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傳記卷第五

關燈
并百門以顯經意。

    遂令浩污之旨。

    宛在目前。

    具如彼釋。

    沙門法藏所述。

     華嚴三昧觀一卷十門 右于上十門。

    亦各以十義。

    辨其所要。

    務令修成普賢願行。

    結金剛種。

    作菩提因。

    當來得預華嚴海會。

    用于天台法華三昧觀。

    諸修行者。

    足為心鏡耳。

    沙門法藏所述。

     華嚴綱目一卷 華嚴玄義章一卷 華嚴教分記三卷 右并大章疏之外。

    随人所問。

    随義而說。

    錄以成卷。

    并顯此經意。

    法藏所述也。

     華嚴翻梵語一卷(舊經)華嚴梵語及音義一卷(新經) 右新舊二經。

    所有梵語。

    及新經難字。

    悉具翻及音釋。

    讀經之士實所要焉。

     華嚴三寶禮十首 右初禮雲。

    南無第一會。

    菩提樹下師子座上。

    盧舍那佛廣。

    及十方遍周法界。

    一切諸佛所說。

    甚深果德法海。

    并普賢菩薩等。

    微塵數菩薩摩诃薩。

    一切三寶。

    後七會。

    稱處名法名菩薩名。

    别餘皆同上。

    其第九。

    禮中本經四十九萬八千八百偈華嚴經中三寶。

    第十。

    禮上本十大千界微塵數偈華嚴經中三寶。

    并但稱說彼經佛法及普賢等。

    可知。

     華嚴贊禮十卷十首 右初禮雲。

    至心歸命禮華嚴第一會。

    樹王登寶位。

    蓮界演華文。

    聖衆眉間出。

    神光發面門。

    座中流慧海。

    毛孔現慈雲。

    一塵含法界。

    九世念中分。

    願共諸衆生。

    同遊華藏界。

    其第二會贊雲。

    龍堂信雲廣。

    海印法流深。

    輪光極空際。

    名谛盡圓音。

    賢初該六位。

    傳首十方臨。

    主伴恒文映。

    帝網理難尋。

    第三會雲。

    聚日臨山頂。

    雲集滿虛空。

    覺樹初無起。

    天堂現金容。

     隋州司法狄仁[王*萑]事。

    調露二年。

    高宗将封嵩嶽諸州宰牧。

    各以六科舉人。

    隋州刺史臨真公。

    守節舉送。

    東都榱寄主人。

    宿于賣藥之室。

    夜夢有人引行遊觀入一大室。

    莫知邊際。

    仰視但見漪井垂蓮。

    圓泉[雨/復]海。

    金花方鏡。

    殊勝莊嚴。

    幡上皆有諸佛菩薩形像。

    聞空中有聲曰。

    此是花嚴道場也。

    覺後慶怿兼倍。

    願造大幡。

    如夢所見。

    還至隋州。

    乃訪畫工。

    将事修造時。

    有安州範君及王生二人。

    來共圖畫。

    于興圓寺佛殿中。

    [卄/滲]繪成就。

    長百餘尺。

    所用丹青。

    皆香水清潔。

    遂感一瑞鵲。

    每日飛來。

    馴擾畫處。

    曾無驚惕。

    凡經旬半後。

    欻不見。

    鹹以為畫士清淨至誠之所緻。

     華嚴經傳記卷第五 文永十二年(乙亥)正月中旬之候。

    聽聞五教章三十講。

    暫經回梅尾高山寺之處。

    自彼寺住侶惠日房辨清之手。

    借得華嚴傳五卷。

    點本之間。

    喜悅銘肝之餘。

    下向南都之後。

    誂能書之輩令書寫。

    此傳之内。

    當卷者。

    表誂當寺下野公膽惠令書寫之。

    假名并姓。

    誂同伴與伴與公慶性令付之。

    裡書者。

    同年四月晦日(申時)于東大寺尊勝院新學問所手自書寫之畢。

    已及八旬之齡。

    雖倦三餘之勤。

    為備生前之思出。

    愍勵老後之修學。

    後學披見之時。

    可哀其志矣。

    此假名姓裡書者。

    土禦門大納言入道(顯定卿)三所記錄也。

    即以彼禅門自筆之點本寫之。

    可為無雙之證本也。

     建治元年(乙亥)六月五日(午時)于當院家新彌勒堂。

    合寫本等奉讀之畢。

    願以此五卷披讀之微功。

    必為彼三會得脫之良因耳。

    前權僧正宗性。

    聽衆。

    良曉得業。

    慶實法師。

    談義之後。

    即于當院家新學問所。

    為散後日之不審。

    委記當時之次第而已。

    右筆。

    華嚴宗末葉沙門釋宗性。

    年齡七十四。

    夏[萉-巴+(日/(句-口+匕))]六十二。

     抑此料紙者。

    去文永三年之曆暮秋九月之候。

    後嵯峨天皇所降賜也。

    不慮之朝恩。

    面目頓餘身之間。

    漸漸取出之。

    以寫如此要書。

    以資前院之後菩提。

    以祈法皇之禦得脫。

    冥衆必垂哀愍。

    所願畢得成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