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補

關燈
愛。

    回情易性。

    不同于衆。

    行人所不能行。

    割人所不能割。

    忍苦受辱捐棄軀命。

    謂之難者。

    名曰道人。

    道人者導人也。

    行必可履。

    言必可法。

    被服出家動為法則。

    不貪不诤不讒不匿。

    學問高遠志在玄默。

    是為名稱。

    參位三尊。

    出賢入聖滌除精魂。

    故得君王不望其報。

    父母不望其力。

    普天之人。

    莫不歸攝。

    捐妻減養。

    供奉衣食。

    屈身俯仰不辭勞恨者。

    以其志行清潔通于神明。

    惔怕虛白可奇可貴。

    自頃荒流道法遂替。

    新學之人未體法則。

    棄正著邪忘其真實。

    以小黠為智。

    以小恭為足。

    飽食終日。

    無所用心。

    退自推觀良亦可悲。

    計今出家。

    或有年歲。

    經業未通。

    文字不決。

    徒喪一世無所成名。

    如此之事不可深思。

    無常之限非旦。

    即夕三塗苦痛。

    無強無弱。

    師徒義深。

    故以申示。

    有情之流。

    可為永誡。

     卿已出家。

    永違所生。

    剃發毀容。

    法服加形。

    辭親之日。

    上下涕零。

    割愛崇道。

    意淩大清。

    當遵此志經道修明。

    如何無心故存色聲。

    悠悠竟日。

    經業不成。

    德行日損。

    穢迹遂盈。

    師友慚恥。

    凡俗所輕如是出家徒自辱名。

    今故誨勵。

    宜當專精。

    卿已出家棄俗辭君。

    應自誨勵。

    志果青雲。

    财色不顧。

    與世不群。

    金玉不貴。

    唯道為珍。

    約己守節。

    甘苦樂貧。

    進德自度。

    又能度人。

    如何改操趨走風塵。

    坐不暖席。

    馳務東西。

    劇如徭役縣官所牽。

    經道不通。

    戒德不全。

    朋友嗤弄。

    同學棄捐。

    如是出家徒喪天年。

    今故誨勵。

    宜各自憐。

     卿已出家。

    永辭宗族。

    無親無疏。

    清淨無欲。

    吉則不歡。

    兇則不哭。

    超然縱容。

    豁然離俗。

    志存玄妙。

    軌真守樸。

    得度廣濟。

    普蒙福祿。

    如何無心。

    仍著染觸。

    空诤長短。

    铢兩鬥斛。

    與世诤利。

    何異僮仆。

    經道不明。

    德行不足。

    如是出家。

    徒自毀辱。

    今故誨示。

    宜自洗浴。

     卿已出家。

    号曰道人。

    父母不敬。

    君帝不臣。

    普天同奉事之如神。

    稽首緻敬。

    不計富貧。

    尚其清修自利利人。

    減割之重。

    一米七斤。

    如何怠慢。

    不能報恩。

    倚縱遊逸。

    身意虛煩。

    無戒食施。

    死入泰山。

    燒鐵為食。

    融銅灌咽。

    如斯之痛法句所陳。

    今故誨約。

    宜自改新。

     卿已出家。

    号曰息心。

    穢雜不著。

    唯道是欽。

    志參清潔。

    如玉如冰。

    當修經戒以濟精神。

    衆生蒙祐并度所親。

    如何無心随俗浮沉。

    縱其四大恣其五根。

    道德遂淺世事更深。

    如是出家與世同塵。

    今故誡約。

    幸自開神。

     卿已出家捐世形軀。

    當務竭情泥洹合符。

    如何擾動不樂閑居。

    經道損耗世事有餘。

    清白不履。

    反入泥塗。

    過影之命或在須臾。

    地獄之痛難可具書。

    今故誡勵。

    宜崇典谟。

     卿已出家不可自寬。

    形雖鄙陋使行可觀。

    衣服雖粗坐起令端。

    飲食雖疏出言可餐。

    夏則忍熱冬則忍寒。

    能自守節不飲盜泉。

    不肖之供足不妄前。

    久處私室如臨至尊。

    學雖不多可齊上賢。

    如是出家足報二親。

    宗族知識一切蒙恩。

    今故誡汝。

    宜各自敦。

     卿已出家。

    性有昏明。

    學無多少。

    要在修精。

    上士坐禅。

    中士誦經。

    下士堪能塔寺經營。

    豈可終日一無所成。

    立身無聞可謂徒生。

    今故誨汝。

    宜自端情。

     卿已出家永違二親。

    道法革性。

    俗服離身。

    辭親之日。

    乍悲乍欣。

    邈爾絕俗。

    超出埃塵。

    當修經道制已履真。

    如何無心更染俗因。

    經道已薄行無毛分。

    言非可貴。

    德非可珍。

    師友緻累。

    恚恨日殷。

    如是出家損法辱身。

    思之念之。

    好自将身(續高僧傳法苑珠林)。

     元天如警誡曰。

    近世有等出家者。

    雖雲離俗。

    俗習不除。

    盡曰出塵。

    塵緣不斷。

    經教固不知。

    參禅又不會。

    心猿亂走。

    意馬奔馳。

    作隊成群。

    打哄過日。

    非但虛消信施。

    亦乃埋沒已靈眼光落地之時。

    路頭向甚處去。

    正是青天白日。

    爺娘不識。

    未證謂證。

    未得謂得。

    實乃徒入空門虛生浪死。

    噫問君。

    出家因甚麼事。

    為衣食故。

    貪富貴故。

    求安樂故。

    父母舍汝出家。

    指望超度父母報答四恩。

    而今自己尚無靠托。

    況能拔濟他人乎。

    有日閻羅老子。

    與爾打算飯錢。

    将甚抵敵。

    不落地獄餓鬼。

    定是戴角披毛。

    如此出家可悲可痛。

    諸仁者趁此未老無病之前。

    急早作個活計。

    堅持齋戒。

    念佛誦經。

    禮贊發願。

    求生淨土。

    得見彌陀之後。

    可以超度父母。

    可以報答四恩。

    可以拔濟群生。

    可以永受快樂。

    如此出家方為佛子(淨土或問)。

     夫善惡報應之說。

    粲出經典。

    而愚勃之徒。

    尚惑之。

    若證之于事實。

    亦警覺之一術也。

    暇日涉獵古傳。

    采錄僧侶業報之著明者。

    偶得懷信師自鏡錄。

    乃歎曰。

    我思古人實獲我心哉。

    遂挍镌之。

    以廣其傳。

    且以今所得者若幹條。

    而附乎後雲。

    安永元年壬辰歲八月十四日平安慶證寺玄智。

    書于南紀鹭森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