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五十二(第四分之三)
關燈
小
中
大
世尊不安。
”複白佛言:“小兒剃發好不?”佛言:“善能剃發,而入息太粗。
”父母語言:“汝莫粗入息令佛不安。
”複白佛言:“小兒剃發好不?”佛言:“善能剃發,而出息太粗。
”父母語言:“汝莫粗出息,令佛不安。
”時小兒優波離入出息盡入第四禅。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優波離已入第四禅,汝取彼手中刀。
”阿難受教即取刀。
是時阿難持故盛發器收世尊發。
佛言:“不應以故器盛如來發,應用新器、若新衣、若缯彩、若缽肆酖岚婆衣、若頭頭羅衣裹盛。
” 時有王子瞿婆離将軍,欲往西方有所征讨,來索世尊須發。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與。
”彼得已不知雲何安處?佛言:“聽安金塔中、若銀塔、若寶塔、若雜寶塔缯彩、若缽肆酖岚婆衣、頭頭羅衣裹。
”不知雲何持?佛言:“聽象馬車乘、若辇輿、若頭上、若肩上擔。
”時王子持世尊發去所往征讨得勝。
時彼王子還國為世尊起發塔,此是世尊在世時塔。
諸比丘作如是言:“若世尊聽我等擔世尊發行,我等當持行。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
”不知雲何安處?佛言:“聽安着金塔、若銀塔、若寶塔、若雜寶塔、若缽肆酖岚婆衣、若頭頭羅衣裹。
”不知雲何持行?佛言:“象馬車乘辇輿、若肩上、若頭上擔戴。
” 彼腋下挾世尊塔,佛言:“不應爾。
”彼反抄衣、纏頸、裹頭、通肩被衣、若着革屣擔世尊塔,佛言:“不應爾。
應偏露右肩、脫革屣、若頭戴、若肩上擔世尊塔行。
”彼持世尊塔往大小便處,佛言:“不應爾。
應清淨持。
”彼不洗大小便處持世尊塔,佛言:“不應爾。
應令淨者持。
”彼安如來塔置不好房中,己在上好房中宿,佛言:“不應爾。
應安如來塔置上好房中,己在不好房宿。
”彼安如來塔置下房,己在上房宿,佛言:“不應爾。
應安如來塔在上房,己在下房中宿。
”彼共如來塔同屋宿,佛言:“不應爾。
”彼為守護堅牢故,而畏慎不敢共宿,佛言:“聽安杙上、若龍牙杙上、若頭邊而眠。
” 時諸優婆塞作是念:“若世尊聽我等及世尊現在起塔者我當起立。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作。
”不知雲何作?佛言:“應四方,若八角、若圓作。
”複不知以何物作?佛言:“應以磚石若木作,一切如上法,乃至地敷亦如上。
”彼須幢,佛言:“聽作幢,若師子幢、若龍幢、若作犎牛幢。
”彼塔四邊無籬障,牛羊踐蹈無閡,“應作籬障如上。
” 時諸外道塔廟常作飲食供養,諸優婆塞作如是念:“若世尊聽我送上好食供養者我當作。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作如上。
”不知誰當應食此食?佛言:“塔作者應食。
” 時諸外道常莊嚴供養外道塔廟,諸優婆塞作如是念:“若世尊聽我等莊嚴供養世尊塔者我當作。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作如上。
” 彼在世尊塔内宿,佛言:“不應爾。
”彼為守塔故,畏慎不敢在塔内宿,佛言:“若為守視者聽内宿。
”彼于塔内藏物,佛言:“不應爾。
”彼為堅牢故,欲于塔内藏物,而畏慎不敢,佛言:“聽。
”彼着革屣入塔内,佛言:“不應爾。
”彼捉革屣入塔内,佛言:“不應爾。
”彼着革屣旋塔行,佛言:“不應爾。
”彼着富羅入塔内,佛言:“不應爾。
”彼捉富羅入塔内,佛言:“不應爾。
”彼畏慎不敢着富羅旋塔外行。
佛言:“聽。
”彼于塔下食污穢,佛言:“不應塔下食。
” 時諸比丘旋塔時、若房舍時、若浴池時,衆多僧集會,處所迮狹不相容受,彼畏慎不敢在塔下坐食,世尊不聽在塔下坐。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塔下坐食,不應令污穢不淨。
”時諸比丘不知雲何?佛言:“聽以不淨衆物聚着腳邊,食已持出。
” 彼持死屍塔下過,佛言:“不應爾。
”彼于塔下埋死人,佛言:“不應爾。
”彼于塔下燒死屍,佛言:“不應爾。
”彼于塔前燒死屍,佛言:“不應爾。
”彼于塔四面燒死屍令臭氣入,護塔神瞋,佛言:“不應于塔四面燒死屍令臭氣入。
”彼持死人衣若床從塔下過,護塔神瞋,佛言:“不應爾。
”彼着糞掃衣比丘畏慎,不敢持糞掃衣從塔下過:“世尊有如是教,不聽持死人衣塔下過。
”諸比丘白佛,佛言:“若淨浣染以香熏之,聽。
”彼于塔下大小便,佛言:“不應爾。
”彼于塔前大小便,佛言:“不應爾。
”彼于塔四邊大小便令臭氣來入,護塔神瞋,佛言:“不應爾。
”彼于塔下嚼楊枝,佛言:“不應爾。
”彼于塔前嚼楊枝,佛言:“不應爾。
”彼于塔四邊嚼楊枝,佛言:“不應爾。
”彼于塔下?唾,佛言:“不應爾。
”彼于塔前?唾,佛言:“不應爾。
”彼于塔前舒腳坐,佛言:“不應爾。
若僧伽藍内塔隔,聽在中間舒腳坐。
” 爾時世尊在拘薩羅國,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人間遊行,往都子婆羅門村。
到一異處,世尊笑。
時阿難作是念:“今世尊以何因緣笑耶?世尊不以無因緣而笑。
”偏露右肩、脫革屣、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不以無因緣而笑,向者以何故而笑?願欲知之。
”佛告阿難:“乃往過去世時,有迦葉佛,般涅槃已。
時有翅毗伽屍國王,于此處七歲七月七日起大塔已,七歲七月七日與大供養,坐二部僧于象蔭下,供第一飯。
”時去此處不遠,有一農夫耕田,佛往彼間取一抟泥來置此處,而說偈言: “設以百千璎珞, 皆是閻浮檀金, 不如以一抟泥, 為佛起塔勝。
設以金百千抟, 皆是閻浮檀金, 不如以一抟泥, 為佛起塔勝。
設以金百千擔, 皆是閻浮檀金, 不如以一抟泥, 為佛起塔勝。
設以金百千抱, 皆是閻浮檀金, 不如以一抟泥, 為佛起塔勝。
設以金百千壁, 皆是閻浮檀金, 不如以一抟泥, 為佛起塔勝。
設以金百千岩, 皆是閻浮檀金, 不如以一抟泥, 為佛起塔勝。
設以金百千山, 皆是閻浮檀金, 不如以一抟泥, 為佛起塔勝。
” 時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以一抟泥着此處,即成大塔。
時諸比丘患屋内臭,佛言:“應灑掃。
若故臭以香泥泥,若複臭應屋四角懸香。
” 時世尊在毗舍離。
時衆僧大得飲食供養,諸比丘不節遂成患,佛言:“應服藥。
彼須吐下,應與吐下。
彼須粥,與粥。
須野鳥肉,應與。
” 爾時耆婆童子治衆僧病,為佛及僧作吐下藥、作粥及野鳥肉羹,不能供足,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白世尊言:“大德!諸比丘得病,若聽諸比丘作浴室浴者可得少病。
”時世尊默然聽可。
時耆婆童子知佛聽可,即從坐起前禮佛足繞佛而去。
時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而為方便随順說法,贊歎頭陀端嚴、少欲知足、樂出離者,告諸比丘:“聽諸比丘作浴室洗浴。
” 四分律卷第五十二
”複白佛言:“小兒剃發好不?”佛言:“善能剃發,而入息太粗。
”父母語言:“汝莫粗入息令佛不安。
”複白佛言:“小兒剃發好不?”佛言:“善能剃發,而出息太粗。
”父母語言:“汝莫粗出息,令佛不安。
”時小兒優波離入出息盡入第四禅。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優波離已入第四禅,汝取彼手中刀。
”阿難受教即取刀。
是時阿難持故盛發器收世尊發。
佛言:“不應以故器盛如來發,應用新器、若新衣、若缯彩、若缽肆酖岚婆衣、若頭頭羅衣裹盛。
” 時有王子瞿婆離将軍,欲往西方有所征讨,來索世尊須發。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與。
”彼得已不知雲何安處?佛言:“聽安金塔中、若銀塔、若寶塔、若雜寶塔缯彩、若缽肆酖岚婆衣、頭頭羅衣裹。
”不知雲何持?佛言:“聽象馬車乘、若辇輿、若頭上、若肩上擔。
”時王子持世尊發去所往征讨得勝。
時彼王子還國為世尊起發塔,此是世尊在世時塔。
諸比丘作如是言:“若世尊聽我等擔世尊發行,我等當持行。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
”不知雲何安處?佛言:“聽安着金塔、若銀塔、若寶塔、若雜寶塔、若缽肆酖岚婆衣、若頭頭羅衣裹。
”不知雲何持行?佛言:“象馬車乘辇輿、若肩上、若頭上擔戴。
” 彼腋下挾世尊塔,佛言:“不應爾。
”彼反抄衣、纏頸、裹頭、通肩被衣、若着革屣擔世尊塔,佛言:“不應爾。
應偏露右肩、脫革屣、若頭戴、若肩上擔世尊塔行。
”彼持世尊塔往大小便處,佛言:“不應爾。
應清淨持。
”彼不洗大小便處持世尊塔,佛言:“不應爾。
應令淨者持。
”彼安如來塔置不好房中,己在上好房中宿,佛言:“不應爾。
應安如來塔置上好房中,己在不好房宿。
”彼安如來塔置下房,己在上房宿,佛言:“不應爾。
應安如來塔在上房,己在下房中宿。
”彼共如來塔同屋宿,佛言:“不應爾。
”彼為守護堅牢故,而畏慎不敢共宿,佛言:“聽安杙上、若龍牙杙上、若頭邊而眠。
” 時諸優婆塞作是念:“若世尊聽我等及世尊現在起塔者我當起立。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作。
”不知雲何作?佛言:“應四方,若八角、若圓作。
”複不知以何物作?佛言:“應以磚石若木作,一切如上法,乃至地敷亦如上。
”彼須幢,佛言:“聽作幢,若師子幢、若龍幢、若作犎牛幢。
”彼塔四邊無籬障,牛羊踐蹈無閡,“應作籬障如上。
” 時諸外道塔廟常作飲食供養,諸優婆塞作如是念:“若世尊聽我送上好食供養者我當作。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作如上。
”不知誰當應食此食?佛言:“塔作者應食。
” 時諸外道常莊嚴供養外道塔廟,諸優婆塞作如是念:“若世尊聽我等莊嚴供養世尊塔者我當作。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作如上。
” 彼在世尊塔内宿,佛言:“不應爾。
”彼為守塔故,畏慎不敢在塔内宿,佛言:“若為守視者聽内宿。
”彼于塔内藏物,佛言:“不應爾。
”彼為堅牢故,欲于塔内藏物,而畏慎不敢,佛言:“聽。
”彼着革屣入塔内,佛言:“不應爾。
”彼捉革屣入塔内,佛言:“不應爾。
”彼着革屣旋塔行,佛言:“不應爾。
”彼着富羅入塔内,佛言:“不應爾。
”彼捉富羅入塔内,佛言:“不應爾。
”彼畏慎不敢着富羅旋塔外行。
佛言:“聽。
”彼于塔下食污穢,佛言:“不應塔下食。
” 時諸比丘旋塔時、若房舍時、若浴池時,衆多僧集會,處所迮狹不相容受,彼畏慎不敢在塔下坐食,世尊不聽在塔下坐。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塔下坐食,不應令污穢不淨。
”時諸比丘不知雲何?佛言:“聽以不淨衆物聚着腳邊,食已持出。
” 彼持死屍塔下過,佛言:“不應爾。
”彼于塔下埋死人,佛言:“不應爾。
”彼于塔下燒死屍,佛言:“不應爾。
”彼于塔前燒死屍,佛言:“不應爾。
”彼于塔四面燒死屍令臭氣入,護塔神瞋,佛言:“不應于塔四面燒死屍令臭氣入。
”彼持死人衣若床從塔下過,護塔神瞋,佛言:“不應爾。
”彼着糞掃衣比丘畏慎,不敢持糞掃衣從塔下過:“世尊有如是教,不聽持死人衣塔下過。
”諸比丘白佛,佛言:“若淨浣染以香熏之,聽。
”彼于塔下大小便,佛言:“不應爾。
”彼于塔前大小便,佛言:“不應爾。
”彼于塔四邊大小便令臭氣來入,護塔神瞋,佛言:“不應爾。
”彼于塔下嚼楊枝,佛言:“不應爾。
”彼于塔前嚼楊枝,佛言:“不應爾。
”彼于塔四邊嚼楊枝,佛言:“不應爾。
”彼于塔下?唾,佛言:“不應爾。
”彼于塔前?唾,佛言:“不應爾。
”彼于塔前舒腳坐,佛言:“不應爾。
若僧伽藍内塔隔,聽在中間舒腳坐。
” 爾時世尊在拘薩羅國,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人間遊行,往都子婆羅門村。
到一異處,世尊笑。
時阿難作是念:“今世尊以何因緣笑耶?世尊不以無因緣而笑。
”偏露右肩、脫革屣、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不以無因緣而笑,向者以何故而笑?願欲知之。
”佛告阿難:“乃往過去世時,有迦葉佛,般涅槃已。
時有翅毗伽屍國王,于此處七歲七月七日起大塔已,七歲七月七日與大供養,坐二部僧于象蔭下,供第一飯。
”時去此處不遠,有一農夫耕田,佛往彼間取一抟泥來置此處,而說偈言: “設以百千璎珞, 皆是閻浮檀金, 不如以一抟泥, 為佛起塔勝。
設以金百千抟, 皆是閻浮檀金, 不如以一抟泥, 為佛起塔勝。
設以金百千擔, 皆是閻浮檀金, 不如以一抟泥, 為佛起塔勝。
設以金百千抱, 皆是閻浮檀金, 不如以一抟泥, 為佛起塔勝。
設以金百千壁, 皆是閻浮檀金, 不如以一抟泥, 為佛起塔勝。
設以金百千岩, 皆是閻浮檀金, 不如以一抟泥, 為佛起塔勝。
設以金百千山, 皆是閻浮檀金, 不如以一抟泥, 為佛起塔勝。
” 時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以一抟泥着此處,即成大塔。
時諸比丘患屋内臭,佛言:“應灑掃。
若故臭以香泥泥,若複臭應屋四角懸香。
” 時世尊在毗舍離。
時衆僧大得飲食供養,諸比丘不節遂成患,佛言:“應服藥。
彼須吐下,應與吐下。
彼須粥,與粥。
須野鳥肉,應與。
” 爾時耆婆童子治衆僧病,為佛及僧作吐下藥、作粥及野鳥肉羹,不能供足,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白世尊言:“大德!諸比丘得病,若聽諸比丘作浴室浴者可得少病。
”時世尊默然聽可。
時耆婆童子知佛聽可,即從坐起前禮佛足繞佛而去。
時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而為方便随順說法,贊歎頭陀端嚴、少欲知足、樂出離者,告諸比丘:“聽諸比丘作浴室洗浴。
” 四分律卷第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