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七

關燈


    觀見有情流轉生滅。

    勝者劣者妙色惡色。

    趣善惡道。

    所有作業如實我知。

    如是見一有情。

    造身口意惡業。

    诽謗聖者執著邪見。

    行邪惡業。

    由此因緣。

    從此舍命堕于地獄。

    複見有情。

    造三善業不謗聖者。

    住正信心行正命行。

    由此因緣。

    從此舍命生于天上。

    如是等事我悉知見。

    而不曾說。

    有情是我壽命與生養人及數取趣意生并摩納能所作及造觸受行住等。

    若人于可作及以不可作。

    善惡等業所有果報。

    而舍于此蘊受于彼蘊等。

    皆不說是我。

    然是因緣。

    所謂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謂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處。

    六處緣觸。

    觸緣受。

    受緣愛。

    愛緣取。

    取緣有。

    有緣生。

    生緣老死憂悲苦惱。

    如是此大五蘊聚集。

    所謂此無故彼無。

    此滅故彼滅。

    謂無明滅即行滅。

    行滅即識滅。

    識滅即名色滅。

    名色滅即六處滅。

    六處滅即觸滅。

    觸滅即受滅。

    受滅即愛滅。

    愛滅即取滅。

    取滅即有滅。

    有滅即生滅。

    生滅即老死憂悲苦惱滅。

    如是此大五蘊聚集滅。

    苾刍。

    如是諸行皆苦。

    涅槃為樂。

    因集故苦生。

    因滅故苦滅。

    由此相續流轉斷滅。

    此即苦盡。

    雲何是涅槃。

    苦盡故為涅槃。

    猶如火滅而得清涼。

    是故我說此句能舍諸蘊。

    貪苦盡故而得圓寂。

    爾時佛告摩揭陀主頻毗娑羅王曰。

    于意雲何。

    色為常耶為無常耶。

    答曰。

    大德。

    色是無常。

    又問。

    若無常者。

    為苦非苦。

    答曰。

    是苦。

    又問。

    色若無常苦者。

    即是變壞。

    若多聞弟子執色是我。

    我有諸色。

    色屬于我。

    我在色中不。

    答曰。

    不也。

    又問。

    如是受想行識。

    為是常耶為無常耶。

    答曰。

    是無常也。

    又問。

    乃至識等是無常者。

    為苦非苦。

    答曰。

    是苦。

    又問。

    識等。

    無常苦者。

    即是變壞。

    若有多聞弟子。

    執乃至識是我。

    我有諸識。

    識屬于我。

    我在識中。

    不答曰不也。

    是故當知。

    諸所有色。

    若過去未來現在。

    若内若外若粗若細。

    若勝若劣若近若遠。

    如是諸色。

    非我我所。

    我有諸色。

    非屬于我。

    我不在色中。

    如實遍知應如是見。

    乃至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大王。

    有聲聞弟子。

    具足多聞。

    觀五取蘊離我我所。

    如是觀已。

    知諸世間實無可取。

    無可取故不生怖畏。

    無怖畏故内證圓寂。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爾時世尊說此法時。

    摩揭陀主頻毗娑羅王。

    及八萬天子。

    無量百千萬摩揭陀國婆羅門居士等。

    皆悉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亦複見法得法極通達法。

    究竟堅法越一切希望。

    度一切疑惑不假他緣。

    于大師教餘不能引。

    于諸法中得無所畏。

    爾時大王及居士等。

    得此法已心大歡喜。

    從座而起整衣服。

    頂禮佛足右膝著地。

    合掌向佛而作是言。

    我今入此微妙之法獲大勝利。

    從今日已後乃至盡形歸佛法僧。

    為五戒邬波索迦。

    不殺不盜不邪行不妄語不飲酒。

    作是語已。

    便即請佛及諸苾刍。

    願來于我王舍城住。

    令我一生供養四事。

    世尊爾時默然受請。

    摩揭陀王及諸人等。

    知佛世尊默受請已。

    頂禮佛足即還本所。

    時諸苾刍鹹皆有疑。

    而白佛言。

    世尊。

    是具一切智。

    能斷諸疑。

    我等不審。

    大王及諸眷屬。

    作何因業。

    由此業力得清淨眼。

    佛告諸苾刍。

    頻毗娑羅王所作之業。

    汝等善聽。

    我為汝說彼所作業若成就時因緣合會。

    如暴流水。

    所作之業決定自受。

    無能替者。

    汝等苾刍自所作業。

    不于外界地水火風成熟。

    然于自身當受其報善惡已熟必定不虛。

    而說頌曰。

     假令經百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汝等苾刍。

    過去有佛。

    号阿羅那鞞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禦士天人師佛薄伽梵。

    出現于世。

    佛事周已入無餘涅槃。

    如薪盡火滅。

    彼土人民。

    火滅已後收佛舍利于清淨處起大窣堵波。

    而作供養。

    時有金輪王名吉利枳。

    将十八俱胝軍将圍繞于空中過。

    欲向人間至窣堵波處。

    時有信佛天神。

    各以威力捉王輪寶。

    于空中住而不得去。

    時吉利枳王。

    見其金輪既不得轉。

    即作是念。

    我福德盡。

    令此輪寶不複前進。

    諸天神等于其空中而謂王曰。

    非王福盡。

    然以其下有佛舍利窣堵波。

    令王輪寶不複得去。

    時吉利枳王聞此語已。

    與諸軍将十八俱胝圍繞而下。

    見其佛塔由故未成。

    彼諸部衆各相勸勉。

    齊以珍寶而共莊飾。

    複以種種香花伎樂持以供養。

    胡跪合掌大衆同聲而發願言。

    願我以此所種善根。

    于當來佛聞法得法眼淨。

    作是言已頂禮佛塔。

    汝等苾刍勿作異念。

    彼時轉輪王吉利枳及餘侍從。

    今即頻毗娑羅王并諸眷屬是也。

    是時彼王及其侍從所作供養。

    供世尊阿羅那鞞之窣堵波已。

    由此善業緣故。

    于無量俱胝百千劫。

    生人天中受勝妙樂。

    王及眷屬由願力故。

    今于我所得清淨眼。

    諸苾刍當知。

    黑業有純黑異熟。

    白業得純白異熟。

    黑白雜業得雜異熟。

    是故汝等苾刍。

    舍黑黑業及彼雜業。

    應當勤修白白之業。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