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十七(初分之十七)

關燈
術,我等死後快得生活,無所乏短身不疲苦。

    ”父母念言:“今教兒學算數,亦有身力疲苦耳。

    今當更教此兒學何技術,我等死後令快得生活,無所乏短身力不疲苦?今當教此兒學畫像技術,我等死後令快得生活無所乏短。

    ”複念:“今教學畫,恐令兒眼力疲勞。

    當教此兒更學何技術,我等死後令快得生活無所乏短,眼不疲苦。

    ”即自念言:“沙門釋子!善自養身安樂無衆苦惱,若當教此兒于沙門釋子法中出家為道,我等死後令快得生活,無所乏短身不疲苦。

    ”後于異時,十七群童子語優波離童子言:“汝可随我等出家為道。

    ”答言:“我何用出家為?汝自出家。

    ”十七群童子第二、第三語優波離言:“可共出家為道來。

    何以故?如我等今共相娛樂,于彼亦當如是共相娛樂嬉戲。

    ”時優波離童子語諸童子言:“汝等小待!須我往白父母。

    ”優波離童子即往父母所白言:“我今欲出家為道,願父母見聽。

    ”父母報言:“我等唯有汝一子,心甚愛念,乃至不欲令死别,而況當生别。

    ”優波離童子如是再三白父母言:“唯願聽我出家。

    ”父母亦如是報言:“我等唯有汝一子,心甚愛念,不欲令死别,況當生别。

    ”爾時父母得優波離童子再三殷勤,便作是念:“我等先已有此意:‘當教此兒學何技術,我等死後令兒快得生活,無所乏短,令身力不疲苦耳?’即作是念:‘若教學書乃至畫像,我等死後快得生活無所乏短,令身力不疲苦,而恐勞兒身力眼力以緻疲苦。

    ’念言:‘唯有沙門釋子!善自養身無衆苦惱。

    若令此兒在中出家者,快得生活無有衆苦。

    ’”時父母即報兒言:“今正是時,聽汝出家。

    ”時優波離童子還至十七群童子所語言:“我父母已聽我出家,汝等欲去者今正是時。

    ”時諸童子即往僧伽藍中,白諸比丘言:“大德!我等欲出家學道,願諸尊見度為道。

    ”爾時諸比丘即度令出家受大戒。

     時諸童子小來習樂不堪一食,至于夜半患饑,高聲大喚啼哭言:“與我食來,與我食來。

    ”諸比丘語言:“小兒待須天明,若衆僧有食當共食,若無食者當共乞食。

    何以故?此間先都無作食處。

    ”爾時世尊夜時在靜處思惟,聞小兒啼聲,知而故問阿難:“何等小兒夜半啼聲?”爾時阿難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告阿難:“不應授年未滿二十者大戒。

    何以故?若年未滿二十者,不堪忍寒熱、饑渴、暴風、蚊虻、毒蟲,及不忍惡言。

    若身有種種苦痛不能堪忍,又複不堪持戒、不堪一食。

    阿難當知,年滿二十者,堪忍如上衆事。

    ”爾時世尊夜過已集比丘僧,以此因緣告諸比丘:“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年滿二十當受大戒,若年未滿二十受大戒,此人不得戒,彼比丘可呵責癡故,波逸提。

    ”如是世尊與比丘結戒。

     彼比丘不知年滿二十不滿二十,後乃知不滿二十,或作波逸提忏者、或有疑者,佛言:“不知者無犯。

    自今已去當如是結戒:年滿二十應受大戒,若比丘知年不滿二十與受大戒,此人不得戒,彼比丘可呵癡故,波逸提。

    ” 比丘義如上。

     其受戒人年不滿二十,和上知年不滿二十,衆僧及受戒人亦知不滿二十,于衆中問:“汝年滿二十?”未受戒人報言或滿二十、或不滿二十、或疑、或不知年數、或默然,或衆僧不問,和上波逸提,衆僧突吉羅。

    其受戒人年未滿二十,和上知年未滿二十,衆僧及受戒人謂年滿二十,衆僧問:“汝年滿二十?”未受戒人報言或滿二十、或不滿、或疑、或不知、或默然,僧或不問,和上波逸提,衆僧無犯。

    其受戒人年未滿二十,和上知年未滿二十,衆僧及受戒人疑,衆中問言:“汝年滿二十?”未受戒人報言或滿二十、或不滿二十、或疑、或不知、或默然,僧或不問,和上波逸提,衆僧突吉羅。

    其受戒人年未滿二十,和上亦知年未滿二十,衆僧及受戒人不知,衆中問言:“汝年滿二十?”未受戒人報言或滿二十、或不滿二十、或疑、或不知、或默然,僧或不問,和上波逸提,衆僧無犯。

    其受戒人年未滿二十,和上謂年滿二十,衆僧及受戒人知年未滿二十,衆中問言:“汝年滿二十?”未受戒人報言或滿二十、或不滿二十、或疑、或不知、或默然,僧或不問,和上無犯,衆僧突吉羅。

    其受戒人年未滿二十,和上謂年滿二十,衆僧及受戒人謂年滿二十,衆中問言:“汝年滿二十?”未受戒人報言或滿二十、或未滿二十、或疑、或不知、或默然,僧或不問,和上無犯,衆僧亦無犯。

    其受戒人年未滿二十,和上謂年滿二十,衆僧及受戒人疑,衆中問言:“汝年滿二十?”未受戒人報言或滿二十、或不滿二十、或疑、或不知、或默然,衆或不問,和上無犯,衆僧突吉羅。

    其受戒人年未滿二十,和上謂年滿二十,衆僧及受戒人不知,衆中問言:“汝年滿二十?”未受戒人報言或滿二十、或不滿二十、或疑、或不知、或默然,衆僧或不問,和上及衆僧無犯。

    其受戒人年未滿二十,和上疑,衆僧及受戒人知不滿二十,衆中問言:“汝年滿二十?”未受戒人報言或滿二十、或不滿、或疑、或不知、或默然,衆或不問,和上波逸提,衆僧突吉羅。

    其受戒人年未滿二十,和上疑,衆僧及受戒人謂年滿二十,衆中問言:“汝年滿二十?”未受戒人報言或滿、或未滿、或疑、或不知、或默然,衆或不問,和上波逸提,衆僧無犯。

    其受戒人年未滿二十,和上疑,衆僧及受戒人亦疑,衆中問言:“汝年滿二十?”未受戒人報言或滿二十、或未滿、或疑、或不知、或默然,衆或不問,和上波逸提,衆僧突吉羅。

    其受戒人年未滿二十,和上疑,衆僧及受戒人不知,衆中問言:“汝年滿二十?”未受戒人報言或滿二十、或未滿、或疑、或不知、或默然,衆或不問,和上波逸提,衆僧無犯。

    其受戒人年未滿二十,和上不知,衆僧及受戒人知年未滿二十,衆中問言:“汝年滿二十?”未受戒人報言或滿二十、或未滿二十、或疑、或不知、或默然,衆或不問,和上無犯,衆僧突吉羅。

    其受戒人年未滿二十,和上不知,衆僧及受戒人謂年滿二十,衆中問言:“汝年滿二十?”未受戒人報言或滿二十、或未滿、或疑、或不知、或默然,衆或不問,和上及衆僧無犯。

    其受戒人年未滿二十,和上不知,衆僧及受戒人疑,衆中問言:“汝年滿二十?”未受戒人報言或滿二十、或未滿、或疑、或不知、或默然,衆或不問,和上無犯,衆僧突吉羅。

    其受戒人年不滿二十,和上不知,衆僧及受戒人亦不知,衆中問言:“汝年滿二十?”未受戒人報言或滿二十、或未滿、或疑、或不知、或默然,衆或不問,和上、衆僧無犯。

     彼比丘知年未滿二十,授大戒三羯磨竟,和上波逸提。

    白已二羯磨竟,和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