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僧問。
如何是萬裡無寸草處。
師曰。
不是阇黎境界。
曰如何是出門便是草。
師曰。
拟動即乖。
曰如何是不出門。
亦是草漫漫地。
師曰。
住着即錯。
曰如何得不涉動靜去。
師曰。
徧界絕纖塵。
通身無影象。
臨寂示衆曰。
吾緣止此。
汝等所得。
善自護持。
當惜分陰。
勿令虛度。
聞者皆感泣。
索筆書偈曰。
修起忠師無縫塔。
推倒自家無相身。
無相無身真自在。
大地山河絕點塵。
擲筆怡然而逝。
濟南府泰安州靈岩足庵淨肅禅師 保定金台永平張氏子。
禮香山壽聖為師。
究心二十餘年。
曆參宗匠十餘輩。
最後參雪庭於萬壽。
陶鑄有年。
遂得入室。
初繼席開法。
次主少室靈岩。
上堂。
白露橫江。
黃花滿圃。
砧聲敲夜月。
蛩語泣秋風。
蟬噪岸邊之樹葉。
辭檻外之柯。
色色現海印三昧。
塵塵轉根本法輪。
諸人若能會得。
如鏡對面眉目分明。
然隻可喚作半個。
衲僧俗氣未盡除。
在到者裡。
若能打破鏡來。
方好與你相見。
祇如打破鏡來相見後。
又作麼生。
良久曰。
三十棒且待别時。
僧問。
胡來胡現。
漢來漢現。
胡漢不來時如何。
師曰。
桃華歲歲皆相似。
人面年年多不同。
曰此意如何。
師曰。
不因你來。
問山中太寂寥。
且吃一頓便打。
後退席香山。
一日升座辭衆。
右脅而逝塔於□□□□中林泰為之銘曰。
撩天鼻孔。
點地腳跟。
心明眼正。
行古顔溫。
其事愈大。
其志愈敦。
諸方老宿。
徧叩其門。
受雪庭囑。
為萬松孫。
機輪迅速。
電掣雷奔。
高标覺樹。
密固靈根。
慧燈朗耀。
銷铄群昏。
全機大用。
搖蕩乾坤。
掀翻渤海。
踢倒昆侖。
三世諸佛。
一口橫吞。
二邊不滞。
中道甯淪。
三居大剎。
四衆鹹尊。
去來絕朕。
動靜亡痕。
虛空爛壞。
斯道常存。
師生平語錄。
雖毀於兵燹。
而讀泰公此銘。
則法施之妙。
與夫牙爪之殺活。
縱橫可以窺其十一矣。
□□府和林北寺覺印禅師 上堂。
良久曰會麼。
若道我有說。
須無卻我舌。
若道我無說。
須有卻我舌。
金剛推倒。
一堆泥踏着。
秤錘不是鐵。
且道。
是有說是無說。
良久曰。
等閑失卻手中桡。
隻為貪觀天上月。
僧參。
師問。
曾見我雪庭老師麼。
曰不曾見。
師曰。
瞎漢亂走作麼。
曰也知和尚有此一機。
師曰。
拾馬糞當飯吃。
有甚好腸胃出去。
成都府昭覺仲慶禅師 上堂。
良久曰。
吃鹽添得[泳-永+歇]。
便下座。
僧便問。
吃鹽添得[泳-永+歇]時如何。
師曰。
吠影狗子無屎吃。
真定府安平守讓禅師 示衆。
殺人刀。
活人劍。
是上古風規。
山僧者裡。
不費磨砻。
用得恰好。
且道。
此個把柄。
從何處得來。
嵩山千丈雪。
熊耳一輪月。
複喝一喝。
太原府太子文善禅師 住後上堂舉。
僧問大龍。
色身敗壞。
如何是堅固法身。
龍雲。
山花開似錦。
澗水湛如藍。
師曰。
大龍恁麼道。
山僧則不然。
若有問。
色身敗壞。
如何是堅固法身。
向他道。
山花瞎人眼。
澗水毒人耳。
鶴不戀幽巢。
龍不藏死水。
順天府長慶德珍禅師 上堂。
僧問師。
唱誰家曲。
宗風嗣阿誰。
師曰。
騎牛戴席帽。
無端到洛陽。
曰恁麼則乳峰嫡派。
洞水逆流也。
師曰。
牧笛吹來天地靜。
野老門前不立牌。
□□府平水慧圓禅師 一日謂門人曰。
老僧當年。
被人呼作噇酒糟漢。
便憤志不平。
踏破幾緉草鞋。
不得個入處。
後問萬壽。
如何是禅。
壽曰。
猢狲上樹尾連颠。
你若不會。
卻又猛火着油煎。
于是始得個慶快。
以是知人。
不可不遭。
人激發。
雖然也。
須是你皮下。
有血始得。
僧便問。
罵人不刺骨時如何。
師曰。
你者無賴漢皮也。
無說甚麼骨。
報恩倫禅師法嗣 順天府鞍山月泉同新禅師 字仲益。
燕京房山郭氏子。
從鞍山堅剃落。
能以苦行事衆。
忽一日聰慧頓發。
與同行序所得。
衆雜笑之。
師憤甚。
以偈書壁而去。
偈曰。
氣宇沖霄大丈夫。
尋常溝渎豈能拘。
手提三尺吹毛劍。
直取骊龍颔下珠。
往谒清安方。
方問。
欲窮千裡。
一步為初。
如何是最初一步。
師進前叉手立。
方曰。
争奈腳跟。
不點地何。
師拂袖便出。
次見大明暠。
杖拂之下。
多所資發。
終以未盡為歉。
複還清安。
又三年始大豁然。
次參林泉。
遂承印記。
尋受請靈岩泉。
為引座。
師一音才唱。
萬衆歡呼。
能於言下。
得旨者甚衆。
未幾元世祖。
旨下命主靈岩。
後退歸鞍山。
一日赴濟南。
結夏觀音院。
忽疾作說偈曰。
來無所從。
去亦無方。
蓦豎拳曰。
且道。
者個還有窒礙也無。
放拳曰。
撒手縱橫。
雲天蒼蒼。
瞑目便逝。
壽六十六。
臘四十五。
複庵照禅師法嗣 西安府□□彬禅師 僧問。
如何是正中偏。
師曰。
木人夜半打秋千。
曰如何是偏中正。
師曰。
群僚怕見秦台鏡。
曰如何是正中來。
師曰。
木童土偶笑咍咍。
曰如何是兼中至。
師曰。
忿怒那咤擎八臂。
曰如何是兼中到。
師曰。
拄杖風前還自靠。
大鑒下第二十六世 嵩山泰禅師法嗣 河南府寶應還源福遇禅師 霍州靈石王氏子。
依邑之兜率剃染。
徧遊諸方。
雄辨無敢或當者。
企靈隐泰。
道眼精明。
乃屈膝參請焉。
泰嘗謂師曰。
我舉拂子。
你便向拂子上會。
我才良久。
你便向良久。
處會恁麼地。
如何透得本分事。
師面熱汗下。
無以對。
一日聞泰上堂舉。
切忌從他覓迢。
迢與我疎語。
師當下大悟。
越二年。
遂承印
如何是萬裡無寸草處。
師曰。
不是阇黎境界。
曰如何是出門便是草。
師曰。
拟動即乖。
曰如何是不出門。
亦是草漫漫地。
師曰。
住着即錯。
曰如何得不涉動靜去。
師曰。
徧界絕纖塵。
通身無影象。
臨寂示衆曰。
吾緣止此。
汝等所得。
善自護持。
當惜分陰。
勿令虛度。
聞者皆感泣。
索筆書偈曰。
修起忠師無縫塔。
推倒自家無相身。
無相無身真自在。
大地山河絕點塵。
擲筆怡然而逝。
濟南府泰安州靈岩足庵淨肅禅師 保定金台永平張氏子。
禮香山壽聖為師。
究心二十餘年。
曆參宗匠十餘輩。
最後參雪庭於萬壽。
陶鑄有年。
遂得入室。
初繼席開法。
次主少室靈岩。
上堂。
白露橫江。
黃花滿圃。
砧聲敲夜月。
蛩語泣秋風。
蟬噪岸邊之樹葉。
辭檻外之柯。
色色現海印三昧。
塵塵轉根本法輪。
諸人若能會得。
如鏡對面眉目分明。
然隻可喚作半個。
衲僧俗氣未盡除。
在到者裡。
若能打破鏡來。
方好與你相見。
祇如打破鏡來相見後。
又作麼生。
良久曰。
三十棒且待别時。
僧問。
胡來胡現。
漢來漢現。
胡漢不來時如何。
師曰。
桃華歲歲皆相似。
人面年年多不同。
曰此意如何。
師曰。
不因你來。
問山中太寂寥。
且吃一頓便打。
後退席香山。
一日升座辭衆。
右脅而逝塔於□□□□中林泰為之銘曰。
撩天鼻孔。
點地腳跟。
心明眼正。
行古顔溫。
其事愈大。
其志愈敦。
諸方老宿。
徧叩其門。
受雪庭囑。
為萬松孫。
機輪迅速。
電掣雷奔。
高标覺樹。
密固靈根。
慧燈朗耀。
銷铄群昏。
全機大用。
搖蕩乾坤。
掀翻渤海。
踢倒昆侖。
三世諸佛。
一口橫吞。
二邊不滞。
中道甯淪。
三居大剎。
四衆鹹尊。
去來絕朕。
動靜亡痕。
虛空爛壞。
斯道常存。
師生平語錄。
雖毀於兵燹。
而讀泰公此銘。
則法施之妙。
與夫牙爪之殺活。
縱橫可以窺其十一矣。
□□府和林北寺覺印禅師 上堂。
良久曰會麼。
若道我有說。
須無卻我舌。
若道我無說。
須有卻我舌。
金剛推倒。
一堆泥踏着。
秤錘不是鐵。
且道。
是有說是無說。
良久曰。
等閑失卻手中桡。
隻為貪觀天上月。
僧參。
師問。
曾見我雪庭老師麼。
曰不曾見。
師曰。
瞎漢亂走作麼。
曰也知和尚有此一機。
師曰。
拾馬糞當飯吃。
有甚好腸胃出去。
成都府昭覺仲慶禅師 上堂。
良久曰。
吃鹽添得[泳-永+歇]。
便下座。
僧便問。
吃鹽添得[泳-永+歇]時如何。
師曰。
吠影狗子無屎吃。
真定府安平守讓禅師 示衆。
殺人刀。
活人劍。
是上古風規。
山僧者裡。
不費磨砻。
用得恰好。
且道。
此個把柄。
從何處得來。
嵩山千丈雪。
熊耳一輪月。
複喝一喝。
太原府太子文善禅師 住後上堂舉。
僧問大龍。
色身敗壞。
如何是堅固法身。
龍雲。
山花開似錦。
澗水湛如藍。
師曰。
大龍恁麼道。
山僧則不然。
若有問。
色身敗壞。
如何是堅固法身。
向他道。
山花瞎人眼。
澗水毒人耳。
鶴不戀幽巢。
龍不藏死水。
順天府長慶德珍禅師 上堂。
僧問師。
唱誰家曲。
宗風嗣阿誰。
師曰。
騎牛戴席帽。
無端到洛陽。
曰恁麼則乳峰嫡派。
洞水逆流也。
師曰。
牧笛吹來天地靜。
野老門前不立牌。
□□府平水慧圓禅師 一日謂門人曰。
老僧當年。
被人呼作噇酒糟漢。
便憤志不平。
踏破幾緉草鞋。
不得個入處。
後問萬壽。
如何是禅。
壽曰。
猢狲上樹尾連颠。
你若不會。
卻又猛火着油煎。
于是始得個慶快。
以是知人。
不可不遭。
人激發。
雖然也。
須是你皮下。
有血始得。
僧便問。
罵人不刺骨時如何。
師曰。
你者無賴漢皮也。
無說甚麼骨。
報恩倫禅師法嗣 順天府鞍山月泉同新禅師 字仲益。
燕京房山郭氏子。
從鞍山堅剃落。
能以苦行事衆。
忽一日聰慧頓發。
與同行序所得。
衆雜笑之。
師憤甚。
以偈書壁而去。
偈曰。
氣宇沖霄大丈夫。
尋常溝渎豈能拘。
手提三尺吹毛劍。
直取骊龍颔下珠。
往谒清安方。
方問。
欲窮千裡。
一步為初。
如何是最初一步。
師進前叉手立。
方曰。
争奈腳跟。
不點地何。
師拂袖便出。
次見大明暠。
杖拂之下。
多所資發。
終以未盡為歉。
複還清安。
又三年始大豁然。
次參林泉。
遂承印記。
尋受請靈岩泉。
為引座。
師一音才唱。
萬衆歡呼。
能於言下。
得旨者甚衆。
未幾元世祖。
旨下命主靈岩。
後退歸鞍山。
一日赴濟南。
結夏觀音院。
忽疾作說偈曰。
來無所從。
去亦無方。
蓦豎拳曰。
且道。
者個還有窒礙也無。
放拳曰。
撒手縱橫。
雲天蒼蒼。
瞑目便逝。
壽六十六。
臘四十五。
複庵照禅師法嗣 西安府□□彬禅師 僧問。
如何是正中偏。
師曰。
木人夜半打秋千。
曰如何是偏中正。
師曰。
群僚怕見秦台鏡。
曰如何是正中來。
師曰。
木童土偶笑咍咍。
曰如何是兼中至。
師曰。
忿怒那咤擎八臂。
曰如何是兼中到。
師曰。
拄杖風前還自靠。
大鑒下第二十六世 嵩山泰禅師法嗣 河南府寶應還源福遇禅師 霍州靈石王氏子。
依邑之兜率剃染。
徧遊諸方。
雄辨無敢或當者。
企靈隐泰。
道眼精明。
乃屈膝參請焉。
泰嘗謂師曰。
我舉拂子。
你便向拂子上會。
我才良久。
你便向良久。
處會恁麼地。
如何透得本分事。
師面熱汗下。
無以對。
一日聞泰上堂舉。
切忌從他覓迢。
迢與我疎語。
師當下大悟。
越二年。
遂承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