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江禅燈目錄

關燈
光揚宗教。

    剔斃除繁。

    賴彼山高水長之所使然。

    蓋受其道者難訾。

    信其法者易曉。

    時滄桑搖蕩妄為人師。

    趑趄權門來往不替。

    嗚乎幹木在魏高枕。

    而谒文侯。

    子陵居漢長揖。

    而尋光武。

    彼稱小道。

    尚懷高蹈之風。

    豈此沙門。

    不乘閑放之美。

    目下劫灰熢勃。

    三十年來棒喝遺徽。

    了無正範。

    今以禅燈一照。

    庶使緝玄詞者。

    攤卷而獲意珠。

    軌妙道者。

    披文而飲甘露。

    或曰溺文耽義。

    入海算沙。

    一體真如。

    見性即了。

    特彼勾章棘句。

    愈出而愈多。

    似蜂房釀百花之蜜。

    蟻絲穿九穴之珠。

    食其甜者念其蜂。

    好其珠者慕其蟻。

    今有人焉。

    不食甜。

    不好珠。

    不嗜語言文字。

    此集又奚為。

    餘謂病其病者。

    不能自病。

    客慚而退。

    未幾半饷。

    聆辄下榻。

    手舞足蹈。

    扪須而歎曰。

    此燈光超日月大明之表。

    務流通于運季。

    展誠心于百世。

    此其發端乎。

     時 康熙戊辰中天節大聖大慈寺住持覺聆拜撰 序 覺範禅師。

    作石霜慈祖傳贊雲。

    餘觀慈明。

    以英偉絕人之姿。

    行不纏凡聖之事。

    談笑而起臨濟之将仆。

    叱咤而死黃龍之偷心。

    視其施為。

    不見轍迹。

    未三世而死為繩墨。

    諺雲。

    字經三寫。

    烏焉成馬。

    此言可以喻大也。

    先師示迹于末運。

    山川鼎沸之秋。

    千軍隊裡安禅。

    虎穴魔宮說法。

    亦行不纏凡聖之事。

    得死心于先師者。

    惟我昭覺法兄丈和尚也。

    荷法心殷。

    踐履唯實。

    壽幾九旬。

    接納四來。

    精力猶剩。

    于應機之假。

    搜蘿全蜀古今知識。

    及高僧或現宰官居士等身。

    寶匣中秘要。

    廿有餘年。

    輯成一書。

    名曰錦江禅燈。

    欲與百世之上古錐名宿。

    同一鼻孔。

    把手并行。

    千古之下。

    十方龍象。

    點開正眼。

    灼破昏衢。

    此段因緣非小補哉。

    德玉恨才谫德涼。

    不能助其一力。

    且與先師所行相違。

    未一世而死為繩墨。

    而為諸方恥。

    豈但烏焉成馬哉。

    故不及吾兄遠矣。

    非傥護贊美之辭耳。

    癸酉冬。

    乃命青城竹浪吾侄。

    買舟東下嘉禾之楞嚴。

    锓梓附方冊龍藏。

    壽世流通。

    暫泊舟于古渝。

    收征帆而過我。

    以稿見示。

    正值期會接物之餘。

    燒燈敬閱。

    誠哉吾蜀劫後之奇遘也。

    餘欲無言可乎。

    亦乃吾兄吾侄護持慧命之心。

    遠且殷矣。

    德玉遂合掌加額。

    謹贅數言。

    再拜弁于簡端雲。

     時 康熙歲次癸酉長至日古渝華嵓聖可德玉題于石林面壁嵓 題辭 夫破顔微笑之旨。

    彌滿五天。

    自江槎分玉浪以來。

    始洋溢乎中國故金雞銜粟。

    馬駒踏人。

    貴乎見谛。

    履曆次之。

    所以五葉蕃衍。

    中此毒者。

    病痼弗淺也。

    即遐陬僻壤知有悟門。

    竈婦饷兒。

    擅說法要。

    累所傳之雜糅。

    務禀授有苗裔。

    某為師承。

    某為嫡嗣。

    何州之子。

    何世降神。

    庶法運毋紊乎主張。

    而流芳亦邁矣。

    如德山臨濟。

    大機大用。

    殺活自由。

    無俟外學相助。

    五季以從。

    辯藻轉深。

    往往從義學理窟中翻駁而出。

    是衲子反帶書生氣耳。

    其真風變渙由茲而始。

    昨閱少林缵緒。

    以大慧易虎丘。

    付帕為嫡嗣。

    噫醜詞出自僞口。

    不遜費于筆端。

    古之法匠。

    尚有傳記可考。

    非直譜牒而已。

    适以禅燈題其名。

    高僧神僧附其右者。

    恐異日雷同缵緒之謬。

    以備後之修史者。

    便于采摭焉。

    且末法奉教。

    例多俑人。

    每臨文而歎息。

    遂興志以殚修。

    吾祖之道之傳于諸夏。

    始于梁。

    盛于唐。

    而光顯于宋。

    其間多能文博達之士。

    迨懷宗先帝晏駕之後。

    宼烽霧起。

    玉石俱焚。

    其殘篇短帙。

    或以文傳而辭陋事踈。

    或尚聲名而志乖隐逸。

    彼得此失。

    無所考者。

    于是取諸方口實。

    且删且衍。

    以為之書。

    執筆悲懑。

    不覺涕泗橫流。

    而人之所知。

    不如人之所不知。

    信哉。

    近有一夥不明大法之人。

    祇欲攀高自大。

    曩者阿難調達。

    均為釋尊之弟。

    羅睺善星。

    同是如來之胤。

    非道有優劣亦邪正。

    蓋自取之耳。

    今集中。

    自四祖以下。

    迨雙桂印止。

    于中麟膞猩唇不勝枚舉。

    僅取觚翰雅尚者。

    摘其黼藻。

    及馳他國說法者。

    名實章程。

    而乘願入峽利生者。

    總戢帙内。

    間有一知半解隐逸嵓阿者。

    列書号名于目次之後。

    或烽煙兩地難于捃拾。

    祈鴻魚以示之。

    俾金雞銜粟蕃衍中華。

    斷不類婆須密天皇悟之故事。

    費後昆之筆舌也已。

     時。

     康熙壬子成都府昭覺寺丈雪通醉謹識于不動軒。

     古今采摭 佛祖綱目  佛祖通載  佛祖統紀  傳法正宗  禅宗正脈  宗門統要  景德傳燈  五燈會元  人天眼目  禅燈世譜  禅林寶訓  傳燈錄  續傳燈錄  摘要指南  缁門警訓  蓮宗寶鑒  古尊宿錄  禅源諸诠  弘明集  廣弘明集  頌古聯珠  碧嵓集  蘿湖野錄  唐弘秀集  明弘秀集  五燈緒略  清五燈缵緒  五燈嚴統  峨眉志  [鹵-※+夕]川志  諸方日錄  高僧傳  神僧傳  續高僧傳  宋高僧傳  明高僧傳  徑石滴乳集 辯訛 唐之止訛說。

    乃昉法師作。

    宋之盤法師輯統紀。

    蔓引昉言。

    斥嵩禅師定祖圖。

    以禅經為證。

    自取其不實。

    謂師子遭難而無傳矣。

    籲宗教之徒。

    競相是非。

    如獅子身蟲。

    非外來也。

    爰婆須密正傳。

    本位居七。

    反遺之。

    誤以末田地填其數。

    将謂後無人矣。

    且師子具宿命通。

    預以大法。

    囑婆舍斯。

    斯接不如密。

    密接般若多羅。

    羅接菩提達磨。

    廿八世。

    明如皎日。

    若依統紀。

    則阙三矣。

    讓祖本金州人。

    今興安州也。

    爰興安屬興元。

    興元今漢中。

    是訂漢中本屬蜀。

    及唐以龍安易之。

    因爾漢中歸秦矣。

    時以彼方古錐。

    仍收集内。

    遂從讓祖。

    始江陵城西天王寺道悟。

    而城東亦有天皇寺道悟。

    兩師同時同諱。

    後道原禅師。

    輯傳燈錄。

    認為一人。

    費盡後賢筆舌。

    洞宗刊緒略。

    強歸天王悟于洞。

    濟宗輯嚴統。

    仍收天王悟于濟。

    少林聞之作缵緒。

    又捏大慧易虎丘。

    付帕為嫡嗣。

    三者之釁。

    始于原矣。

     廬山惠永法師。

    本内江潘氏子。

    一本河内鄱氏。

     東林總禅師。

    本劍州施氏子。

    綱目備具。

    而會元誤為延平者(謂延平劍故。

    以劍州認延平也。

    可笑)。

     合州釣魚台自回禅師。

    會元誤為台州。

     校訛篇 佛祖統紀西土二十四祖紀 末田地系阿難旁出。

    紀于第四。

    訛矣。

     四祖優婆鞠多 五祖提迦多 六祖彌遮迦 婆須密位居第七。

    紀以遺之。

    故後數不及。

    且又少二十五祖婆舍斯。

    二十六祖不如蜜多。

    二十七祖般若多羅。

     二十四祖師子尊者 縮為二十三。

    丈雪新添上祈楞嚴主人災梨以成之 前昉法師。

    譏嵩禅師。

    廣引抵塞為不實。

    翻以師子尊者。

    受罽賓之難。

    其系以絕。

    臆何妒哉。

    如普德勖[、/(、*、)]作七祖傳。

    亦以宗門互之。

    是乃引蔓宗傳之别篡也。

     凡例 輯斯錄者。

    自祖道傳於東土。

    曆朝以來。

    流通無滞。

    因明季宼亂。

    惟蜀最久。

    恐遺失世譜宗派無稽也。

    今彙成一書。

    又附高僧神僧於後。

    離為二十卷。

    顔曰錦江禅燈。

    苐搜羅難罄。

    挂漏猶多。

    冀将來有志補輯者。

    尋讨纂述焉。

      采摭曆代諸家語錄。

    凡産於蜀。

    而闡揚宗教於異地。

    或産四方。

    而建法幢於西川者。

    略摘上堂小參機緣頌古法語行實。

    傥現宰官長者居士身。

    弘護法門。

    有機緣者。

    與夫山林隐逸物外高流。

    如獲言句。

    已編入帙。

    俾征慧命攸歸。

    淵源有自。

    若訛謬濫廁者。

    不敢收入。

      采集規式。

    略依指月寶積諸錄之例。

    曆代宗支。

    乃共一源。

    不析五派。

    惟於卷目之下。

    贅大鑒下第幾世。

    以便披覽。

    識其所自。

    蓋海内[打-丁+(乖-北+比)]竿相望。

    總不越南嶽青原之外也。

    從大鑒下第一世起。

    至三十九世止。

      是編專言錦江者。

    蓋天下山水。

    實由岷山導江發源。

    入於錦江。

    而天下洋溢。

    昔般若多羅。

    有金雞銜粟之谶。

    祖道世系。

    亦自錦江發源。

    遂及寰區。

    讵雲錦江之燈。

    不交映於震旦。

    而震旦之燈。

    不聯輝於錦江乎。

    且蜀難之後。

    兼有冒籍有宗。

    雜沓缁林者。

    妄樹[打-丁+(乖-北+比)]竿。

    恐珷玞混玉。

    泾渭難分。

    以證攸歸。

    莫待後昆悞入群隊。

    瞎卻正眼。

      燈以傳道。

    統以繼脈。

    設道之不明。

    統之不正。

    先聖所憂也。

    迩來予見法門有遙嗣無稽者。

    不得不憂深而慮遠。

    故輯此書。

    如憲章祖述之旨。

    必傳持有譜。

    承接有系。

    然後删繁取要。

    詳略會同。

    始收入錄。

    俾後之學者。

    開卷而有得也。

      集書以來。

    三十餘稔。

    嘗郵書海内。

    乞之當代宗師尊宿。

    不勝枚舉。

    有見示言句者。

    止得芳名佳号者。

    有言句者。

    依次入錄。

    表章於前。

    止有名号者。

    謹列於後。

    以待來纂修補入。

    敢以俟諸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