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三

關燈
道之所以衰欤。

    雲雲。

    大德戊戌。

    示寂於廬山。

    世壽四十有三。

    臘二十有四。

     袁州慈化鐵山瓊禅師 十八歲出家。

    首參雪岩於大仰。

    一日室中舉耶咤太子析骨還父析肉還母因緣。

    有省。

    述偈曰。

    一莖草上現瓊樓。

    識破古今閑話頭。

    拈起集雲峰頂月。

    人前抛作百華球。

    值岩示寂。

    尋谒東岩。

    東問。

    心不是佛。

    智不是道。

    上座作麼生會。

    師曰。

    抱贓叫屈。

    東曰。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是甚麼。

    師曰。

    眉間迸出遼天鹘。

    複谒蒙山。

    山請分座。

    上堂。

    冬在月頭。

    賣被買牛。

    冬在月尾。

    賣牛買被。

    卓拄杖。

    者裡無尾無頭。

    中道齊休。

    行也休休。

    坐也休休。

    住也休休。

    卧也休休。

    睡眼豁開。

    五雲現瑞。

    光風霁月。

    無處不周。

    梅綻枯枝古渡頭。

    風前時複暗香浮。

    雖然到此向上一路。

    萬裡崖州。

    何以見得。

    靠拄杖休休。

    後示寂。

    塔於觀音閣後(瓊嗣澱山異悞列此)。

     淨慈倫禅師法嗣 台州府瑞岩方山寶禅師 一日為衆挂牌入室。

    垂語曰。

    南泉斬卻貓兒時如何。

    衆下語皆不契。

    适有一仆在旁曰。

    老鼠做大。

    師曰。

    好一轉語。

    隻是不合從你口裡出。

     示無見偈曰。

    道人得得出山來。

    盡把胸襟對我開坦坦平平如鏡面。

    澄澄湛湛絕纖埃。

    忽然得個轉身句。

    衲卷寒雲便歸去。

    萬八千丈華頂峰。

    一笑裂開鐵面具。

    家山到後絕思惟。

    拗折枯藤拄竹扉。

    糞火堆中消息好。

    芋香便是道香時。

     □□府□□絕象鑒禅師 舉洞山不安因緣。

    頌曰。

    洞山有路透雲岩。

    絕處教通到者難。

    拄杖頭邊開活眼。

    方知不隔一毫端。

     示衆。

    舉投子問僧。

    連日好雨。

    且道雨從何處來。

    僧無對。

    後閱華嚴經有省。

    頌曰。

    陌路遊人競采芳。

    不知眼底度春光。

    夜來一陣落花雨。

    一百十城流水香。

     □□府□□永宗本禅師 舉夾山參船子公案。

    頌曰。

    笑中棄卻竹林寺。

    将謂華亭有許多。

    窮性命於桡下喪。

    看來成敗自蕭何。

     □□府□□竹屋簡禅師 舉孚上座聖箭因緣。

    頌曰。

    青絲雙勒玉驄嘶。

    淡白春衫綠帶圍。

    夜半歸來華底月。

    金鞭敲落亂紅飛。

    又曰。

    九重城裡本非遙。

    射折重重箭倍饒。

    忽遇三軍圍繞處。

    分明有路直通霄。

     舉臨濟訪平田公案。

    頌曰。

    目前條路平如砥。

    何不堂堂掉臂行。

    撩撥老婆牛性發。

    赤身挨棒可憐生。

     天童慧禅師法嗣 甯波府天童東岩淨日禅師 南康都昌廖氏子。

    幼絕葷。

    十五祝發廬山之香林。

    首參仰山石霜。

    次入浙叩癡絕不契。

    登徑山見無準。

    準深器之。

    後谒西岩慧於天童。

    其提示一秉於準。

    遂密契其旨。

    俾守藏。

    後為開先無文璨第一座。

    繇是譽聞日彰。

    景定中。

    出主圓通。

    繼領東林。

    至元壬辰遷育王。

    未幾歸隐雪窦。

    大德庚子主天童。

    師生宋嘉定辛巳。

    終於元至大戊申。

    将示寂。

    書偈曰。

    天為蓋兮地為函。

    吾奚為乎塔與蓋。

    灰吾骨兮山河。

    言已矢兮勿镵。

    越二日。

    沐浴端坐而逝。

    就化。

    齒根不壞。

    塔於西岩之清風塢。

    壽八十八。

    臘七十有一。

     無學元禅師法嗣 江甯府蔣山月庭忠禅師 舉僧問白雲。

    舊歲已去。

    新歲到來。

    如何是不遷義。

    雲曰。

    眉毛在眼上。

    頌曰。

    落葉已随流水去。

    春風未放百華開。

    青山面目依然在。

    盡日橫陳對落晖。

     舉文殊三處度夏。

    迦葉白椎欲擯因緣。

    頌曰。

    錦衣公子遊春慣。

    白首佳人懊恨多。

    彼富尚嫌千口少。

    自貧無奈一身何。

     舉慈明冬日揭榜示衆話。

    頌曰。

    畫上畫下。

    畫短畫長。

    明明揭露。

    浩浩商量。

    何似京師出大黃。

     育王彌禅師法嗣 甯波府育王東生德明禅師 甬東劉氏子。

    年十六。

    依仗錫月潭澄剃染。

    首谒希叟昙於雪窦。

    複參頑極彌。

    彌舉文殊是七佛之師。

    因甚出女子定不得。

    罔明因甚出得。

    師曰。

    春色無高下。

    花枝自短長。

    彌器之。

    命掌藏鑰。

    出世育王。

    賜号佛日普光。

     頌船子覆舟公案曰。

    清世悠悠據要津。

    一桡活計重千鈞。

    朱泾路上行人少。

    滄海難同方寸深。

    後示寂。

    瘗洞雲塔。

    壽八十四。

    臘六十七。

     淨慈傳禅師法嗣 嘉興府三塔石湖至美禅師 金陵畢氏子。

    生而穎粹。

    無經世意。

    出家崇目院。

    宋鹹淳年。

    得度受具。

    銳志徧參。

    如玉澗瑩。

    雲峰高。

    月坡明。

    皆預其席。

    稱上首。

    最後見無文傳於淨慈。

    師以傳為有道。

    傾心事之。

    盡揭源底。

    元世祖至元丁亥。

    出世吳之雙塔。

    未幾遷禾之三塔。

    不數年。

    凡叢林大觀俱畢備焉。

    既而又被旨。

    住平江之靈岩。

    又遷鄱陽之永福。

    四明之育王。

    至順辛未主淨慈。

    所至孳孳以弘道建立為己任。

    曾弗少懈。

    忽一日召衆囑後事。

    以前三塔東所築幻修庵。

    更名四禅。

    誡以名實相稱者處之。

    端坐至夜半。

    泊然而逝。

    壽七十有四。

     大鑒下第二十三世 薦嚴道禅師法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