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六

關燈
流布宇内。

    偶示疾。

    山神夜哭。

    樹木摧折。

    病中歌唱自娛。

    三月前謂侍僧曰。

    我臨終須大喝而去。

    崇祯十二年己卯七月三十。

    索筆書偈曰。

    朝打三千。

    暮打八百。

    要會聚雲眉毛出血。

    投筆危坐。

    至午果大喝一聲而逝。

    師壽五十有八。

    臘三十。

    阇維煙至松。

    幂結為五彩。

    荷香徧地起骨。

    得黃金鎖子三莖。

    齒化為紫色。

    五色舍利三百餘顆。

    入土者無數。

    平都地藏院。

    迎十二顆建塔。

    餘皆塔於本寺三目山之陽。

     大鑒下第三十世 聚雲真禅師法嗣 忠州治平慶忠鐵壁慧機禅師 營山羅氏子。

    家世以一經傳多科甲。

    師生而貌偉。

    氣骨不凡。

    八歲父見背即随母持齋。

    是夕見黃龍。

    長數十丈。

    淩霄騰於師頂。

    師指謂兄。

    兄曰龍也。

    有精唐舉術者。

    見師相而異之。

    視師指掌中。

    有龍鳳蓮華麟魚鳥獸文。

    稱許不置。

    師方就童塾業。

    鉛塹日記數百行。

    漸能工羔雁。

    且脍炙人口。

    裡中名俊。

    鹹稱之曰。

    此羅氏龍文也。

    時有元白道者。

    隐邑之大蓬山。

    師往來。

    叩問雅意。

    玄學道者。

    石扃岩戶。

    辟谷半載。

    師慕之。

    母兄為師親迎。

    師辭之。

    兄曰。

    汝清姿映玉摛藻過人。

    淡墨紅绫木天。

    一鳳奈何作出塵想。

    從黃冠遊耶。

    師曰。

    人各有志。

    從所願耳。

    遂於天啟。

    壬戌二月十九。

    潛遁圖入山計行。

    次大竹築室。

    松間掩關。

    危坐無晝夜。

    日食米二握。

    沸湯淡飲。

    五味俱斷。

    關中三載。

    心形益暢。

    目中屢矚。

    異相種種。

    疑情頓起。

    欲扣元白。

    以釋其惑。

    出關訪之而白。

    去終南路多阻。

    師方剃發。

    束包行腳。

    竟抵終南。

    參聚雲。

    雲曰。

    奚往。

    師白。

    以終南尋道者事。

    雲笑曰。

    子真昧於尋師者。

    師見雲豐儀逈異。

    神光陸離。

    願居弟子之列。

    雲曰。

    若向來事道固善矣。

    猶落傍蹊。

    子欲予言。

    夏後可也。

    夏滿欲求開示。

    妬者恐師暗承衣缽。

    每以計隔之。

    忽雲出方丈。

    師跪乞。

    雲大笑而去。

    師自泣曰。

    遇至人而不得一授。

    遂欲捐軀赴水。

    僧有谕以從講肆者。

    師至聽畢。

    複參聚雲。

    未幾聞朝陽老人來酆陵。

    師侍雲溯舟往見。

    随衆參禮。

    因請益朝陽。

    陽曰。

    隻者是。

    師曰。

    隻者是還參甚麼。

    陽曰。

    放汝三十棒。

    參扣久之。

    未得開悟。

    轉增迷悶。

    從前之志。

    漸漸稍怠。

    欲辭雲南下。

    雲曰。

    予有徑山之往。

    子可稍待。

    一日命入侍寮。

    乃問曰。

    不許夜行投明須到。

    你如何會。

    師才開口。

    雲厲聲曰。

    者是甚麼所在。

    汝還如是見解速道速道。

    師彈指一下雲曰。

    快參後侍。

    雲往金陵。

    聞密雲悟禅師。

    唱道天童。

    師欲暫辭适浙。

    雲曰。

    天童接人。

    固直截孤硬。

    但恐一去。

    便不遇老僧宗旨。

    負汝數年辛苦矣。

    於是奉侍還蜀。

    乃命師總院事。

    自疑此生。

    果與禅無緣乎。

    遂盡力院中。

    經七日。

    随衆念誦畢登塌。

    忽覺渾身骨碎。

    大笑不止。

    遂拈偈進呈。

    是夜普茶。

    次雲以臨濟四喝出三。

    爆竹召衆曰。

    會麼。

    師便喝。

    雲曰不是。

    師又喝。

    雲曰。

    是何等音聲。

    師複喝。

    雲歸方丈。

    命師入問玄要宗旨。

    口呈一頌。

    雲不之印。

    複力究三年。

    忽一日大徹。

    無論玄要宗旨。

    祖意教意。

    有庖丁解牛之勢入室。

    密啟雲笑曰。

    汝會老僧意麼。

    師曰。

    和尚大慈。

    為人徹底。

    自後開堂。

    師皆首衆焉。

    崇祯己卯。

    師繼席聚雲。

    後遷酆都地藏涪州吟翁石砫三教長溪雲集。

    萬縣雲來。

    梁山慶忠。

    忠州雲岩。

    南濱寶聖。

    晚年罷寶聖席。

    将謀退隐。

    忠人士依戀不忘。

    請主龍昌院。

    龍昌系唐白香山植柳處。

    先記雲。

    柳茂寺興。

    柳衰寺敗。

    師至而柳。

    複新蓋今治平也。

     開法上堂。

    方丈已出了。

    座已登了。

    香已拈了。

    還要觀甚麼第一義。

    且向第二頭着眼。

    豎拂子雲。

    三世諸佛也不識。

    汝等還會麼。

    汝等既未會。

    山僧喚作甚麼。

    若無山僧喚底。

    怎知汝等未會。

    若無汝等未會。

    怎知三世諸佛。

    不識三世諸佛。

    為汝等出世。

    山僧為三世諸佛出世。

    更有為山僧出世者麼。

    速道速道。

    一僧出衆雲。

    踏破梅梢月。

    休雲火煉丹。

    師曰。

    撞木鐘。

    進雲踏破了也。

    師曰。

    撞木鐘。

    僧歸衆。

    師曰。

    撞木鐘。

    又僧出。

    師曰。

    問話且止。

    須聽吾偈。

    聚雲新木鐘。

    扣擊得玲珑。

    千聖齊掩耳。

    雪火一爐紅。

    若是伶俐衲僧。

    自具一付快便手腳。

    才見宗師眼目定動。

    早已錯過了也。

    所以。

    下雨地必滑。

    天晴日光達。

    喝中主賓。

    棒下縱奪。

    敲骨取髓。

    痛下針錐。

    玄節要關。

    拈一放一。

    謹嚴高古。

    細密簡明。

    末後轉身。

    異類親切。

    隻得葫蘆苕帚。

    四方八面一場打閧。

    且道。

    如何是山僧。

    即今為人。

    處有意掩爐。

    還點雪無心。

    張弩更開弓。

     上堂。

    一棒一條痕。

    久雨複還晴。

    一掴一掌血。

    凄風驚落葉。

    須彌頂上着錐子。

    海底波斯痛不徹。

    到此方知世界寬。

    珊瑚枝枝撐着月。

     上堂。

    橫按拄杖雲。

    慣弄靈蛇之勢。

    赫赫萬層。

    活捉生馬之威。

    昂昂千裡。

    撒缦天網。

    打稱意魚。

    放破空矢。

    落沖霄鶴。

    點即不到。

    到即不點。

    正與麼時。

    且問。

    是誰家風月。

    卓一卓曰。

    一個星子三隻腳。

    家家秤錘五個眼。

    僧競出問話。

    師下座。

    以拄杖一時打散。

     舉眉首座立僧上堂。

    黃面瞿昙拈示。

    自是桃華貪結子。

    金色頭陀破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