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三

關燈
不寒不暖。

    半陰半晴。

    落華啼鳥一聲聲。

    蓦拈拄杖曰。

    穿卻解空鼻孔。

    [翟*支]瞎達磨眼睛。

    踏破草鞋赤腳走。

    好山猶在最高層。

     佛成道日上堂。

    舉趙州問南泉。

    如何是道。

    泉曰。

    平常心是道。

    州曰。

    還假趨向否。

    泉曰。

    拟向即乖。

    州曰。

    不拟争知是道。

    泉曰。

    道不屬知。

    不屬不知。

    知是妄覺。

    不知是無記。

    若真達不疑之道。

    廓如太虛。

    豈可強是非耶。

    師曰。

    王老師過犯彌天。

    将釋迦世尊。

    六年雪山千苦萬辛。

    所得無上大道。

    等閑華劈殆盡。

    合與二十拄杖。

    當時趙州眼光。

    爍破四天下。

    面被熱瞞則且置。

    今日衆中。

    莫有為世尊拔本底麼。

    如無。

    隆教不是為他閑事長無明。

    忝為遺教遠孫。

    未免出隻手去也。

    拽拄杖下座。

    一時打散。

     上堂。

    拈拄杖曰。

    十地驚心。

    二乘罔測。

    卓一卓曰。

    子承父業。

    賺殺多少人。

    靠拄杖下座。

     上堂。

    趙州道個洗缽去。

    其僧豁爾知歸。

    鳥窠吹起布毛。

    侍者當下領旨。

    阿呵呵。

    啰啰哩。

    達磨老臊胡。

    打落當門齒。

     上堂。

    世尊三昧。

    迦葉不知。

    迦葉三昧。

    阿難不知。

    阿難三昧。

    商那和修不知。

    普慈三昧。

    諸人不知。

    諸人三昧。

    各各不知。

    所以道。

    譬如河中水。

    川流競奔逝。

    各各不相知。

    諸法亦如是。

    喝一喝曰。

    将謂合有與麼說話。

     上堂。

    舉雪峰問德山。

    從上諸聖。

    以何法示人。

    山曰。

    我宗無語句。

    亦無一法與人。

    雪峰從此有省。

    後有僧問雪峰曰。

    和尚見德山。

    得個甚麼便休去。

    峰曰。

    我當時空手去空手回。

    東山演曰。

    白雲今日說向透未過者。

    有兩個人。

    從東京來。

    問他甚處來。

    他卻道蘇州來。

    問伊蘇州事如何。

    他道一切尋常。

    雖然如是。

    瞞白雲不過。

    何故。

    隻為語音不同。

    畢竟如何。

    蘇州菱邵白藕。

    師曰。

    老東山。

    可謂長於譬喻。

    詞不逼切。

    雖然如是。

    要且隻說得德山雪峰影子邊事。

    若是齊眉共[跳-兆+屬]。

    并駕齊驅。

    未敢相許。

    何故。

    閩蜀同風。

    肚裡有蟲。

     佛涅盤上堂。

    湖光潋滟晴偏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淨法界身無出沒。

    不須惆怅怨芳時。

     上堂。

    舉東山演示衆曰。

    祖師說不着。

    諸佛看不見。

    四面老婆心。

    為君通一線。

    師曰。

    若教頻下淚。

    滄海也須乾。

     上堂。

    今日又是八月一。

    萬壑千岩俨秋色。

    牛帶寒鴉過别邨。

    善财何處尋彌勒。

     有誣師以事詣部使者。

    不滿意文緻其罪。

    師竟不與之辯。

    且毫無愠色。

    踰年。

    省憲白師冤。

    複劄請再住徑山。

    入院拈劄曰。

    前佛性命。

    後佛紀綱。

    總在者裡。

    凜然如朽索之馭六馬。

    危乎猶一發之引幹鈎。

    若非大丞相赤手提持。

    全肩擔荷。

    何處更有今日。

    諸人還委悉麼。

    車不橫推。

    理無曲斷。

    帝師。

    錫号明辨正宗廣慧禅師。

    洪武癸醜。

    诏有道沙門十人。

    集大天界。

    師居首。

    以病不及召對。

    賜還穹窿。

    戊午九月。

    索筆書偈而逝。

    茶毗。

    火焰五色。

    香氣襲人。

    齒牙數珠皆不壞。

    遺骨绀澤。

    如青瑠璃。

    舍利交綴。

    塔於所居之陰。

    複分爪發。

    歸徑山。

    葬於無等才塔右。

    壽六十八。

    臘五十一。

     蘇州府萬壽行中至仁禅師 自号澹居子。

    又号熙怡叟。

    鄱陽吳氏子。

    父仲華。

    為江州廣文。

    師生五歲。

    俾從州之報恩寺真牧純受業。

    七歲得度。

    識見超穎。

    會西土指空。

    赴英宗召。

    憩報恩。

    見師異之。

    授以毗尼。

    屬令參元叟。

    叟視師。

    軒渠一笑。

    師罔措。

    遂失展尼師壇。

    叟叱曰。

    參堂去。

    次日叟問。

    何處人。

    師曰鄱陽。

    叟曰。

    鄱陽湖。

    深多少闊多少。

    師展手作量勢。

    叟曰。

    不是不是。

    師曰。

    合取臭口。

    遂命掌記室。

    叟嘗謂人曰。

    仁書記。

    虎而翼者也。

    後出世蕲之德章。

    遷越之雲頂崇報。

    吳之虎丘萬壽。

    嘗室中。

    拈木枕子問僧。

    者個是甚麼。

    僧曰。

    也知和尚老婆心切。

    師擲枕於地。

    僧拟議。

    師便喝出。

     示衆。

    幻軀将逼從心年。

    松下經行石上眠。

    珍重北山龍象衆。

    普通年話幾時圜。

     上堂。

    疊疊遠山青。

    迢迢江水綠。

    盡日小吳軒。

    倚闌看不足。

    蓦喚侍者曰。

    收取拂子。

    便下座。

     上堂。

    禅性無生。

    離生禅想。

    禅性無住。

    離住禅寂。

    五台山上雲焏飯。

    佛殿階前狗尿天。

    剎竿頭上煎[饑-幾+追]子。

    三個猢狲夜簸錢。

     洪武初。

    上以鬼神之事問師。

    師以佛旨。

    撰書而對。

    上大悅。

    癸醜。

    蒲圻魏觀。

    為蘇郡守。

    三緻書延師。

    興複萬壽。

    使三返。

    師乃應。

    晚歲養閑於松林蘭若。

    洪武壬戌三月望示疾。

    十九日。

    同參如愚仲訊候曰。

    師行矣。

    諸子在旁。

    盍賜一言。

    為末後訓乎。

    師曰。

    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盤門。

    曰與師谛交。

    五十秋矣。

    此别直詣淨土相見。

    師厲聲曰。

    盡大千界。

    是個淨土。

    何處不相見。

    良久。

    索筆書偈。

    泊然而逝。

    世壽七十四。

    僧臘六十七。

     續燈正統卷之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