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

關燈
過金山。

    有寫公照容者。

    公戲題曰。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

    黃州惠州瓊州。

     寶峰文法嗣 西蜀廣道者 住筠陽九峰。

    為雲庵真淨之嗣。

    天資純至。

    脫略世故。

    有頌趙州勘婆話曰。

    指路婆婆在五台。

    禅人到此盡癡呆。

    一拳打破扶桑國。

    杲日當空照九垓。

    一日有戒上座者。

    善于醫術。

    分衛而歸。

    命廣說法。

    戒出問曰。

    如何是九峰境。

    答曰。

    滔滔雙澗水。

    落落九重山。

    進曰。

    如何是境中人。

    答曰。

    長者自長。

    短者自短。

    進曰。

    人境已蒙師指示。

    向上宗乘事若何。

    答曰。

    吃棒得也未。

    戒作禮。

    廣問侍者曰。

    升座為何事。

    侍者曰。

    戒藥王請。

    廣曰。

    金毛師子子。

    出窟便咆哮。

    且道金毛師子子是阿誰。

    良久雲。

    即是今晨戒藥王。

    便下座。

     隆興府泐潭湛堂文準禅師 興元府梁氏子。

    初谒真淨。

    淨問。

    近離甚處。

    師曰大仰。

    淨曰。

    夏在甚處。

    師曰大沩。

    淨曰。

    甚處人。

    師曰。

    興元府。

    淨展手曰。

    我手何似佛手。

    師罔措。

    淨曰。

    适來祇對一一靈明。

    一一天真。

    及乎道個我手何似佛手。

    便成窒礙。

    且道病在甚處。

    師曰。

    某甲不會。

    淨曰。

    一切見成。

    更教誰會。

    師當下釋然。

    服勤十載。

    所往必随。

    紹聖三年。

    真淨移石門。

    衆益盛。

    凡衲僧扣問。

    但瞑目危坐無所示。

    見來學。

    則往治蔬圃。

    率以為常。

    師謂同行恭上座曰。

    老漢無意于法道乎。

    一日舉杖決渠水濺衣。

    忽大悟。

    淨诟曰。

    此乃敢爾藞苴邪。

    自此迹愈晦而名益着。

    顯谟李公景直守豫章。

    請開法雲岩。

    未幾移居泐潭。

    僧問。

    教意即且置。

    未審如何是祖意。

    師曰。

    煙村三月裡。

    别是一家春。

    問寒食因悲郭外春。

    墅田無處不傷神。

    林間壘壘添新冢。

    半是去年來哭人。

    者事且拈放一邊。

    如何是道。

    師曰。

    蒼天蒼天。

    曰學人特伸請問。

    師曰。

    十字街頭吹尺八。

    村酸冷酒兩三巡。

    問一法若有。

    毗盧堕在凡夫。

    萬法若無。

    普賢失卻境界。

    去此二途。

    請師一決。

    師曰。

    大黃甘艹。

    曰此猶是學人疑處。

    師曰。

    放待冷來看。

    問向上一路千聖不傳。

    未審如何是向上一路。

    師曰。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曰為甚不傳。

    師曰。

    家家有路透長安。

    曰祇如衲僧門下。

    畢竟作麼生。

    師曰。

    放你三十棒。

     黃檗勝法嗣 成都府昭覺純白紹覺禅師 上堂。

    寒便向火。

    熱即搖扇。

    饑時吃飯。

    困來打眠。

    所以趙州庭前柏。

    香嚴嶺後松。

    栽來無别用。

    祇要引清風。

    且道。

    畢竟事作麼生。

    甲子乙醜海中金。

    丙寅丁卯垆中火。

     仰山偉法嗣 襄陽谷隐顯禅師 生于西蜀安樞密之别業田丁家。

    南遊參仰山偉公。

    因緻問。

    如何是佛向上事。

    偉對以日出東方夜落西。

    顯複進語。

    東方向上更望指示。

    語未竟。

    偉便打。

    于是有省。

    及住谷隐。

    以仰山忌日。

    對靈拈香雲。

    仰面不見天。

    低頭不見地。

    不知大仰來不來。

    一炷旃檀表勤意。

    顯為人誠至。

    道學純正。

    安公常攜家屬緻拜。

    且語人曰。

    不意有一佛出吾家地上。

    遂奏淨覺禅師号。

    以伸敬焉。

    蓋取其蘊。

    略其所出。

    可謂道在一介。

    則一介重也。

     黃龍肅法嗣 嘉定府月珠祖鑒禅師 僧請筆師語要。

    師曰。

    達磨西來單傳心印。

    曹溪六祖不識一字。

    今日諸方出世。

    語句如山。

    重增繩索。

    乃拍禅床曰。

    于斯薦得。

    猶是鈍根。

    若也未然。

    白雲深處從君卧。

    切忌寒猿中夜啼。

     圓照本法嗣 筠州逍遙聰禅師 綿州鹽泉王氏子。

    幼投劍門慈雲海亮禅師出家。

    年二十三。

    誦經得度。

    遂遊成都講肆。

    舍之南遊。

    徧參尊宿。

    末後見圓照本于淨慈。

    久而不悟。

    一日為僧伽作禮。

    忽灑然。

    即上方丈具陳所得。

    本曰。

    汝知之矣。

    吾昔夢汝吞一世界一剃刀。

    今汝所悟雲然。

    知汝自今始出家也。

    即為升座告衆。

    師服勤久之。

    後遊江西。

    延住真如開善聖壽三剎焉。

     上藍順法嗣 參政蘇轍居士 字子由。

    元豐三年。

    以睢陽從事。

    左遷瑞州榷筦之任。

    是時洪州上藍順禅師。

    與其父文安先生有契。

    因往訪焉。

    相得歡甚。

    公咨以心法。

    順示搐鼻因緣。

    已而有省。

    作偈呈曰。

    中年聞道覺前非。

    邂逅相逢老順師。

    搐鼻徑參真面目。

    掉頭不受别鉗錘。

    枯藤破衲公何事。

    白酒青鹽我是誰。

    慚愧東軒殘月上。

    一杯甘露滑如饴。

     佛國惟白法嗣 興元府中梁山乾明永因禅師 初住法濟。

    僧問。

    改律為禅。

    非無所以。

    學人上來。

    乞師便道。

    師雲。

    分明一句作者猶迷。

    僧雲。

    漢水祇應流到海。

    月輪直上最高峰。

    師雲。

    且得領話。

     錦江禅燈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