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妙食。
自手奉佛。
世尊受已往别處食。
至彼須水。
時天帝釋知佛須水。
便至佛所。
以指擊地湧泉流現。
時彼迦攝後時經行見此泉水湧流。
而作是念。
我住此久不見其泉。
今日何得忽有斯水。
往世尊所白言。
大沙門。
我住此久不見其泉。
今日何得忽現。
此是誰為。
佛言。
迦攝。
我昨日受汝飲食。
來坐于此而欲吃食。
為須水用。
時天帝釋觀知我意。
速來于此。
以指擊地流泉湧出。
所以有此泉水。
其泉号為手擊之泉。
于時迦攝複作是念。
此大沙門。
有如是神力難可思議。
然我亦是阿羅漢。
爾時世尊。
住于優樓頻螺迦攝修學林中。
時佛世尊。
哺時出遊泉所。
脫諸衣服入泉沐浴。
而欲出水。
于其岸邊有一大樹。
名遏豎那。
去佛甚遠。
爾時世尊。
舒手欲捉其樹。
即便低屈。
佛攀枝出于時迦攝見此事已而作是念。
其大樹先來不屈。
今誰低曲。
詣世尊所白言。
大沙門此大遏豎那樹。
先不低屈。
今誰屈為。
佛如上說。
此樹号為手攀遏豎那樹。
迦攝複作是念。
此大沙門有如是神力。
然我亦是阿羅漢。
爾時世尊。
住于優樓頻螺迦攝修習林中。
佛得糞掃衣而欲浣濯。
念言。
用何物洗。
時天帝釋知佛所念。
持一大石置于泉邊。
白言。
世尊。
願見受用。
爾時如來。
即浣糞掃衣已。
複作念雲。
用何物曬。
時天帝釋觀知佛意。
往餘山中取一方石置于佛前。
白言。
世尊。
可于此曬。
世尊以衣覆石之上。
于時迦攝來見此石而作是念。
未曾睹此二石。
今何忽有。
往問世尊。
佛言。
迦攝。
我欲浣曬衣服。
而念用何物。
時天帝釋知我所念。
持此二石。
一用浣衣。
一為曬服。
迦攝複作是念。
此大沙門有如是神力。
然我亦是阿羅漢。
爾時世尊。
住于優樓頻螺迦攝修道林中。
時往尼連禅河渚邊經行。
水忽泛漲過沒人頭。
世尊在彼水。
即四邊波止。
如來安然經行。
迦攝遙見此事。
念雲。
其大沙門。
有如是相好今被水漂。
即共諸弟子乘小船入河。
見世尊在中。
經行之處波水不及。
問言。
大沙門猶得活耶。
世尊答言。
迦攝。
我今安壽。
迦攝曰。
大沙門可上此船。
世尊以神力。
忽然不見現于船上。
迦攝見是事已複作是念。
此大沙門。
雖有如是大威神力。
然我亦是阿羅漢。
爾時世尊。
知優樓頻螺迦攝心欲所念。
便作是言。
迦攝。
汝非是阿羅漢果。
亦不是阿羅漢向亦不知阿羅漢道。
迦攝聞是語已。
便作是念。
大沙門喬答摩。
知我心所念。
念已合掌向佛白言。
大沙門。
唯願聽我于大沙門法律中出家受具足戒成苾刍性。
令我于大沙門法中修習梵行。
世尊告曰。
若欲出家。
汝弟子等知汝以不。
迦攝答曰。
彼皆不知。
世尊告言。
汝名稱遠聞。
衆知汝善智慧具足。
是故應當告汝弟子。
聽汝者随意所樂。
迦攝聞佛語已。
便即往至本所住處。
告諸弟子。
汝等當知。
我今欲于大沙門喬答摩法中出家受具足戒。
汝等意者所欲雲何。
彼衆白曰。
我等所學本依邬波馱耶。
今若去者。
我當随從修習梵行。
迦攝報曰。
汝等若能随學我者。
所著鹿皮樹皮錫杖祭器。
悉能棄擲尼連禅河中當随意去。
諸弟子等聞是語已。
所有衣服祭器等物。
悉皆棄置尼連禅河。
擲是物已還迦攝所。
便作是言。
悉令棄者今皆已舍。
應作何事。
唯願指授。
爾時優樓頻螺迦攝及五百眷屬。
往詣佛所而作是言。
大沙門。
我告徒衆悉已聽許。
唯願度我。
于善法律中。
出家受具足戒。
成苾刍性。
爾時優樓頻螺迦攝。
有弟二人。
一名那提迦攝。
二名伽耶迦攝。
各有弟子二百五十人。
先于尼連禅河岸勤修梵行處。
修寂靜行。
那提迦攝住尼連河下流。
後于一時尼連禅河中。
乃見鹿皮樹皮錫杖祭器等物并被漂沒。
見是事已皆作是念。
我等同修梵行者。
有何災難。
如是等物被漂沒耶。
為是王害。
為是賊侵為是火燒。
為水漂損。
然我等同梵行者。
應當往彼尋問其事。
爾時那提迦攝伽耶迦攝等。
往詣優樓頻螺迦攝修道所。
到已于其側近。
乃見優樓頻螺迦攝被僧伽胝除棄須發于大沙門所住一面坐聽受妙法。
見已向優樓頻螺迦攝作如是言。
具壽。
此出家法勝舊法不。
答言。
勝彼。
爾時那提迦攝伽耶迦攝作如是念。
今此大沙門有大神力。
必應更有勝妙上法。
若不爾者。
優樓頻螺迦攝耆年宿德。
過百二十。
摩揭陀國人尊重瞻仰。
大衆鹹謂是阿羅漢。
今者棄本所學依大沙門出家修道。
我等亦應随大沙門出家學道。
如是念已。
即共合掌頂禮佛足。
唯願聽我于大沙門法律中出家受具足戒成苾刍性。
令我于大沙門法中修習梵行。
世尊告曰。
若欲出家。
汝弟子衆知汝等不。
那提迦攝伽耶迦攝答言。
彼皆不知。
世尊告曰。
汝等名稱遠聞衆所知識智慧具足。
是故應當告汝弟子。
若聽汝者随意所樂。
那提迦攝等聞佛語已。
便即往至本所住處。
告諸弟子。
汝等當知。
我欲于大沙門喬答摩法律中出家受具足戒。
汝等意者所欲雲何。
彼衆
自手奉佛。
世尊受已往别處食。
至彼須水。
時天帝釋知佛須水。
便至佛所。
以指擊地湧泉流現。
時彼迦攝後時經行見此泉水湧流。
而作是念。
我住此久不見其泉。
今日何得忽有斯水。
往世尊所白言。
大沙門。
我住此久不見其泉。
今日何得忽現。
此是誰為。
佛言。
迦攝。
我昨日受汝飲食。
來坐于此而欲吃食。
為須水用。
時天帝釋觀知我意。
速來于此。
以指擊地流泉湧出。
所以有此泉水。
其泉号為手擊之泉。
于時迦攝複作是念。
此大沙門。
有如是神力難可思議。
然我亦是阿羅漢。
爾時世尊。
住于優樓頻螺迦攝修學林中。
時佛世尊。
哺時出遊泉所。
脫諸衣服入泉沐浴。
而欲出水。
于其岸邊有一大樹。
名遏豎那。
去佛甚遠。
爾時世尊。
舒手欲捉其樹。
即便低屈。
佛攀枝出于時迦攝見此事已而作是念。
其大樹先來不屈。
今誰低曲。
詣世尊所白言。
大沙門此大遏豎那樹。
先不低屈。
今誰屈為。
佛如上說。
此樹号為手攀遏豎那樹。
迦攝複作是念。
此大沙門有如是神力。
然我亦是阿羅漢。
爾時世尊。
住于優樓頻螺迦攝修習林中。
佛得糞掃衣而欲浣濯。
念言。
用何物洗。
時天帝釋知佛所念。
持一大石置于泉邊。
白言。
世尊。
願見受用。
爾時如來。
即浣糞掃衣已。
複作念雲。
用何物曬。
時天帝釋觀知佛意。
往餘山中取一方石置于佛前。
白言。
世尊。
可于此曬。
世尊以衣覆石之上。
于時迦攝來見此石而作是念。
未曾睹此二石。
今何忽有。
往問世尊。
佛言。
迦攝。
我欲浣曬衣服。
而念用何物。
時天帝釋知我所念。
持此二石。
一用浣衣。
一為曬服。
迦攝複作是念。
此大沙門有如是神力。
然我亦是阿羅漢。
爾時世尊。
住于優樓頻螺迦攝修道林中。
時往尼連禅河渚邊經行。
水忽泛漲過沒人頭。
世尊在彼水。
即四邊波止。
如來安然經行。
迦攝遙見此事。
念雲。
其大沙門。
有如是相好今被水漂。
即共諸弟子乘小船入河。
見世尊在中。
經行之處波水不及。
問言。
大沙門猶得活耶。
世尊答言。
迦攝。
我今安壽。
迦攝曰。
大沙門可上此船。
世尊以神力。
忽然不見現于船上。
迦攝見是事已複作是念。
此大沙門。
雖有如是大威神力。
然我亦是阿羅漢。
爾時世尊。
知優樓頻螺迦攝心欲所念。
便作是言。
迦攝。
汝非是阿羅漢果。
亦不是阿羅漢向亦不知阿羅漢道。
迦攝聞是語已。
便作是念。
大沙門喬答摩。
知我心所念。
念已合掌向佛白言。
大沙門。
唯願聽我于大沙門法律中出家受具足戒成苾刍性。
令我于大沙門法中修習梵行。
世尊告曰。
若欲出家。
汝弟子等知汝以不。
迦攝答曰。
彼皆不知。
世尊告言。
汝名稱遠聞。
衆知汝善智慧具足。
是故應當告汝弟子。
聽汝者随意所樂。
迦攝聞佛語已。
便即往至本所住處。
告諸弟子。
汝等當知。
我今欲于大沙門喬答摩法中出家受具足戒。
汝等意者所欲雲何。
彼衆白曰。
我等所學本依邬波馱耶。
今若去者。
我當随從修習梵行。
迦攝報曰。
汝等若能随學我者。
所著鹿皮樹皮錫杖祭器。
悉能棄擲尼連禅河中當随意去。
諸弟子等聞是語已。
所有衣服祭器等物。
悉皆棄置尼連禅河。
擲是物已還迦攝所。
便作是言。
悉令棄者今皆已舍。
應作何事。
唯願指授。
爾時優樓頻螺迦攝及五百眷屬。
往詣佛所而作是言。
大沙門。
我告徒衆悉已聽許。
唯願度我。
于善法律中。
出家受具足戒。
成苾刍性。
爾時優樓頻螺迦攝。
有弟二人。
一名那提迦攝。
二名伽耶迦攝。
各有弟子二百五十人。
先于尼連禅河岸勤修梵行處。
修寂靜行。
那提迦攝住尼連河下流。
後于一時尼連禅河中。
乃見鹿皮樹皮錫杖祭器等物并被漂沒。
見是事已皆作是念。
我等同修梵行者。
有何災難。
如是等物被漂沒耶。
為是王害。
為是賊侵為是火燒。
為水漂損。
然我等同梵行者。
應當往彼尋問其事。
爾時那提迦攝伽耶迦攝等。
往詣優樓頻螺迦攝修道所。
到已于其側近。
乃見優樓頻螺迦攝被僧伽胝除棄須發于大沙門所住一面坐聽受妙法。
見已向優樓頻螺迦攝作如是言。
具壽。
此出家法勝舊法不。
答言。
勝彼。
爾時那提迦攝伽耶迦攝作如是念。
今此大沙門有大神力。
必應更有勝妙上法。
若不爾者。
優樓頻螺迦攝耆年宿德。
過百二十。
摩揭陀國人尊重瞻仰。
大衆鹹謂是阿羅漢。
今者棄本所學依大沙門出家修道。
我等亦應随大沙門出家學道。
如是念已。
即共合掌頂禮佛足。
唯願聽我于大沙門法律中出家受具足戒成苾刍性。
令我于大沙門法中修習梵行。
世尊告曰。
若欲出家。
汝弟子衆知汝等不。
那提迦攝伽耶迦攝答言。
彼皆不知。
世尊告曰。
汝等名稱遠聞衆所知識智慧具足。
是故應當告汝弟子。
若聽汝者随意所樂。
那提迦攝等聞佛語已。
便即往至本所住處。
告諸弟子。
汝等當知。
我欲于大沙門喬答摩法律中出家受具足戒。
汝等意者所欲雲何。
彼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