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一

關燈
金文。

    移光孝。

    及台之報恩。

    閩之雪峰。

    未幾。

    诏住靈隐。

    開山大慈。

    次遷瑞岩。

    應江心。

    無何。

    淨慈诏下。

    丐辭不允。

    明年。

    荊湖總臣。

    奏令僧道買紫衣師号。

    俾以師号住持。

    師憤然謂曰。

    若是則千金之子。

    皆可主法。

    我道殆矣。

    奏疏殿陛。

    上書廟堂。

    其議遂寝。

    诏徙天童。

    力辭東歸翠岩。

    育王虛席。

    複有旨起。

    師再辭不許。

    乃奉诏。

    表章大覺。

    祖述妙喜。

    秩然有序。

    上堂。

    膏雨及時。

    江山如洗。

    幽鳥語喬林。

    殘紅随遠水。

    可憐盲聾喑痖人。

    不識此方真教體。

     舉寶壽開堂三聖推出僧話。

    頌曰。

    一人客路如天遠。

    一個歸心似箭輕。

    彼此征途雖有異。

    須知同日到天庭。

     舉汾陽識得拄杖子行腳事畢話。

    頌曰。

    平地無因立話端。

    揭天聲撼怒濤寒。

    直饒識得拄杖子。

    也是封皮作信看。

    時天童除書再至。

    大參趙公。

    複請主淨慈。

    悉謝之。

    示疾書偈曰。

    業鏡高懸。

    七十二年。

    一椎擊碎。

    大道坦然。

    置筆泊然而逝。

     杭州府靈隐石鼓希夷禅師 舉琅琊覺法華舉相見話。

    頌曰。

    聞名不如見面。

    見面不如聞名。

    此地無金二兩。

    俗人沽酒三升。

    舉南泉曰。

    文殊普賢。

    昨夜三更。

    起佛見法見。

    每人與二十棒。

    趂出院也。

    趙州曰。

    和尚棒教誰吃。

    泉曰。

    且道。

    王老師過。

    在甚麼處。

    州禮拜而出。

    頌曰。

    春風吹落碧桃花。

    一片流經十萬家。

    誰在畫樓沽酒處。

    相邀來吃趙州茶。

     和梁山遠十牛圖頌。

    一尋牛。

    隻管區區向外尋。

    不知腳底已泥深。

    幾回芳草斜陽裡。

    一曲新豐空自吟。

    二見迹。

    枯木崖前差路多。

    草窠裡輥覺非麼。

    腳跟若也随人去。

    未免當頭蹉過他。

    三見牛。

    識得形容認得聲。

    戴嵩從此妙丹青。

    徹頭徹尾渾相似。

    子細看來未十成。

    四得牛。

    牢把繩頭莫放渠。

    幾多毛病未曾除。

    徐徐蓦鼻牽将去。

    且要回頭識舊居。

    五牧牛。

    甘分山林寄此身。

    有時亦踏馬蹄塵。

    不曾犯着他苗稼。

    來往空勞背上人。

    六騎牛還家。

    指點前坡即是家。

    旋吹桐角出煙霞。

    忽然變作還鄉曲。

    未必知音肯伯牙。

    七忘牛存人。

    欄内無牛趂出山。

    煙蓑雨笠亦空閑。

    行歌坐樂無拘系。

    赢得一身天地間。

    八人牛俱忘。

    慚愧衆生界已空。

    個中消息若為通。

    後無來者前無去。

    未審憑誰繼此宗。

    九返本還源。

    靈機不堕有無功。

    見色聞聲不用聾。

    昨夜金烏飛入海。

    曉來依舊一輪紅。

    十入廛垂手。

    者漢親從異類來。

    分明馬颔與驢腮。

    一揮鐵棒如風疾。

    萬戶千門盡豁開。

     福州府雪峰滅堂了宗禅師 上堂。

    空索索冷氷氷。

    清虛之理。

    畢竟無身。

    為甚麼卻有許多煙雨。

    會得麼。

    若會得。

    七種供養諸人。

    若會不得。

    滴水難消。

     甯波府雪窦野雲處南禅師 上堂。

    百計推尋。

    了不見面。

    一時休去。

    在處逢渠。

    長連床上。

    吃粥吃飯。

    取飽為期。

    我且問你。

    常住一粒米。

    是幾番過手。

     上堂。

    斬釘截鐵。

    特地乖張。

    就下平高。

    衲僧笑具。

    皇覺到此。

    有理難伸。

    未審。

    諸公如何理論。

     上堂。

    摩酰正眼。

    熙然赫然。

    一處該通。

    萬機頓赴。

    縛虎擒龍。

    驚天動地。

    且平常一句。

    又作麼生。

    莫把是非來辨我。

    浮生穿鑿不相幹。

     順天府薊州盤山思卓禅師。

    上堂。

    拈拄杖曰。

    登山渡水全藉者人。

    擲拄杖曰。

    相見易得好。

    共住難為情。

     上堂。

    寂寂惺惺。

    有氣死人。

    惺惺寂寂。

    無用頑石。

    嘻。

    下載清風付與誰。

     育王璞禅師法嗣 甯波府育王妙智從廓禅師 長溪林氏子。

    幼穎悟不妄言。

    年十五剃染。

    見佛心才。

    懶庵需。

    後依大圓璞。

    有得。

    服勤數載。

     圓撫之。

    以為類己。

    得參妙喜於回雁峰下。

    複随侍徙育王。

    及圓繼席徑山。

    師典第一座。

    丞相沈公。

    以廬山請出世。

    而一香乃為大圓拈出也。

    次遷育王。

    孝宗即位。

    诏舍利寶塔詣行在。

    安奉禁中觀堂。

    召師對碧琳堂。

    問。

    舍利從何發現。

    師曰。

    從陛下聖心發現。

    上大悅。

    賜師妙智禅師号。

    日本國王。

    閱師偈語。

    自言有所發明。

    歲修弟子禮。

    且送材建舍利殿。

    師晚投老於烏石山。

    立笑月庵。

    作終焉計。

    淳熙庚子。

    示微恙。

    說偈而逝。

    壽六十二。

    臈四十七。

    塔於庵之寝室。

     雪峰然禅師法嗣 如如顔丙居士 有僧舉趙州見南泉有主沙彌話問者。

    士以頌答曰。

    解把一莖茅草。

    喚作丈六金身。

    會得頭頭皆是道。

    眼中瞳子面前人。

     頌子湖狗話曰。

    貧家無所有。

    隻養一隻狗。

    便是佛出來。

    也須遭一口。

     大鑒下第十九世 青原禋禅師法嗣 吉安府青原淨居正庵宗廣禅師 僧問。

    不在内。

    不在外。

    不在中間。

    且道。

    在甚麼處。

    師曰。

    逢人不得錯舉。

    曰還有請益分也無。

    師曰。

    弄巧成拙。

    僧禮拜。

    師曰。

    卻較些子。

     上堂。

    父子相承住此山。

    叢林軌則沒多般。

    主賓色色皆仍舊。

    蓦召大衆。

    且道。

    仍舊後如何。

    一炷清香答聖顔。

    下座。

     上堂。

    不用愛聖。

    聖是假名。

    不用厭凡。

    凡是妄立。

    但得聖凡情盡。

    自然物我雙忘。

    正恁麼時。

    憑誰委悉。

    拈拄杖曰。

    石女穿針山色秀。

    木人牽線海雲生。

    乃卓一卓。

    下座。

     鼓山永禅師法嗣 杭州府淨慈晦翁悟明禅師 福州人。

    上堂。

    舉夾山會下一僧到高亭。

    才禮拜。

    亭便打。

    僧曰。

    特來禮拜師何打。

    又拜。

    亭又打趂出。

    僧回。

    舉似夾山。

    山曰。

    會麼。

    曰不會。

    山曰。

    賴汝不會。

    汝若會。

    即夾山口啞去。

    應庵曰。

    高亭一期。

    忍俊不禁。

    争奈拄杖放行太速。

    者僧當時若是個漢。

    莫道高亭夾山。

    便是達磨出來也。

    斬為三段。

    何故。

    家肥生孝子。

    國霸有謀臣。

    師曰。

    高亭夾山。

    門庭施設。

    各得其宜。

    但中間一人較些子。

    明果與麼道也。

    是鞏縣茶瓶。

    嘉定丁醜。

    師纂修聯燈會要。

    傳于叢林。

     靈隐善禅師法嗣 杭州府徑山藏叟善珍禅師 泉州南安呂氏子。

    年十三。

    依郡之崇福落發。

    十六遊方。

    至杭受具。

    谒妙峰於靈隐。

    入室悟旨。

    後出世住裡之光孝。

    升承天。

    次遷安吉之思溪圓覺。

    福之雪峰。

    複以朝命。

    移育王與徑山。

    據室。

    者裡是問訊燒香了。

    來老僧身邊。

    立地底所住麼。

    呆子你自鈍置。

    猶可莫來鈍置老僧。

     示衆。

    古者道。

    知之一字。

    衆妙之門。

    又有道。

    知之一字。

    衆禍之門。

    隻者二門入得。

    更須出得。

    三世諸佛出不得。

    六代祖師出不得。

    天下老和尚出不得。

    何故。

    變鐵成金易。

    變金成鐵難。

     上堂。

    慧大地。

    是紫磨金色身。

    諸人每日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