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
汝何處人。
長者答曰。
在此北方嬌薩羅國室羅筏城外。
有邑我住彼中。
唯願世尊。
而受我請詣室羅筏城。
受我供養。
乃至盡形。
及苾刍僧伽四事供養。
佛告長者曰。
室羅筏城中有寺以不。
長者答曰。
彼城無寺。
世尊告曰。
彼若有寺。
僧伽應來往。
彼既無寺。
若為安置。
長者答曰。
唯願世尊而受我請向室羅筏城。
我當造寺令苾刍衆往來安置止息思惟。
世尊默然受請。
是時長者知佛許已。
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卻還本處。
彼時長者。
王舍城中事既了已。
還至佛所頂禮佛足卻坐一面。
而白佛言。
唯願世尊。
遣一苾刍與我為伴。
往室羅筏造立住處。
安置世尊及苾刍僧衆。
佛作是念。
苾刍衆中誰能調伏室羅筏城人及長者眷屬。
世尊知舍利弗堪彼調伏。
世尊念已。
告具壽舍利弗言。
汝應觀察給孤獨長者眷屬及室羅筏城人。
應往教化造立毗诃羅。
舍利弗默然受佛敕已。
頂禮佛足與長者同行。
爾時具壽舍利子。
于夜分盡至明清旦。
執持衣缽入王舍大城次第乞食。
卻還本處飯食訖。
攝衣缽所有卧具。
襞揲一處付餘苾刍。
往室羅筏城。
時給孤長者資辦道糧。
漸至室羅筏城外。
遊諸園苑。
林泉形勝可愛樂處。
堪作寺舍。
去室羅筏城不遠不近。
寂靜無有雜聲。
亦無大風複不大熱。
亦無蚊虻蛇蠍等。
有此勝地。
為我世尊造立寺舍。
給孤長者遊行。
至誓多太子園林中。
其園去城不遠不近。
晝夜寂靜乃至無有諸毒蟲等。
堪作寺舍。
見此園已。
入室羅筏城不歸本住。
便往太子誓多宮所。
而白太子言。
可與我彼園。
當為世尊造立寺舍。
太子報曰。
彼非是園而是苑林。
長者複白曰。
無問園苑處所與我。
如是三請。
太子報曰。
我實不應而舍此園。
縱得布金遍地。
我終不與。
長者複白曰。
汝已定價汝可取直。
其園林屬我。
太子報曰。
是誰定價。
長者白曰。
汝自定價。
因即争競不定。
共詣斷事人所。
爾時四天王。
聞斯事已便作是念。
今給孤長者為世尊造立寺舍。
我當資助。
作此念已。
遂即各化為斷事人。
于法司坐。
時誓多太子給孤長者。
共到其處。
給孤長者及太子各具因緣白。
斷事人議曰。
太子。
汝自定價。
園屬長者。
太子取金。
太子既見斷已默然而去。
是時給孤長者。
還家敕諸僮仆。
以車象牛驢擔負筐籠。
運載其金。
至誓多林用布其地。
有少未遍。
于時長者心自思惟。
若取大藏金即太多。
欲開小藏複恐不足。
又作是念。
諸藏之中何者不多不少。
而得充足。
爾時太子。
見長者默住思惟。
即便生念。
給孤長者心應生退。
為一園林。
豈能舍此積集多金。
作是念已告長者曰。
汝心應退。
當卻收取金。
其園還我。
長者告曰。
太子。
我心不退。
然心中所計。
欲開何藏不多不少而得充足。
太子聞此語已便作是念。
世尊威德不可思議。
其法亦不可思議。
是故長者能舍積聚無量金寶。
作此念已告長者曰。
其地金未遍處。
應收卻還。
我為世尊而作寺門。
長者報曰。
随意可為世尊而作寺門。
爾時給孤長者。
為世尊初欲造寺。
諸外道衆。
極生怨恨心懷熱惱。
共集一處往長者所。
到已便作是言。
長者。
汝不應為喬答摩沙門造立寺舍。
何以故。
我等先已分界。
彼王舍城可喬答摩居止。
此室羅筏城而我等住。
是故不應造寺。
長者報曰。
汝等隻可分自國境。
不應共分我園。
我所造功德皆由自心。
諸外道等見長者堅意不移。
即詣王所具陳上事。
給孤長者共對獲勝。
彼外道心生忿怒面現惡相。
便作是語。
我終不從汝志。
然喬答摩沙門上首弟子。
與我等共相論議。
若能勝我随意造寺。
長者報曰。
可爾。
然我且問舍利子。
若見許可即來報汝。
長者即往尊者。
舍利子所。
頂禮雙足退坐一面。
而即白言。
大德。
諸外道等皆作是語。
汝欲作寺雲我制汝。
又言。
喬答摩沙門上首弟子。
今現在此與我論議。
若能勝我聽汝造寺。
未審尊者。
如何當拟。
舍利子聞斯語已。
便即觀察此輩外道及室羅人民。
頗有善根不。
既觀察已知有善根。
又複觀察。
誰有善根堪調伏不。
自心觀見我能調伏。
又複觀察。
幾時應來集會。
觀見根器。
卻後七日可能集會。
作觀察已告長者曰。
可随汝意。
卻後七日我當論議。
給孤長者歡喜踴躍。
頂禮舍利子足。
往外道所。
而作是言。
聖者舍利弗作如是語。
卻後七日應當論議。
彼外道衆聞斯語已。
共相謂曰。
有二種因緣。
何以為二。
一者舍利子必應逃走。
二者應覓伴侶。
以此之緣延期七日。
外道複相謂曰。
我等亦可覓當宗知友。
彼皆分頭散訪達本宗者。
乃見一梵志。
名曰赤眼。
善能幻化。
既得見已便即告曰。
汝之與我同修道
汝何處人。
長者答曰。
在此北方嬌薩羅國室羅筏城外。
有邑我住彼中。
唯願世尊。
而受我請詣室羅筏城。
受我供養。
乃至盡形。
及苾刍僧伽四事供養。
佛告長者曰。
室羅筏城中有寺以不。
長者答曰。
彼城無寺。
世尊告曰。
彼若有寺。
僧伽應來往。
彼既無寺。
若為安置。
長者答曰。
唯願世尊而受我請向室羅筏城。
我當造寺令苾刍衆往來安置止息思惟。
世尊默然受請。
是時長者知佛許已。
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卻還本處。
彼時長者。
王舍城中事既了已。
還至佛所頂禮佛足卻坐一面。
而白佛言。
唯願世尊。
遣一苾刍與我為伴。
往室羅筏造立住處。
安置世尊及苾刍僧衆。
佛作是念。
苾刍衆中誰能調伏室羅筏城人及長者眷屬。
世尊知舍利弗堪彼調伏。
世尊念已。
告具壽舍利弗言。
汝應觀察給孤獨長者眷屬及室羅筏城人。
應往教化造立毗诃羅。
舍利弗默然受佛敕已。
頂禮佛足與長者同行。
爾時具壽舍利子。
于夜分盡至明清旦。
執持衣缽入王舍大城次第乞食。
卻還本處飯食訖。
攝衣缽所有卧具。
襞揲一處付餘苾刍。
往室羅筏城。
時給孤長者資辦道糧。
漸至室羅筏城外。
遊諸園苑。
林泉形勝可愛樂處。
堪作寺舍。
去室羅筏城不遠不近。
寂靜無有雜聲。
亦無大風複不大熱。
亦無蚊虻蛇蠍等。
有此勝地。
為我世尊造立寺舍。
給孤長者遊行。
至誓多太子園林中。
其園去城不遠不近。
晝夜寂靜乃至無有諸毒蟲等。
堪作寺舍。
見此園已。
入室羅筏城不歸本住。
便往太子誓多宮所。
而白太子言。
可與我彼園。
當為世尊造立寺舍。
太子報曰。
彼非是園而是苑林。
長者複白曰。
無問園苑處所與我。
如是三請。
太子報曰。
我實不應而舍此園。
縱得布金遍地。
我終不與。
長者複白曰。
汝已定價汝可取直。
其園林屬我。
太子報曰。
是誰定價。
長者白曰。
汝自定價。
因即争競不定。
共詣斷事人所。
爾時四天王。
聞斯事已便作是念。
今給孤長者為世尊造立寺舍。
我當資助。
作此念已。
遂即各化為斷事人。
于法司坐。
時誓多太子給孤長者。
共到其處。
給孤長者及太子各具因緣白。
斷事人議曰。
太子。
汝自定價。
園屬長者。
太子取金。
太子既見斷已默然而去。
是時給孤長者。
還家敕諸僮仆。
以車象牛驢擔負筐籠。
運載其金。
至誓多林用布其地。
有少未遍。
于時長者心自思惟。
若取大藏金即太多。
欲開小藏複恐不足。
又作是念。
諸藏之中何者不多不少。
而得充足。
爾時太子。
見長者默住思惟。
即便生念。
給孤長者心應生退。
為一園林。
豈能舍此積集多金。
作是念已告長者曰。
汝心應退。
當卻收取金。
其園還我。
長者告曰。
太子。
我心不退。
然心中所計。
欲開何藏不多不少而得充足。
太子聞此語已便作是念。
世尊威德不可思議。
其法亦不可思議。
是故長者能舍積聚無量金寶。
作此念已告長者曰。
其地金未遍處。
應收卻還。
我為世尊而作寺門。
長者報曰。
随意可為世尊而作寺門。
爾時給孤長者。
為世尊初欲造寺。
諸外道衆。
極生怨恨心懷熱惱。
共集一處往長者所。
到已便作是言。
長者。
汝不應為喬答摩沙門造立寺舍。
何以故。
我等先已分界。
彼王舍城可喬答摩居止。
此室羅筏城而我等住。
是故不應造寺。
長者報曰。
汝等隻可分自國境。
不應共分我園。
我所造功德皆由自心。
諸外道等見長者堅意不移。
即詣王所具陳上事。
給孤長者共對獲勝。
彼外道心生忿怒面現惡相。
便作是語。
我終不從汝志。
然喬答摩沙門上首弟子。
與我等共相論議。
若能勝我随意造寺。
長者報曰。
可爾。
然我且問舍利子。
若見許可即來報汝。
長者即往尊者。
舍利子所。
頂禮雙足退坐一面。
而即白言。
大德。
諸外道等皆作是語。
汝欲作寺雲我制汝。
又言。
喬答摩沙門上首弟子。
今現在此與我論議。
若能勝我聽汝造寺。
未審尊者。
如何當拟。
舍利子聞斯語已。
便即觀察此輩外道及室羅人民。
頗有善根不。
既觀察已知有善根。
又複觀察。
誰有善根堪調伏不。
自心觀見我能調伏。
又複觀察。
幾時應來集會。
觀見根器。
卻後七日可能集會。
作觀察已告長者曰。
可随汝意。
卻後七日我當論議。
給孤長者歡喜踴躍。
頂禮舍利子足。
往外道所。
而作是言。
聖者舍利弗作如是語。
卻後七日應當論議。
彼外道衆聞斯語已。
共相謂曰。
有二種因緣。
何以為二。
一者舍利子必應逃走。
二者應覓伴侶。
以此之緣延期七日。
外道複相謂曰。
我等亦可覓當宗知友。
彼皆分頭散訪達本宗者。
乃見一梵志。
名曰赤眼。
善能幻化。
既得見已便即告曰。
汝之與我同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