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九

關燈
續燈正統卷三十九 南海普陀嗣祖沙門西蜀 性統 編集 曹洞宗 大鑒下第三十七世 雲門澄禅師法嗣 湖州府苕溪指南明徹禅師 金華應氏子。

    年廿二。

    投古卓剃染。

    卓示萬法歸一話。

    令參久之。

    恨無所入。

    兩斷其指。

    徧參明宿。

    愈覺茫然。

    還依真寂及無擇。

    雖有省。

    終覺礙膺。

    次從龍池。

    以追逼過度。

    狂發幾死。

    後參雲門。

    呈所見。

    門為痛下針錐。

    始得脫略。

    一日。

    門曰。

    僧問法眼。

    如何是佛。

    眼對即汝便是。

    僧便拜。

    倘問汝。

    汝作麼生。

    師曰。

    但向道。

    清風度廊下。

    門曰。

    未在更道。

    師曰。

    到者裡。

    道個甚麼即得。

    門默之。

    異日囑以偈曰。

    心是本來心。

    法亦無他法。

    心法祇如是。

    源源不可絕。

    當萬曆壬子也。

     同明因。

    侍立雲門次。

    門曰。

    老僧四大不和。

    汝能療之否。

    師曰。

    蒼天蒼天。

    門顧因。

    因曰。

    谵語作麼。

    門曰。

    不如者不識字的。

     後住靜苕溪。

    偶至土橋示疾。

    僧問。

    大師得力宗門。

    今日臨行一句。

    如何分付。

    師震威一喝。

    僧視之。

    則師已逝矣。

     紹興府明因麥浪明懷禅師 山陰王氏子。

    五歲驅烏天王寺。

    十七秉具雲栖。

    遊講肆有聲。

    聞宗門事有疑。

    遂參雲門。

    門問。

    見猶離見。

    見不能及。

    如何是見不及處。

    師下語無當。

    乃再拜求示旨要。

    門曰。

    者裡無甚旨要。

    汝。

    時中但看個見不及處。

    自有所詣。

    師參究之久。

    愈覺茫然。

    一日看雲門推出旁僧曰。

    大衆證明話。

    以對雲栖舉海底泥牛銜月走之問。

    忽然有省。

    走見門。

    門即席拈盤果曰。

    我用處不換機。

    你喚他作甚麼。

    師撲果落地。

    門曰。

    汝适道。

    佛祖舌頭。

    瞞你不得。

    一盤胡桃。

    汝便破他瞞也。

    師曰。

    卻是和尚破明懷瞞。

    門曰。

    你檢點話頭看。

    師曰。

    胡桃隻是胡桃。

    門休去。

    門赴徑山。

    乃令師首衆顯聖。

    丙辰。

    省門於東塔。

    會定林同席。

    師問。

    大德尊号。

    曰定林。

    師曰。

    葉落歸根時如何。

    定拟對。

    師曰。

    何不道。

    本來無枝節。

    到底赤條條。

    定乃問。

    大德尊号。

    師曰。

    麥浪。

    曰無風時。

    甚處安身立命。

    師劈面一掌。

    定曰。

    未在。

    師曰。

    三尺浪高魚化龍。

    癡人猶戽夜塘水。

    門曰。

    麥浪。

    行劍刃上事。

    若無後語。

    都成布袋裡老鴉。

    時埭山虛席。

    延師主之。

    拈提宗旨。

    大有長處。

    門始付以偈曰。

    如是之法。

    宗說兼備。

    汝今得之。

    其善保芘。

    後住明因。

     示衆。

    洛陽牛犢飲禾頭。

    荊益田疇減半收。

    舜若多神拐腹死。

    江河淮濟淚長流。

    是汝諸人。

    還委悉麼。

    便下座。

     示衆。

    昨日雨今日風。

    非空非色。

    天台來徑山去。

    是聖是凡。

    孟八郎漢。

    檢點得七穿八穴。

    猶是隔靴抓癢。

    黃口雛禅。

    縱饒能打瓦鑽龜。

    都來接竹點天。

    何如懶道人。

    饑來吃飯。

    困來打眠。

     後示寂。

    塔於明因之前山□□□□□□□□。

     杭州府寶壽石雨明方禅師 别号斷拂。

    嘉興武塘陳氏子。

    以明萬曆癸巳正月甲申堕地慧業生知。

    靈根夙種。

    年二十二。

    偶遊雙塔寺觸昔緣。

    遂辭親棄室。

    投武林法相剃染。

    一日與老宿。

    課佛号次。

    忽擲[木*魚]曰。

    不惟西方。

    東土亦可生矣。

    獨於南泉三不是語。

    礙膺如塊。

    時雲門說法嘉禾東塔。

    師往參。

    呈所得。

    門無他示。

    但以俚言熱罵之。

    而向所礙膺忽消落。

    嗣閱楞嚴。

    至我真文殊無是文殊若有是者則二文殊處。

    不覺身心世界。

    打成一片。

    然冷地拶着。

    未免吞吐不下。

    複走見門。

    門示以本色鉗錘。

    不少假借。

    次參博山憨山二老。

    俱有得。

    己未。

    納戒雲門。

    壬戌。

    辭門住山。

    饑寒毗佛洞。

    風雨西方庵者。

    久之。

    心灰智泯。

    如大死人。

    卻恨死了活不得。

    複下西峰。

    再參雲門。

    一日門上堂曰。

    放下着。

    師乃豁然。

    通身慶快。

    呈偈曰。

    平空一擲絕躊躇。

    轉眼風波徹太虛。

    會得竿頭舒卷意。

    放生原是釣來魚。

    門閱畢。

    佯為叱之。

    經行次。

    聞僧舉大慧語禮侍者淨剝荔枝話。

    忽軒渠一笑。

    首座搊住曰。

    道道。

    師曰。

    恰值某甲持不語戒。

    座奇之。

    時有僧問話。

    而身甚抖戰。

    門曰。

    問話且置。

    把者抖戰的去了着。

    師突出曰。

    和尚何得以貌取人。

    門拟答。

    師卻作抖戰勢。

    門曰。

    賊。

    師曰。

    賊賊。

    自是機鋒人莫敢犯。

    一日入室。

    門問。

    如何是一口道不盡底句。

    師曰。

    晨昏禮拜和尚。

    也是尋常事。

    門曰。

    趙州道無。

    意作麼生。

    師曰。

    和尚喜着棋。

    某甲粗知。

    門曰。

    他道有。

    又作麼生。

    師矢口頌曰。

    家家有幅遮羞布。

    放下便能當雨露。

    獨怪當年老趙州。

    擲卻頭巾頂卻褲。

    門遂以大法囑累之。

    當天啟癸亥臘八也。

    於是。

    走楚谒黃檗。

    養靜鹞兒山下。

    丁卯。

    奔計雲門。

    南入香栢峰。

    決志活埋。

    崇祯辛未。

    始起象田。

    壬申。

    開法天華。

    甲戌。

    領顯聖院事。

    丙子。

    主餘杭寶壽。

    兼理龍門。

    戊寅。

    住西禅。

    己卯。

    主法雪峰。

    壬午。

    複結制天華。

    甲申。

    主東塔。

    順治丙戌。

    住佛日 上堂。

    未離兜率。

    已降皇宮。

    及其降也。

    一場[怡-台+羅]懡。

    未出母胎。

    度人已畢。

    及其出也。

    一場[怡-台+羅]懡。

    緻使後來一隊釘樁搖橹漢。

    盡道。

    不動步而周徧十方。

    不開口而言滿天下。

    蒼天蒼天。

    總不如東村西舍。

    胡張三黑李四。

    朝随流水去。

    暮踏白雲歸。

    醉忘春草綠侵扉。

     上堂。

    鬧市裡識得天子。

    念念不違於北阙。

    百草頭薦得祖意。

    時時奉重於尊堂。

    不許義斷功忘。

    尤當竭忠盡孝。

    雖然。

    更須知我者裡。

    别有生涯。

    且道。

    是甚麼生涯。

    良久曰。

    富沙灘上撈魚蝦。

     東塔上堂。

    指塔曰。

    多寶佛塔。

    為汝轉根本法輪了也。

    是汝諸人。

    還委悉麼。

    良久曰。

    若将耳聽終難會。

    眼處聞來方始知。

    乃顧謂侍者曰。

    山僧今日眉毛在麼。

     上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