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六

關燈
是念。

    今耶舍童子生于貴家。

    富有珍寶身體端嚴。

    恒受快樂。

    舍其所好為佛弟子。

    将知如來甚大威德法亦微妙。

    我等應當剃除須發侍養如來學受勝法。

    作是議已即共同心。

    從波羅痆斯城至世尊所。

    禮世尊足在一面立白佛言。

    世尊。

    願與妙法。

    我等出家為佛弟子。

    依如來教奉持梵行。

     佛告諸長者子曰。

    今正是時。

    善來苾刍。

    汝便出家修諸梵行。

    作是語已彼長者子等須發自落袈裟著身成苾刍相。

    如經七日曾出家者。

    其所悟解如百歲苾刍。

    爾時世尊重為說法。

    汝等苾刍。

    獨一靜處遠離喧雜。

    常守自心勤修苦行。

    今既出家應求梵行。

    度于彼岸證自正智。

    得佛神通盡于生死。

    梵行建立辦于所作。

    勿受後有。

    如斯修者得無生果。

    時四苾刍聞佛此言。

    即便悟解證阿羅漢果。

    時此世間有十一阿羅漢。

    佛為第一。

    波羅痆斯城中有五十豪族家。

    聞此五長者子鹹皆出家剃除須發而被法服證阿羅漢果。

    各作是言。

    如來教法甚為深妙。

    令彼五長者子各舍豪富而為出家。

    我等諸人亦宜詣佛而為弟子。

    作是議已鹹至佛所。

    頂禮佛足在一面立白佛言。

    世尊。

    願聽我等于善法律中出家而為苾刍常修梵行。

    佛言。

    善來苾刍。

    須發自落袈裟著身。

    如經七日曾出家者。

    佛言。

    具壽。

    夫出家者。

    獨處山林遠離喧雜。

    常守自心勤修苦行。

    度于彼岸證自正智。

    得佛靜力盡生死際。

    勿受後有。

    如斯修者得無生果。

    時五十苾刍。

    聞佛言已心獲無礙。

    證阿羅漢果。

    時此世間有六十一阿羅漢。

    佛為第一。

     爾時佛住波羅痆斯城仙人堕處施鹿林中。

    六十苾刍前後圍繞。

    爾時世尊告諸苾刍。

    我今與汝。

    于一切天人系縛之中。

    而得解脫。

    汝等各可随詣諸方。

    為諸衆生作大利益。

    且令汝等各各而往。

    不用同行。

    我亦往優樓頻螺聚落。

    為利益故。

    爾時惡魔作是念言。

    此沙門喬答摩。

    住于波羅痆斯仙人堕處施鹿林中。

    為聲聞衆如是說法雲。

    我于一切天人系縛中而得解脫。

    汝等苾刍。

    亦于一切天人系縛中同得解脫。

    汝等應往人間廣為利益。

    汝等應各别行。

    不用同往。

    我亦将詣優樓頻螺聚落者。

    我今應當為彼作諸障礙。

    爾時惡魔作是念已。

    化為摩納婆往詣佛所。

    即于佛前而說頌曰。

     汝不得解脫  而作解脫想 汝在系縛中  不能解脫我 爾時世尊作是念言。

    今者惡魔願我散亂。

    世尊知已說頌答曰。

     人天系縛中  我已得解脫 罪者今當知  我已摧伏汝 爾時惡魔便作是念。

    此沙門喬答摩能知我心。

    作是念已便生懊惱。

    内懷忏悔便滅而去。

     爾時世尊複告諸苾刍曰。

    我于天人系縛中而得解脫。

    汝等亦得解脫。

    汝等應往餘方作諸利益哀愍世間。

    為諸天人得安樂故。

    汝等不得雙行。

    我今亦往優樓頻螺聚落。

    諸苾刍等鹹奉佛教。

    唯然而去。

    爾時世尊。

    往波羅痆斯城優樓頻螺聚落。

    既到于彼詣白疊林。

    在一樹下宴坐而住。

    時有六十賢部在聚落外。

    于日日中。

    與諸女樂共相嬉戲。

    有一女人。

    失衆所期棄而出去。

    時六十賢部尋覓此女。

    漸次往詣至白疊林。

    便見世尊坐一樹下顔貌端嚴。

    若有見者發清淨心。

    調伏諸根意得寂靜成就最勝。

    猶如金幢光明殊妙。

    諸人見已。

    便詣佛所。

    白言大德。

    頗見一女人不。

    世尊報曰。

    彼女人者是汝何親。

    諸人白言。

    我六十賢部。

    在聚落外于日日中。

    令諸女樂作于倡伎。

    此一女人失我所期棄我而去。

    我今覓來。

    告言。

    諸人。

    于意雲何。

    汝今所要。

    為求女身是要。

    為求自身要耶。

    諸人報曰。

    大德。

    求女身無益。

    尋求自身最為第一。

    世尊告曰。

    童子。

    汝等來坐。

    我今為汝宣說妙法。

    時六十賢部。

    頂禮佛足卻坐一面。

    佛說妙法示教利喜。

    諸佛常法。

    先說此法。

    所謂布施持戒生天之因。

    複說五欲所有過患。

    贊歎出家獨處山林思惟觀察斷諸煩惱。

    演說廣大微妙之法。

    開示令解。

    諸有聽者聞說此法。

    歡喜清淨無有疑惑。

    佛觀知已。

    更複為說出世之法。

    所謂苦集滅道四聖谛理。

    猶如浣衣先除粗垢得清淨已色則易染。

    六十賢等。

    初聞佛說心器清淨。

    便能了知四聖谛法。

    證預流果。

    見法得法極通達法。

    究竟堅法越一切希望。

    度一切疑惑。

    不假他緣。

    于大師教餘不能引。

    于諸法中得無所畏。

    六十賢部得此法已。

    心大歡喜從坐而起。

    整衣服頂禮佛足。

    雙膝著地合掌向佛。

    而作是言。

    世尊。

    我等入此微妙之法。

    獲大勝利。

    從今已從乃至盡形歸佛法僧。

    受五學處為邬波索迦。

    不殺不盜不邪行不妄語不飲酒。

    作是語已禮佛而退。

     爾時世尊。

    夜既曉已于晨朝時。

    著衣入多軍村。

    作是思惟。

    于此村中我先為誰說法。

    複作是念。

    是時村主有其二女。

    一名歡喜。

    二名歡喜力。

    我先往昔欲舍苦行時。

    此二女人。

    先以乳糜及與酥蜜。

    供養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