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
關燈
小
中
大
嶺下。
又移天開。
岩吊影如初。
凡客見無論貴賤。
皆問以日用事。
略叙寒溫。
必展蒲團。
令坐返觀。
終日無雜話。
别時必叮咛。
曰人命無常。
莫空過日。
再見必問。
别後用心如何。
以故歸向者日多。
僧問。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
有水皆含月。
無山不帶雲。
曰莫更有奇特處麼。
師曰。
切忌喚龜作鼈。
問如何是吾人直捷用心處。
師曰。
舉不顧即差悞。
拟思量何劫悟。
居常不設卧具。
晝夜危坐。
四十餘年如一日。
萬曆乙亥正月五日示寂。
壽七十五。
臘五十六。
塔於大雲寺右。
嘉興府精嚴東溪方澤禅師 嘉善任氏子。
首谒天甯法舟。
舟一日室中。
舉龍潭見天皇悟。
至何處不是指示汝心要話。
師言下有省。
後獲印可。
解制秉拂。
佛法雖徧一切世間。
而未嘗有絲毫透漏。
你作麼生結。
雖無絲毫透漏。
亦未嘗有絲毫囊藏。
你又作麼生解。
故知百丈曲引初機為此方便之辭。
其實莫能結莫能解也。
設使有個孟八郎漢出來道。
我能向百丈結不得處。
一結結斷。
直使天下衲僧。
忘前失後。
求出無門。
亦能向百丈解不得處。
一解解開。
直使天下衲僧。
七縱八橫。
自由自在。
卻甚奇特。
諸上座。
彼既丈夫。
我何不爾。
良久擊拂子一下曰。
吽。
天池聚禅師法嗣 紹興府浮峰普恩上座 山陰金氏子。
年十歲。
往從延福鑒湖受業。
至十九。
忽念生死事大。
奮志尋師。
初至大慈。
叩首座無際。
際示以心生則種種法生之語。
師當下有所契。
入呈偈曰。
返本還源便到家。
亦無玄妙可稱誇。
湛然一片真如性。
迷失皆因一念差。
複見法舟於天甯。
呈所見。
舟可之。
又谒萬松林於烏石峰。
松問何來。
師曰天甯。
松曰。
有何言句。
師舉前話。
松曰。
不是不是。
師曰。
天甯道是。
和尚如何道不是。
松曰。
天甯則是。
我則不是。
師疑不決。
後參玉芝。
複舉前話。
芝曰。
是與不是。
未出常情。
二俱吃棒有分。
師曰。
如何是出常情句。
芝與一掌。
師當下豁然。
平昔礙膺。
一時融釋。
芝曰。
汝既如是。
當善護持。
複以偈囑曰。
莫向支流辨濁清。
是非盡處出常情。
鐵鞭擊碎珊瑚月。
會看東山水上行。
東塔曉禅師法嗣 嘉興府敬畏無趣如空禅師 本郡秀水施氏子。
生弘治辛亥十月十八。
幼慕宗乘。
留心體究。
同法舟濟。
參訪數載。
後見野翁。
徹法源底。
啟關示衆。
自結玄關自活埋。
自吾閉也自吾開。
一拳打破玄關竅。
放出從前者漢來。
元宵示衆。
畫角聲中。
薦得觀音。
未是作家。
彩燈影裡。
捉得室利。
謾誇好手。
恁麼告報與諸人。
未免笑破虛空口。
諸人若也未瞥然。
再看鳌山颠倒走。
參。
小參。
衆立定。
師喝一喝曰。
禍出私門。
便歸方丈。
示衆。
言前薦得已天涯。
句下承當路轉賒。
一擊鐵圍如粉碎。
海天空闊雁行斜。
除夕小參。
時窮何似日窮好。
日若窮來歲亦然。
三十六旬窮過了。
東村王老夜燒錢。
老漢雖無一物。
也要應個時節因緣。
乃拈拄杖曰。
隻者個無窮無盡。
曆劫經年。
今夜随時送去。
免教涉蔓相牽。
擲下拄杖曰。
曆劫得來今斷送。
拍雙空手接新年。
示衆。
佛是衆生。
屋裡了事人。
衆生是佛。
屋裡不了事漢。
誠能以佛與衆生。
一時放卻。
則了與不了。
并為剩語。
卓拄杖曰。
但於事上通無事。
見色聞聲不用聾。
端陽示衆。
佳節端陽。
何曾訂約。
五月五日。
年年撞着。
風搖蒲劍碧楞楞。
日照榴華紅灼灼。
道在時節因緣。
豈論正法末法。
向來着意馳求。
通身是草。
今日信手拈來。
無不是藥。
豎拂子曰。
大衆且道。
此藥治甚麼人的病。
擊拂子曰。
不但老維摩。
藥王藥上也須一劑。
示衆。
豁開頂門眼。
照徹大千界。
既作法中王。
於法得自在。
便下座。
一日湖邊步月。
謂一僧曰。
明月與清風。
水天同一色。
人人在此中。
隻是出不得。
僧曰。
打草驚蛇作麼。
師曰。
上座又作麼生。
曰看腳下。
師大笑曰。
将謂胡須赤。
更有赤須胡。
萬曆己卯仲冬。
謂門人性沖曰。
來歲仲秋十五六間吾行矣。
子宜知之。
庚辰八月十六日。
沖如斯而至。
師集衆說偈曰。
生來死去空華。
死去生來一夢。
皮囊付與丙丁公。
白骨斷橋随衆。
阿呵呵。
明月清風吟弄。
語畢端坐而逝。
世壽九十。
石門海禅師法嗣 德安府随州七尖峰大休宗隆禅師 青州益都賈氏子。
依郡之石佛剃發。
後寓成都北寺為典座。
一日出街挑水。
忘所行。
忽頭撞壁有省。
沖口成偈曰。
大地山河體性空。
那分行走與西東。
偶然撞着無私句。
萬水千山總一同。
因就河南乾明寺無盡。
室中呈所得。
無盡乃印以偈曰。
道高不假修。
德重事理周。
一枝正法眼。
付與隆大休。
住後垂三關語。
以示學者。
一曰。
吹毛寶劍。
被石人持去。
挂在萬仞峰頭。
四壁無路。
如何取得。
二曰。
有一如意珠。
被木人擎來。
抛向大海波中。
不假舟航。
如
又移天開。
岩吊影如初。
凡客見無論貴賤。
皆問以日用事。
略叙寒溫。
必展蒲團。
令坐返觀。
終日無雜話。
别時必叮咛。
曰人命無常。
莫空過日。
再見必問。
别後用心如何。
以故歸向者日多。
僧問。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
有水皆含月。
無山不帶雲。
曰莫更有奇特處麼。
師曰。
切忌喚龜作鼈。
問如何是吾人直捷用心處。
師曰。
舉不顧即差悞。
拟思量何劫悟。
居常不設卧具。
晝夜危坐。
四十餘年如一日。
萬曆乙亥正月五日示寂。
壽七十五。
臘五十六。
塔於大雲寺右。
嘉興府精嚴東溪方澤禅師 嘉善任氏子。
首谒天甯法舟。
舟一日室中。
舉龍潭見天皇悟。
至何處不是指示汝心要話。
師言下有省。
後獲印可。
解制秉拂。
佛法雖徧一切世間。
而未嘗有絲毫透漏。
你作麼生結。
雖無絲毫透漏。
亦未嘗有絲毫囊藏。
你又作麼生解。
故知百丈曲引初機為此方便之辭。
其實莫能結莫能解也。
設使有個孟八郎漢出來道。
我能向百丈結不得處。
一結結斷。
直使天下衲僧。
忘前失後。
求出無門。
亦能向百丈解不得處。
一解解開。
直使天下衲僧。
七縱八橫。
自由自在。
卻甚奇特。
諸上座。
彼既丈夫。
我何不爾。
良久擊拂子一下曰。
吽。
天池聚禅師法嗣 紹興府浮峰普恩上座 山陰金氏子。
年十歲。
往從延福鑒湖受業。
至十九。
忽念生死事大。
奮志尋師。
初至大慈。
叩首座無際。
際示以心生則種種法生之語。
師當下有所契。
入呈偈曰。
返本還源便到家。
亦無玄妙可稱誇。
湛然一片真如性。
迷失皆因一念差。
複見法舟於天甯。
呈所見。
舟可之。
又谒萬松林於烏石峰。
松問何來。
師曰天甯。
松曰。
有何言句。
師舉前話。
松曰。
不是不是。
師曰。
天甯道是。
和尚如何道不是。
松曰。
天甯則是。
我則不是。
師疑不決。
後參玉芝。
複舉前話。
芝曰。
是與不是。
未出常情。
二俱吃棒有分。
師曰。
如何是出常情句。
芝與一掌。
師當下豁然。
平昔礙膺。
一時融釋。
芝曰。
汝既如是。
當善護持。
複以偈囑曰。
莫向支流辨濁清。
是非盡處出常情。
鐵鞭擊碎珊瑚月。
會看東山水上行。
東塔曉禅師法嗣 嘉興府敬畏無趣如空禅師 本郡秀水施氏子。
生弘治辛亥十月十八。
幼慕宗乘。
留心體究。
同法舟濟。
參訪數載。
後見野翁。
徹法源底。
啟關示衆。
自結玄關自活埋。
自吾閉也自吾開。
一拳打破玄關竅。
放出從前者漢來。
元宵示衆。
畫角聲中。
薦得觀音。
未是作家。
彩燈影裡。
捉得室利。
謾誇好手。
恁麼告報與諸人。
未免笑破虛空口。
諸人若也未瞥然。
再看鳌山颠倒走。
參。
小參。
衆立定。
師喝一喝曰。
禍出私門。
便歸方丈。
示衆。
言前薦得已天涯。
句下承當路轉賒。
一擊鐵圍如粉碎。
海天空闊雁行斜。
除夕小參。
時窮何似日窮好。
日若窮來歲亦然。
三十六旬窮過了。
東村王老夜燒錢。
老漢雖無一物。
也要應個時節因緣。
乃拈拄杖曰。
隻者個無窮無盡。
曆劫經年。
今夜随時送去。
免教涉蔓相牽。
擲下拄杖曰。
曆劫得來今斷送。
拍雙空手接新年。
示衆。
佛是衆生。
屋裡了事人。
衆生是佛。
屋裡不了事漢。
誠能以佛與衆生。
一時放卻。
則了與不了。
并為剩語。
卓拄杖曰。
但於事上通無事。
見色聞聲不用聾。
端陽示衆。
佳節端陽。
何曾訂約。
五月五日。
年年撞着。
風搖蒲劍碧楞楞。
日照榴華紅灼灼。
道在時節因緣。
豈論正法末法。
向來着意馳求。
通身是草。
今日信手拈來。
無不是藥。
豎拂子曰。
大衆且道。
此藥治甚麼人的病。
擊拂子曰。
不但老維摩。
藥王藥上也須一劑。
示衆。
豁開頂門眼。
照徹大千界。
既作法中王。
於法得自在。
便下座。
一日湖邊步月。
謂一僧曰。
明月與清風。
水天同一色。
人人在此中。
隻是出不得。
僧曰。
打草驚蛇作麼。
師曰。
上座又作麼生。
曰看腳下。
師大笑曰。
将謂胡須赤。
更有赤須胡。
萬曆己卯仲冬。
謂門人性沖曰。
來歲仲秋十五六間吾行矣。
子宜知之。
庚辰八月十六日。
沖如斯而至。
師集衆說偈曰。
生來死去空華。
死去生來一夢。
皮囊付與丙丁公。
白骨斷橋随衆。
阿呵呵。
明月清風吟弄。
語畢端坐而逝。
世壽九十。
石門海禅師法嗣 德安府随州七尖峰大休宗隆禅師 青州益都賈氏子。
依郡之石佛剃發。
後寓成都北寺為典座。
一日出街挑水。
忘所行。
忽頭撞壁有省。
沖口成偈曰。
大地山河體性空。
那分行走與西東。
偶然撞着無私句。
萬水千山總一同。
因就河南乾明寺無盡。
室中呈所得。
無盡乃印以偈曰。
道高不假修。
德重事理周。
一枝正法眼。
付與隆大休。
住後垂三關語。
以示學者。
一曰。
吹毛寶劍。
被石人持去。
挂在萬仞峰頭。
四壁無路。
如何取得。
二曰。
有一如意珠。
被木人擎來。
抛向大海波中。
不假舟航。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