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五十三(第四分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杖絡囊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與某甲比丘杖絡囊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爾時舍利弗,見衆僧作非法羯磨,無同意者,欲默然任之。
佛言:“聽默然。
有五法不應默然:若如法羯磨而心不同,默然任之;若得同意伴,亦默然任之;若見小罪而默然;為作别住而默然;在戒場上而默然。
如是五法默然者非法。
有五法應默然:見他非法而默然;不得伴默然;犯重而默然;同住默然;在同住地默然。
如是五法應默然。
有五事應和合。
何等五?若如法應和合;若默然任之;若與欲;若從可信人聞;若先在中默然而坐。
如是五事應和合。
” 爾時世尊在祇桓中與無數衆說法。
時世尊啑,諸比丘咒願言:“長壽!”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亦言:“長壽。
”大衆遂便鬧亂,佛言:“不應爾。
” 時有居士啑,諸比丘畏慎不敢言長壽,居士皆譏嫌言:“我等啑,諸比丘不咒願長壽。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咒願長壽。
” 時諸居士禮比丘,比丘畏慎不敢言長壽,世尊不聽我咒願。
諸居士皆嫌言:“我等禮比丘,比丘不咒願我等長壽。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咒願長壽。
” 爾時六群比丘有小事,便作咒咀言:“我若作如是,當堕地獄、餓鬼、畜生,不生佛法中。
若餘人作如是事,亦當堕地獄、餓鬼、畜生,不生佛法中。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爾。
聽作如是語:‘若我作如是事,南無佛。
若汝作如是事,亦言:“南無佛。
”’” 爾時六群比丘畜腰帶頭安茸,佛言:“不應爾。
”彼畜革帶,佛言:“不應爾。
”六群比丘畜阇提那帶,佛言:“不應爾。
”彼畜散綖帶,佛言:“不應爾。
汝等癡人!避我所遮更作餘事。
自今已去,如是一切帶不應畜。
”時六群比丘畜長廣帶,佛言:“不應爾。
聽作腰帶廣三指繞腰三周。
”彼六群比丘大染真色作帶,佛言:“不應爾。
”彼作錦帶,佛言:“不應爾。
”彼作白帶,佛言:“不應爾。
聽作袈裟色帶。
” 爾時有信樂陶師作種種器與諸比丘,比丘不敢受,白佛,佛言:“聽受。
有二種器不應畜,瓦坐床、瓦斛瓦鬥升合。
” 爾時跋難陀釋子往陶師家,在瓦器上累髀坐,器破,仰倒地形露。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瓦器上坐,亦不應白衣家累髀坐。
” 時六群比丘,誦外道安置舍宅吉兇符書咒、枝節咒、刹利咒、屍婆羅咒、知人生死吉兇咒、解諸音聲咒。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爾。
”彼教他,佛言:“不應爾。
”彼以此活命,佛言:“不應爾。
” 時諸比丘口臭,佛言:“應嚼楊枝。
不嚼楊枝,有五事過:口氣臭、不别味、增益熱癊、不引食、眼不明。
不嚼楊枝,有如是五過。
嚼楊枝有五事利益:一、口氣不臭。
二、别味。
三、熱癊消。
四、引食。
五、眼明。
嚼楊枝有如是五事利益。
”世尊既聽嚼楊枝,彼嚼長楊枝,佛言:“不應爾。
聽極長者一搩手。
”彼嚼楊枝奇者,佛言:“不應爾。
”彼嚼雜葉者,佛言:“不應爾。
”彼純嚼皮,佛言:“不應爾。
”時有比丘嚼短楊枝,見佛恭敬故便咽即以為患。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爾。
極短者長四指。
”彼于多人行處嚼楊枝,若在溫室、若在食堂、若在經行堂。
諸比丘見惡之,往白佛,佛言:“不應爾。
有三事應在屏處,大小便、嚼楊枝,如是三事應在屏處。
” 時諸比丘舌上多垢,佛言:“聽作刮舌刀。
”彼用寶作,佛言:“不應爾。
聽用骨、牙、角、銅鐵、白镴、鉛、錫、舍羅草、竹葦、木。
”彼不洗便舉,餘比丘見惡之,佛言:“不應爾,應洗。
”彼洗已不曬燥便舉,生壞,佛言:“不應爾。
” 時諸比丘患食物入齒間,佛言:“聽作摘齒物。
”彼用寶作,佛言:“不應用寶作,聽用骨牙角乃至竹木作。
”彼用已不洗便舉,諸比丘見皆惡之,佛言:“不應爾。
應洗。
”彼洗已不曬燥便舉,生壞,佛言:“不應爾。
應令燥舉之。
” 時諸比丘患耳中有垢,佛言:“聽作挑耳篦。
”彼用寶作,佛言:“不應爾。
聽用骨牙角乃至竹木作。
”彼用已不洗便舉,諸比丘見惡之,佛言:“不應爾。
應洗已舉之。
”彼不燥便舉,生壞,佛言:“不應爾。
應令燥已舉之。
” 爾時世尊在舍衛國。
時諸比丘多畜鹦鹉、鳥鸜、鹆鳥,初夜後夜鳴喚,亂諸比丘坐禅,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畜如是鳥。
” 爾時世尊在拘睒彌。
時跋難陀釋子畜狗子,見諸比丘吠。
比丘白佛,佛言:“不應畜。
” 爾時世尊在婆祇提國。
時毗舍離婆阇子比丘畜罴子,裂破比丘衣缽坐具針筒,乃複傷比丘身體。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畜。
” 爾時世尊在毗舍離國。
時諸離奢,乘象馬車乘、辇輿、捉持刀劍,來欲見世尊。
彼留刀杖在寺外,入内問訊。
時六群比丘出外,辄乘彼象馬車乘、辇輿、捉持刀劍共戲。
時諸居士見皆共譏嫌言:“沙門釋子不知厭足無有慚愧,乃乘彼象馬車乘捉持刀劍共戲,猶如國王大臣。
”諸比丘白佛,佛言:“比丘不應乘象馬車乘、辇輿而共戲笑,比丘亦不應捉持刀劍。
”時諸上座老病比丘,不能從此住處至彼處,畏慎不敢騎乘,佛言:“聽乘步挽車。
若男子乘,一切畜生乘亦男。
”彼有命難、淨行難,畏慎不敢騎乘避走,佛言:“若有如是難,聽乘象馬避。
”時諸白衣持刀劍來寄諸比丘藏,比丘畏慎不敢受,世尊有如是教不聽持刀劍。
白佛,佛言:“聽為檀越牢堅故藏舉。
” 爾時世尊在拘睒彌國。
王憂陀延是賓頭盧親厚知識,王朝晡常往問訊。
時有不信樂婆羅門大臣從王,白王言:“雲何大王朝晡問訊,此下賤業人而見王不起?”王即報言:“明日清旦當往,若故不起當奪其命。
”王明日清旦便往賓頭盧所,遙見王來便作是念:“此王今懷惡心來,若我不起當奪我命。
我今若起彼失王位,若我不起當奪我命而堕地獄。
令此王堕地獄耶?失王位耶?”尋複念言:“甯令失位,不可令堕地獄。
”即便起遠迎,先意問訊言:“善來大王!”王問言:“汝今何故起迎我耶?”答言:“為汝故起。
”王言:“昨日何故不起?”答言:“亦為汝故。
”王問言:“雲何為我耶?”答言:“汝昨日善心來,今日懷惡心來。
若我不起當奪我命,若奪我命必堕地獄。
我念言:‘此王持惡心來,若我不起當奪我命,若我起者必失王位。
若奪我命必堕地獄,甯當令失王位,不令堕地獄。
’是故起耳。
”王問言:“我當失位耶?
’‘僧已忍與某甲比丘杖絡囊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爾時舍利弗,見衆僧作非法羯磨,無同意者,欲默然任之。
佛言:“聽默然。
有五法不應默然:若如法羯磨而心不同,默然任之;若得同意伴,亦默然任之;若見小罪而默然;為作别住而默然;在戒場上而默然。
如是五法默然者非法。
有五法應默然:見他非法而默然;不得伴默然;犯重而默然;同住默然;在同住地默然。
如是五法應默然。
有五事應和合。
何等五?若如法應和合;若默然任之;若與欲;若從可信人聞;若先在中默然而坐。
如是五事應和合。
” 爾時世尊在祇桓中與無數衆說法。
時世尊啑,諸比丘咒願言:“長壽!”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亦言:“長壽。
”大衆遂便鬧亂,佛言:“不應爾。
” 時有居士啑,諸比丘畏慎不敢言長壽,居士皆譏嫌言:“我等啑,諸比丘不咒願長壽。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咒願長壽。
” 時諸居士禮比丘,比丘畏慎不敢言長壽,世尊不聽我咒願。
諸居士皆嫌言:“我等禮比丘,比丘不咒願我等長壽。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咒願長壽。
” 爾時六群比丘有小事,便作咒咀言:“我若作如是,當堕地獄、餓鬼、畜生,不生佛法中。
若餘人作如是事,亦當堕地獄、餓鬼、畜生,不生佛法中。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爾。
聽作如是語:‘若我作如是事,南無佛。
若汝作如是事,亦言:“南無佛。
”’” 爾時六群比丘畜腰帶頭安茸,佛言:“不應爾。
”彼畜革帶,佛言:“不應爾。
”六群比丘畜阇提那帶,佛言:“不應爾。
”彼畜散綖帶,佛言:“不應爾。
汝等癡人!避我所遮更作餘事。
自今已去,如是一切帶不應畜。
”時六群比丘畜長廣帶,佛言:“不應爾。
聽作腰帶廣三指繞腰三周。
”彼六群比丘大染真色作帶,佛言:“不應爾。
”彼作錦帶,佛言:“不應爾。
”彼作白帶,佛言:“不應爾。
聽作袈裟色帶。
” 爾時有信樂陶師作種種器與諸比丘,比丘不敢受,白佛,佛言:“聽受。
有二種器不應畜,瓦坐床、瓦斛瓦鬥升合。
” 爾時跋難陀釋子往陶師家,在瓦器上累髀坐,器破,仰倒地形露。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瓦器上坐,亦不應白衣家累髀坐。
” 時六群比丘,誦外道安置舍宅吉兇符書咒、枝節咒、刹利咒、屍婆羅咒、知人生死吉兇咒、解諸音聲咒。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爾。
”彼教他,佛言:“不應爾。
”彼以此活命,佛言:“不應爾。
” 時諸比丘口臭,佛言:“應嚼楊枝。
不嚼楊枝,有五事過:口氣臭、不别味、增益熱癊、不引食、眼不明。
不嚼楊枝,有如是五過。
嚼楊枝有五事利益:一、口氣不臭。
二、别味。
三、熱癊消。
四、引食。
五、眼明。
嚼楊枝有如是五事利益。
”世尊既聽嚼楊枝,彼嚼長楊枝,佛言:“不應爾。
聽極長者一搩手。
”彼嚼楊枝奇者,佛言:“不應爾。
”彼嚼雜葉者,佛言:“不應爾。
”彼純嚼皮,佛言:“不應爾。
”時有比丘嚼短楊枝,見佛恭敬故便咽即以為患。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爾。
極短者長四指。
”彼于多人行處嚼楊枝,若在溫室、若在食堂、若在經行堂。
諸比丘見惡之,往白佛,佛言:“不應爾。
有三事應在屏處,大小便、嚼楊枝,如是三事應在屏處。
” 時諸比丘舌上多垢,佛言:“聽作刮舌刀。
”彼用寶作,佛言:“不應爾。
聽用骨、牙、角、銅鐵、白镴、鉛、錫、舍羅草、竹葦、木。
”彼不洗便舉,餘比丘見惡之,佛言:“不應爾,應洗。
”彼洗已不曬燥便舉,生壞,佛言:“不應爾。
” 時諸比丘患食物入齒間,佛言:“聽作摘齒物。
”彼用寶作,佛言:“不應用寶作,聽用骨牙角乃至竹木作。
”彼用已不洗便舉,諸比丘見皆惡之,佛言:“不應爾。
應洗。
”彼洗已不曬燥便舉,生壞,佛言:“不應爾。
應令燥舉之。
” 時諸比丘患耳中有垢,佛言:“聽作挑耳篦。
”彼用寶作,佛言:“不應爾。
聽用骨牙角乃至竹木作。
”彼用已不洗便舉,諸比丘見惡之,佛言:“不應爾。
應洗已舉之。
”彼不燥便舉,生壞,佛言:“不應爾。
應令燥已舉之。
” 爾時世尊在舍衛國。
時諸比丘多畜鹦鹉、鳥鸜、鹆鳥,初夜後夜鳴喚,亂諸比丘坐禅,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畜如是鳥。
” 爾時世尊在拘睒彌。
時跋難陀釋子畜狗子,見諸比丘吠。
比丘白佛,佛言:“不應畜。
” 爾時世尊在婆祇提國。
時毗舍離婆阇子比丘畜罴子,裂破比丘衣缽坐具針筒,乃複傷比丘身體。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畜。
” 爾時世尊在毗舍離國。
時諸離奢,乘象馬車乘、辇輿、捉持刀劍,來欲見世尊。
彼留刀杖在寺外,入内問訊。
時六群比丘出外,辄乘彼象馬車乘、辇輿、捉持刀劍共戲。
時諸居士見皆共譏嫌言:“沙門釋子不知厭足無有慚愧,乃乘彼象馬車乘捉持刀劍共戲,猶如國王大臣。
”諸比丘白佛,佛言:“比丘不應乘象馬車乘、辇輿而共戲笑,比丘亦不應捉持刀劍。
”時諸上座老病比丘,不能從此住處至彼處,畏慎不敢騎乘,佛言:“聽乘步挽車。
若男子乘,一切畜生乘亦男。
”彼有命難、淨行難,畏慎不敢騎乘避走,佛言:“若有如是難,聽乘象馬避。
”時諸白衣持刀劍來寄諸比丘藏,比丘畏慎不敢受,世尊有如是教不聽持刀劍。
白佛,佛言:“聽為檀越牢堅故藏舉。
” 爾時世尊在拘睒彌國。
王憂陀延是賓頭盧親厚知識,王朝晡常往問訊。
時有不信樂婆羅門大臣從王,白王言:“雲何大王朝晡問訊,此下賤業人而見王不起?”王即報言:“明日清旦當往,若故不起當奪其命。
”王明日清旦便往賓頭盧所,遙見王來便作是念:“此王今懷惡心來,若我不起當奪我命。
我今若起彼失王位,若我不起當奪我命而堕地獄。
令此王堕地獄耶?失王位耶?”尋複念言:“甯令失位,不可令堕地獄。
”即便起遠迎,先意問訊言:“善來大王!”王問言:“汝今何故起迎我耶?”答言:“為汝故起。
”王言:“昨日何故不起?”答言:“亦為汝故。
”王問言:“雲何為我耶?”答言:“汝昨日善心來,今日懷惡心來。
若我不起當奪我命,若奪我命必堕地獄。
我念言:‘此王持惡心來,若我不起當奪我命,若我起者必失王位。
若奪我命必堕地獄,甯當令失王位,不令堕地獄。
’是故起耳。
”王問言:“我當失位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