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江禅燈目錄

關燈
師(有錄)  (其白富法嗣)融徹頂禅師(有錄)  (指雲孝法嗣)勤正進禅師(有錄)  問水洪禅師 萬指開禅師  (浮石演法嗣)嵩雲秀禅師(有錄)  (大器成法嗣)濟得正禅師(有錄) 聯瞿性禅師  (法空證法嗣)素如佩禅師(有錄) 詞鋒住禅師  (赤松嶺法嗣)乾禦源禅師(有錄)  (嗣燈胤法嗣)隐南廣禅師(有錄)  (井觑登法嗣)念法禅師  (自微法嗣)宇朋禅師  (克裕法嗣)敏睿禅師  (從谷習法嗣)慧劍禅師 古音通禅師  (繼初尚法嗣)渤如毅禅師 成元昶禅師  楚庵禅師  (破峰重法嗣)欽山祖禅師 恒燦明禅師  佛生蓮禅師 慈雲慧禅師  (空谷澄法嗣)傳燈續禅師 徹明現禅師  玺旨勤禅師 含潤慈禅師  香林仁禅師 雪居旸禅師  佛山禅師  (雲腹法嗣)瞿山禅師  (石頭能法嗣)靈香壽禅師 靈吼廉禅師  靈相乘禅師  (餘山瑞法嗣)雙峰禅師 遁峰禅師  水谷徧禅師  (天如覺法嗣)大樹禅師  (密印法嗣)爍吼禅師  (南芝靜法嗣)若玺玉禅師 語峰實禅師  (林我鑒法嗣)愚參禅師  (祇然法嗣)萬固淵禅師  (天眼法嗣)印光禅師 大鑒下第三十九世  (舌響讷法嗣)大朗玺禅師(有錄)  (祖鼻法嗣)滄溪月禅師(有錄)  (純備德法嗣)法幢遠禅師(有錄) 覺幢洪禅師  月幢深禅師  (隐南廣法嗣)雪浦玉禅師 楚石琮禅師  (文壁福法嗣)大樹禅師 子松玄禅師  隐微禅師 梅庵禅師  (嵩耳住法嗣)懷素元禅師  (蒼桐華法嗣)了塵葉居士  (靈香法嗣)大慧徹禅師  (渤如毅法嗣)省嵓哲禅師 大鑒下第四十世  (懷素元法嗣)彬松朗禅師 完璧玉禅師錦江禅燈高僧神僧傳目錄卷十六 唐多寶寺道因 簡州福聚寺靖邁 梓州慧義寺神清 京師楞嚴院靈着 成都淨衆寺神會 成都聖壽寺南印 缙雲連雲院有緣 漢州開照寺鑒源 彭州丹景山知玄 成都淨衆寺無相 簡州慈雲寺待駕 [郫-卑+((白-日+田)/廾)]縣法定寺惟忠 資州蘭若院處寂 漢州栖賢寺大川 唐[鹵-※+夕]域難陀 徐州安豐山懷空 成都福感寺定光 雅州開元寺智廣 成都法聚寺圓相 阆州常樂寺法融 成都東禅院貫休卷十七 唐成都府永安 興元渠山亡名 唐法聚寺法江 彭州茶籠山羅僧 阆州光國院行遵 周淨衆寺僧緘 邛州靈鹫山點點師 成都福感寺定蘭 成都蘭若院洪正 成都府雄俊 梓州慧義寺清虛 漢州開化寺亡名 成都府費長房 伧僧慧韶 阆中寶淵 安漢寶彖 阆中寶海 資州智方 成都玄續 河南道基 颕川靈睿 定林寺僧副 弘農昙詢卷十八 郪江僧淵 益州響應山法進 [郫-卑+((白-日+田)/廾)]筒慧熙 台州世瑜 綿竹惠寬 徐州智诜 成都智炫 武陽道會 梓潼植相 吳人僧林 康居道仙 益州青城山香阇黎 益州多寶寺猷禅師 狂人僧度 成都衛元嵩 廣漢尚圓 相思寺無相 綿州童進 淨德寺富上 莫測德山 綿州慧琳 苦形慧聰卷十九 貝州智隐 會州法凝 涪陵僧崖 玄武紹阇黎 雒縣法建 益州慧恭 眉州法泰 綿竹寶瓊 康居明達 南昌僧晃 梓州智通 陝州悟诠 巨鹿僧稠 霍山僧群 康居邵碩 始州惠主 襄州慧璇 簡州道昭 嘉州常羅漢 長樂道汪 嘉州惠持 冀州慧睿 泸州羅貫山和尚 希夷陳先生 嘉禾楞嚴寺達觀禅師 德升頑庵 犍為陳道人 瓦屋山角端 開元寺張三豐 嘉州淩雲寺千峰大師 古寺楊關主 峨眉道者卷二十 高昌法緒 涼州賢護 [郫-卑+((白-日+田)/廾)]筒法期 涼州法成 成都普恒 炖煌道法 安漢僧慶 臨邛法琳 [郫-卑+((白-日+田)/廾)]筒僧生 銅梁顯嵩 名山禅惠 涪陵寶崖 石岩昆法師 天竺阿世多尊者 資縣道慧大師 崇慶州明采 漢州明本大師 香水空庵大師 華陽德愛大師 百花萬竹大師 華陽妙琴法師 安縣雪庵大師 九峰無遐大師 榮昌真容大師 豫章實相大師 昭化曉宗大師 古城知慧菩薩 磻溪寺孤舟法師 三楚福湛法師 遂甯了用法師 河西玄暢法師 平田普岸法師 内江慧永法師 懷州靈燦法師 楚奇大師 嵋山牟羅漢 江安印滿法師 聖壽院沖古大師 成都承遠法師 裴氏鹦鹉 成都僧誦法華經 九頂海通行僧 梵僧西天三藏 成都光遠法師 明槩法師表 峨眉通天和尚 洪椿坪得心和尚 木棟可尊法師 内江澄江宗主 蓬溪高原論師 東山寺無為和尚 燃燈寺鈞天大師 昭覺惟一大師 江安遼陽大師 禹門策眉尊宿 攀高傳 諱号雷同傳 錦江禅師高僧神僧目錄(終) 錦江禅燈序 明莫明於日月。

    禅不名日月而名燈者。

    何哉。

    日月不可傳。

    燈可傳也。

    故曰。

    薪盡火傳。

    膏竭燈傳。

    日月在天之中。

    從上以來。

    自金襕别付。

    及斷臂得髓。

    梅子熟而菩提無樹。

    一花開而五葉成枝。

    燈燈相續。

    焰焰生光。

    千古無暗室無迷途。

    賴此燈爾。

    然則此燈。

    三千大千世界。

    莫不有之。

    奚獨震旦錦江欤。

    夫神禹自岷山導江。

    是山水發源於錦江。

    而西域谶雲。

    金雞解銜一粒粟。

    供養[障-音]邡羅漢僧。

    爰出馬駒踏殺天下。

    後代兒孫蕃衍。

    則謂燈獨盛於錦江也亦宜。

    昭覺丈老人。

    得天童悟鍵錘。

    破山明衣缽。

    滴淚滴血。

    無法真傳。

    為臨濟三十二世中興。

    圓悟祖師之法席。

    三十年來。

    如塗毒鼓響。

    聞者鹹失身喪命。

    劫灰掃蕩。

    創建之餘。

    彙集曆代尊宿。

    凡産自蜀。

    而闡揚宗風於異地。

    或産異地。

    而大建法幢於西川者。

    皆錄其源流行實警語悟偈。

    垂訓後人。

    名曰錦江禅燈。

    而以高僧神僧附焉。

    共二十卷。

    老人豈私一錦江哉。

    老人駐錫錦江。

    則傳錦江。

    三千大千世界俱露。

    老人法身。

    則無不禅之燈也。

    謂錦江之燈。

    即三千大千之燈乎。

    三千大千之燈。

    即錦江之燈也。

    餘雖謬現宰官。

    未忘本來面目。

    蒙老人印可。

    分一燈於行車。

    略言簡端。

    勿謂葛藤饒舌。

     時 康熙二十五年丙寅仲秋賜進士第通議大夫戶部左侍郎。

    前都察院左副都禦史左佥都禦史。

    乙醜充殿試讀卷官欽定纂修賦役全書總裁大理寺少卿。

    四川按察司 按察使卓異賜蟒服特旨内升弟子 胡升猷 頓首撰 序 原夫。

    天文日月所以貞麗。

    人文藻火所以昭發。

    而吾輩亦有捏碎虛空者。

    有欹枕須彌者。

    有入水不濕入火不焚者。

    此無他。

    乃精進勇猛之所使然耳。

    本師嘗舉諺雲。

    春宵一刻值千金。

    惟以此事激勵後學。

    或抑或揚。

    揭示自家寶藏。

    所以年登七十。

    尤矍铄焉。

    謂我本立誓願。

    欲令一切衆。

    如我等無異。

    姑有是集之舉。

    蓋吾真丹國中。

    人物多妄習。

    妄多則惑重。

    惑重則智輕。

    智輕則根基遲鈍。

    所以生處不能熟。

    熟處不能生也。

    至于心之未窮。

    性之未盡。

    三界火宅茫茫何歸。

    以百年之得失。

    浩劫流浪。

    可不大哀欤。

    自劫運以來。

    髡夫輩。

    視三藏如在龍宮。

    非菩薩手眼。

    弗能深入。

    長閉大櫃。

    積塵鎖埃。

    而莫或可展其題目。

    又深為可憫者。

    今略摘吾蜀禅師要語。

    分為三彙。

    合刊策本。

    庶來學便于參讨。

    不緻煤墨混雜。

    是亦泥塗可緻雲宵。

    行潦可通滄海。

    綱忝廁祖裔。

    弗忍旁觀。

    圓通顯密。

    聞所未聞。

    譬諸眼能察秋毫。

    而不能自觀其面。

    發能舒氣脈。

    而不能自通其結。

    故知面之妍醜者。

    明鏡之力也。

    解發之曲直者。

    玄栉之功也。

    行之芳者。

    道德之基也。

    綱之振者。

    禅燈之光也。

    爰從上一夥老古錐。

    擅使勇猛之風。

    嗟予小子。

    以禅弓未張。

    慧劍弗利。

    怯弱不敢以自強。

    敢辭執鞭之後哉。

     時 康熙丁卯九日昭覺住持 徹綱 拜撰 序 夫禅之為燈也。

    非日月可能比。

    日月雖明。

    代謝有所不及。

    彼禅燈瑞光浩浩。

    圓照六合。

    不稱其大。

    妙攝三有。

    不名其小。

    亭毒蒼生。

    功埒化母。

    設一念等平。

    天地人原無兩緻。

    九年面壁。

    皮骨髓分作五家。

    肆口而談。

    橫機而唱。

    推倒須彌。

    填實東海。

    惟我支那人物爾。

    謂支那锺秀。

    傑出叢林者。

    甲于巴子。

    而巴子國莫不稱為法窟禅薮也。

    爰錦江居西南玉壘之上。

    北極紫微之下。

    左觀于阗。

    右揖康居。

    論山聯自昆侖。

    故有岷峨巫峰之峻。

    考水出于耨池。

    而有瞿塘滟滪之牢。

    宿躔參井。

    吳楚以之而襟帶焉。

    地接八洪。

    嵩衡以之而螺髻焉。

    所居者尊。

    而所産者亦勝也。

    聆生季運。

    忝寄殘蹤。

    每見銅頭鐵額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