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三

關燈
間。

    複說偈曰。

    來不入死關。

    去不出死關。

    鐵蛇鑽入海。

    撞倒須彌山。

    泊然而寂。

    遺命塔全身於死關。

    壽五十八。

    臘四十三。

     衡州府靈雲鐵牛持定禅師 太和磻溪王氏子。

    故宋尚書贽九世孫。

    幼清苦剛介。

    有塵外志。

    年三十。

    谒西峰肯庵。

    得聞别傳旨。

    尋依雪岩。

    居槽敝服杜多行。

    一日岩示衆曰。

    兄弟家做工夫。

    若也七晝夜一念無間。

    無個入處。

    斫取老僧頭做臽屎杓。

    師默領勵精奮發。

    單持正念。

    目不交睫者七日。

    至夜半。

    忽覺山河大地徧界如雪。

    堂堂一身。

    乾坤包不得。

    有頃聞擊木聲。

    豁然開悟。

    徧體汗流。

    旦詣方丈舉似岩。

    岩反覆诘之。

    無少疑。

    遂命為僧。

    一日岩上堂。

    舉亡僧死了燒了向甚麼處去。

    自代曰。

    山河及大地。

    全露法王身。

    師於言下大悟。

    即出衆作禮曰。

    适來和尚舉揚般若。

    驚得法堂前石獅子。

    笑舞不已。

    岩曰。

    試道看。

    師曰。

    劫外春回萬物枯。

    山河大地一塵無。

    法身超出如何舉。

    笑倒西天碧眼胡。

    岩敲卓子曰。

    山河大地一塵無。

    者個是甚麼。

    師作掀倒勢。

    岩笑曰。

    一彩兩賽。

    一日入室次。

    岩曰。

    親切處道将一句來。

    師曰不道。

    岩曰。

    為甚麼不道。

    師拈起香盒曰。

    者個不直半文錢。

    岩曰。

    多口漢。

    岩巡堂次。

    師以楮被裹身而卧。

    岩召至方丈厲聲曰。

    我巡堂。

    汝打睡。

    若道得即放過。

    道不得即趂下山師随口答曰。

    鐵牛無力懶耕田。

    帶索和犁就雪眠。

    大地白銀都蓋覆。

    德山無處下金鞭。

    岩曰。

    好個鐵牛也。

    因以為号。

    一時行輩靡不推服。

     至元戊子。

    至酃縣桃源山。

    成栖遁意。

    未幾縣尹入山問道。

    執弟子禮。

    遂大唱雪岩之宗。

    大德癸卯正月十五日示寂。

    壽六十四。

    臘二十六。

    全身塔於寺北三十裡沙潭。

    其徒别流泾走浙江。

    谒虞文靖公。

    集求師塔銘。

    虞問。

    先有鐵耶。

    先有牛耶。

    泾曰。

    先師親見仰山來。

    虞笑曰。

    吾試為汝模畫之。

     杭州府徑山西白虛谷希陵禅師 義烏何氏子。

    年十九。

    剃發於東陽資壽院。

    秉戒已。

    往雙林谒虛舟遠。

    次依東叟穎於淨慈。

    掌内記。

    石林補處。

    師職侍者。

    一日往叩雪岩於北磵。

    岩舉黃龍見慈明因緣诘之。

    對答吻合。

    岩然之。

    及岩遷大仰。

    乃招師居第一座。

    一日岩問。

    臨濟在黃檗。

    三度吃六十拄杖。

    因甚向大愚肋下築拳。

    師曰。

    鈍置殺人。

    岩便打。

    師拂袖而出。

    至元丙戌。

    岩将示寂。

    撫師肩曰。

    吾以此擔累汝。

    師曰。

    終不向者裡活埋卻。

    未幾岩化去。

    衆随請師繼席。

    常垂三語以驗來學曰。

    三乘十二分教。

    拈向一邊。

    蝦蟇口裡道将一句來。

    狗子聞哇聲。

    因甚齩破庫堂前露柱。

    獺徑橋吞卻集雲峰。

    是第幾機。

     鐵關樞行腳時。

    嘗叩師。

    值冬至小參。

    師舉雲門糊餅因緣。

    關呈四偈以進。

    師問。

    你是誰。

    關曰。

    樞上座。

    師曰。

    從那裡來。

    關曰雲門。

    師曰。

    你是颠是狂。

    關曰。

    和尚眼在甚麼處。

    師便喝。

    關亦喝。

    師揮一拳。

    關進前迎住曰。

    打即且置。

    雲門糊餅意作麼生。

    師奮手掠去關帽。

    關曰錯。

    師連揮數拳。

    關曰。

    拳頭無眼。

    向後遭人檢點在。

    師去關七條。

    踏翻在地。

    攔腰數棒曰。

    教你知我手段。

    關曰。

    屈棒屈棒。

    師高聲喚曰。

    直歲鎖者漢。

    送庫司着。

     歲饑。

    師每食必與衆共。

    一日與客語。

    過夜半。

    饑不自勝。

    侍者請取勺粟為飯。

    師曰。

    不可。

    常住豈住持人得私。

     延佑丙辰。

    行省禀旨。

    迎師主徑山。

    僧問。

    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此意如何。

    師曰。

    親不相贈。

     師早年嘗夢遊淨慈羅漢堂。

    至東南隅。

    忽見一尊者。

    指楣梁間詩曰。

    一室寥寥絕頂開。

    數峰如畫碧於苔。

    等閑翻罷貝多葉。

    百衲袈裟自剪裁。

    師初不解。

    及自仰山遷雙徑。

    始驗仰山有貝多葉經。

    徑山有楊岐衣。

    以一出一處。

    皆前定也。

    先是世祖召對說法稱旨。

    賜号佛鑒禅師。

    大德中。

    加賜大圓。

    迨主徑山。

    仁宗加号慧照大辯。

    至治壬戌四月十二日。

    手書囑外護。

    戒饬弟子。

    說偈訣衆。

    示寂於不動軒。

    全身[療-(日/小)+土]菖蒲田。

    世壽七十六。

    僧臘五十七。

    有瀑岩集。

    及語錄行世。

     建昌府能仁天隐牧潛圓至禅師 高安姚氏子。

    父兄皆前進士。

    師志慕空宗。

    鹹淳甲戌。

    年十九。

    投仰山慧朗芟染。

    服勤數載。

    元元貞間。

    出住能仁。

    二載棄去。

    所着牧潛集。

    有送妙智上人入浙序。

    其略曰。

    昔龍安悅公。

    既首衆於洞山。

    猶以己道為未至。

    更匿其名。

    潛出求之。

    於食飲笑談之間。

    聞素公一言之異。

    則虛己自降。

    踽踽為咨詢禮。

    不以貶名為嫌。

    卒能於立談之頃。

    獲其終身之所欲。

    豈獨雲庵之道。

    恃以不墜。

    使素公不賴悅以見於世。

    世亦不識其為何類人矣。

    蓋名者道之表也。

    古之人有其表。

    則求其實以應之。

    而今之士。

    反以表害實。

    一居其名。

    則崇高之勢。

    傲然不可複屈。

    雖内揆其不慊。

    亦安肯降心。

    以求其所未至耶。

    噫此古今所以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