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七

關燈


    句句有眼名為禅。

    鼻唇直挂萬人看。

    金針繡出鴛鴦帳。

    大地山河共一天。

     上堂。

    十個指頭是五雙。

    綿州附子漢州姜。

    會得海底撈明月。

    露地白牛角生光。

     上堂。

    日月照臨不到。

    天地覆載不着。

    含元殿上問長安。

    直捷便是逍遙路。

    南山高北山低。

    日出東來又轉西。

    昨夜霜風露消息。

    吹落林華三五枝。

     示衆。

    日用事無别。

    一隻草鞋爛。

    前後兩半節。

    費了多少線。

    如何是爛底道理。

    雙頭驢兒三隻角。

    一根龜毛重九斤。

     除夕茶話。

    去年有個三十日。

    今年有個三十日。

    來年有個三十日。

    大衆且道。

    喚作甚麼。

    老僧喚作過去現在未來。

    若有個阿師出來雲。

    過去未來即不問。

    請和尚道個現在底。

    老僧即與三掌雲。

    者一掌是佛陀。

    者一掌是達磨。

    者一掌是僧伽。

    那阿師無對。

    佛陀達磨僧伽。

    明朝元旦。

    各下一語來。

    你看。

    佛也空空無說。

    祖也默默無言。

    僧也忘言兩眼紅似血。

    衲僧又作麼生。

    山僧生得粗魯。

    那管初一十五。

    問來舉起巴掌。

    打底是佛是祖。

     僧問。

    爐鞴弘開。

    未審雲來有甚消息。

    師雲。

    半夜岩頭孤月靜。

    曰和尚如何出手。

    師雲。

    一聲高樹老猿啼。

    曰學人分中。

    得個甚麼。

    師雲。

    毫毛出大樹。

     問。

    第一義即不問。

    開堂事作麼生。

    師雲。

    緊水灘頭抛繡球。

    曰恁麼則學人有賴。

    師雲。

    有緣遇着。

    無緣錯過。

     平山和尚問。

    坐脫立亡工夫如何做。

    師雲。

    默然全無事。

    逍遙路可登。

    山雲。

    默然消息錯會者多。

    師雲。

    有錯的不錯的。

    山雲。

    如何是錯。

    師雲。

    黑山藏鬼窟。

    如何是不錯。

    師雲。

    烏龜炭裡走。

     問。

    和尚巴掌打在甚處。

    師雲。

    須彌山。

    曰太遠生。

    師雲。

    近而不遠。

    僧拟議。

    師雲。

    鹞子過新羅。

    僧禮拜。

    師便打。

     問。

    如何是體。

    師雲坐下。

    如何是用。

    師雲起去。

    體用雙彰時如何。

    師雲。

    老僧無丈人。

     古孝廉問。

    和尚巴掌既長。

    因甚打不着峭然。

    師雲。

    豈但峭然。

    古雲。

    長底如何。

    師雲。

    打到平都。

    古雲。

    短底如何。

    師雲。

    打盡天下。

    古雲。

    究竟聻。

    師拍手三下。

     破山禅師過訪。

    豎指曰。

    者一指。

    與巴掌是同是别。

    師曰。

    一樹梨華靠粉牆。

    崇祯甲申秋。

    同工部熊自福入施衛。

    一座主夢神人報曰。

    淨掃殿堂。

    迎趙州祖。

    翌日師至。

    師生平不識一字。

    至於升堂入室。

    一舉一措。

    暗應先德。

    出之自然。

    故當時名宿。

    皆尊師為趙州後身。

    丙戌轉錫南濱瑞光洞。

    楚鳳衛侯牟公。

    閱師錄歎曰。

    錯過此老。

    遣使迎師。

    師辭以疾。

    公令僧俗。

    以肩輿迓焉。

    是時。

    浙提陳公贊伯方及冠。

    殷勤請法。

    師授以偈。

    雲衲市集。

    至無所容。

    蓋師之直捷接人。

    鉗拂不倦所感召也。

    順治庚寅十月初十日。

    以法付門人耳庵。

    泊然而化。

    壽六十五。

    臘三十有二。

    塔於觀音山熊耳庵後。

     大鑒下第三十一世 慶忠機禅師法嗣 成都府石樓燈昱禅師 益州人。

    久參慶忠。

    侍忠遊江上。

    一夕月崖居士。

    指舟頂圓相。

    問曰。

    馬船亦具三十二應。

    師曰。

    隻作得仰山半個兒孫。

    忠曰。

    如何是全底。

    師曰。

    若要全。

    辜負仰山。

    忠曰。

    其奈圓相何。

    師曰。

    和尚亦辜負弟子。

    忠曰。

    那裡是辜負處。

    師曰。

    三十二應聻。

    乃印之。

     忠州東明眉山燈甫禅師 彭山張氏子。

    少時随祖母食素。

    初遊西山。

    參鑒随。

    随教觀心念佛。

    師問曰。

    正觀心時。

    教誰人念。

    随曰。

    者居士且觀心着。

    次扣衡旨禅師。

    旨便擊磬一椎。

    師如放下百斤擔子。

    遂将世業冷如死灰。

    決志出家。

    一日與内室。

    揮鋤地中。

    偶自歎曰。

    解脫之期。

    得在何時。

    室曰。

    君要去即去。

    何必在口。

    師便長揖而别。

    至夜自剃須發。

    尋造大峨洪椿坪。

    雖在稠人中。

    孜孜以一椎磬在念。

    乃下山參尋知識。

    至夾江遇一關主。

    師問曰。

    在此作麼。

    主敲靜版三下掩卻關。

    師於此稍有所進。

    乃於北坪。

    效高峰死關。

    乃自誓曰。

    若話頭不開。

    道不入手。

    必不出關。

    自丁醜二月一日入關。

    至十九日。

    忽如迅雷震地。

    舉身都碎。

    含笑未已。

    随即出關。

    複返椿坪。

    偶樓喜二上座自平山來。

    得慶忠錄。

    讀至木鐘玲珑處。

    從前所有洞然無滞。

    遂順舟。

    谒慶忠於平山。

    入室次。

    山顧師曰。

    汝是峨山僧麼。

    師曰是。

    山曰。

    普賢與汝說甚麼。

    師曰。

    恰遇和尚入室。

    山曰。

    委的恁麼說。

    師曰。

    有功則考。

    無功考個甚麼。

    山即蓦頭三竹篦。

    從是灰心座下。

    一日師問。

    無弦琴有韻。

    撫者是誰。

    山作鳴琴聲。

    師曰。

    不犯宮商和曲調。

    作麼生彈。

    山曰。

    摵碎去。

    師曰。

    恁麼則石輥夜吹笙。

    山曰。

    不是好手。

    出住三教。

    繼遷靈峰圓通石峰興隆東明草堂開化八席。

     先聚雲諱日上堂。

    秋風秋雨底。

    離甚麼名相。

    惱得龜哥眼紅眨眨地。

    把沩仰雲門法眼曹洞。

    翻湫倒嶽。

    輥作一團。

    東湧西沒。

    獨是小厮兒。

    眼疾手快。

    跳入杖頭。

    祖印上放身。

    大笑曰。

    快活快活。

    今日當陽用得親。

    鐵牛隊隊黃金角。

     上堂。

    昨夜摩酰首羅會。

    觀音大士。

    哩哩啰啰不休。

    拄杖子旋來報道。

    夢釋偉上座。

    自南浙來。

    不參禅。

    不打坐。

    三教靈峰。

    慣白拈手。

    言罷穩貼貼地。

    跕在面前。

    索個偈子。

    與伊解交去。

    老僧即與一偈曰。

    有心聞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