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
關燈
小
中
大
何覓得。
三曰。
盡大地是個火坑。
燒卻了也。
惟有一莖眉毛在。
未審是何人見得。
在菜園次。
僧問。
如何是西來意。
師指菜曰。
黃瓜茄子。
僧不契。
下山見一尊宿。
宿曰。
你從何處來。
僧曰。
尖峰來。
曰大休有何言句。
僧舉前話。
尊宿合掌曰。
真大慈悲 嘉靖壬寅十一月八日。
集衆書偈曰。
三際握來為拄杖。
十方原是舊袈裟。
泥牛石虎知消息。
踏破虛空便到家。
置筆端坐而逝。
華山定禅師法嗣 廣信府鵝湖養庵廣心禅師 字無它。
上饒鄭氏子。
偶過戚屬會道者。
談四生義。
遂了物我平等大意。
萬曆乙亥。
從洛太平寺剃染。
南還至焦山度臘。
聞江中推船聲有省。
述偈曰。
夜靜江空闊。
船推[囗@力][囗@力]聲。
不知何所往。
擔子半邊輕。
次走見華山。
山拈一段生緣六不收話。
有疑。
猛提七日。
始得身心脫然。
歸裡住靈山中台。
除夕睹閩山野火始大悟。
嘗畫大圓相於壁曰。
内寫莫教塗黑。
外寫勿使傷白。
若能向圈裡圈外。
下得注腳。
許你學道無疑。
後遷鵝湖。
己亥以無異典元座。
室廊嘗置無門鎖。
以驗方來。
鎖旁書偈曰。
上古留傳鎖。
憑君智鑰開。
若無開鎖法。
相見不須來。
僧問。
嘗聞明心見性。
未審性作麼生見。
師曰。
今日有客忙。
不暇向汝道。
客去。
僧仍理前問。
師曰。
适來對客見麼。
曰見。
師曰。
向汝道不暇。
還在此作麼。
問。
打破虛空時如何。
師舉手約退曰。
走開走開。
僧走。
師曰。
可惜許。
癸醜說法建陽東山董岩。
天啟丁卯三月朔。
示微疾。
至二十八醜刻。
召衆至。
說偈曰。
八十餘年幻夢中。
鐵牛耕破太虛空。
臨行一句相分付。
半夜金烏帶日紅。
偈畢端坐而逝。
壽八十一。
臘五十三。
塔唐帽山。
鬥峰琴禅師法嗣 建甯府鬥峰天真道覺禅師 本郡建安張氏子。
看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話有省。
占偈曰。
一手拍兮一手鼓。
無位真人越格舞。
口中唱出無腔歌。
三千諸佛同一母。
往見古音。
音賞之。
旋囑以大事。
大方寬禅師法嗣 河南府伏牛無礙明理禅師 汾州和氏子。
參松竹大方。
随衆打七。
有一聲虛空碎獨露法中王之句。
後同月庵大圓入終南。
一日庵舉高峰銀山鐵壁話。
師頓悟。
述偈曰。
一覺心空疑便消。
拈來放去自逍遙雲雲。
過谒大方。
方曰。
伏牛打七即不問。
終南靜室意如何。
師曰。
伏牛打七。
泥團土塊。
終南靜室。
放大光明。
方震威一喝曰。
即今光明何在。
師向前一掌。
方呵呵大笑曰。
如是如是。
大鑒下第三十二世 龍泉聰禅師法嗣 順天府善果月心笑岩德寶禅師 金台吳氏子。
生正德壬申臘月望日。
弱冠聽講華嚴。
至十地品。
不覺身心廓然。
歎曰。
千古同一幻夢耳。
遂決志出家。
從廣惠能祝發。
明年受具。
雖深信知有。
不肯自休。
徧谒大川月舟古春古拙諸老。
後至關子嶺參無聞。
問十聖三賢。
已全聖智。
如何道不明斯旨。
聞乃厲聲曰。
十聖三賢汝已知。
如何是斯旨。
速道速道。
師連下數語。
皆不契。
遂發憤寝食俱廢。
一日攜籃。
臨澗洗菜。
忽一菜葉堕水旋轉。
捉不住。
因有省。
提籃喜躍而歸。
聞立檐下問。
是甚麼。
師曰。
一籃菜。
聞曰。
何不别道。
師曰。
請和尚别問來。
至晚入室。
聞舉玄沙敢保老兄未徹話。
師曰。
賊入空室。
聞曰。
者則公案不得草草。
師喝一喝。
拂袖便出。
未幾複往見濟庵古岩大覺輩諸老。
皆器重之。
再參無聞。
乃授記莂。
複親炙年餘辭去。
回翔湘漢間。
後抵金陵。
寓淨海牛首高座等處。
數載還裡居圓通。
次遷南寺鹿苑慈光善果諸剎。
端陽上堂。
大慧道。
今朝又是五月五。
大鬼拍手小鬼舞。
蓦然撞着桃符神。
兩手槌胸叫冤苦。
大慧老漢。
大似少個禁方。
向青天白日。
見神見鬼。
笑岩則不然。
今朝正是五月五。
雲從龍兮風從虎。
山僧要與現前諸大聖。
凡賭個賭。
信手拈來百草頭。
甜者甜兮苦者苦。
拈拄杖曰。
蓦然突出者一條。
穿過從上諸佛祖。
是你現前諸人。
百樣俱有。
為甚麼隻少者一條。
忽有個見義勇為底。
憤憤地向前道。
和尚且莫壓良為賤。
若論者一條。
敢道人人不欠分毫。
乃擲下拄杖曰。
汝宛不知。
何妨尖上更加尖。
堆上重添土。
上堂。
男兒固奮沖天志。
莫若從頭放下來。
直把髑髅枯死盡。
仍教死眼豁然開。
上堂。
舉南嶽一日遣僧。
去探馬祖。
且囑曰。
待渠上堂時。
便出問作麼生。
看渠有何言句。
可記将來。
僧往一如所教。
馬祖曰。
自從胡亂後三十年。
不少鹽醬。
僧回舉似嶽。
嶽深肯之。
師曰。
馬大師三十年不少鹽醬。
方可聚徒說法。
山僧者裡。
三十年不曾見個鹽醬。
汝等在者裡。
讨甚麼碗。
以拄杖一時趂散。
上堂。
當門一隻箭。
來者看方便。
拟通問如何。
穿過髑髅面。
僧參問。
從上千七百老凍侬。
某甲今日一串穿來。
獻與和尚。
伏請判斷。
時門外忽犬吠。
師遽顧侍者曰。
看是甚麼客來。
侍者
三曰。
盡大地是個火坑。
燒卻了也。
惟有一莖眉毛在。
未審是何人見得。
在菜園次。
僧問。
如何是西來意。
師指菜曰。
黃瓜茄子。
僧不契。
下山見一尊宿。
宿曰。
你從何處來。
僧曰。
尖峰來。
曰大休有何言句。
僧舉前話。
尊宿合掌曰。
真大慈悲 嘉靖壬寅十一月八日。
集衆書偈曰。
三際握來為拄杖。
十方原是舊袈裟。
泥牛石虎知消息。
踏破虛空便到家。
置筆端坐而逝。
華山定禅師法嗣 廣信府鵝湖養庵廣心禅師 字無它。
上饒鄭氏子。
偶過戚屬會道者。
談四生義。
遂了物我平等大意。
萬曆乙亥。
從洛太平寺剃染。
南還至焦山度臘。
聞江中推船聲有省。
述偈曰。
夜靜江空闊。
船推[囗@力][囗@力]聲。
不知何所往。
擔子半邊輕。
次走見華山。
山拈一段生緣六不收話。
有疑。
猛提七日。
始得身心脫然。
歸裡住靈山中台。
除夕睹閩山野火始大悟。
嘗畫大圓相於壁曰。
内寫莫教塗黑。
外寫勿使傷白。
若能向圈裡圈外。
下得注腳。
許你學道無疑。
後遷鵝湖。
己亥以無異典元座。
室廊嘗置無門鎖。
以驗方來。
鎖旁書偈曰。
上古留傳鎖。
憑君智鑰開。
若無開鎖法。
相見不須來。
僧問。
嘗聞明心見性。
未審性作麼生見。
師曰。
今日有客忙。
不暇向汝道。
客去。
僧仍理前問。
師曰。
适來對客見麼。
曰見。
師曰。
向汝道不暇。
還在此作麼。
問。
打破虛空時如何。
師舉手約退曰。
走開走開。
僧走。
師曰。
可惜許。
癸醜說法建陽東山董岩。
天啟丁卯三月朔。
示微疾。
至二十八醜刻。
召衆至。
說偈曰。
八十餘年幻夢中。
鐵牛耕破太虛空。
臨行一句相分付。
半夜金烏帶日紅。
偈畢端坐而逝。
壽八十一。
臘五十三。
塔唐帽山。
鬥峰琴禅師法嗣 建甯府鬥峰天真道覺禅師 本郡建安張氏子。
看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話有省。
占偈曰。
一手拍兮一手鼓。
無位真人越格舞。
口中唱出無腔歌。
三千諸佛同一母。
往見古音。
音賞之。
旋囑以大事。
大方寬禅師法嗣 河南府伏牛無礙明理禅師 汾州和氏子。
參松竹大方。
随衆打七。
有一聲虛空碎獨露法中王之句。
後同月庵大圓入終南。
一日庵舉高峰銀山鐵壁話。
師頓悟。
述偈曰。
一覺心空疑便消。
拈來放去自逍遙雲雲。
過谒大方。
方曰。
伏牛打七即不問。
終南靜室意如何。
師曰。
伏牛打七。
泥團土塊。
終南靜室。
放大光明。
方震威一喝曰。
即今光明何在。
師向前一掌。
方呵呵大笑曰。
如是如是。
大鑒下第三十二世 龍泉聰禅師法嗣 順天府善果月心笑岩德寶禅師 金台吳氏子。
生正德壬申臘月望日。
弱冠聽講華嚴。
至十地品。
不覺身心廓然。
歎曰。
千古同一幻夢耳。
遂決志出家。
從廣惠能祝發。
明年受具。
雖深信知有。
不肯自休。
徧谒大川月舟古春古拙諸老。
後至關子嶺參無聞。
問十聖三賢。
已全聖智。
如何道不明斯旨。
聞乃厲聲曰。
十聖三賢汝已知。
如何是斯旨。
速道速道。
師連下數語。
皆不契。
遂發憤寝食俱廢。
一日攜籃。
臨澗洗菜。
忽一菜葉堕水旋轉。
捉不住。
因有省。
提籃喜躍而歸。
聞立檐下問。
是甚麼。
師曰。
一籃菜。
聞曰。
何不别道。
師曰。
請和尚别問來。
至晚入室。
聞舉玄沙敢保老兄未徹話。
師曰。
賊入空室。
聞曰。
者則公案不得草草。
師喝一喝。
拂袖便出。
未幾複往見濟庵古岩大覺輩諸老。
皆器重之。
再參無聞。
乃授記莂。
複親炙年餘辭去。
回翔湘漢間。
後抵金陵。
寓淨海牛首高座等處。
數載還裡居圓通。
次遷南寺鹿苑慈光善果諸剎。
端陽上堂。
大慧道。
今朝又是五月五。
大鬼拍手小鬼舞。
蓦然撞着桃符神。
兩手槌胸叫冤苦。
大慧老漢。
大似少個禁方。
向青天白日。
見神見鬼。
笑岩則不然。
今朝正是五月五。
雲從龍兮風從虎。
山僧要與現前諸大聖。
凡賭個賭。
信手拈來百草頭。
甜者甜兮苦者苦。
拈拄杖曰。
蓦然突出者一條。
穿過從上諸佛祖。
是你現前諸人。
百樣俱有。
為甚麼隻少者一條。
忽有個見義勇為底。
憤憤地向前道。
和尚且莫壓良為賤。
若論者一條。
敢道人人不欠分毫。
乃擲下拄杖曰。
汝宛不知。
何妨尖上更加尖。
堆上重添土。
上堂。
男兒固奮沖天志。
莫若從頭放下來。
直把髑髅枯死盡。
仍教死眼豁然開。
上堂。
舉南嶽一日遣僧。
去探馬祖。
且囑曰。
待渠上堂時。
便出問作麼生。
看渠有何言句。
可記将來。
僧往一如所教。
馬祖曰。
自從胡亂後三十年。
不少鹽醬。
僧回舉似嶽。
嶽深肯之。
師曰。
馬大師三十年不少鹽醬。
方可聚徒說法。
山僧者裡。
三十年不曾見個鹽醬。
汝等在者裡。
讨甚麼碗。
以拄杖一時趂散。
上堂。
當門一隻箭。
來者看方便。
拟通問如何。
穿過髑髅面。
僧參問。
從上千七百老凍侬。
某甲今日一串穿來。
獻與和尚。
伏請判斷。
時門外忽犬吠。
師遽顧侍者曰。
看是甚麼客來。
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