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汝可明日将象出。
時調象人持鈴擊聲告城中人。
明日放護财象。
汝等自當防護。
時彼長者聞此事已心生愁惱。
自歎我是薄福之人。
今請世尊及苾刍衆過家設供。
有此事起放惡象出。
若為設齋。
複作是念。
我今須造飲食熟已将往佛所。
其夜即辦飲食。
明旦向世尊所白佛言。
王舍城中擊鈴告人。
欲放護财惡象。
各自防護。
今者世尊莫入城來。
所造飲食欲将就此。
佛告長者。
汝可作辦。
我今不怕護财惡象。
我共聲聞衆同來入王舍城。
長者聞已歡喜即去。
至家辦食鋪設座已。
遙望世尊。
爾時如來即持衣缽共苾刍衆入王舍城。
時人即放護财象。
時象見佛并諸徒衆。
即生嗔怒。
速走往如來邊。
其提婆達多共未生怨王。
上高樓頭遙望惡象。
欲踐踏沙門喬答摩。
提婆達多甚大喜悅。
即說頌曰。
我見十力者 被象力所踏 聲聞釋種子 今日應消盡 爾時世尊以右手化作五師子。
時象見師子已。
當時忙怕失大便奔走而去。
世尊又放大火諸方熾熱。
唯佛住所足下涼冷其護财惡象東西遊走。
唯逢熱火。
世尊住處清淨涼冷。
當見惡象。
諸聲聞等皆悉迸散遠走。
唯阿難陀一人不離佛邊。
其象醉醒羸弱來詣佛所。
世尊即以百寶莊嚴辋輪相無畏之手。
摩其象頭行無畏施即說頌曰。
莫樂象身處 象趣是惡趣 當莫損害他 即得賢聖道 汝為前身業 故生在惡趣 損害諸有情 将是為歡樂 從此死已後 當生在何處 複住在何邊 賢首汝善聽 諸行是無常 諸法是無我 寂靜是涅槃 于我心生信 爾時世尊。
即往長者家敷座而坐。
其護财象随佛後行。
佛在長者家。
其象門外立。
為不見佛故。
即欲推門屋倒。
佛以神力變其宅舍化為水精。
内外相照令遙見佛世尊食竟說施頌已從坐而去。
其象随佛後行。
其國大臣具如上說。
啟白大王王聞此事轉告提婆達多汝大損我。
其象去已。
鄰境國王聞者必起怨敵。
汝大不是時提婆達多被诃責已默然而住王敕諸臣言。
若佛出後當即關閉城門。
莫令象出城外。
勿令随佛後去。
大臣依敕。
報守城門人。
及語調象人。
系捉取象莫令随佛後去。
依命即欲捉象。
其象見佛出城。
面前不見世尊。
其象以腳踏鼻氣息不通悶絕而死。
當生四天王衆天。
天法當生天者。
有三種念起。
從何處滅。
生在何處。
是何業報。
當觀自身。
從象中死已。
生在于此清淨四天大王中。
前生為于佛所發歡喜心。
我今在此歡樂。
不往如來所甚非道理。
我先須共諸天圍繞詣如來所。
其象生天。
有身百寶莊嚴。
清淨之身内外明徹。
其夜即衣裓盛衆妙花。
往如來所竹林園中。
其光遍照勝晝日。
時以衆寶花散佛身上。
即于前坐聽佛說法。
世尊觀察随所樂聽而應說法。
其天聞已。
以慧金剛杵摧破二十種我見煩惱山。
即證預流果。
既證果已心大喜悅白佛言。
世尊。
無父無母能作此事。
無王能作。
無天能作。
無親無友亦無過去魂靈。
無沙門婆羅門枯諸血海。
唯佛能斷我苦惱海。
超煩惱山閉惡趣門。
安置人天勝妙之處。
即說頌曰。
因佛閉塞惡趣門 三塗之中多損害 今蒙開闡人天路 複證微妙涅槃城 因佛斷除衆惡業 患翳之目得清淨 能證寂滅聖賢道 超過有流衆苦處 一切人天所應供 能除生老病死苦 于百千生不逢遇 果報今時得見佛 我禮大師垂璎珞 頂禮佛足心歡喜 右繞三匝欲還歸 騰身即往天宮上 爾時彼天。
如商人得利。
如農夫得豐熟。
如壯士鬥敵得勝。
如病人得差。
所将諸天下供養已。
還與相随歸于天上。
于時林中有諸苾刍。
于初夜念誦經行。
見大光明遍照林野。
心生怪愕來詣佛所。
而白佛言。
世尊。
于昨夜分是何因緣。
釋梵諸天下世尊所。
佛告諸苾刍。
此非釋梵諸天來于我所。
複次諸苾刍。
汝曾見護财大象以不。
如此獰惡奔逸欲來殺我。
時苾刍等俱白佛言我等悉見。
佛言。
我已誨示。
彼于我所生正信心起歡喜故。
便即命終。
得生四天王宮。
其夜來詣我所。
為彼說法得證見谛。
卻歸本宮。
諸苾刍等心生疑惑。
唯佛能斷。
白佛言。
世尊。
彼護财象。
作何罪業堕傍生趣。
複作何業。
得生四天王宮及得見谛。
佛告諸苾刍。
彼護财象者。
先集業報今自擔負。
如暴流水必當受之。
此護财自作自受。
非
時調象人持鈴擊聲告城中人。
明日放護财象。
汝等自當防護。
時彼長者聞此事已心生愁惱。
自歎我是薄福之人。
今請世尊及苾刍衆過家設供。
有此事起放惡象出。
若為設齋。
複作是念。
我今須造飲食熟已将往佛所。
其夜即辦飲食。
明旦向世尊所白佛言。
王舍城中擊鈴告人。
欲放護财惡象。
各自防護。
今者世尊莫入城來。
所造飲食欲将就此。
佛告長者。
汝可作辦。
我今不怕護财惡象。
我共聲聞衆同來入王舍城。
長者聞已歡喜即去。
至家辦食鋪設座已。
遙望世尊。
爾時如來即持衣缽共苾刍衆入王舍城。
時人即放護财象。
時象見佛并諸徒衆。
即生嗔怒。
速走往如來邊。
其提婆達多共未生怨王。
上高樓頭遙望惡象。
欲踐踏沙門喬答摩。
提婆達多甚大喜悅。
即說頌曰。
我見十力者 被象力所踏 聲聞釋種子 今日應消盡 爾時世尊以右手化作五師子。
時象見師子已。
當時忙怕失大便奔走而去。
世尊又放大火諸方熾熱。
唯佛住所足下涼冷其護财惡象東西遊走。
唯逢熱火。
世尊住處清淨涼冷。
當見惡象。
諸聲聞等皆悉迸散遠走。
唯阿難陀一人不離佛邊。
其象醉醒羸弱來詣佛所。
世尊即以百寶莊嚴辋輪相無畏之手。
摩其象頭行無畏施即說頌曰。
莫樂象身處 象趣是惡趣 當莫損害他 即得賢聖道 汝為前身業 故生在惡趣 損害諸有情 将是為歡樂 從此死已後 當生在何處 複住在何邊 賢首汝善聽 諸行是無常 諸法是無我 寂靜是涅槃 于我心生信 爾時世尊。
即往長者家敷座而坐。
其護财象随佛後行。
佛在長者家。
其象門外立。
為不見佛故。
即欲推門屋倒。
佛以神力變其宅舍化為水精。
内外相照令遙見佛世尊食竟說施頌已從坐而去。
其象随佛後行。
其國大臣具如上說。
啟白大王王聞此事轉告提婆達多汝大損我。
其象去已。
鄰境國王聞者必起怨敵。
汝大不是時提婆達多被诃責已默然而住王敕諸臣言。
若佛出後當即關閉城門。
莫令象出城外。
勿令随佛後去。
大臣依敕。
報守城門人。
及語調象人。
系捉取象莫令随佛後去。
依命即欲捉象。
其象見佛出城。
面前不見世尊。
其象以腳踏鼻氣息不通悶絕而死。
當生四天王衆天。
天法當生天者。
有三種念起。
從何處滅。
生在何處。
是何業報。
當觀自身。
從象中死已。
生在于此清淨四天大王中。
前生為于佛所發歡喜心。
我今在此歡樂。
不往如來所甚非道理。
我先須共諸天圍繞詣如來所。
其象生天。
有身百寶莊嚴。
清淨之身内外明徹。
其夜即衣裓盛衆妙花。
往如來所竹林園中。
其光遍照勝晝日。
時以衆寶花散佛身上。
即于前坐聽佛說法。
世尊觀察随所樂聽而應說法。
其天聞已。
以慧金剛杵摧破二十種我見煩惱山。
即證預流果。
既證果已心大喜悅白佛言。
世尊。
無父無母能作此事。
無王能作。
無天能作。
無親無友亦無過去魂靈。
無沙門婆羅門枯諸血海。
唯佛能斷我苦惱海。
超煩惱山閉惡趣門。
安置人天勝妙之處。
即說頌曰。
因佛閉塞惡趣門 三塗之中多損害 今蒙開闡人天路 複證微妙涅槃城 因佛斷除衆惡業 患翳之目得清淨 能證寂滅聖賢道 超過有流衆苦處 一切人天所應供 能除生老病死苦 于百千生不逢遇 果報今時得見佛 我禮大師垂璎珞 頂禮佛足心歡喜 右繞三匝欲還歸 騰身即往天宮上 爾時彼天。
如商人得利。
如農夫得豐熟。
如壯士鬥敵得勝。
如病人得差。
所将諸天下供養已。
還與相随歸于天上。
于時林中有諸苾刍。
于初夜念誦經行。
見大光明遍照林野。
心生怪愕來詣佛所。
而白佛言。
世尊。
于昨夜分是何因緣。
釋梵諸天下世尊所。
佛告諸苾刍。
此非釋梵諸天來于我所。
複次諸苾刍。
汝曾見護财大象以不。
如此獰惡奔逸欲來殺我。
時苾刍等俱白佛言我等悉見。
佛言。
我已誨示。
彼于我所生正信心起歡喜故。
便即命終。
得生四天王宮。
其夜來詣我所。
為彼說法得證見谛。
卻歸本宮。
諸苾刍等心生疑惑。
唯佛能斷。
白佛言。
世尊。
彼護财象。
作何罪業堕傍生趣。
複作何業。
得生四天王宮及得見谛。
佛告諸苾刍。
彼護财象者。
先集業報今自擔負。
如暴流水必當受之。
此護财自作自受。
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