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僞錄 第二卷

關燈
以為西方。

    佛生于彼。

    故指佛為西方聖人。

    豈說洛陽以為西方。

    老子為聖人哉。

    又雲。

    孔子先有猶龍之歎。

    故此聖德指老子者。

    意欲将孔子一期問禮之事。

    便為老子弟子。

    孔子曰。

    吾無常師。

    主善為師。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故學琴于師襄。

    問樂于苌弘。

    問官于郯子。

    入太廊每事問。

    有問稼。

    曰。

    吾不如老農。

    有問圃。

    曰。

    吾不如老圃。

    此明孔子虛懷納善汲汲于道爾。

    豈有一事便為師哉。

    蓋當時老子為守藏吏。

    掌周公之禮典。

    故孔子問之。

    若以問禮便為孔子之師。

    則老農老圃亦孔子之師哉。

    必不然矣。

    沽名炫世求為人師。

    君子不為也 合氣為道僞第十三 第二十三化雲。

    老子以周昭王二十三年七月十二日至函關。

    尹喜既見邀歸本第。

    說道德經二篇五千餘言。

    尹喜扣頭曰。

    願授其要。

    老君曰。

    善乃為解道德之要曰。

    道者為泥丸。

    泥丸者天德也。

    理在人頭中。

    紫氣下降。

    下至丹田。

    名堵謂脾也。

    脾者中黃太一也。

    黃氣徘徊理中宮。

    萬物之母者。

    謂丹田也。

    丹田玄牝也。

    居下元中。

    半夜之時一氣下降。

    周旋三宮。

    同出而異名者謂精也。

    一曰精。

    二曰汗。

    三曰血。

    四曰液。

    故曰異名。

    玄之又玄者。

    謂左右腎也。

    衆妙之門道可道者謂朝食美也。

    非常道者謂暮為屎(此依張道陵解道陵如此說也)有無相生。

    謂口與腹也。

    難易相成。

    謂精與氣也。

    此老子授尹喜節要也。

    又授尹喜神丹經金液經。

    及八煉九還丹伏火之訣。

    其方雲。

    金液還丹仙華流高飛雲翔登天丘赤黃之氣成。

    須臾當得雌雄分亂。

    珠可以騰變。

    緻行廚靈童玉女。

    我為夫出入無間。

    天同符真精凝霜善沉浮。

    汝其珍敬必來遊。

    又授九丹之名及歌曰 圓三五  寸一分  口四八  兩寸唇 長二尺  厚薄均  腹三齊  坐垂溫 陰在上  陽下奔  首尾武  中間文 始七十  終三旬  内二百  善調勻 陰火白  黃芽鉛  兩湊聚  輔翼人 子處宮  得安存  去來遊  不出門 辯曰。

    夫道貴清淨德尚無為。

    恬憺内持謙卑自牧。

    不依此道别唱多端。

    唯以行氣運功而為修養。

    失道德之淳粹。

    乖自然之妙門。

    虛設巧言妄加穿鑿。

    保丹田為至道。

    守兩腎為重玄。

    鄙穢粗浮诳諕闾裡。

    王喬羨門之輩非好此方。

    白石赤松之流不依此道。

    丹經煉訣不見延年。

    服餌餐芝罕曾久視。

    周武服丹而暗啞。

    唐武服丹而早亡。

    誤他多少賢良。

    不守樂天之旨。

    既道德真訣理極于此。

    則道藏餘文不足貴也。

    今之道士更騁淺術。

    或有扶鸾而亂書。

    秖貪夜飲。

    或有驅邪而斷鬼。

    诳人除兇。

    或有拘環牆而内守。

    此謂坐馳。

    或有惜言語而不行。

    此謂癡默。

    或有熊經而鳥引。

    拟彭祖而齊肩。

    或有飲氣而息神。

    效龜鶴而老壽。

    或有運精而上腦。

    謂挽河車。

    或固丹田而内封。

    謂之保養。

    或有合氣而為道。

    父子聚塵。

    或有奪精而采神。

    男女混雜。

    扣齒謂之天鼓。

    咽津謂之醴泉。

    呼男根為金莖隻圖強勁。

    呼女竅為玉戶。

    潛隐醜名。

    呼童女為真人。

    呼交構為龍虎。

    嬰兒姹女鉛汞丹爐。

    故曰。

    開命門抱真人。

    嬰兒回龍虎戲。

    三五七九天羅地網。

    故張道陵黃書雲。

    男女有和合之法。

    三五七九交接之道。

    其道真訣在于丹田者玉門也。

    唯以禁忌為急。

    不許洩于道路。

    道路者尿孔也。

    又道家内朝律雲。

    禮法男女至朔望日。

    朝師入私房。

    詣師立功德。

    陰陽并進。

    日夜六時常立功德。

    不得失内侍之序。

    不得貪外道失中禦之道。

    不得抄前排後失次第之序。

    亦不得嫌醜愛美。

    又雲。

    朔望之際侍師私房。

    情意相親男女交接。

    使四目兩鼻上下相當。

    兩口兩舌彼此相對。

    陰陽既接精氣遂通。

    故老子雲。

    我師教我金丹經。

    使我專心養玉莖。

    三五七九還陰精。

    呼吸玉池入玄冥。

    行道平等升太清。

    此等歌訣義皆如是。

    将斯[女*畏]媟以為真修。

    不思歸根複命之言。

    唯行合氣鄙薄之術。

    以此求道枉陷人倫。

    以此超升終身叵得。

    以斯滅罪罪不可亡。

    以斯消災災不可退。

    以斯求福福不可生。

    以斯出家家不可出。

    何異蒸砂作飯。

    虛受劬勞。

    鏡裡尋真終無所獲。

    嗚呼棄骊珠而拾礫斡。

    夏鼎而羨[康*瓦]自誤誤他。

    死沉苦海。

    哀哉哀哉 偷佛神化僞第十四 第四十二化雲。

    老子入摩竭國。

    現希有相以化其王。

    立浮圖教名清淨。

    佛号末摩尼。

    至舍衛國自化作神。

    從天而降天人侍衛。

    現身長百千萬丈。

    又至罽賓降胡王及王子。

    火不能燒。

    镬不能煮。

    水不能溺。

    胡兵百萬。

    弓矢劍戟一時摧落。

    飛電八沖聲如霹靂。

    人馬驚仆。

    北郭先生空中頌贊。

    又至條支國。

    手撥大山。

    至拘薩羅。

    降伏九十六種外道。

    至迦夷羅國。

    左手把日右手把月。

    藏于頭中。

    天地冥暗。

    山飛石裂。

    海水逆流。

    山川空行。

    又至于阗。

    于南渠山示教胡王。

    令尹喜化作金人。

    身長丈六。

    項佩圓光足踏蓮華。

    從空而下拜禮。

    老君謂胡王曰。

    此吾弟子與汝為師。

    又留神缽令得法味。

    又于毗摩城地變金色。

    放九色神光遍照塵沙國土。

    即有赤靈真人中黃丈人太一真君九宮六丁八卦神君青龍白虎散華玉女浮雲而至。

    老君坐七寶座。

    燒百和香。

    奏鈞天樂。

    又有八十餘國諸王妃後。

    皆來聽法。

    留尹喜作佛及缽于毗摩城。

    卻升天去。

    老君又于蔥嶺降大毒龍。

    遍曆五天。

    于耆阇山獨木樹下化玉座。

    與王說浮圖度桑門。

    二千五百人受以戒律。

    又六十六化雲。

    于阗國毗摩城伽藍。

    是老君化胡成佛之處。

    中有石幢刻記其事雲。

    東方聖人号老君來化我國。

    下引八學士議證其事迹 辯曰。

    案後漢西域傳三國志魏隋書西域志(圖六十卷志四十卷合一百卷成西域志)并紀西天五印有佛聖迹。

    或幢或柱鹹勒其事。

    不說老君曾留名字。

    初張骞西來。

    始傳浮圖之号。

    至于今代。

    國使往還無慮百人。

    并不見老君西化之說。

    古谷皇帝西征盡海。

    所到之地唯有佛僧。

    行近西北海有一國土。

    城中佛塔森然若林。

    彼國君王唯是和尚。

    又唐王玄策奉使西行。

    至摩竭陀國。

    于耆阇崛山及佛成道處。

    鹹述碑銘贊佛聖化。

    未聞說有老君之事(上之銘贊在王玄策傳中)又湛然居士扈從太祖西征于阗及可弗叉國。

    越天山過雪嶺。

    風化具詳。

    赤未知有老子之事。

    即今煦烈大王皇帝親弟鎮守西域。

    在尋思幹西南雪山之西。

    使命往還來往不絕。

    除親咨詢老化雲。

    并雲無聞。

    則老子神異道書僞出。

    既非通論。

    何足信哉 夫顯。

    明神聖至人之能。

    鼠竊狗偷狡兒巧幸。

    且聖王之立教也。

    自近化之然後及遠。

    故書叙堯之盛德。

    先親九族。

    然後平章百姓。

    百姓昭明。

    然後協和萬邦。

    故能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文王之德。

    先刑寡妻後清四海。

    故遠方慕義九譯而來。

    老君為柱史之時。

    周道不興。

    諸侯擅權。

    大夫執政。

    上陵下僭。

    州土日促。

    李耳既有神聖。

    即合拯頹扶弱富國安民。

    使君臣各位不相逾僭。

    何乃九州遠棄一身西遁。

    若能自己家鄉顯大靈異。

    九族光榮一門歡慶。

    不亦妙乎。

    而八十四年蔑無奇異。

    雇人駕車西過函谷。

    身死扶風(今有扶風槐裡鄉有老子[冢-豖+(一/豖)])僞雲。

    西去才踐羌胡。

    即有神通。

    神州中原全無一驗。

    無人見處便唱萬端。

    偷佛勝能巧說附會。

    佛之神異西經具載今有聖迹。

    老君靈變東史不書。

    以此驗之虛。

    實見矣。

    明眼君子試聽根由。

    世尊上忉利天為報母恩三月說法。

    李耳效之亦升太微。

    世尊成佛不起道樹而升六天。

    老子仿之亦遊九天。

    世尊菩提樹下示現降魔弓矢盡變。

    老君亦摧劍戟。

    世尊向拘屍那國路擲大石。

    老君亦撥大山。

    世尊說大集經并集諸王。

    老君亦會八千餘國。

    世尊北遊降阿波羅龍王兼留其影。

    老君雪山亦降毒龍。

    世尊于本行經說九十六種外道。

    老君亦降九十六種外道。

    世尊現大神力。

    須彌山王湧沒低昂。

    老君亦山飛石裂海水逆流。

    世尊留下神缽以福群生。

    老君亦留神缽。

    世尊右脅而生。

    老君剖左腋而出。

    世尊周行七步表圓滿七聖财故。

    老子乃行九步。

    妄合陽極之數。

    世尊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