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
關燈
小
中
大
僧問。
三聖問雪峰。
透網金鱗。
未審以何為食。
峰雲。
待汝出網來。
即向汝道。
意旨如何。
師曰。
同途不同轍。
曰三聖道。
一千五百人善知識。
話頭也不識。
峰雲。
老僧住持事繁。
又作麼生。
師曰。
前箭猶輕後箭深。
曰祇如雪窦道。
可惜放過。
好與三十棒。
者棒一棒也較不得。
直是罕遇作家。
意又作麼生。
師曰。
陣敗說兵書。
曰者棒是三聖合吃。
雪峰合吃。
師以拂子擊禅床曰。
者裡薦取。
示衆。
衲僧拄杖子。
不用則已。
用則如鸩鳥落水。
魚鼈皆死。
正按旁提。
風飒飒地。
獨步大方。
殺活在我。
所以道。
千人排門。
不如一人拔關。
若一人拔關。
千人萬人得到安樂田地。
還知麼。
鴛鴦繡出從君看。
不把金針度與人。
示衆。
觀色即空。
成大智故。
不住生死。
觀空即色。
成大悲故。
不證涅盤。
生死不住。
涅盤不證。
漢地不收。
秦地不管。
且道。
在甚麼處安身立命。
莫是昭昭於心目之間。
而相不可睹。
晃晃於色塵之内。
而理不可分麼。
莫是起坐鎮相随。
語默同居止麼。
若恁麼。
總是髑髅前敲磕。
須知過量人。
自有過量用。
且作麼生是過量用。
北鬥藏身雖有語。
出群消息少人知。
退國清。
居景星岩。
與吳芾友。
淳熙戊戌。
又自景星赴隐靜。
鎮江府焦山或庵師體禅師 台州羅氏子。
初參此庵。
舉十方同聚會。
個個學無為。
此是選佛場。
庵遽震威一喝。
師大悟。
有以天封勉師出世者。
師搖手曰。
我不解懸羊賣狗也。
即遁去。
乾道初。
瞎堂住國清。
於江心稠人中得。
請師為第一座。
後出住平江覺報。
淳熙。
移焦山。
上堂。
舉臨濟示衆四喝公案。
乃召衆曰。
者個公案。
天下老宿。
拈掇甚多。
第恐皆未盡善。
焦山不免四棱着地。
與諸人分明注解一徧。
如何是踞地師子。
咄。
如何是金剛王寶劍。
咄。
如何是探竿影草。
咄。
如何是一喝不作一喝用。
咄。
若也未會。
拄杖子與焦山吐露看。
卓一下曰。
笑裡有刀。
又卓一下曰。
毒蛇無眼。
又卓一下曰。
忍俊不禁。
又卓一下曰。
出門是路。
更有一機。
舉話長老。
也理會不得。
上堂。
熱月須搖扇。
寒來旋着衣。
若言空過日。
大似不知時。
上堂。
年年浴佛在今朝。
目擊迦維路不遙。
果是當時曾示現。
宜乎惡水蓦頭澆。
上堂。
道生一。
無角鐵牛眠少室。
一生二。
祖父開田說大義。
二生三。
梁間紫燕語呢喃。
三生萬物。
男兒活計離窠窟。
多處添少處減。
大蟲怕吃生人膽。
有若無。
實若虛。
争掩骊龍明月珠。
是則是。
祇如焦山。
坐斷諸方舌頭一句。
作麼生道。
肚無偏僻病。
不怕冷油韲。
拍禅床。
下座。
僧問。
如何是即心即佛。
師曰。
鼎州出獰争神。
曰如何是非心非佛。
師曰。
閩蜀同風。
曰如何是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師曰。
窮坑難滿。
問。
起滅不停時如何。
師曰。
謝供養。
問。
我有沒弦琴。
久居在曠野。
不是不會彈。
未遇知音者。
知音既遇。
未審如何品弄。
師曰。
鐘作鐘鳴。
鼓作鼓響。
曰雲門放洞山三頓棒。
意旨如何。
師曰。
和身倒和身擂。
曰他道。
飯袋子。
江西湖南便恁麼去。
又作麼生。
師曰。
淚出痛腸。
曰真金須是紅爐煅。
白玉還他妙手磨。
師曰。
添一點也難為。
室中。
嘗舉苕帚柄。
問學者曰。
依俙苕帚柄。
仿髴赤斑蛇。
衆皆下語不契。
有僧請益。
師示以頌曰。
依俙苕帚柄。
彷佛赤斑蛇。
棒下無生忍。
臨機不識爺。
己亥八月朔。
示微疾。
染翰别郡守。
夜半書偈辭衆曰。
鐵樹開華。
雄雞生卵。
七十二年。
搖籃繩斷。
擲筆示[寂-又]。
常州府華藏湛堂智深禅師 武林人。
佛涅盤日上堂。
兜率降生。
雙林示滅。
掘地讨天。
虛空釘橛。
四十九年。
播土揚塵。
三百餘會。
納盡敗缺。
盡力布網張羅。
未免喚龜作鼈。
末後拘屍城畔。
椁示雙趺。
冷眼看來。
大似弄巧成拙。
卓拄杖曰。
若無者個道理。
千古之下。
誰把口說。
且道。
是甚麼道理。
癡人面前。
切忌漏洩。
杭州府上竺證悟圓智禅師 台州林氏子。
依白蓮仙。
問具變之道。
蓮指行燈曰。
如此燈者。
離性絕非。
本自空[寂-又]。
理則具矣。
六凡四聖。
所見不同。
變則在焉。
師不契。
後因掃地。
誦法華經。
至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
始谕旨。
告蓮。
蓮然之。
師領徒以來。
常患本宗學者。
囿名相膠筆錄。
至以天台之傳。
為文字學。
南宗鄙之。
乃谒此庵。
夜語次。
師舉東坡宿東林偈。
且曰。
也不易到此田地。
庵曰。
尚未見路徑。
何言到耶。
師曰。
祇如他道。
溪聲便是廣長舌。
山色豈非清淨身。
若不到此田地。
如何有者個消息。
庵曰。
是門外漢耳。
師曰。
和尚不吝。
可為說破。
庵曰。
卻祇從者裡。
猛着精彩觑捕看。
若觑捕得他破。
則亦知本命元辰落着處。
師通夕不寐。
及曉鐘鳴。
去其秘畜。
以前偈别曰。
東坡居士太饒舌。
聲色關中欲透身。
溪若是聲山是色。
無山無水好愁人。
持以告此庵。
庵曰。
向汝道是門外漢。
師禮謝。
有化馬祖殿瓦者。
求語發揚。
師書曰。
寄語江西老古錐。
從教日炙與風吹。
兒孫不是無料理。
要見氷消瓦解時。
此庵見之。
笑曰。
須是者阇黎始得。
參政錢端禮居士 字處和。
号松窗。
從此庵發明己事。
凡宗門旨趣。
一一極之。
淳熙丙申冬。
簡堂歸住平田。
遂與往來。
丁酉秋。
微恙。
修書召堂及國清瑞岩主僧。
有訣别之語。
堂與二禅詣榻次。
公起趺坐。
言笑移時。
即書曰。
浮世虛幻。
本無去來。
四大五蘊。
必歸終盡。
雖佛祖具大威德力。
亦不能免者一着。
天下老和尚。
一切善知識。
還有跳得過者無。
蓋為地水火風因緣和合。
暫時湊泊。
不可錯認為己有。
大丈夫。
磊磊落落。
當用處把定。
立處皆真。
順風使帆。
上下水皆可。
因齋慶贊。
去留自在。
此是上來諸聖。
開大解脫一路涅盤門。
本來清淨空寂境界。
無為之大道也。
今吾如是。
豈不快哉。
塵勞外緣。
一時掃盡。
荷諸山垂顧。
鹹願證明。
伏惟珍重。
置筆顧簡堂曰。
某坐去好卧去好。
堂曰。
相公去便了。
理會甚麼坐卧。
公笑曰。
法兄。
當為祖道自愛。
遂斂目而逝。
續燈正統卷之五
三聖問雪峰。
透網金鱗。
未審以何為食。
峰雲。
待汝出網來。
即向汝道。
意旨如何。
師曰。
同途不同轍。
曰三聖道。
一千五百人善知識。
話頭也不識。
峰雲。
老僧住持事繁。
又作麼生。
師曰。
前箭猶輕後箭深。
曰祇如雪窦道。
可惜放過。
好與三十棒。
者棒一棒也較不得。
直是罕遇作家。
意又作麼生。
師曰。
陣敗說兵書。
曰者棒是三聖合吃。
雪峰合吃。
師以拂子擊禅床曰。
者裡薦取。
示衆。
衲僧拄杖子。
不用則已。
用則如鸩鳥落水。
魚鼈皆死。
正按旁提。
風飒飒地。
獨步大方。
殺活在我。
所以道。
千人排門。
不如一人拔關。
若一人拔關。
千人萬人得到安樂田地。
還知麼。
鴛鴦繡出從君看。
不把金針度與人。
示衆。
觀色即空。
成大智故。
不住生死。
觀空即色。
成大悲故。
不證涅盤。
生死不住。
涅盤不證。
漢地不收。
秦地不管。
且道。
在甚麼處安身立命。
莫是昭昭於心目之間。
而相不可睹。
晃晃於色塵之内。
而理不可分麼。
莫是起坐鎮相随。
語默同居止麼。
若恁麼。
總是髑髅前敲磕。
須知過量人。
自有過量用。
且作麼生是過量用。
北鬥藏身雖有語。
出群消息少人知。
退國清。
居景星岩。
與吳芾友。
淳熙戊戌。
又自景星赴隐靜。
鎮江府焦山或庵師體禅師 台州羅氏子。
初參此庵。
舉十方同聚會。
個個學無為。
此是選佛場。
庵遽震威一喝。
師大悟。
有以天封勉師出世者。
師搖手曰。
我不解懸羊賣狗也。
即遁去。
乾道初。
瞎堂住國清。
於江心稠人中得。
請師為第一座。
後出住平江覺報。
淳熙。
移焦山。
上堂。
舉臨濟示衆四喝公案。
乃召衆曰。
者個公案。
天下老宿。
拈掇甚多。
第恐皆未盡善。
焦山不免四棱着地。
與諸人分明注解一徧。
如何是踞地師子。
咄。
如何是金剛王寶劍。
咄。
如何是探竿影草。
咄。
如何是一喝不作一喝用。
咄。
若也未會。
拄杖子與焦山吐露看。
卓一下曰。
笑裡有刀。
又卓一下曰。
毒蛇無眼。
又卓一下曰。
忍俊不禁。
又卓一下曰。
出門是路。
更有一機。
舉話長老。
也理會不得。
上堂。
熱月須搖扇。
寒來旋着衣。
若言空過日。
大似不知時。
上堂。
年年浴佛在今朝。
目擊迦維路不遙。
果是當時曾示現。
宜乎惡水蓦頭澆。
上堂。
道生一。
無角鐵牛眠少室。
一生二。
祖父開田說大義。
二生三。
梁間紫燕語呢喃。
三生萬物。
男兒活計離窠窟。
多處添少處減。
大蟲怕吃生人膽。
有若無。
實若虛。
争掩骊龍明月珠。
是則是。
祇如焦山。
坐斷諸方舌頭一句。
作麼生道。
肚無偏僻病。
不怕冷油韲。
拍禅床。
下座。
僧問。
如何是即心即佛。
師曰。
鼎州出獰争神。
曰如何是非心非佛。
師曰。
閩蜀同風。
曰如何是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師曰。
窮坑難滿。
問。
起滅不停時如何。
師曰。
謝供養。
問。
我有沒弦琴。
久居在曠野。
不是不會彈。
未遇知音者。
知音既遇。
未審如何品弄。
師曰。
鐘作鐘鳴。
鼓作鼓響。
曰雲門放洞山三頓棒。
意旨如何。
師曰。
和身倒和身擂。
曰他道。
飯袋子。
江西湖南便恁麼去。
又作麼生。
師曰。
淚出痛腸。
曰真金須是紅爐煅。
白玉還他妙手磨。
師曰。
添一點也難為。
室中。
嘗舉苕帚柄。
問學者曰。
依俙苕帚柄。
仿髴赤斑蛇。
衆皆下語不契。
有僧請益。
師示以頌曰。
依俙苕帚柄。
彷佛赤斑蛇。
棒下無生忍。
臨機不識爺。
己亥八月朔。
示微疾。
染翰别郡守。
夜半書偈辭衆曰。
鐵樹開華。
雄雞生卵。
七十二年。
搖籃繩斷。
擲筆示[寂-又]。
常州府華藏湛堂智深禅師 武林人。
佛涅盤日上堂。
兜率降生。
雙林示滅。
掘地讨天。
虛空釘橛。
四十九年。
播土揚塵。
三百餘會。
納盡敗缺。
盡力布網張羅。
未免喚龜作鼈。
末後拘屍城畔。
椁示雙趺。
冷眼看來。
大似弄巧成拙。
卓拄杖曰。
若無者個道理。
千古之下。
誰把口說。
且道。
是甚麼道理。
癡人面前。
切忌漏洩。
杭州府上竺證悟圓智禅師 台州林氏子。
依白蓮仙。
問具變之道。
蓮指行燈曰。
如此燈者。
離性絕非。
本自空[寂-又]。
理則具矣。
六凡四聖。
所見不同。
變則在焉。
師不契。
後因掃地。
誦法華經。
至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
始谕旨。
告蓮。
蓮然之。
師領徒以來。
常患本宗學者。
囿名相膠筆錄。
至以天台之傳。
為文字學。
南宗鄙之。
乃谒此庵。
夜語次。
師舉東坡宿東林偈。
且曰。
也不易到此田地。
庵曰。
尚未見路徑。
何言到耶。
師曰。
祇如他道。
溪聲便是廣長舌。
山色豈非清淨身。
若不到此田地。
如何有者個消息。
庵曰。
是門外漢耳。
師曰。
和尚不吝。
可為說破。
庵曰。
卻祇從者裡。
猛着精彩觑捕看。
若觑捕得他破。
則亦知本命元辰落着處。
師通夕不寐。
及曉鐘鳴。
去其秘畜。
以前偈别曰。
東坡居士太饒舌。
聲色關中欲透身。
溪若是聲山是色。
無山無水好愁人。
持以告此庵。
庵曰。
向汝道是門外漢。
師禮謝。
有化馬祖殿瓦者。
求語發揚。
師書曰。
寄語江西老古錐。
從教日炙與風吹。
兒孫不是無料理。
要見氷消瓦解時。
此庵見之。
笑曰。
須是者阇黎始得。
參政錢端禮居士 字處和。
号松窗。
從此庵發明己事。
凡宗門旨趣。
一一極之。
淳熙丙申冬。
簡堂歸住平田。
遂與往來。
丁酉秋。
微恙。
修書召堂及國清瑞岩主僧。
有訣别之語。
堂與二禅詣榻次。
公起趺坐。
言笑移時。
即書曰。
浮世虛幻。
本無去來。
四大五蘊。
必歸終盡。
雖佛祖具大威德力。
亦不能免者一着。
天下老和尚。
一切善知識。
還有跳得過者無。
蓋為地水火風因緣和合。
暫時湊泊。
不可錯認為己有。
大丈夫。
磊磊落落。
當用處把定。
立處皆真。
順風使帆。
上下水皆可。
因齋慶贊。
去留自在。
此是上來諸聖。
開大解脫一路涅盤門。
本來清淨空寂境界。
無為之大道也。
今吾如是。
豈不快哉。
塵勞外緣。
一時掃盡。
荷諸山垂顧。
鹹願證明。
伏惟珍重。
置筆顧簡堂曰。
某坐去好卧去好。
堂曰。
相公去便了。
理會甚麼坐卧。
公笑曰。
法兄。
當為祖道自愛。
遂斂目而逝。
續燈正統卷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