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四

關燈
府開元愚仲善如禅師 吳江人。

    上堂。

    佛身充滿于法界。

    普現一切群生前。

    為甚麼滬渎居民黃老之流迎之。

    而風濤駭吐像即沉沒。

    吳縣朱膺東靈帛尼請之。

    而靈相峨峨雙泛。

    試就提捧忽爾升舟。

    今山中所奉。

    維衛迦葉二石相是也。

    豈非随緣赴感靡不周。

    而恒處此菩提座乎。

    然雖如是。

    若作恁麼會。

    大蟲看水磨。

    不作恁麼會。

    真州望長蘆。

    恁麼不恁麼。

    總拈卻又作麼生。

    清平世界不用訛言。

     示草庵僧偈曰。

    國師萬代善知識。

    雁宕草庵天下聞。

    得在其中居住者。

    生難遭想報深恩。

    度牒親從天上降。

    得來何翅萬黃金。

    時中若不修僧行。

    孤負皇王一片心。

     晚年因法門從子瓛瑩中住萬壽。

    辟一室延之養老。

    及相本空繼席。

    待之尤至。

    故得優遊以樂其道。

    嘗居葑門直指庵。

    人因稱之曰直指和尚。

    将終。

    呼諸子訣别。

    泊然而逝。

     杭州府靈隐樸隐天鏡元淨禅師 會稽倪氏子。

    狀貌魁偉。

    性度坦夷。

    世間機阱。

    不識為何物。

    初從雪庭立祝發。

    從昭慶濡受具戒。

    又從天岸濟。

    習台衡止觀。

    嗣有遠志。

    乃谒無見于華頂。

    複遊玉幾叩石室。

    室令參元叟于不動軒。

    入門。

    叟為厲聲一喝。

    師不覺汗下。

    黏縛盡脫。

    遽稽首三拜而已。

    叟命居侍司。

    尋掌記室。

    至正丙申。

    出世裡之長慶。

    升天衣。

    洪武壬子。

    诏天下名桑門。

    建會锺阜。

    師應召入内。

    從容問道。

    賜食而退。

    丙辰繼席靈隐。

     上堂。

    聲不是聲。

    觀音三昧。

    色不是色。

    文殊法門。

    聲色無礙。

    普賢境界。

    拈拄杖畫一畫曰。

    大鵬展翹蓋十洲。

    籮邊燕雀空啾啾。

     上堂。

    即心即佛。

    嘉州牛吃禾。

    非心非佛。

    益州馬腹脹。

    不是心不是佛。

    天下覓醫人。

    灸豬左膊上。

    良久曰。

    啼得血流無用處。

    不如緘口過殘春。

     未浃旬嬰誣。

    坐谪陝西。

    至寶應。

    謂從者曰。

    吾報身頗異常時。

    殆将盡乎。

    夜宿甯國寺。

    其住持總虛了者。

    與師有舊。

    相見甚歡。

    師曰。

    我骨有所托矣。

    是夜聚譚飲食如常。

    翌旦忽合爪端坐。

    泊然而逝。

    時洪武戊午正月十九日也。

    法孫梵譯。

    攜骨以還。

    骨間舍利。

    叢布如珠。

    於浴佛日結竁。

    于祖隴之側[療-(日/小)+土]焉。

    壽六十七。

    臘五十有五。

     台州府護聖迪原啟禅師 臨海人。

    為書生時。

    拜叔父堅上人于裡之寶藏寺。

    偶閱首楞嚴經。

    至山河大地皆是妙明心中所現物處。

    置卷紬繹良久。

    豁然有省。

    白父母求出家。

    禮寂照為師。

    服頭陀行。

    久而益勤。

    出世護聖。

    後退居東堂七年。

    着有書。

    曰大普幻海。

    曰法運通略。

    曰贅談。

    曰疣說。

    曰儒釋精華。

    總若幹卷。

    又作佛祖大統賦。

    終時壽四十三。

     蘇州府萬壽佛初智淳禅師 送忠侍者偈曰。

    鳥窠吹起布毛。

    侍者當下悟去。

    一對無孔鐵錘。

    賣弄鬼家活計。

    若是靈利阿師。

    别有天然氣宇。

    恢張本地風光。

    顯出。

    衲僧巴鼻。

    以大千攝入毫端。

    将須彌納向芥子。

    直踏毗盧頂上行。

    千手大悲攔不住。

     甯波府天甯歸庵仲猷祖闡禅師 鄞縣陳氏子。

    從佛智匡剃染。

    參寂照于徑山得旨。

    出世蘆山。

    遷香山。

    升郡之天甯。

    上堂。

    即心即佛。

    非心非佛。

    不是心。

    不是佛。

    五台山上雲烝飯。

    佛殿階前狗尿天。

    剎竿頭上煎[饑-幾+追]子。

    三個猢狲夜簸錢。

     上堂。

    若論第一句。

    三世諸佛道不得。

    六代祖師道不得。

    天下老和尚道不得。

    山僧道不得。

    大衆道不得。

    拈拄杖曰。

    拄杖子道得麼。

    道得也是第二句。

     元宵上堂。

    十五日已前。

    腳頭腳尾黃金蓮。

    十五日已後。

    白牯狸奴成隊走。

    正當十五日。

    樓台上下火照火。

    車馬往來人看人。

    好。

    大衆且道。

    好在甚麼處。

    衆眼難瞞。

    便下座。

     江心萬禅師法嗣 □□府報恩無方智普禅師 桂陽龍氏子。

    住後上堂。

    六月行人口吐煙。

    區區隻為利名牽。

    争如林下無心客。

    一覺和衣到曉眠。

    拍禅床曰。

    乾明不惜口業。

    為你說破。

    臘月三十日。

    閻老子要問你索飯錢在。

     上堂。

    春色濃春日融。

    園林暖野花紅。

    昔日靈雲一見。

    透脫色空。

    而今諸人總見。

    因甚不悟。

    若也不悟。

    眼被色籠。

    擊拂子曰。

    錯教人恨五更風。

     南康府雲居小隐師大禅師 終日方丈危坐。

    澹如也。

    剃餘須發。

    侍者鑷生。

    争取藏之。

    信次即生舍利。

    嘗有示信禅人偈曰。

    信是道元功德母。

    藥如有驗不消多。

    有人直下承當得。

    佛祖安能奈爾何。

     徑山熙禅師法嗣 江甯府大龍翔集慶寺。

    笑隐大欣禅師 九江義門陳氏子。

    從郡之水陸院芟染。

    自幼開爽絕倫。

    初見一山萬。

    既而遣詣百丈。

    參晦機。

    機一見器重。

    命掌記室。

    一日問。

    黃龍既得旨於泐潭。

    及見慈明氣索汗下。

    過在甚麼處。

    師抗聲曰。

    千年桃核裡。

    覓甚舊時仁。

    又室中侍立次。

    機舉野狐話。

    诘曰。

    不落因果。

    便堕野狐身。

    不昧因果。

    便脫野狐身。

    且道利害在甚麼處。

    師拟答機遽震威一喝。

    師當下渙然氷釋。

    因同參苦問。

    師答頌曰。

    百丈野狐。

    野狐百丈。

    埋作一坑。

    伏惟尚飨。

    後出世湖之烏回。

    遷杭之報國中竺。

    至順庚午。

    文宗以潛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