諸菩薩摩诃薩故。
我為十方天下人非人蜎蜚蠕動之類故。
我持是諸事憂念衆生。
以故我今得菩薩道行諸菩薩法。
是故菩薩道難值難聞。
聞之者皆得阿惟越緻。
我今持我身命。
歸十方諸佛。
一心不複退轉。
第九時。
南無佛。
南無法。
南無比丘僧。
南無諸菩薩。
南無摩诃薩。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菩薩道甚難。
我以身命救濟一切衆生無所愛惜。
菩薩不作罪亦不畏罪。
宿命到來怨家債主至。
菩薩歡喜畢罪亦不怖懅。
菩薩持法如法持戒如戒。
菩薩以信故得作佛。
菩薩博讀衆經。
悉入諸道順化衆生。
菩薩常行慈心。
言語儒軟不中傷人意菩薩與妻子并居。
如養怨家常護其意。
菩薩視女人如虎狼師子如毒蛇。
菩薩不畏愛欲。
不能動菩薩意。
菩薩舍欲故。
愛欲不能得沾污。
菩薩清淨之行如蓮華不于高山陸地生也。
菩薩于愛欲中生如蓮華。
雖淤泥中生不為泥塗所污也。
菩薩戒内不戒外也。
外行如地内戒如水。
水以清淨濡軟為行。
地以多容多受為功德也。
一切百草樹木皆從地得生長。
一切萬物皆從水得生活。
是故菩薩功德如地如水。
菩薩山居獨處亦不恐懼。
菩薩雖居家畜養妻子。
常如獨處恬然安定。
無複痛癢思想之念。
以故菩薩功德尊大巍巍堂堂。
無端無底無邊無限。
功德難稱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