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問答

關燈
知初地。

    已知為一百即五百。

    若以二乘為二百者有妨。

    以化城是東果已度竟故。

    化城已後方便度二百。

    然二乘未過寶何故須進途二百二界即五道故不通為五百總為五百。

    言化城者無而忽有名之為化。

    防非捍敵目之為城。

    度三百由旬衆人度退。

    商主方便權說二乘滅谛涅槃解其疲倦。

    今前進同趣寶所。

    言寶者諸師不同。

    随人有異。

    今案此文位當種性羅漢回心位當十信。

    若論斷或初地齊功心位同十信。

    論其究竟佛地方息進求。

    今就大乘果滿故言實。

    何者藏法師以三界為三百。

    二原為二即五百。

    惠淨法師以五道為五百。

    三途為三百。

    人天二百即五百。

    并此以宗三類不同。

    地意即同 問。

    如來十八不共法何者是 答。

    一身無失。

    二口無失念無失。

    四無不定心。

    五無異相。

    六不知以舍心。

    七欲無滅。

    八念無滅。

    九智無滅。

    十通無滅。

    十解脫無滅。

    十解脫知見無滅。

    十三身業修智慧行。

    十四口業修智慧行。

    十五意業修智慧智慧者無障。

    十七智慧知未來無障。

    十八智慧智見在無障。

    如業身三四口意三。

    皆悉已離三業清淨故言無失。

    乃至智慧懸鑒三世皆悉通達故言無事。

    此十八者唯佛獨證。

    菩薩聲聞皆莫能得故言不共。

    疏言體者八法為體。

    謂思相欲勝解念定惠勤 問。

    何名十力 答。

    十力者。

    一處非處力。

    二業力。

    三定力。

    四四根力。

    五念力。

    六性力。

    七過處道力。

    八宿命力。

    九天眼力。

    十漏盡力 問。

    經雲五衆之生滅未知。

    何者是五衆。

    假出所數列名釋義 答。

    五衆者五陰也。

    列名者。

    色受相行識也。

    色有青黃赤白。

    乃至識有八種。

    五各非一稱為衆。

    亦可言此之五陰乃有衆多生滅故。

    涅槃經雲。

    五陰名衆生。

    衆生名五陰。

    即其證也 問。

    經雲即方便說涅槃真實法。

    何者是涅槃真實法 答。

    一切真涅槃妄相真實無生無涅槃。

    是名為究竟。

    即是真實也。

    不滅名為涅槃。

    俱為衆生起或不順正理。

    廣造諸業流浪生死。

    對生死故說有涅槃。

    若能知生死涅槃本來二不是真實故。

    上文言我雖說涅槃是亦非真滅。

    又言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楞伽又言。

    我所說者妄智識滅名為涅槃。

    即其證也 問。

    此經既雲破三歸一味知三外則有一三内即有一 答。

    三内即有一。

    非是三外别有一所以得知。

    初出現道樹徘徊三七觀機無堪受大乘者。

    何以于一開三分途漸引靈山會上根器方成。

    攝彼三權總歸一處。

    故知三一本自無殊。

    汝等所行是菩薩道。

    即其證也 問。

    經雲道場所得法。

    未知何者是道場何名所得法 答。

    道場者。

    菩提樹下金剛寶坐。

    得道處中謂之為場。

    所得法者。

    三無數修因成果滿湛覺真如是得法故。

    涅槃經雲。

    諸佛世尊。

    從六波羅蜜三十七品十一空求至大涅槃。

    即其義也 問。

    經雲日月燈明佛為妙光菩薩說妙法花經。

    滿六十劫時會經者乃如食頃。

    此即多少相違長短乖反 答。

    燈明出世救物為懷悲願不窮。

    時經六十群機慕道渴仰憶深禀教恬神說如食頃故。

    下文言是時衆中無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

    亦可言燈明神力長中短短中現長轉彼心識令如食頃故。

    下文言釋迦牟尼佛乃四衆默然而坐。

    經五十小劫。

    佛神力故。

    令諸大衆謂如半日 問。

    經雲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

    何故久坐十劫不得成佛。

    何名法不現前 答。

    據論實行因滿名成。

    為物潛形示言始就禀機赴感延促任情。

    緣彼群品經停十劫化物未暢法不現前。

    機教相應方言乃現故。

    大威德世尊。

    為度衆生故。

    于無量億歲爾乃成佛 問。

    大通智勝佛。

    即轉十二行法輪。

    未知何者是十二行法輪。

    假出數列名解義 答。

    十二行法輪者。

    謂三轉四谛謂也。

    三轉者。

    一示相轉。

    二勸修。

    三引證。

    示相者謂此是苦。

    此是集。

    此是滅。

    此是道。

    勸修者。

    謂者汝應證道汝應修。

    引證者。

    謂引已以為證者。

    我已知集。

    我已斷滅。

    我已證道。

    我已修三四即是十二也。

    又解四谛各有四行即十二。

    苦谛下四行者。

    謂因舉有緣。

    滅谛下四行者。

    謂滅正妙離。

    道谛下四行者。

    謂道如我四谛谛别三轉四行各有十二行。

    今言十二者。

    以四谛俱同三共十二。

    舉其通數言十二行法輪。

     問。

    經雲大聖轉法輪度苦惱衆生。

    未知大聖是□轉何法輪雲何名轉 答。

    大聖者謂大通智勝佛也。

    斯乃十方無比三界獨尊。

    神化通機故言大聖。

    轉法輪者以已所得說據群機法從佛流謂之為轉。

    輪者以修環運動為義。

    如來放命機攝衆生。

    以機行教轉凡成聖故曰法輪。

    轉何輪者對彼三根轉三乘教。

    謂四谛十二緣六波羅蜜也。

    揔而言之法輪有三。

    一名轉法輪。

    二名照法輪。

    三名轉輪。

    三乘别機教俱識未得究竟。

    為一乘所收有遷動之名為轉。

    為大菩薩等說諸部波若。

    顯理途明照彼大機名照法輪。

    大乘頓教果得圓滿。

    揔苞三乘衆聖共臻諸佛護念名持法輪。

    今明大通三輪俱轉故。

    上文言時三轉十二法輪。

    及廣說十二因緣法。

    為十六王子說阿耨菩提法。

    即其義也 問。

    經言百福相莊嚴何者是 答。

    如來具三十二相。

    一相中皆以百福者。

    以十善業為本。

    十善者始從不殺乃至不邪見。

    翻其十惡即名十善。

    即此十善即五十心初心猛利得五十福。

    後心終成得五十福即成百福 問。

    經雲入邪見稠林。

    若有若無等具足六十二。

    六十二見者何 答。

    六十二見者。

    謂世間常無常亦常亦無常非常非無常等四句。

    有邊無邊亦有邊亦無邊非邊非非邊等四句。

    如如不如如非如如非非如如等四句。

    三四十二句偈迷五陰。

    一一陰中各作十二句即六十帖。

    是身命各異命異二句即成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