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九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爾時憍薩羅勝軍大王。
聞喬答摩沙門遊憍薩羅國到室羅筏城住誓多林給孤獨園。
彼世尊喬答摩沙門說雲。
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勝軍大王聞此語已。
往世尊所在佛前立。
慰問世尊在一面坐。
我聞世尊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有人作如是說。
喬答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彼人豈不謗世尊耶。
妄說能證。
為實得耶。
為正法說。
為複随順法說。
若彼人衆說如是言。
世尊得如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複有擊難破。
豈非恥辱。
世尊告曰。
若有說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語非證。
我實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有論難诽謗不成。
何以故。
大王。
我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勝軍王答曰。
喬答摩所說。
我實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今不信。
所以者何。
喬答摩所是耆老外道。
所謂晡剌拏末羯利珊逝移腳拘陀昵揭爛陀等六師。
由雲不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況喬答摩沙門。
小年近始出家。
如何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人肯信。
佛告大王。
有四種小。
并不應欺。
何等為四。
一者小刹帝利。
二者小毒蛇。
三者小火。
四者年小出家。
此等不可輕欺。
所以者何。
小出家者得阿羅漢有大威德。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刹利具足丈夫相 父母名稱皆清淨 見小奉敬勿輕慢 智者如是不應欺 大王應當知 小者不可篾 後若紹王位 必能相踬害 恐後懷怨嫉 是故應恭敬 欲得全身命 及後利益者 當須随彼意 奉敬不應輕 或村或野田 若見小毒蛇 不可謂其小 智者懷輕惱 其蛇為食故 處處而求覓 後若得其便 必令人損害 若欲全身命 及後利益者 當須遠離彼 是故不應輕 微火廣能焚 燒過背皆黑 彼小不應篾 智者勿懷輕 小火雖未多 薪多火自廣 炎盛損一切 城邑及村坊 若欲全身命 及後利益者 當須速遠離 是故不應輕 假使彼盛火 燒城及村落 雖焚一切苗 經宿還複生 若輕具戒者 還燒自善業 子孫及财物 一時俱散失 由如多羅樹 截苗不複生 若輕苾刍者 不久如多羅 若欲全身命 及後利益者 當須常遠離 是故不應輕 刹利具諸相 毒蛇并小火 苾刍具足戒 智者不應輕 若欲全身命 及後利益者 當須常遠離 是故不應欺 爾時憍薩羅主勝軍王等。
聞此頌已心生歡喜。
即從座起禮佛而去。
佛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
與大苾刍衆俱。
爾時憍薩羅國勝軍大王。
遣使持書向劫比羅城。
與淨飯王書曰。
王應欣慶。
王之太子得成正覺。
獲甘露法。
以微妙義普施群生。
皆得充足。
深助歡喜。
時淨飯王得書讀已。
情甚欣悅。
以手掌頰默然而住。
面有憂色。
時王大臣。
名烏陀夷。
見王愁惱仰白王言。
大王。
何故以手掌頰心生憂惱默然而住。
告邬陀夷曰。
我今雲何得不憂惱。
一切義成太子修苦行時。
我令使問。
彼持消息。
還報于我住止之處。
今者遣使。
竟無一人報我消息。
時邬陀夷尋白王曰。
我請往彼看問太子。
知其消息卻來報王。
時淨飯王。
卻報邬陀夷曰。
彼遣使往既至子所。
見具足教便住不來。
汝今請看決定彼住。
邬陀夷白言。
我決定來。
時淨飯王。
親自作書頌曰。
從受胎以來 希佛樹長成 我親長養汝 心熱常憂惱 汝今得增長 弟子如枝葉 餘人獲快樂 我今唯憂苦 複說頌曰。
汝昔于萌芽 從小我長養 汝今得實果 不複報我恩 汝初誕生時 廣發諸誓願 我成無上覺 度無量衆生 斯事并證已 起大慈悲心 為我及眷屬 願來于我城 時淨飯王。
既作書已付邬陀夷。
邬陀夷既受得已。
向室羅筏城。
行經三日。
詣誓多林給孤獨園。
到世尊所頂禮雙足。
以書奉佛白言。
世尊。
淨飯大王。
令我持書奉與世尊。
爾時世尊。
開書讀已攝在一處。
邬陀夷從座而起白佛言。
世尊。
可往劫比羅城不。
世尊告曰。
我今當往。
邬陀夷于前世時已為善友故發此言。
世尊若不去者。
我今強将世尊往劫比羅。
時世尊見此語已。
以頌答曰
聞喬答摩沙門遊憍薩羅國到室羅筏城住誓多林給孤獨園。
彼世尊喬答摩沙門說雲。
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勝軍大王聞此語已。
往世尊所在佛前立。
慰問世尊在一面坐。
我聞世尊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有人作如是說。
喬答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彼人豈不謗世尊耶。
妄說能證。
為實得耶。
為正法說。
為複随順法說。
若彼人衆說如是言。
世尊得如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複有擊難破。
豈非恥辱。
世尊告曰。
若有說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語非證。
我實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有論難诽謗不成。
何以故。
大王。
我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勝軍王答曰。
喬答摩所說。
我實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今不信。
所以者何。
喬答摩所是耆老外道。
所謂晡剌拏末羯利珊逝移腳拘陀昵揭爛陀等六師。
由雲不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況喬答摩沙門。
小年近始出家。
如何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人肯信。
佛告大王。
有四種小。
并不應欺。
何等為四。
一者小刹帝利。
二者小毒蛇。
三者小火。
四者年小出家。
此等不可輕欺。
所以者何。
小出家者得阿羅漢有大威德。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刹利具足丈夫相 父母名稱皆清淨 見小奉敬勿輕慢 智者如是不應欺 大王應當知 小者不可篾 後若紹王位 必能相踬害 恐後懷怨嫉 是故應恭敬 欲得全身命 及後利益者 當須随彼意 奉敬不應輕 或村或野田 若見小毒蛇 不可謂其小 智者懷輕惱 其蛇為食故 處處而求覓 後若得其便 必令人損害 若欲全身命 及後利益者 當須遠離彼 是故不應輕 微火廣能焚 燒過背皆黑 彼小不應篾 智者勿懷輕 小火雖未多 薪多火自廣 炎盛損一切 城邑及村坊 若欲全身命 及後利益者 當須速遠離 是故不應輕 假使彼盛火 燒城及村落 雖焚一切苗 經宿還複生 若輕具戒者 還燒自善業 子孫及财物 一時俱散失 由如多羅樹 截苗不複生 若輕苾刍者 不久如多羅 若欲全身命 及後利益者 當須常遠離 是故不應輕 刹利具諸相 毒蛇并小火 苾刍具足戒 智者不應輕 若欲全身命 及後利益者 當須常遠離 是故不應欺 爾時憍薩羅主勝軍王等。
聞此頌已心生歡喜。
即從座起禮佛而去。
佛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
與大苾刍衆俱。
爾時憍薩羅國勝軍大王。
遣使持書向劫比羅城。
與淨飯王書曰。
王應欣慶。
王之太子得成正覺。
獲甘露法。
以微妙義普施群生。
皆得充足。
深助歡喜。
時淨飯王得書讀已。
情甚欣悅。
以手掌頰默然而住。
面有憂色。
時王大臣。
名烏陀夷。
見王愁惱仰白王言。
大王。
何故以手掌頰心生憂惱默然而住。
告邬陀夷曰。
我今雲何得不憂惱。
一切義成太子修苦行時。
我令使問。
彼持消息。
還報于我住止之處。
今者遣使。
竟無一人報我消息。
時邬陀夷尋白王曰。
我請往彼看問太子。
知其消息卻來報王。
時淨飯王。
卻報邬陀夷曰。
彼遣使往既至子所。
見具足教便住不來。
汝今請看決定彼住。
邬陀夷白言。
我決定來。
時淨飯王。
親自作書頌曰。
從受胎以來 希佛樹長成 我親長養汝 心熱常憂惱 汝今得增長 弟子如枝葉 餘人獲快樂 我今唯憂苦 複說頌曰。
汝昔于萌芽 從小我長養 汝今得實果 不複報我恩 汝初誕生時 廣發諸誓願 我成無上覺 度無量衆生 斯事并證已 起大慈悲心 為我及眷屬 願來于我城 時淨飯王。
既作書已付邬陀夷。
邬陀夷既受得已。
向室羅筏城。
行經三日。
詣誓多林給孤獨園。
到世尊所頂禮雙足。
以書奉佛白言。
世尊。
淨飯大王。
令我持書奉與世尊。
爾時世尊。
開書讀已攝在一處。
邬陀夷從座而起白佛言。
世尊。
可往劫比羅城不。
世尊告曰。
我今當往。
邬陀夷于前世時已為善友故發此言。
世尊若不去者。
我今強将世尊往劫比羅。
時世尊見此語已。
以頌答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