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五十三(第四分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禅。
彼以心定喜樂潤漬于身,遍滿盈溢無不遍處。
猶如山頂之泉水自中出,亦不從東西南北及從上來,即此池中清冷水出,潤漬一池遍滿盈溢無有空處。
比丘入第二禅亦複如是,心定喜樂遍滿盈溢,此是第二現身得樂。
彼舍喜心,住護念樂,身受快樂,如聖所說護念快樂,入第三禅。
彼于身無喜,以樂潤漬,遍滿盈溢,無有空處。
譬如優缽羅華、拘頭摩、分陀利華,雖生出地而未出水,根莖華葉潤漬水中,無有空處而不潤漬。
比丘入第三禅亦複如是,離喜住樂潤漬于身無不遍處,此是第三禅得現身快樂所遊戲處。
彼舍苦樂憂喜,先斷不苦不樂,護念清淨,入第四禅。
身心清淨具滿盈溢,無不遍處。
由若男子女人沐浴淨潔,被以新白淨衣,無有不覆之處。
比丘入第四禅亦複如是,其心清淨遍滿于身,無空缺處。
彼入第四禅,心不掉動,亦不懈怠,不與愛恚相應,住無動地。
譬如密屋,内外泥治,堅閉戶向,無有風塵,于内然燈,無有人、非人、風鳥、扇動,其燈焰直上無有曲戾,恬定而然。
比丘入第四禅亦複如是,無有掉動,心無懈怠,不與愛恚相應,已住無動地,此是第四禅現身得樂所遊戲處。
何以故?由不放逸精進不懈念不錯亂樂處寂靜故。
“彼得定心清淨,無有垢穢,柔軟調伏住無動地。
自于身中起心,能化作異身,肢節具足諸根無?。
時即觀之,此身色四大合成,彼身色化有。
此四大身色異,彼化身四大色異,從此四大身色中起心化作,彼身諸根肢節具足。
譬如有人鞘中拔刀,彼作是念:‘此是鞘,此是刀,刀異鞘異。
’從此鞘中拔刀出。
亦如人筐中出蛇,彼作是念:‘此是筐,此是蛇,筐異蛇異。
’從此筐中出蛇。
譬如有人從簏出衣,彼作是念:‘此是簏,此是衣,簏異衣異。
’從簏中出衣。
比丘亦複如是。
此是比丘初勝法,何以故?由不放逸精進不懈,念無錯亂樂寂靜故,彼以定心清淨乃至入不動地。
從己四大色身中起心化作化身,一切諸根肢節具足,彼作是念:‘此身是四大合成,彼身從化而有。
’此四大色身異,彼化四大色身異,此心在此身、依此身、系此身。
譬如琉璃摩尼珠瑩治甚明清淨無垢,若以青黃赤綖貫之,有眼男子置掌而觀:‘此是珠,此是綖,珠異綖異,此珠系在于綖。
’比丘亦複如是,從此四大色身,起心化作化身,一切諸根肢節具足,而作是念:‘此身是四大合成,彼身從化而有。
此四大色身異,彼化四大色身異。
此心在此身、依此身、系此身。
’此是比丘第二勝法。
何以故?由不放逸精進不懈念無錯亂樂寂靜故。
彼以定心清淨,乃至入無動地,一心修習神通智證。
彼便能作種種變化,以一身為無數身,無數身還為一身。
身能飛行石壁皆過,無所觸閡如行虛空,行住空中如鳥飛翔,出沒于地、如水湧波、或煙或焰、若大火積,手能扪摸日月,身至梵天。
譬如陶師善調和泥,随意所造,欲作何器便能成之而有利益。
譬如巧匠善能治木,随意所造自在成之而有利益。
譬如治象牙師善能治牙,随意所作自在成之而有利益。
譬如金師善煉真金,随意所作自在成之而有利益。
比丘亦複如是,定心清淨至無動地,随意所作乃至梵天,此是比丘第三勝法。
彼以定心清淨乃至入無動地,一心修習證天耳智,彼天耳清淨過出于人耳,聞二種聲:人、非人。
譬如于城郭國邑中有講堂廣大高顯,有聰耳人在中,不勞聽力而聞種種音聲。
比丘亦複如是,以心定故天耳清淨,得聞人、非人種種音聲。
此是比丘第四勝法。
彼以定心清淨乃至入無動地,一心修習證他心智,彼知外衆生心,有欲、無欲、有垢、無垢、有癡、無癡、廣心、略心、小心、大心、定心、亂心、縛心、脫心、上心、無上心,皆悉知之。
譬如自喜男子女人以水鏡自照無不得見。
比丘亦複如是,以定心清淨故,知外一切衆生心之所念。
此是比丘第五勝法。
彼以定心清淨乃至入無動地,一心修習宿命智證,便能憶識宿命無數若幹種事,能憶一生、十生、百生、千生、無數百千生,劫燒都盡國土還生,我在彼生名字如是、種如是、姓如是、食如是、壽命如是、在世如是、壽盡如是、受苦樂如是。
從彼命終複生于彼,如是展轉來生于此,如是形色相貌無數種種皆悉憶識。
譬如有人從己村落往至他國,在于彼間若行、若住、若語、若默,從彼國複往餘國,若行、若住、若語、若默,如是展轉複還其國,不勞多力而能憶識所行諸國:‘我從此國乃往彼國,在彼國内如是行、如是住、如是語、如是默;從彼國複至彼國,在彼國如是行、如是住、如是語、如是默;如是展轉還至本國。
’比丘亦如是,能以定心清淨乃至無動地,以宿命智證,能憶無數百千劫種種衆事。
此是比丘得第一明。
斷滅無明,明法生、闇已去,明曉法存,此是比丘憶宿命智證明。
何以故?由不放逸精進不懈,心無錯亂樂處寂靜故。
彼以定心清淨乃至無動地,一心修習見衆生死此生彼,智證彼天眼清淨,見衆生死此生彼,形色好醜善惡、諸道尊貴卑賤,随衆生所造業報因緣皆能知之。
如此人造身惡行、口惡行、心惡行,诽謗賢聖、邪見。
以邪見報故,堕地獄、餓鬼、畜生。
如此衆生,身行善、口行善、心念善,不诽謗賢聖、正見、修習正業,身死得生天上人中。
如是天眼清淨,見衆生死此生彼,随衆生所造業因,皆悉知之。
譬如廣大平地四交道頭有高顯大堂,有明眼人在中,見衆生從東方來至西方,從西方往東方,從南方往北方,從北方往南方。
比丘如是,以定心清淨乃至無動地,見衆生死此生彼,智證以天眼清淨,見衆生死此生彼,乃至随衆生所造業報因緣,皆悉知之。
此是比丘得第二明。
斷無明,明法生、闇已去,明曉法存,此是見衆生死此生彼智證明。
何以故?由不放逸精進不懈,心不錯亂樂寂靜故。
彼以定心清淨,乃至無動地,一心修習無漏智證。
彼如實知苦聖谛集盡道谛,如實知有漏、漏集、漏盡、如實知趣漏盡道聖谛。
彼如是知、如是見,從欲漏、有漏、無明漏心得解脫。
已得解脫智,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複生。
譬如清水中,有木石魚鼈水性之屬,東西遊行。
有眼者觀之,見木石魚鼈:‘此是木石,此是魚鼈東西遊行。
’比丘亦複如是,以定心清淨至無動地,得無漏智證,乃至不複更生。
此是比丘得第三明。
斷無明,明法生、闇法去,明曉法存,是為無漏智明。
何以故?由不放逸精進不懈,念無錯亂樂處寂靜故。
”(雜揵度具足竟) 四分律卷第五十三
彼以心定喜樂潤漬于身,遍滿盈溢無不遍處。
猶如山頂之泉水自中出,亦不從東西南北及從上來,即此池中清冷水出,潤漬一池遍滿盈溢無有空處。
比丘入第二禅亦複如是,心定喜樂遍滿盈溢,此是第二現身得樂。
彼舍喜心,住護念樂,身受快樂,如聖所說護念快樂,入第三禅。
彼于身無喜,以樂潤漬,遍滿盈溢,無有空處。
譬如優缽羅華、拘頭摩、分陀利華,雖生出地而未出水,根莖華葉潤漬水中,無有空處而不潤漬。
比丘入第三禅亦複如是,離喜住樂潤漬于身無不遍處,此是第三禅得現身快樂所遊戲處。
彼舍苦樂憂喜,先斷不苦不樂,護念清淨,入第四禅。
身心清淨具滿盈溢,無不遍處。
由若男子女人沐浴淨潔,被以新白淨衣,無有不覆之處。
比丘入第四禅亦複如是,其心清淨遍滿于身,無空缺處。
彼入第四禅,心不掉動,亦不懈怠,不與愛恚相應,住無動地。
譬如密屋,内外泥治,堅閉戶向,無有風塵,于内然燈,無有人、非人、風鳥、扇動,其燈焰直上無有曲戾,恬定而然。
比丘入第四禅亦複如是,無有掉動,心無懈怠,不與愛恚相應,已住無動地,此是第四禅現身得樂所遊戲處。
何以故?由不放逸精進不懈念不錯亂樂處寂靜故。
“彼得定心清淨,無有垢穢,柔軟調伏住無動地。
自于身中起心,能化作異身,肢節具足諸根無?。
時即觀之,此身色四大合成,彼身色化有。
此四大身色異,彼化身四大色異,從此四大身色中起心化作,彼身諸根肢節具足。
譬如有人鞘中拔刀,彼作是念:‘此是鞘,此是刀,刀異鞘異。
’從此鞘中拔刀出。
亦如人筐中出蛇,彼作是念:‘此是筐,此是蛇,筐異蛇異。
’從此筐中出蛇。
譬如有人從簏出衣,彼作是念:‘此是簏,此是衣,簏異衣異。
’從簏中出衣。
比丘亦複如是。
此是比丘初勝法,何以故?由不放逸精進不懈,念無錯亂樂寂靜故,彼以定心清淨乃至入不動地。
從己四大色身中起心化作化身,一切諸根肢節具足,彼作是念:‘此身是四大合成,彼身從化而有。
’此四大色身異,彼化四大色身異,此心在此身、依此身、系此身。
譬如琉璃摩尼珠瑩治甚明清淨無垢,若以青黃赤綖貫之,有眼男子置掌而觀:‘此是珠,此是綖,珠異綖異,此珠系在于綖。
’比丘亦複如是,從此四大色身,起心化作化身,一切諸根肢節具足,而作是念:‘此身是四大合成,彼身從化而有。
此四大色身異,彼化四大色身異。
此心在此身、依此身、系此身。
’此是比丘第二勝法。
何以故?由不放逸精進不懈念無錯亂樂寂靜故。
彼以定心清淨,乃至入無動地,一心修習神通智證。
彼便能作種種變化,以一身為無數身,無數身還為一身。
身能飛行石壁皆過,無所觸閡如行虛空,行住空中如鳥飛翔,出沒于地、如水湧波、或煙或焰、若大火積,手能扪摸日月,身至梵天。
譬如陶師善調和泥,随意所造,欲作何器便能成之而有利益。
譬如巧匠善能治木,随意所造自在成之而有利益。
譬如治象牙師善能治牙,随意所作自在成之而有利益。
譬如金師善煉真金,随意所作自在成之而有利益。
比丘亦複如是,定心清淨至無動地,随意所作乃至梵天,此是比丘第三勝法。
彼以定心清淨乃至入無動地,一心修習證天耳智,彼天耳清淨過出于人耳,聞二種聲:人、非人。
譬如于城郭國邑中有講堂廣大高顯,有聰耳人在中,不勞聽力而聞種種音聲。
比丘亦複如是,以心定故天耳清淨,得聞人、非人種種音聲。
此是比丘第四勝法。
彼以定心清淨乃至入無動地,一心修習證他心智,彼知外衆生心,有欲、無欲、有垢、無垢、有癡、無癡、廣心、略心、小心、大心、定心、亂心、縛心、脫心、上心、無上心,皆悉知之。
譬如自喜男子女人以水鏡自照無不得見。
比丘亦複如是,以定心清淨故,知外一切衆生心之所念。
此是比丘第五勝法。
彼以定心清淨乃至入無動地,一心修習宿命智證,便能憶識宿命無數若幹種事,能憶一生、十生、百生、千生、無數百千生,劫燒都盡國土還生,我在彼生名字如是、種如是、姓如是、食如是、壽命如是、在世如是、壽盡如是、受苦樂如是。
從彼命終複生于彼,如是展轉來生于此,如是形色相貌無數種種皆悉憶識。
譬如有人從己村落往至他國,在于彼間若行、若住、若語、若默,從彼國複往餘國,若行、若住、若語、若默,如是展轉複還其國,不勞多力而能憶識所行諸國:‘我從此國乃往彼國,在彼國内如是行、如是住、如是語、如是默;從彼國複至彼國,在彼國如是行、如是住、如是語、如是默;如是展轉還至本國。
’比丘亦如是,能以定心清淨乃至無動地,以宿命智證,能憶無數百千劫種種衆事。
此是比丘得第一明。
斷滅無明,明法生、闇已去,明曉法存,此是比丘憶宿命智證明。
何以故?由不放逸精進不懈,心無錯亂樂處寂靜故。
彼以定心清淨乃至無動地,一心修習見衆生死此生彼,智證彼天眼清淨,見衆生死此生彼,形色好醜善惡、諸道尊貴卑賤,随衆生所造業報因緣皆能知之。
如此人造身惡行、口惡行、心惡行,诽謗賢聖、邪見。
以邪見報故,堕地獄、餓鬼、畜生。
如此衆生,身行善、口行善、心念善,不诽謗賢聖、正見、修習正業,身死得生天上人中。
如是天眼清淨,見衆生死此生彼,随衆生所造業因,皆悉知之。
譬如廣大平地四交道頭有高顯大堂,有明眼人在中,見衆生從東方來至西方,從西方往東方,從南方往北方,從北方往南方。
比丘如是,以定心清淨乃至無動地,見衆生死此生彼,智證以天眼清淨,見衆生死此生彼,乃至随衆生所造業報因緣,皆悉知之。
此是比丘得第二明。
斷無明,明法生、闇已去,明曉法存,此是見衆生死此生彼智證明。
何以故?由不放逸精進不懈,心不錯亂樂寂靜故。
彼以定心清淨,乃至無動地,一心修習無漏智證。
彼如實知苦聖谛集盡道谛,如實知有漏、漏集、漏盡、如實知趣漏盡道聖谛。
彼如是知、如是見,從欲漏、有漏、無明漏心得解脫。
已得解脫智,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複生。
譬如清水中,有木石魚鼈水性之屬,東西遊行。
有眼者觀之,見木石魚鼈:‘此是木石,此是魚鼈東西遊行。
’比丘亦複如是,以定心清淨至無動地,得無漏智證,乃至不複更生。
此是比丘得第三明。
斷無明,明法生、闇法去,明曉法存,是為無漏智明。
何以故?由不放逸精進不懈,念無錯亂樂處寂靜故。
”(雜揵度具足竟) 四分律卷第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