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三十九(三分之三)
關燈
小
中
大
聽法,跋難陀釋子善為說法,種種方便勸進檀越,令大歡喜。
即問言:“大德何所須欲?”跋難陀言:“可止!無所須,便為得供養已。
”複言:“願說所須?”跋難陀言:“止不須語。
若我說,俱不與我。
”答言:“大德!但說當與。
”去前不遠,見一雜色犢子,跋難陀言:“我須此皮。
”答言:“小待,須我殺之。
”彼即殺之,剝皮與跋難陀。
跋難陀得皮已,從坐起持去。
時牛母大吼喚,逐跋難陀至祇桓門。
諸比丘見問言:“此牛何故吼喚逐汝後?”答言:“此是其子皮,我持來故爾耳。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乞生皮,若乞如法治。
”諸比丘畏慎,不敢帶浮囊渡水,佛言:“聽。
” 時諸比丘捉牛尾渡水,渡已方見是牸牛,畏慎。
佛言:“無犯。
自今已去,不應捉牸牛尾渡水。
” 時諸比丘不敢坐皮床上渡水,佛言:“聽。
” 時諸比丘畏慎不敢乘皮船渡水,佛言:“聽在皮船上若坐、若卧随意。
” 時諸比丘,皮作刀囊不以物裹,刀生壞。
佛言:“聽若以毳、若以劫貝、若以大皮裹刀。
” 時比丘畜兩重革屣,佛言:“不得畜兩重革屣。
” 時諸比丘畜迦那富羅革屣,佛言:“不聽畜迦那富羅革屣。
” 爾時比丘與白衣拘薩羅國道路共行,為木刺刺腳,血大出,甚患之不能行。
時白衣即以所著革屣與比丘。
時比丘畏慎不敢取,恐犯迦那富羅革屣。
佛言:“有如是因緣聽受。
” 時六群比丘畜旋角革屣,佛言:“不應畜旋角革屣。
” 諸比丘畜鹿角革屣,佛言:“不應畜。
” 諸比丘畜阿羅梨革屣,佛言:“不應畜。
” 六群比丘以雜色皮作革屣帶,佛言:“不應畜。
” 六群比丘持絹布作革屣帶,佛言:“不應畜。
” 六群比丘,畜富羅跋陀羅革屣,佛言:“不應畜。
” 六群比丘着真誓梨革屣,佛言:“不應畜。
” 六群比丘着編邊革屣,佛言:“不應畜。
” 六群比丘着多帶革屣,佛言:“不應畜。
” 六群比丘着卷形革屣,佛言:“不應畜。
” 六群比丘着大皮革屣,師子皮、虎皮、豹皮、獺皮、野貓皮、雜色皮、野狐皮,佛言:“一切不得畜。
” 六群比丘用大皮緣革屣,或用作帶或用縫,佛言:“不得用緣及帶縫。
” 時六群比丘着青色革屣,佛言:“不應畜。
” 六群比丘以青緣革屣或用作帶縫,佛言:“不應以青緣革屣及作帶縫。
” 六群比丘着黃革屣,佛言:“不應畜。
” 六群比丘着黃緣革屣,若作帶若縫,佛言:“不應用黃緣革屣及帶縫。
” 六群比丘着赤革屣,佛言:“不應着赤革屣,緣帶縫亦如是。
” 六群比丘著白革屣,佛言:“不應著白革屣,緣帶縫亦如是。
” 六群比丘着似孔雀毛革屣,佛言:“不應畜。
” 六群比丘着錦色革屣,佛言:“不應畜。
” 彼比丘得成錦色革屣,佛言:“不應畜,若壞色者聽畜。
” 六群比丘着毳?革屣,佛言:“不應畜。
” 六群比丘着劫貝纻革屣,佛言:“不應畜。
” 六群比丘以弊帛纻革屣,佛言:“不應畜。
” 六群比丘,以芒草、婆娑草、舍羅草、漢陀羅草?革屣,佛言:“不應畜。
六群比丘癡人!是我所遮,便更作餘事。
自今已去,一切?革屣不應畜。
” 時比丘天雨泥污腳污坐具、污身卧具,佛言:“聽護身、護座具故,在僧伽藍内着蒲革屣洗足。
”既着蒲革屣洗足已,水入蒲革屣内,污腳污座具污身污卧具,佛言:“聽以樹皮若皮縫着底。
” 爾時舍衛國六群比丘,着欽婆羅屐,佛言:“不應畜。
如是四種草屐不得畜。
” 爾時佛在王舍城,六群比丘剝多羅樹葉作屐,樹便枯幹。
諸居士見皆共譏嫌:“沙門釋子無有慚愧,斷絕生命,自言:‘我知正法。
’如是觀之何有正法?雲何乃取多羅樹葉作屐,使樹枯幹?”比丘白佛,佛言:“不應畜。
” 爾時世尊在拘睒彌國。
時六群比丘着木屐,猶如馬行聲,亂諸坐禅者。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畜木屐。
” 時諸比丘畏慎,不敢上大小便屐上,不敢着洗足屐,佛言:“除可着行者,餘者應上。
” 爾時世尊在婆竭提國。
時毗舍離跋阇子比丘,着金屐銀屐,佛言:“不應畜。
”即複着琉璃屐,佛言:“不應畜。
”複着寶屐,佛言:“不應畜。
”複着寶填屐,佛言:“不應畜。
”佛言:“如是癡人!是我所遮,辄更作餘事。
自今已去,一切屐不得着。
” 爾時世尊在毗舍離國。
六群比丘着革屐共佛經行。
佛告諸比丘:“外諸巧師受學弟子,亦有恭敬于師。
此六群比丘癡人!着革屣與佛共經行。
”佛言:“自今已去,一切革屐不得畜。
” 時六群比丘,于和尚和尚等、阿阇梨阿阇梨等前,己在好經行處,和尚等在惡處;己在高處,和尚等在下處;己在前,和尚等在後;與和尚等并語與并經行,反抄衣纏頸裹頭,通肩披衣着革屣。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和尚和尚等、若阿阇梨阿阇梨等在惡經行處,己在好處乃至着革屣,一切不得。
” 爾時六群比丘,于和尚和尚等、阿阇梨阿阇梨等前,通肩披衣着革屣,若有所取與,不露右肩不脫革屣。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爾。
”佛言:“自今已去,聽在和尚和尚等、阿阇梨阿阇梨等前,偏露右肩、脫革屣有所取與。
” 時諸比丘在白衣舍,于和尚和尚等、阿阇梨阿阇梨等前有所取與,偏露右肩、脫革屣時形露。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白衣舍在和尚和尚等、阿阇梨阿阇梨等前,不露右肩、不脫革屣,随意有所取與。
” 爾時比丘,共餘比丘在道行,一比丘從餘比丘索水,諸比丘作是念:“佛不聽着革屣有所取與。
”彼比丘即脫革屣取水,于是失革屣。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若在道行,着革屣随意有所取與。
” 爾時有比丘,暮從比丘索水,彼作是念:“佛不聽着革屣有所取與。
”時彼住處去水遠畏毒蟲,時彼比丘脫革屣往取水,毒蟲齧腳痛苦不樂。
諸比丘白佛,佛言:“若日入後,聽去水遠若畏毒蟲,得着革屣随意取與。
” 時六群比丘,見和尚和尚等、阿阇梨阿阇梨等不起迎。
諸比丘白佛,佛言:“應起
即問言:“大德何所須欲?”跋難陀言:“可止!無所須,便為得供養已。
”複言:“願說所須?”跋難陀言:“止不須語。
若我說,俱不與我。
”答言:“大德!但說當與。
”去前不遠,見一雜色犢子,跋難陀言:“我須此皮。
”答言:“小待,須我殺之。
”彼即殺之,剝皮與跋難陀。
跋難陀得皮已,從坐起持去。
時牛母大吼喚,逐跋難陀至祇桓門。
諸比丘見問言:“此牛何故吼喚逐汝後?”答言:“此是其子皮,我持來故爾耳。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乞生皮,若乞如法治。
”諸比丘畏慎,不敢帶浮囊渡水,佛言:“聽。
” 時諸比丘捉牛尾渡水,渡已方見是牸牛,畏慎。
佛言:“無犯。
自今已去,不應捉牸牛尾渡水。
” 時諸比丘不敢坐皮床上渡水,佛言:“聽。
” 時諸比丘畏慎不敢乘皮船渡水,佛言:“聽在皮船上若坐、若卧随意。
” 時諸比丘,皮作刀囊不以物裹,刀生壞。
佛言:“聽若以毳、若以劫貝、若以大皮裹刀。
” 時比丘畜兩重革屣,佛言:“不得畜兩重革屣。
” 時諸比丘畜迦那富羅革屣,佛言:“不聽畜迦那富羅革屣。
” 爾時比丘與白衣拘薩羅國道路共行,為木刺刺腳,血大出,甚患之不能行。
時白衣即以所著革屣與比丘。
時比丘畏慎不敢取,恐犯迦那富羅革屣。
佛言:“有如是因緣聽受。
” 時六群比丘畜旋角革屣,佛言:“不應畜旋角革屣。
” 諸比丘畜鹿角革屣,佛言:“不應畜。
” 諸比丘畜阿羅梨革屣,佛言:“不應畜。
” 六群比丘以雜色皮作革屣帶,佛言:“不應畜。
” 六群比丘持絹布作革屣帶,佛言:“不應畜。
” 六群比丘,畜富羅跋陀羅革屣,佛言:“不應畜。
” 六群比丘着真誓梨革屣,佛言:“不應畜。
” 六群比丘着編邊革屣,佛言:“不應畜。
” 六群比丘着多帶革屣,佛言:“不應畜。
” 六群比丘着卷形革屣,佛言:“不應畜。
” 六群比丘着大皮革屣,師子皮、虎皮、豹皮、獺皮、野貓皮、雜色皮、野狐皮,佛言:“一切不得畜。
” 六群比丘用大皮緣革屣,或用作帶或用縫,佛言:“不得用緣及帶縫。
” 時六群比丘着青色革屣,佛言:“不應畜。
” 六群比丘以青緣革屣或用作帶縫,佛言:“不應以青緣革屣及作帶縫。
” 六群比丘着黃革屣,佛言:“不應畜。
” 六群比丘着黃緣革屣,若作帶若縫,佛言:“不應用黃緣革屣及帶縫。
” 六群比丘着赤革屣,佛言:“不應着赤革屣,緣帶縫亦如是。
” 六群比丘著白革屣,佛言:“不應著白革屣,緣帶縫亦如是。
” 六群比丘着似孔雀毛革屣,佛言:“不應畜。
” 六群比丘着錦色革屣,佛言:“不應畜。
” 彼比丘得成錦色革屣,佛言:“不應畜,若壞色者聽畜。
” 六群比丘着毳?革屣,佛言:“不應畜。
” 六群比丘着劫貝纻革屣,佛言:“不應畜。
” 六群比丘以弊帛纻革屣,佛言:“不應畜。
” 六群比丘,以芒草、婆娑草、舍羅草、漢陀羅草?革屣,佛言:“不應畜。
六群比丘癡人!是我所遮,便更作餘事。
自今已去,一切?革屣不應畜。
” 時比丘天雨泥污腳污坐具、污身卧具,佛言:“聽護身、護座具故,在僧伽藍内着蒲革屣洗足。
”既着蒲革屣洗足已,水入蒲革屣内,污腳污座具污身污卧具,佛言:“聽以樹皮若皮縫着底。
” 爾時舍衛國六群比丘,着欽婆羅屐,佛言:“不應畜。
如是四種草屐不得畜。
” 爾時佛在王舍城,六群比丘剝多羅樹葉作屐,樹便枯幹。
諸居士見皆共譏嫌:“沙門釋子無有慚愧,斷絕生命,自言:‘我知正法。
’如是觀之何有正法?雲何乃取多羅樹葉作屐,使樹枯幹?”比丘白佛,佛言:“不應畜。
” 爾時世尊在拘睒彌國。
時六群比丘着木屐,猶如馬行聲,亂諸坐禅者。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畜木屐。
” 時諸比丘畏慎,不敢上大小便屐上,不敢着洗足屐,佛言:“除可着行者,餘者應上。
” 爾時世尊在婆竭提國。
時毗舍離跋阇子比丘,着金屐銀屐,佛言:“不應畜。
”即複着琉璃屐,佛言:“不應畜。
”複着寶屐,佛言:“不應畜。
”複着寶填屐,佛言:“不應畜。
”佛言:“如是癡人!是我所遮,辄更作餘事。
自今已去,一切屐不得着。
” 爾時世尊在毗舍離國。
六群比丘着革屐共佛經行。
佛告諸比丘:“外諸巧師受學弟子,亦有恭敬于師。
此六群比丘癡人!着革屣與佛共經行。
”佛言:“自今已去,一切革屐不得畜。
” 時六群比丘,于和尚和尚等、阿阇梨阿阇梨等前,己在好經行處,和尚等在惡處;己在高處,和尚等在下處;己在前,和尚等在後;與和尚等并語與并經行,反抄衣纏頸裹頭,通肩披衣着革屣。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和尚和尚等、若阿阇梨阿阇梨等在惡經行處,己在好處乃至着革屣,一切不得。
” 爾時六群比丘,于和尚和尚等、阿阇梨阿阇梨等前,通肩披衣着革屣,若有所取與,不露右肩不脫革屣。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爾。
”佛言:“自今已去,聽在和尚和尚等、阿阇梨阿阇梨等前,偏露右肩、脫革屣有所取與。
” 時諸比丘在白衣舍,于和尚和尚等、阿阇梨阿阇梨等前有所取與,偏露右肩、脫革屣時形露。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白衣舍在和尚和尚等、阿阇梨阿阇梨等前,不露右肩、不脫革屣,随意有所取與。
” 爾時比丘,共餘比丘在道行,一比丘從餘比丘索水,諸比丘作是念:“佛不聽着革屣有所取與。
”彼比丘即脫革屣取水,于是失革屣。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若在道行,着革屣随意有所取與。
” 爾時有比丘,暮從比丘索水,彼作是念:“佛不聽着革屣有所取與。
”時彼住處去水遠畏毒蟲,時彼比丘脫革屣往取水,毒蟲齧腳痛苦不樂。
諸比丘白佛,佛言:“若日入後,聽去水遠若畏毒蟲,得着革屣随意取與。
” 時六群比丘,見和尚和尚等、阿阇梨阿阇梨等不起迎。
諸比丘白佛,佛言:“應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