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僞錄 第五卷

關燈
下啟石函中有鐵塔。

    内貯銅瓶香水盈滿。

    皎然鮮白色如玉漿。

    舍利堅圓燦若金粟。

    前二龍王跪而守護。

    案上五經宛然無損。

    金珠七寶異果十種。

    列而供養。

    瓶底獲一銅錢。

    上鑄至元通寶四字。

    乃知聖人制法預定冥中。

    待時呈顯開乎天意。

    即至元八年三月二十五日。

    帝後閱之愈加崇重。

    即迎其舍利立斯寶塔。

    取軍持之像标馱都之儀。

    妙罄奇功深窮剞劂。

    瓊瑤上扣碔砆下成表法。

    設模座锼禽獸角垂。

    玉杵階布石欄檐挂。

    華鬘身絡。

    珠網珍铎迎風而韻響。

    金盤向日而光輝。

    亭亭高聳遙映于紫宮。

    岌岌孤危上陵于碧落。

    制度之巧古今罕有。

    爰有國師益鄰真者。

    西番人也。

    聰明神解器局淵深。

    顯教密教無不通融。

    大乘小乘悉皆朗悟。

    勝緣符會德簡帝心。

    每念皇家信佛建此靈勳。

    益國安民須憑神咒。

    乃依密教排布莊嚴安置如來。

    身語意業上下周匝。

    條貫有倫。

    第一身所依者。

    先于塔底鋪設石函刻五方佛。

    白玉石像随立陳列。

    傍安八大鬼王八鬼母輪。

    并其形像用固。

    其下次于須彌石座之上。

    镂護法諸神主财寶天。

    八大天神八大梵王。

    四王九曜。

    及護十方天龍之像。

    後于瓶身安置。

    圖印諸聖圖像。

    即十方諸佛三世調禦般若佛母。

    大白傘蓋佛尊勝無垢淨光摩利支天。

    金剛摧碎不空罥索不動尊明王。

    金剛手菩薩文殊親音。

    甲乙環布。

    第二語所依陀羅尼者。

    即佛頂無垢秘密寶箧菩提場莊嚴迦啰沙拔尼幢頂嚴軍廣博樓閣三記句咒。

    般若心經諸法因緣生偈。

    如是等百餘大經。

    一一各造百千餘部。

    夾盛鐵锢嚴整鋪累。

    第三意所依事者。

    瓶身之外琢五方佛。

    表法标顯。

    東方單杵。

    南方寶珠。

    西方蓮華。

    北方交杵。

    四維間廁四大天毋所執器物。

    又取西方佛成道處金剛座下黃膩真土。

    及此方東西五台岱嶽名山聖迹處土。

    龍腦沈箋紫白栴檀蘇合郁金等香。

    金銀珠玑珊瑚七寶。

    共搗香泥造小香塔。

    一千八個。

    又以安息金顔白膠熏陸都梁甘松等香。

    和雜香泥印造小香塔。

    一十三萬。

    并置塔中。

    宛如三寶常住不滅。

    則神功聖德空界難量。

    護國佑民于斯有在。

    竊論古今賢哲。

    但載空名校其靈蹤。

    杳然無迹。

    黃帝喬山之冢。

    謾葬衣冠。

    虞舜蒼梧之陵。

    空委韶樂。

    伏羲但存于八卦。

    文命唯設于九疇。

    奚聞不朽之真。

    讵見剛貞之骨。

    豈若牟尼舍利神化無方。

    煉而愈精錘而愈固。

    金堅玉潤曆古恒傳。

    聖帝明王累朝欽奉。

    故唐太宗皇帝有贊雲 功成積劫印紋端  不是南山得恐難 眼睹數重金色潤  子擎一片玉光寒 煉時百火精神透  藏處千年瑩彩完 定果熏修真秘密  信心莫作等閑看 宋仁宗皇帝贊鳳翔法門寺舍利塔偈曰 金骨靈牙體可誇  毫光一道透雲霞 鐵錘任打徒勞力  百火焚燒色轉加 曆代君王曾供養  累朝天子獻香華 年年隻聞開舍利  何曾頂戴老君牙 宋仁宗皇帝觀禮舍利述偈贊雲 三皇揜質皆歸土  五帝潛形已化塵 夫子域中誇是聖  老聃世上亦言真 埋軀秖見空遺冢  何處将身示後人 惟有吾師金骨在  曾經百煉色常新 察此至言可為龜鑒。

    按龍樹菩薩智度論雲。

    如來舍利濟物将終。

    變作輪王如意寶珠。

    猶與群生為大利益。

    則真靈不歇福世何窮。

    今天子不忘付囑之言。

    恒存外護之意。

    笃信佛理食息匪移。

    凡殿宇新成必召僧焚講。

    新都适就先創斯塔。

    托佛力之加祐。

    冀寶祚之永長。

    保大業之隆昌。

    享天祿于遐載。

    懼陵遷而谷變。

    恐鴻烈而弗傳。

    奚诏末釋發揮斯道。

    餘才非琳遠學愧生融。

    勉力摛毫。

    乏曹娥之八字。

    竭情抒思。

    勞楊雄之五神。

    欽吾皇弘贊之心。

    嘉舍利重光之美。

    手舞足蹈謹系銘言。

    金藏雲垂玉蕊華芳。

    妙哉賢劫千佛表祥聖祖能仁第四出世。

    雲起陀天風翔迦衛。

    天擎寶蓋龍吐金盆。

    東西獨步上下稱尊。

    道成摩竭智滿覺場。

    青蓮出水皓月騰光。

    聲遍塵方法周沙界。

    無為而化不言而會。

    剖塵中經指衣内寶。

    迷者知歸愚者懷道。

    教設三乘本為一實。

    大事一周歸神常寂。

    戒定熏修廣流舍利。

    福庇人天恩沾動植。

    初興西竺後播東州。

    龍宮帝阙禮供無休。

    僧會感靈吳邦首建。

    魏後真誠永甯大闡。

    欽惟我皇眷懷正道。

    牆塹佛門匡弼法寶。

    築此金城營斯玉塔。

    楚璧回環燕玟周匝。

    綿聯珠網交絡華纓。

    光生帝苑壯觀王城。

    檐傾遠岫戶映喬林。

    松風飒飒桂魄沉沉。

    至元統号聖意難量。

    塔中顯出方見其祥。

    惟茲神造福我帝居。

    與天同久萬古不渝 辯僞錄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