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他人受。
複告諸苾刍。
所作之業無地水火風為彼受之。
亦非蘊處界善非善事。
而說頌曰。
假令經百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佛告諸苾刍。
過去世時。
于賢劫中人壽二萬歲。
有佛出世。
名迦攝波。
十号具足。
住波羅痆斯仙人堕處施鹿林中。
是時此象于彼法中出家。
持戒不能堅固。
複不貴重有所虧缺。
常以四事供給衆僧。
成就善根。
所生之處食飲充足。
見我正法心生歡喜。
便即命終。
得生四天王宮。
複為在迦攝波佛時出家讀誦四谛緣起蘊處等法。
由彼三業修集善根今得生天。
複得遇我證獲真谛。
如是苾刍。
若修白業等。
如餘廣說。
爾時諸苾刍等心生疑惑。
佛能斷疑。
白佛言世尊。
彼護财醉象當來害佛時。
雲何諸聲聞衆皆悉遠走。
唯阿難陀一人不離如來。
佛言。
汝等谛聽。
非但今時。
于過往昔阿那婆達多河邊。
有一鵝王。
名曰提頭賴吒。
有二子。
一名滿。
二名滿面。
滿者大兒。
滿面者小兒。
其名滿者。
性行極剛獰惡。
常行欺打。
種種惱亂自餘諸鵝。
時諸鵝等每來咨白鵝王。
汝子呫啄打我。
鵝王便作是念。
彼既粗惡獰性。
若安立太子位。
我死已後必損殺諸鵝。
我今須作方便。
即喚二子滿及滿面告言。
汝等可能往詣諸池有鵝之處撿行。
若先來者我即與王位。
時鵝王子競意。
各将五百鵝衆往于諸方。
東西遊行遍觀池水。
諸鵝漸行至波羅痆斯。
于彼時中有一國王。
名曰梵德。
正住王位。
其國人民熾盛安隐豐熟。
去城不遠有妙花池清流最勝。
有諸雜色蓮花。
而覆其上。
其池四邊亦有千花果樹。
亦有雜類諸鳥翔集。
時鵝王子名滿者。
共五百鵝衆下來入彼池中。
心無怖畏遊戲歡樂。
其滿面共五百鵝衆在虛空中。
時有一鵝報滿面言。
我等可下入此池中以不。
答言。
我且往無熱池中紹王位已。
然後可來于此遊戲。
當即速疾往無熱池中即紹王位。
還來至波羅痆斯池中遊戲。
時池邊諸人。
見鵝端正無畏遊戲。
皆生怪愕。
人所樂見鵝中之王。
從何處來至此池中。
身體莊嚴。
其池諸鳥無有比者。
人皆愛之。
無畏而住在池遊戲。
時波羅痆斯衆人聞已俱來。
皆往池邊觀望看視而住。
其國臣佐白大王言。
不知從何方有妙色鵝王。
共無量百千諸鵝圍繞。
在彼池中。
身色端正。
勝自餘諸鳥。
人愛不足無畏而住。
時王告諸大臣言。
若當如此喚捕獵師來。
大臣依敕。
即喚集來。
王言。
聞我池中有勝妙鵝王至。
人所樂見。
不知從何方來。
汝等可作方便四面圍繞系縛将來。
莫令損彼身體肢節。
将來見我。
其捕獵人依命即去。
巧作方便緩緩系縛已。
時鵝王的知不得解脫。
告諸群鵝。
汝等速往無熱池中。
五百群鵝皆悉走散。
唯有一鵝涕淚而住。
時采捕人見彼一鵝不被系縛在鵝王邊啼泣而住。
心生怪愕告言。
我懼王敕系縛汝身。
汝莫啼哭。
我不殺汝。
即将此鵝王往波羅痆斯王邊。
傍邊一鵝雖不被縛。
心相愛念亦随後去。
将到王邊。
王告獵人。
不系鵝何因而來。
其采捕人白大王言。
我不系縛彼自随來。
王生怪愕語采捕人。
随後來者。
的知是夫婦相愛不離。
汝解放此鵝王。
從彼同去。
莫令有人損害。
其采捕人白大王言。
恐别有人損害于鵝王。
敕群臣告諸百姓。
勿令損害此鵝王也。
時王即喚群臣。
卿今可于波羅痆斯城隍之處擊鼓宣令作如是語。
國中所有一切人衆。
從今已去但是衆鳥不應傷損。
臣即如敕普告令知。
汝等苾刍。
勿作異念。
往時滿面王者。
即我身是。
彼随鵝者。
即阿難陀是。
其次五百群鵝者。
即是今時五百苾刍是。
于彼鵝時皆悉走散。
唯有阿難陀不相舍離。
今時亦複如是。
衆皆走散。
是阿難陀不舍離我。
爾時世尊複告諸苾刍等。
重為汝說。
阿難陀不舍離我。
五百苾刍走散之事。
汝等谛聽。
如過往昔。
于波羅痆斯有王。
名阿吒。
正住其位。
其國人民熾盛豐熟安樂。
有五百臣佐為彼威德。
近境諸王皆來朝拜。
時有一人從南天來。
名曰杖瓶然此一人當敵千人。
到臣佐所。
大臣即将見王白大王言聞王威德。
此一人鬥已敵千人。
王當攝受。
時王即賜受用财物。
于後時中比境有王。
軍馬漸多強盛勇健。
即辦象馬車步四種兵士來逼。
阿吒。
共為鬥戰。
其阿吒王亦以四事兵馬出共鬥戰。
其外境王被打陣破散走而去。
各歸本所還來聚集。
密遣一人咨五百群臣。
我更鬥戰。
汝莫共我鬥敵。
若得位時多與汝等财寶。
勝阿吒萬倍。
其五百群臣皆
複告諸苾刍。
所作之業無地水火風為彼受之。
亦非蘊處界善非善事。
而說頌曰。
假令經百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佛告諸苾刍。
過去世時。
于賢劫中人壽二萬歲。
有佛出世。
名迦攝波。
十号具足。
住波羅痆斯仙人堕處施鹿林中。
是時此象于彼法中出家。
持戒不能堅固。
複不貴重有所虧缺。
常以四事供給衆僧。
成就善根。
所生之處食飲充足。
見我正法心生歡喜。
便即命終。
得生四天王宮。
複為在迦攝波佛時出家讀誦四谛緣起蘊處等法。
由彼三業修集善根今得生天。
複得遇我證獲真谛。
如是苾刍。
若修白業等。
如餘廣說。
爾時諸苾刍等心生疑惑。
佛能斷疑。
白佛言世尊。
彼護财醉象當來害佛時。
雲何諸聲聞衆皆悉遠走。
唯阿難陀一人不離如來。
佛言。
汝等谛聽。
非但今時。
于過往昔阿那婆達多河邊。
有一鵝王。
名曰提頭賴吒。
有二子。
一名滿。
二名滿面。
滿者大兒。
滿面者小兒。
其名滿者。
性行極剛獰惡。
常行欺打。
種種惱亂自餘諸鵝。
時諸鵝等每來咨白鵝王。
汝子呫啄打我。
鵝王便作是念。
彼既粗惡獰性。
若安立太子位。
我死已後必損殺諸鵝。
我今須作方便。
即喚二子滿及滿面告言。
汝等可能往詣諸池有鵝之處撿行。
若先來者我即與王位。
時鵝王子競意。
各将五百鵝衆往于諸方。
東西遊行遍觀池水。
諸鵝漸行至波羅痆斯。
于彼時中有一國王。
名曰梵德。
正住王位。
其國人民熾盛安隐豐熟。
去城不遠有妙花池清流最勝。
有諸雜色蓮花。
而覆其上。
其池四邊亦有千花果樹。
亦有雜類諸鳥翔集。
時鵝王子名滿者。
共五百鵝衆下來入彼池中。
心無怖畏遊戲歡樂。
其滿面共五百鵝衆在虛空中。
時有一鵝報滿面言。
我等可下入此池中以不。
答言。
我且往無熱池中紹王位已。
然後可來于此遊戲。
當即速疾往無熱池中即紹王位。
還來至波羅痆斯池中遊戲。
時池邊諸人。
見鵝端正無畏遊戲。
皆生怪愕。
人所樂見鵝中之王。
從何處來至此池中。
身體莊嚴。
其池諸鳥無有比者。
人皆愛之。
無畏而住在池遊戲。
時波羅痆斯衆人聞已俱來。
皆往池邊觀望看視而住。
其國臣佐白大王言。
不知從何方有妙色鵝王。
共無量百千諸鵝圍繞。
在彼池中。
身色端正。
勝自餘諸鳥。
人愛不足無畏而住。
時王告諸大臣言。
若當如此喚捕獵師來。
大臣依敕。
即喚集來。
王言。
聞我池中有勝妙鵝王至。
人所樂見。
不知從何方來。
汝等可作方便四面圍繞系縛将來。
莫令損彼身體肢節。
将來見我。
其捕獵人依命即去。
巧作方便緩緩系縛已。
時鵝王的知不得解脫。
告諸群鵝。
汝等速往無熱池中。
五百群鵝皆悉走散。
唯有一鵝涕淚而住。
時采捕人見彼一鵝不被系縛在鵝王邊啼泣而住。
心生怪愕告言。
我懼王敕系縛汝身。
汝莫啼哭。
我不殺汝。
即将此鵝王往波羅痆斯王邊。
傍邊一鵝雖不被縛。
心相愛念亦随後去。
将到王邊。
王告獵人。
不系鵝何因而來。
其采捕人白大王言。
我不系縛彼自随來。
王生怪愕語采捕人。
随後來者。
的知是夫婦相愛不離。
汝解放此鵝王。
從彼同去。
莫令有人損害。
其采捕人白大王言。
恐别有人損害于鵝王。
敕群臣告諸百姓。
勿令損害此鵝王也。
時王即喚群臣。
卿今可于波羅痆斯城隍之處擊鼓宣令作如是語。
國中所有一切人衆。
從今已去但是衆鳥不應傷損。
臣即如敕普告令知。
汝等苾刍。
勿作異念。
往時滿面王者。
即我身是。
彼随鵝者。
即阿難陀是。
其次五百群鵝者。
即是今時五百苾刍是。
于彼鵝時皆悉走散。
唯有阿難陀不相舍離。
今時亦複如是。
衆皆走散。
是阿難陀不舍離我。
爾時世尊複告諸苾刍等。
重為汝說。
阿難陀不舍離我。
五百苾刍走散之事。
汝等谛聽。
如過往昔。
于波羅痆斯有王。
名阿吒。
正住其位。
其國人民熾盛豐熟安樂。
有五百臣佐為彼威德。
近境諸王皆來朝拜。
時有一人從南天來。
名曰杖瓶然此一人當敵千人。
到臣佐所。
大臣即将見王白大王言聞王威德。
此一人鬥已敵千人。
王當攝受。
時王即賜受用财物。
于後時中比境有王。
軍馬漸多強盛勇健。
即辦象馬車步四種兵士來逼。
阿吒。
共為鬥戰。
其阿吒王亦以四事兵馬出共鬥戰。
其外境王被打陣破散走而去。
各歸本所還來聚集。
密遣一人咨五百群臣。
我更鬥戰。
汝莫共我鬥敵。
若得位時多與汝等财寶。
勝阿吒萬倍。
其五百群臣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