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一卷

關燈
三種。

    一者惡戒人。

    二者善戒人。

    三者老病人。

    惡戒人者。

    殺牛羊養雞豬放鷹捕魚。

    獵師圍兔射獐鹿等。

    偷賊魁脍咒龍守獄。

    若到是人所。

    作如是言。

    汝等惡戒人。

    何以久作罪。

    不如早死。

    是人因死者是罪不可悔。

    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

    若惡人作如是言。

    我不用是人語。

    不因是死。

    犯中可悔罪。

    若贊歎是人令死。

    便心悔作是念。

    何以教是人死。

    還到語言。

    汝等惡人。

    或以善知識因緣故。

    親近善人得聽善法。

    能正思惟得離惡罪。

    汝勿自殺。

    若是人受其語不死者。

    是中罪可悔。

    善戒人者。

    如來四衆是也。

    若到諸善人所如是言。

    汝持善戒有福德人。

    若死便受天福。

    何不自奪命。

    是人因是自殺死者犯不可悔罪。

    若不自殺者中罪可悔。

    若善戒人作是念。

    我何以受他語自殺。

    若不死者是罪可悔。

    若教他死已。

    心生悔言。

    我不是。

    何以教此善人死。

    還往語言。

    汝善戒人。

    随壽命住。

    福德益多故。

    受福益多。

    莫自奪命。

    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

    老病者。

    四大增減受諸苦惱。

    往語是人言。

    汝雲何久忍是苦。

    何不自奪命。

    因死者是罪不可悔。

    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

    若病人作是念。

    我何緣受是人語自奪命。

    若語病人已心生悔。

    我不是。

    何以語此病人自殺。

    還往語言。

    汝等病人。

    或得良藥善看病人随藥飲食。

    病可得差莫自奪命。

    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

    餘上七種殺。

    說犯與不犯。

    同如上火坑。

    若人作人想殺。

    是罪不可悔。

    人作非人想殺。

    人中生疑殺。

    皆犯不可悔。

    非人人想殺。

    非人中生疑殺是中罪可悔。

    又一人被截手足。

    置著城塹中。

    又衆女人來入城中。

    聞是啼哭聲。

    便往就觀。

    共相謂言。

    若有能與是人藥漿飲。

    使得時死。

    則不久受苦。

    中有愚直女人。

    便與藥漿即死。

    諸女言。

    汝犯戒不可悔。

    即白佛。

    佛言。

    汝與藥漿時死者。

    犯戒不可悔。

    若居士作方便欲殺母。

    而殺非母。

    是中罪可悔。

    若居士欲殺非母。

    而自殺母。

    是犯中罪可悔。

    非逆。

     若居士方便欲殺人。

    而殺非人。

    是中罪可悔。

    若居士作方便欲殺非人。

    而殺人者。

    犯小可悔罪。

     若人懷畜生胎。

    堕此胎者。

    犯小可悔罪。

    若畜生懷人胎者。

    堕此胎死者。

    犯不可悔。

     若居士作殺人方便。

    居士先死。

    後若有死者。

    是罪犯可悔。

    若居士欲殺父母。

    心生疑。

    是父母非耶。

    若定知是父母殺者。

    是逆罪不可悔。

    若居士生疑。

    是人非人。

    若心定知是人殺者。

    犯不可悔。

    若人捉賊欲将殺。

    賊得走去。

    若以官力若聚落力。

    追逐是賊。

    若居士逆道來。

    追者問居士言。

    汝見賊不。

    是居士先于賊有惡心嗔恨。

    語言。

    我見在是處。

    以是因緣令賊失命者。

    犯不可悔。

    若人将衆多賊欲殺。

    是賊得走者。

    若以官力若聚落力追逐。

    是居士逆道來。

    追者問居士言。

    汝見賊不。

    是賊中或有一人。

    是居士所嗔者言我見在是處。

    若殺非所嗔者。

    是罪可悔。

    餘如上說。

    若居士母想殺非母犯不可悔。

    非逆罪。

    若戲笑打他。

    若死者是罪可悔。

    若狂不自憶念殺者無罪。

    若優婆塞用有蟲水及草木中殺蟲。

    皆犯罪。

    若有蟲無蟲想用亦犯。

    若無蟲蟲想用者亦犯。

    有居士起新舍。

    在屋上住。

    手中失梁。

    堕木師頭上即死。

    居士生疑。

    是罪為可悔不。

    問佛。

    佛言無罪。

    屋上梁。

    人力少不禁故。

    梁堕木師頭上殺木師。

    居士即生疑。

    佛言無罪。

    從今日作好用心。

    勿令殺人。

    又一居士屋上作。

    見泥中有蠍。

    怖畏跳下。

    堕木師上即死。

    居士生疑。

    佛言無罪。

    從今日好用心作。

    勿令殺人。

    又一居士日暮入險道值賊。

    賊欲取之。

    舍賊而走。

    堕岸下織衣人上。

    織師即死。

    居士即生疑。

    佛言無罪。

    又一居士山上推石。

    石下殺人。

    生疑。

    佛言無罪。

    若欲推石時。

    當先唱。

    石下。

    令人知。

    又一人病癰瘡未熟。

    居士為破而死。

    即生疑。

    佛言。

    癰瘡未熟。

    若破者人死。

    是中。

    罪可悔。

    若破熟癰瘡死者無罪。

    又一小兒喜笑。

    居士捉擊攊令大笑故便死。

    居士生疑。

    佛言。

    戲笑故不犯殺罪。

    從今不應複擊攊人令笑。

    又一人坐以衣自覆。

    居士喚言起。

    是人言。

    勿喚我起便死。

    複喚言。

    起起。

    便即死。

    居士生疑。

    佛言。

    犯中可悔罪。

     盜戒第二。

     佛告諸比丘。

    優婆塞。

    以三種取他重物。

    犯不可悔。

    一者用心。

    二者用身。

    三者離本處。

    用心者。

    發心思惟欲為偷盜。

    用身者。

    用身分等取他物。

    離本處者。

    随物在處舉著餘處。

    複有三種。

    取人重物犯不可悔罪。

    一者自取。

    二者教他取。

    三遣使取。

    自取者。

    自手舉離本處。

    教他取者。

    若優婆塞教人言。

    盜他物。

    是人随意取離本處時。

    遣使者。

    語使人言。

    汝知彼重物處不。

    答言知處。

    遣往盜取。

    是人随語取離本處時。

    複有五種。

    取他重物犯不可悔。

    一者苦切取。

    二者輕慢取。

    三者詐稱他名字取。

    四者強奪取。

    五者受寄取。

    重物者。

    若五錢若直五錢物。

    犯不可悔。

    若居士知他有五寶若似五寶。

    以偷心選擇而未離處。

    犯可悔罪若選擇已取離本處。

    直五錢者犯不可悔。

    離本處者。

    若織物異繩。

    名異處。

    若皮若衣。

    一色名一處。

    異色名異處。

    若皮衣物。

    一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