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事。
此皆參禅學道之榜樣也。
奈茲禅林秋暮。
法道荒涼。
逐妄随邪。
無複自振。
惟知粥飯現成。
不愧虛消信施。
或遊心異學。
肆志辨聰。
或穿鑿機緣。
馳求義解。
是皆唐喪光陰。
徒增業識。
如舍父窮子飄零無據。
可勝歎哉。
若是英靈漢。
直須於生死岸頭。
猛着精彩。
一念純真。
纖塵不立。
如遇怨敵。
單刀直入。
不顧危亡。
如堕深井。
念念無他。
但求出路。
若能具如是深心。
管取到家有日也。
上堂。
舉趙州勘二庵主公案。
頌曰。
鋪席經過隻一般。
争知死貨活人拈。
東行賣貴西行賤。
看破方知不直錢。
上堂。
釋迦世尊。
降誕於毗藍園中。
一手指天。
一手指地。
周行七步。
目顧四方曰。
天上天下。
唯我獨尊。
已是漏逗不少。
末後拈華示衆曰。
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
分付摩诃迦葉。
露布重彰。
便恁麼休去。
猶較些子。
使再揚家醜。
以聾瞽後昆。
豈予之所願哉。
隻如衆兄弟久參練達者。
舉着便知。
甯堪矢上加尖。
若是初參晚進。
不免曲垂方便。
還有問話者麼。
僧問。
金軀初降。
九龍吐水。
聖誕重逢。
未審有何祥瑞。
師曰。
金鳳銜花呈瑞彩。
錦莺翻調奏新篁。
曰周行指顧示真機。
今日如何露消息。
師拈拄杖曰。
拄杖子。
上透三十三天。
築着帝釋鼻孔。
下透十八重地獄。
擊破閻羅王頂門。
俯應群機。
萬象森羅鹹稽首。
宣揚般若。
大地山河側耳聽。
僧曰。
恁麼則昔時靈鹫。
今日天池。
師曰。
一道神光輝宇宙。
莫将今古較疎親。
便下座。
陸五台問。
東土一千七百善知識。
即今總在甚麼處。
師指庭樹鳴蟬曰。
者裡也有一個。
士曰。
聲響便是麼。
師曰。
喚作聲響。
即蹉過也。
士又指石問。
無情說法。
隻如者個。
作麼說得。
師曰。
居士喚者個作甚麼。
士曰石頭。
師曰。
又道說不得。
師於嘉靖癸醜五月十九日示寂。
世壽七十二。
僧臘五十八。
有語錄二卷。
行世。
金台覺禅師法嗣 杭州府徑山萬松慧林禅師 郡之仁和沈氏子。
從天自平野。
獲聞心要。
後遊金陵。
聞僧誦丹霞上堂語。
遂大徹。
時伏牛空幻寓廣德。
師往谒。
呈所見。
即蒙印可。
後住徑山。
一日辭衆。
書偈曰。
七十六年。
萍蹤何倚。
本無去來。
應緣而已。
書畢而逝。
天目進禅師法嗣 嘉興府東塔野翁曉禅師 無趣空參。
每呈見解。
師皆不諾。
一日謂趣曰。
我有一言。
要與汝說。
趣聳耳而聽。
師但笑而不語。
趣再四懇請。
師複笑。
趣始具威儀作禮。
跽而哀懇。
師乃曰。
祖師西來。
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
貴在直下體究。
子若果信得及。
可放下萬緣。
參個一歸何處。
趣從此死心看話頭經三載。
一日聞雞鳴有省。
詣師求證。
師反覆征诘有緒。
乃付以大法。
偈曰。
非法非非法。
非性非非性。
非心非非心。
付汝心法竟。
壽堂松禅師法嗣 建甯府鬥峰古音淨琴禅師 本郡建陽蔡氏子。
幼卓荦不羁。
每歎世間有求皆苦。
年二十五。
從東峰祝發。
初見大闡。
無所啟發。
次谒性空關主。
得遇宿衲靜晃鄰席。
一日見晃閱古梅語錄。
中有僧。
上方丈曰。
某有個入處。
梅便打出。
僧又進方丈。
梅複打出。
晃笑曰。
者僧實有悟處。
隻是大法未明耳。
師聆晃語。
便起身設禮。
求示入道旨要。
晃曰。
佛性雖人人本有。
若不以智慧攻化。
隻名凡夫。
今欲成辦此事。
直須盡掃葛藤枝蔓。
隻将一句無義味話頭。
自疑自問。
自逼自拶。
不肯求人說破。
不肯依義穿鑿。
決要命根頓斷。
親證親悟。
如此晝三夜三。
迫勒将去。
年深月久。
忽然心華發明。
如雲開見日。
古人公案。
一一洞了。
始知無禅可參。
無佛可做。
頭頭上了。
物物上通。
如人到家。
不問路也。
師蒙示誨。
即死心研究。
看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話。
複過滇南參壽堂。
抵雞鳴灘。
忽然大悟。
洎見壽堂。
針芥相投。
即承記莂。
歸隐鬥峰。
正德壬申遷瑞岩。
示衆。
學道人當截斷諸緣。
屏息雜念。
單提本參話頭。
於行住坐卧苦樂逆順一切時中。
不得忘失。
凡靜中所見。
善惡影象。
皆繇不正思惟。
緻見種種境界。
若是正因衲子做工夫。
當睡便睡。
一覺便醒。
起來抖摟精神。
摩娑兩眼。
齩定牙關。
捏緊拳頭。
專心正念。
切切思思。
疑來疑去。
到水窮山盡時節。
忽然疑團迸散。
頓見自己一段本地風光。
非從外得。
到者個時節。
才名入門。
亦名得地。
更要求明眼宗匠決擇。
不可便休。
一法不明。
直須辨明。
一理不通。
直須通透。
假使悟後。
不能通達化門。
古人謂之坐在百尺竿頭。
不能透徹一切智海。
懸崖撒手。
自肯承當。
絕後再蘇。
欺君不得。
珍重。
續燈正統卷二十九
此皆參禅學道之榜樣也。
奈茲禅林秋暮。
法道荒涼。
逐妄随邪。
無複自振。
惟知粥飯現成。
不愧虛消信施。
或遊心異學。
肆志辨聰。
或穿鑿機緣。
馳求義解。
是皆唐喪光陰。
徒增業識。
如舍父窮子飄零無據。
可勝歎哉。
若是英靈漢。
直須於生死岸頭。
猛着精彩。
一念純真。
纖塵不立。
如遇怨敵。
單刀直入。
不顧危亡。
如堕深井。
念念無他。
但求出路。
若能具如是深心。
管取到家有日也。
上堂。
舉趙州勘二庵主公案。
頌曰。
鋪席經過隻一般。
争知死貨活人拈。
東行賣貴西行賤。
看破方知不直錢。
上堂。
釋迦世尊。
降誕於毗藍園中。
一手指天。
一手指地。
周行七步。
目顧四方曰。
天上天下。
唯我獨尊。
已是漏逗不少。
末後拈華示衆曰。
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
分付摩诃迦葉。
露布重彰。
便恁麼休去。
猶較些子。
使再揚家醜。
以聾瞽後昆。
豈予之所願哉。
隻如衆兄弟久參練達者。
舉着便知。
甯堪矢上加尖。
若是初參晚進。
不免曲垂方便。
還有問話者麼。
僧問。
金軀初降。
九龍吐水。
聖誕重逢。
未審有何祥瑞。
師曰。
金鳳銜花呈瑞彩。
錦莺翻調奏新篁。
曰周行指顧示真機。
今日如何露消息。
師拈拄杖曰。
拄杖子。
上透三十三天。
築着帝釋鼻孔。
下透十八重地獄。
擊破閻羅王頂門。
俯應群機。
萬象森羅鹹稽首。
宣揚般若。
大地山河側耳聽。
僧曰。
恁麼則昔時靈鹫。
今日天池。
師曰。
一道神光輝宇宙。
莫将今古較疎親。
便下座。
陸五台問。
東土一千七百善知識。
即今總在甚麼處。
師指庭樹鳴蟬曰。
者裡也有一個。
士曰。
聲響便是麼。
師曰。
喚作聲響。
即蹉過也。
士又指石問。
無情說法。
隻如者個。
作麼說得。
師曰。
居士喚者個作甚麼。
士曰石頭。
師曰。
又道說不得。
師於嘉靖癸醜五月十九日示寂。
世壽七十二。
僧臘五十八。
有語錄二卷。
行世。
金台覺禅師法嗣 杭州府徑山萬松慧林禅師 郡之仁和沈氏子。
從天自平野。
獲聞心要。
後遊金陵。
聞僧誦丹霞上堂語。
遂大徹。
時伏牛空幻寓廣德。
師往谒。
呈所見。
即蒙印可。
後住徑山。
一日辭衆。
書偈曰。
七十六年。
萍蹤何倚。
本無去來。
應緣而已。
書畢而逝。
天目進禅師法嗣 嘉興府東塔野翁曉禅師 無趣空參。
每呈見解。
師皆不諾。
一日謂趣曰。
我有一言。
要與汝說。
趣聳耳而聽。
師但笑而不語。
趣再四懇請。
師複笑。
趣始具威儀作禮。
跽而哀懇。
師乃曰。
祖師西來。
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
貴在直下體究。
子若果信得及。
可放下萬緣。
參個一歸何處。
趣從此死心看話頭經三載。
一日聞雞鳴有省。
詣師求證。
師反覆征诘有緒。
乃付以大法。
偈曰。
非法非非法。
非性非非性。
非心非非心。
付汝心法竟。
壽堂松禅師法嗣 建甯府鬥峰古音淨琴禅師 本郡建陽蔡氏子。
幼卓荦不羁。
每歎世間有求皆苦。
年二十五。
從東峰祝發。
初見大闡。
無所啟發。
次谒性空關主。
得遇宿衲靜晃鄰席。
一日見晃閱古梅語錄。
中有僧。
上方丈曰。
某有個入處。
梅便打出。
僧又進方丈。
梅複打出。
晃笑曰。
者僧實有悟處。
隻是大法未明耳。
師聆晃語。
便起身設禮。
求示入道旨要。
晃曰。
佛性雖人人本有。
若不以智慧攻化。
隻名凡夫。
今欲成辦此事。
直須盡掃葛藤枝蔓。
隻将一句無義味話頭。
自疑自問。
自逼自拶。
不肯求人說破。
不肯依義穿鑿。
決要命根頓斷。
親證親悟。
如此晝三夜三。
迫勒将去。
年深月久。
忽然心華發明。
如雲開見日。
古人公案。
一一洞了。
始知無禅可參。
無佛可做。
頭頭上了。
物物上通。
如人到家。
不問路也。
師蒙示誨。
即死心研究。
看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話。
複過滇南參壽堂。
抵雞鳴灘。
忽然大悟。
洎見壽堂。
針芥相投。
即承記莂。
歸隐鬥峰。
正德壬申遷瑞岩。
示衆。
學道人當截斷諸緣。
屏息雜念。
單提本參話頭。
於行住坐卧苦樂逆順一切時中。
不得忘失。
凡靜中所見。
善惡影象。
皆繇不正思惟。
緻見種種境界。
若是正因衲子做工夫。
當睡便睡。
一覺便醒。
起來抖摟精神。
摩娑兩眼。
齩定牙關。
捏緊拳頭。
專心正念。
切切思思。
疑來疑去。
到水窮山盡時節。
忽然疑團迸散。
頓見自己一段本地風光。
非從外得。
到者個時節。
才名入門。
亦名得地。
更要求明眼宗匠決擇。
不可便休。
一法不明。
直須辨明。
一理不通。
直須通透。
假使悟後。
不能通達化門。
古人謂之坐在百尺竿頭。
不能透徹一切智海。
懸崖撒手。
自肯承當。
絕後再蘇。
欺君不得。
珍重。
續燈正統卷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