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五十三(第四分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答言:“失。
”王複問言:“幾日當失?”答言:“卻後七日。
”時王即還拘睒彌,修治城塹,收檢谷食柴薪,聚集軍衆守城警備。
數日過言:“今日是初日。
”如是乃至七日,作如是言:“沙門語虛。
”便與諸婇女在恒水中乘船遊戲。
時慰禅王國内七年不雨,彼聞摩竭國王瓶沙有出水珠,若出此珠天即降雨,彼便興四部兵往王舍城圍城而住。
彼城牢固,非餘方便可得,唯水谷飲食盡,乃可得耳。
時城内有多方便智慧大臣,教以竹葦着池中,令衆蓮花在孔中生出竹上。
時彼大臣至瓶沙王所白言:“王今知不?王舍城牢固,非餘方便可得,唯水谷盡乃可得耳。
今應遣人語波羅殊提王如是言:‘今可且停!不須象馬車乘刀劍共鬥。
汝今可用衆華優缽羅、缽頭摩、拘頭摩、分陀利華共鬥,我亦當以如是華共鬥。
汝複可作飯抟相打共鬥,我亦作飯抟共鬥。
’”王言:“可爾。
”時即遣使,往波羅殊提王所,具說上言。
彼作是念:“王舍城牢固,唯有水谷飲食盡乃可得,而城内水谷飲食豐多。
”彼即報使言:“我不為城故來,我國内七年不雨,聞汝國中有水珠,若出此珠時天即降雨,以是故來。
”使答言:“大王!初時何不言須珠?若言須珠,我即當與。
王今可去,尋當送珠。
”王即還軍向拘睒彌國。
彼聞王憂陀延與婇女遊戲聲,即問傍人言:“戲聲是何人?”傍臣答言:“大王知不?王憂陀延與諸婇女乘船遊戲于恒水中,是彼戲聲。
”王即敕傍人勿作聲,放象于恒水邊,彼即放第一白象藏守象人。
時王憂陀延大臣出見白象,白王言:“有野象。
”王即敕人言:“勿作聲牽船近岸。
”彼即近岸。
王憂陀延善知調象法術,即誦術彈琴往前取象。
時守象人即便捉王,王甚恐怖。
彼問王言:“怖耶?”王言:“我怖。
”彼言:“王勿怖。
波羅殊提王喚王。
”王更恐怖念言:“波羅殊提将無殺我并及侍從耶?”即便系之,衛送往波羅殊提王所。
問言:“汝怖耶?”答言:“怖。
”王言:“勿怖!汝可教我兒瞿波羅調象術,并教我女彈琴。
”彼将至慰禅國七年中鎖腳。
時跋難陀釋子,從拘睒彌奢彌跋提夫人所,來至慰禅國憂陀延所,持王憂陀延信往夫人所。
諸比丘白佛,佛言:“比丘不應為白衣作使,若作突吉羅。
” 時彼教王兒調象術,教女彈琴。
後于異時遂與王女共通。
拘波羅王子知之,彼作是念:“若我白王必奪其命。
彼是我師,教我辛苦。
此是王女,彼是王,得應爾耳。
”即覆藏不語人。
後王憂陀延欲逃走,即自嚴疾行牸象。
拘婆羅知之,便作是念:“彼自嚴疾行象,必欲逃走。
若我白王必奪其命,此是我師,教我辛苦。
”遂藏不語人。
彼安王女置象上,于象上飲,失琉璃器,未至地頃,已從慰禅至拘睒彌國。
王即至奢彌跋提夫人所,語如是言:“我在彼系時誓言:‘當供養八婆羅門一切所須皆令具足。
’今欲與之,便可辦具。
”夫人言:“若如是者,諸象馬車金銀七寶王及我身一切,當盡如許所有并與一人,彼亦都受猶無厭足。
”王言:“今當雲何?”夫人言:“此摩诃迦旃延,是大婆羅門種。
今可請之并更請餘七婆羅門種比丘,以王如許供具與此八人。
彼法不受,若與亦不受。
”王言:“可爾。
” 時王憂陀延即往迦旃延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時迦旃延種種方便為王說法令得歡喜。
時王聞法歡喜已,白如是言:“願受我明日請食,通已八人。
”時迦旃延默然受之。
時王見迦旃延默然受請已,從座起頭面禮足歡喜而去。
王還其家辦種種多美飲食,明日清旦往白時至。
時大迦旃延,清旦着衣持缽,通已八人,往王憂陀延宮敷座而坐。
王憂陀延手自斟酌種種多美飲食令得飽足,食已舍缽,取金瓶盛水授之,以象布施。
迦旃延言:“止!止!王此便為供養已,我等不應受如是供養。
”複以車馬人兼金銀、琉璃、頗梨、真珠、車?、馬瑙七寶布施,迦旃延言:“止!止!此便為供養,我等不應受如是供養。
”時王憂陀延即禮迦旃延足已,更取卑床坐。
時迦旃延,種種為王說法,令得歡喜已,從坐起而去,還寺内白諸比丘。
諸比丘白佛。
佛爾時以此因緣集比丘僧,為諸比丘說大小持戒揵度:“如來出世,應供、正遍知、明行足、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于一切諸天、世人、沙門、婆羅門、天魔、梵王,衆中而自覺悟證知為人說法。
初語亦善、中語亦善、下語亦善,文義具足開顯淨行。
若居士居士子聞,若複餘種姓生者,彼聞正法便生信樂。
以信樂心而作是念:‘我今在居家妻子系縛,不得純修梵行。
我今甯可剃除須發、披袈裟,以信舍家入非家道。
’彼于異時,錢财若多、若少皆悉舍棄,親屬若多、若少皆亦舍離,剃除須發、披袈裟,舍家入非家道。
彼與出家人同除舍飾好,與諸比丘同戒,不殺生放舍刀杖,常有慚愧慈念衆生,是為不殺生。
舍偷盜,與便取、不與不取,其心清淨無有盜意,是為不偷盜。
舍淫不淨行,修梵行勤精進,不着欲愛,清淨香潔而住,是為舍淫不淨行。
舍妄語,如實不欺詐于世,是為不妄語。
舍兩舌,若聞此語不傳至彼,若聞彼語不傳至此,不相壞亂。
若有離别善為和合,和合親愛常令歡喜,出和合言所說知時,是為不兩舌。
離粗惡言,所言粗犷苦惱他人,令生瞋恚而不喜樂,斷除如是粗惡言,言則柔軟,不生怨害,能作利益,衆人愛樂,樂聞其言,常出如是利益善言,是為不粗惡言。
離無利益語,知時語、實語、利益語、法語、律語、滅诤語,有緣而說,所言知時,是為離無利益語。
不飲酒離放逸處。
不着華香璎珞,不歌舞倡伎亦不往觀聽,不高廣床上坐,非時不食。
若是一食,不把持金銀七寶,不取妻妾童女,不畜養奴婢、象馬、車乘、雞狗、豬羊、田宅、園觀、儲積畜養一切諸物,不欺詐輕秤小鬥,不合和惡物,不治生販賣,斷他肢節殺害系閉,斷他錢财役使作業。
言辄虛詐發起诤訟,棄舍他人,斷除如是諸不善事。
行則知時、非時不行,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取足而已。
衣缽自随,猶若飛鳥羽翮身俱。
比丘如是所去之處,衣缽随身。
如餘沙門婆羅門受他信施,求種種餘積飲食、衣服、香味觸法;離如是無厭足事。
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聚集種子種殖樹木鬼神村;離如是事。
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
但作方便求諸利養,象牙雜寶高廣大床,種種文繡被褥,及與雜色諸皮;離如是利養法。
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但作方便求自嚴身,酥油摩身、香水洗浴,
”王複問言:“幾日當失?”答言:“卻後七日。
”時王即還拘睒彌,修治城塹,收檢谷食柴薪,聚集軍衆守城警備。
數日過言:“今日是初日。
”如是乃至七日,作如是言:“沙門語虛。
”便與諸婇女在恒水中乘船遊戲。
時慰禅王國内七年不雨,彼聞摩竭國王瓶沙有出水珠,若出此珠天即降雨,彼便興四部兵往王舍城圍城而住。
彼城牢固,非餘方便可得,唯水谷飲食盡,乃可得耳。
時城内有多方便智慧大臣,教以竹葦着池中,令衆蓮花在孔中生出竹上。
時彼大臣至瓶沙王所白言:“王今知不?王舍城牢固,非餘方便可得,唯水谷盡乃可得耳。
今應遣人語波羅殊提王如是言:‘今可且停!不須象馬車乘刀劍共鬥。
汝今可用衆華優缽羅、缽頭摩、拘頭摩、分陀利華共鬥,我亦當以如是華共鬥。
汝複可作飯抟相打共鬥,我亦作飯抟共鬥。
’”王言:“可爾。
”時即遣使,往波羅殊提王所,具說上言。
彼作是念:“王舍城牢固,唯有水谷飲食盡乃可得,而城内水谷飲食豐多。
”彼即報使言:“我不為城故來,我國内七年不雨,聞汝國中有水珠,若出此珠時天即降雨,以是故來。
”使答言:“大王!初時何不言須珠?若言須珠,我即當與。
王今可去,尋當送珠。
”王即還軍向拘睒彌國。
彼聞王憂陀延與婇女遊戲聲,即問傍人言:“戲聲是何人?”傍臣答言:“大王知不?王憂陀延與諸婇女乘船遊戲于恒水中,是彼戲聲。
”王即敕傍人勿作聲,放象于恒水邊,彼即放第一白象藏守象人。
時王憂陀延大臣出見白象,白王言:“有野象。
”王即敕人言:“勿作聲牽船近岸。
”彼即近岸。
王憂陀延善知調象法術,即誦術彈琴往前取象。
時守象人即便捉王,王甚恐怖。
彼問王言:“怖耶?”王言:“我怖。
”彼言:“王勿怖。
波羅殊提王喚王。
”王更恐怖念言:“波羅殊提将無殺我并及侍從耶?”即便系之,衛送往波羅殊提王所。
問言:“汝怖耶?”答言:“怖。
”王言:“勿怖!汝可教我兒瞿波羅調象術,并教我女彈琴。
”彼将至慰禅國七年中鎖腳。
時跋難陀釋子,從拘睒彌奢彌跋提夫人所,來至慰禅國憂陀延所,持王憂陀延信往夫人所。
諸比丘白佛,佛言:“比丘不應為白衣作使,若作突吉羅。
” 時彼教王兒調象術,教女彈琴。
後于異時遂與王女共通。
拘波羅王子知之,彼作是念:“若我白王必奪其命。
彼是我師,教我辛苦。
此是王女,彼是王,得應爾耳。
”即覆藏不語人。
後王憂陀延欲逃走,即自嚴疾行牸象。
拘婆羅知之,便作是念:“彼自嚴疾行象,必欲逃走。
若我白王必奪其命,此是我師,教我辛苦。
”遂藏不語人。
彼安王女置象上,于象上飲,失琉璃器,未至地頃,已從慰禅至拘睒彌國。
王即至奢彌跋提夫人所,語如是言:“我在彼系時誓言:‘當供養八婆羅門一切所須皆令具足。
’今欲與之,便可辦具。
”夫人言:“若如是者,諸象馬車金銀七寶王及我身一切,當盡如許所有并與一人,彼亦都受猶無厭足。
”王言:“今當雲何?”夫人言:“此摩诃迦旃延,是大婆羅門種。
今可請之并更請餘七婆羅門種比丘,以王如許供具與此八人。
彼法不受,若與亦不受。
”王言:“可爾。
” 時王憂陀延即往迦旃延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時迦旃延種種方便為王說法令得歡喜。
時王聞法歡喜已,白如是言:“願受我明日請食,通已八人。
”時迦旃延默然受之。
時王見迦旃延默然受請已,從座起頭面禮足歡喜而去。
王還其家辦種種多美飲食,明日清旦往白時至。
時大迦旃延,清旦着衣持缽,通已八人,往王憂陀延宮敷座而坐。
王憂陀延手自斟酌種種多美飲食令得飽足,食已舍缽,取金瓶盛水授之,以象布施。
迦旃延言:“止!止!王此便為供養已,我等不應受如是供養。
”複以車馬人兼金銀、琉璃、頗梨、真珠、車?、馬瑙七寶布施,迦旃延言:“止!止!此便為供養,我等不應受如是供養。
”時王憂陀延即禮迦旃延足已,更取卑床坐。
時迦旃延,種種為王說法,令得歡喜已,從坐起而去,還寺内白諸比丘。
諸比丘白佛。
佛爾時以此因緣集比丘僧,為諸比丘說大小持戒揵度:“如來出世,應供、正遍知、明行足、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于一切諸天、世人、沙門、婆羅門、天魔、梵王,衆中而自覺悟證知為人說法。
初語亦善、中語亦善、下語亦善,文義具足開顯淨行。
若居士居士子聞,若複餘種姓生者,彼聞正法便生信樂。
以信樂心而作是念:‘我今在居家妻子系縛,不得純修梵行。
我今甯可剃除須發、披袈裟,以信舍家入非家道。
’彼于異時,錢财若多、若少皆悉舍棄,親屬若多、若少皆亦舍離,剃除須發、披袈裟,舍家入非家道。
彼與出家人同除舍飾好,與諸比丘同戒,不殺生放舍刀杖,常有慚愧慈念衆生,是為不殺生。
舍偷盜,與便取、不與不取,其心清淨無有盜意,是為不偷盜。
舍淫不淨行,修梵行勤精進,不着欲愛,清淨香潔而住,是為舍淫不淨行。
舍妄語,如實不欺詐于世,是為不妄語。
舍兩舌,若聞此語不傳至彼,若聞彼語不傳至此,不相壞亂。
若有離别善為和合,和合親愛常令歡喜,出和合言所說知時,是為不兩舌。
離粗惡言,所言粗犷苦惱他人,令生瞋恚而不喜樂,斷除如是粗惡言,言則柔軟,不生怨害,能作利益,衆人愛樂,樂聞其言,常出如是利益善言,是為不粗惡言。
離無利益語,知時語、實語、利益語、法語、律語、滅诤語,有緣而說,所言知時,是為離無利益語。
不飲酒離放逸處。
不着華香璎珞,不歌舞倡伎亦不往觀聽,不高廣床上坐,非時不食。
若是一食,不把持金銀七寶,不取妻妾童女,不畜養奴婢、象馬、車乘、雞狗、豬羊、田宅、園觀、儲積畜養一切諸物,不欺詐輕秤小鬥,不合和惡物,不治生販賣,斷他肢節殺害系閉,斷他錢财役使作業。
言辄虛詐發起诤訟,棄舍他人,斷除如是諸不善事。
行則知時、非時不行,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取足而已。
衣缽自随,猶若飛鳥羽翮身俱。
比丘如是所去之處,衣缽随身。
如餘沙門婆羅門受他信施,求種種餘積飲食、衣服、香味觸法;離如是無厭足事。
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聚集種子種殖樹木鬼神村;離如是事。
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
但作方便求諸利養,象牙雜寶高廣大床,種種文繡被褥,及與雜色諸皮;離如是利養法。
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但作方便求自嚴身,酥油摩身、香水洗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