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問論卷中(一百三十五問)
關燈
小
中
大
漢亦為四衆八部所歸依何足以顯大富長者故知群臣豪族不但四衆八部而已故知若四若八以名通難辨從德從位乃可甄分。
問經從爾時長者至注配劵疏其義何耶。
答曰計算者諸聖作論分别計度諸聖财故今謂淨土何須菩薩作論注記等者諸師作疏修撰文記廣雅雲注記也今謂淨土何有諸師作疏。
問眇目者何。
答曰一目少也視不正也又目匡陷急曰眇眇亦少也今謂何不合譬。
問經雲薦席厚暖為何義耶。
答曰無垢稱經四禅為床座淨命為裍褥今問何以将金粟之床蓐為作人之薦席若以釋長者師子座之茵蓐此則可然況淨名隻雲四禅床座從淨命生何曾淨命為茵蓐耶。
○藥艹喻品 問此品來意如何。
答曰佛法雖同機修有異故說此品今謂此品述成信解信解領譬始終不殊何以将異而述於同隻緣昔異令同反更别同令異非但領述差[牙*牙]亦乃開廢乖張論中上慢言無二者恐人一向撥無所會所會即是能會之本於一佛乘分别說三三外無一一外無三今會三歸一三一不二若撥無三還成撥一如衆藥為丸丸即是藥若不信藥豈信於丸存實舍權過亦如是。
問更有何途。
答曰譬喻品說乘三體一四人領解實一假三今此會門門即阿含教同機異名會其門如說四谛三根俱聞依陰處界緣起三性觀修有異名曰三乘故曰教同而機異也今問教為能诠體為所诠若教體一昔教三異已論一乘何須法華若破若會況論體教能所不成故乘三體一之言在昔三乘共行或在三祇百劫教理對言之若彼兩三對於圓極大小永隔能所天殊如大經雲我與彌勒共論世谛五百聲聞謂說真谛故知二乘但知其名而不知義螢光之智無照大千共學之乘預圓妙今既會教而不會機又機異之言為唯藥艹亦在法譬及宿世耶若唯藥艹述領不成述既不成三周天隔況教本被物空教何為是則佛自說同衆生常異用會教為若言同聞四谛三根不同以為例者不同之教非摩诃衍如殃掘雲雲何名四所謂四谛此聲聞宗非摩诃衍豈得将於會教而不會機将不會機證於會教何況本論但雲雨譬不雲艹木艹木表異一雨顯同況同是即異而同故使治謗無别經論泯合釋強令乖又論雲不離我身是無上義故知不離艹木即是一地由是乃名無上故也。
問何名藥艹。
答曰治疾神功名藥受潤之形名艹有藥是艹有藥非艹有艹非藥非艹非藥所喻亦爾理教行果俱名為藥今取行藥禀教修生不取餘名不能生長世出世種能生長者俱名為艹但取五乘不取生死惡道種艹今謂大小各有理教行果若以大治小則四俱非藥轉小為大則四俱生長若行獨長而三不長應當小行轉成大行而人仍住小理小果若本已得大理大果則教行二種亦不須長況言行長而禀於教還禀小教行亦無長故知教轉成大其行方長況言長者小轉成大迷轉成悟既存差别當其自位何須增長況複本立經唯為小安得更存人天差别應當亦是為人天耶況複今經雲為二乘令其轉小豈直令其但得小耶故知此經唯獨佛乘不須餘釋。
問曾聞人問準論此經以雨為譬何故題雲藥艹喻耶。
答曰論取能潤經取能喻之體以破彼疑今謂能潤是佛之大教所譬是物昔機殊何不雲機殊是一教所雨所譬本在於潤同若殊機禀同仍恒各别則未受大化非此中取豈以不受之差用為此品題目若也此品既其差别方便對昔昔教仍存三車一車猶在窮子父子客作不移授記聲聞元來敗種故知窮子所領佛述徒施。
問曾聞人問此品亦有二木何不标艹木品耶。
答據理實爾今問縱以二木為藥成艹木品此之艹木為是能治為成所治若所治順差别性若成能治則順一雨既存差别此經應更新得小果及人天耶如其無者差别不成若隻重叙差别不同何經無之更須此教又雲艹寬木狹艹小木大顯通三乘不唯於大顯潤生長不唯成就今謂等作差别艹乃人天二乘大艹仍為菩薩二木雖後後攝於前能攝則寬所攝則狹應雲三艹名寬體狹二木名狹體寬又三艹名寬位短二木名狹位長艹通大小人天不應唯小木通大小菩薩名則唯大故此所潤不能顯於差别若言不顯成就此亦不能增長本為成熟豈有長而不成是故文雲華艹敷實皆一地所生故知皆以地為成熟若地非成記亦非熟。
又雲古人有釋雲藥者是雨法藥能滋艹者是機所滋生性藥法成機二既雙彰便無難矣文雖不然理亦何爽今謂此釋會理唯小艹木得雨轉為藥王與地冥符同為一揆文體正爾於理複齊故此釋已差别義堕爾若許理然文必順理。
又雲前譬有所厭火宅所忻三車合譬但可總言此以所潤機殊破彼執一之病故唯以藥為喻今謂若許古釋何須複違譬中以宅對車車宅悉皆叙昔故雲三車出於火宅今此藥艹以對地雨艹木叙昔地雨顯今會昔從今功歸地雨義當譬中三一相對今一昔三會昔從今鹹皆等賜故知但不可以火宅忻厭例此施開故古人言正當其理得名能所具如向雲。
問經從爾時世尊至說不能盡其理如何。
答曰品文分三初贊印迦葉當知下陳述三品末二頌結成說實今問若其贊印會實及以陳述廢權品後偈文結成說實何以品内專辨不同科文與義其相既殊故知判釋未能稱理所以不可以差而述於會又曰顯彼所言尚未窮德故更自歎佛同長者汝同窮子今謂若以窮子長者顯同理須彼此會實故彼會窮子此存出生水火既殊安可異述。
問經從於一切法至一切智地何義耶無。
答今謂何不各從艹木而以至於智地故經雲於諸法乃至一切智慧又雲佛知根緣初與三乘後示佛智衆生不爾何理能知下喻及合皆有此勢今謂遍撿部内無有衆生不爾之文亦無衆生不知之說何以不達論旨判為不會之文正示令其鹹知地雨反以不知倒判經文請後學者分明勿謬餘雖不慜所承有由。
問山川何義。
玉篇雲山者産也生萬物故川者穿故今謂若釋字義何往不然法相如何。
問經從諸樹大小至各有所受其相雲何。
答此豎長也論說大木不離我身是種子無上大艹之中分大小樹不退位前名為小樹不退位後名為大樹此文二義一七地已前名為小樹八地已上名為大樹具四不退故準下頌文但為二木分上中下故合二木以分三品謂五地已前名下六七八為中九十為上此不攝地前故又取地前純有漏修故名為下初七名中有漏無漏二雜修故八地已上純無漏修故又雲地前為小地上為大證不退故又雲二樹各立三品住行向為小樹中三信入初住初住成八相大樹三者初二三地下四五六中七八九十上名超二乘又於三艹各分三位今謂所釋甚多理無二是佛意何必令多釋耶然論雲大樹不離我身是種子無上者此有深旨於艹木中大樹居末仍雲種子是生長義言不離我身者即知此位明於常住若雲七地已前為小樹者與二乘何别若七地已前與二乘同八地已上但同大艹是則二木無安置處若雲頌文二木各三者對前成九既雲各三須各增長如何前約地位判耶何故複雲不攝地前既知不攝何須苦立縱兼地前及以登地亦同前破七地同二乘等以言八地已上純無漏故況複二木更各有三過分太雜故知艹木始從種子終至果實各各生長華果不同故得以上艹之中分於二木。
問經雲一雲所雨至華果敷實者何耶。
答曰禀潤差異今謂破意同前經雲所受各異者述法華前如法說三乘譬說三車信解窮子豈由指昔即令法華成差别耶。
問經雲破有法王其義如何。
答曰或破一有三界一業之所有故或破二有謂本有中有三四五九具如前說今謂推此增數意義不殊作尺此破此有與四阿含破有何别故知今經是二十五王三昧破二十五有見二十五有我性豈可與阿含同年哉。
問頌中慧雲含潤其義如何。
答曰雲有七德一慧雲含潤喻佛慈雲内含萬德待生機而降迹應器熟而宣揚今問一代教旨無不通然何以明於法華幽緻應雲隐實本而含潤開權迹以遍灑二電光晃曜喻佛化導今謂此亦通濫一代佛智應雲開顯光而并曜令權迹以瞑息三雷聲遠震驚覺有情喻佛出世諸魔恐怖今問怖魔始感已當斯号況又複不知與涅盤八魔華嚴十魔雲何同異若直爾言破隻是道場破天子耳乃是四階現成之相都非法華振驚之儀況魔怖在昔雲潤於今四令衆悅預預喜逸也衆喜雲興悅當蔭覆喻佛舟航五趣也今謂若隻舟航五趣運載通於二乘尚乃兼於人天何能出諸不退應雲蔭一乘之慈雲令七善而悅豫五日光掩蔽喻除煩惱華嚴雲掩邪見光小乘有部已破邪見既大乘圓常須除偏小六地上清涼喻令有情居生死地得涅盤故此亦化城二地何關開會一乘應雲令於二死之地得實相之清涼七叆叇垂布如可承攬喻佛降靈慈悲興盛今謂應迹與降靈大同一代始終并屬斯意然須分别初後不同佛慈暢遂降靈意周廣雅雲雲盛貌也如上略述為對他辭古人消申意不全爾雲本蔭於艹木今皆禀於一潤一潤理顯七義可從佛慧斯亡分張何益。
問經從山川至百谷并茂其義何耶。
答谷者續也楊泉物理論雲梁者黍稷之總名稻者粇糯之通号菽者衆豆之總稱三谷各二十合有六十蔬果之實是助谷亦各二十凡為百谷詩雲播厥百谷周易曰百谷灑於地蒲桃應作萄張骞西域使還得石榴胡桃蒲桃廣志曰蒲桃有白黑黃小艹無種性得譬人天今謂前釋品題即以人天為生長若是無性如何更生論雲六道之中唯有人天最勝發菩提心豈以新發心者即判為無性舊在人天者即為有性彼發心者後生人天還應無性決定無性後生餘國必須有性故法華已前諸聲聞人無非無性何經簡彼發心之餘名為定性不信法華真實之說而執權論方便之文論自弘法華前經或探取於法華對昔而用定判聲聞不發故不可也執實謗權尚招重譴執權謗實意在何之。
問其雲所出至皆得鮮澤其義何耶。
答曰上中下根既并在樹故二木并三故知并有根等四義總喻因果今謂當知昔教木艹既殊因果複别何以通用一種因果而釋二木等耶。
問經如其大小至各得滋茂其義何耶。
答曰三乘差别今問何不知所潤是一若爾徒雲取實無實可論。
問經從以一妙音至而作因緣者何耶。
答曰為大乘也設說二權皆為種智今謂種種之言本在於昔若更存三何會之有。
問經從一切衆生至住於諸地其義何耶。
答曰諸者三乘十地謂乾慧乃至佛地今謂諸言不一何為獨列乾慧等名況複乾慧之名不關歡喜等位故知三乘共地不與五十二位相關況諸地之言豈必雲地意語随所依者皆名為地若不爾者何須置於随力之言。
問經從又諸佛子至名為大樹者何耶。
答曰此即大艹分為此二今謂隻聞從大出小不聞從艹生樹況複地前而為小樹小樹之前無位可論若爾小艹既分為二木則小艹之位全無以别攝總但有二艹二木而已或但三艹而無二木又辨不知中七地猶屬不知之人非今經攝何以此中小艹人天悉皆受潤若雲各不自知十地亦非今經所攝若唯佛能知等覺亦在不知之限況知與不知佛鹹為說說與不說如來能知應當此經佛自顯實故恐不穩又以地前而為大艹七地已下而為小木八地已上而為大木多釋意拟收羅不意反成回惑。
又曰或初發心而成正覺此經八生至一生得或雲三祇方得諸師於此衆義不同然本論說劫有晝夜月時年諸能超者雖超前劫不超後劫今問彌勒超九劫為超何劫幾夜幾時幾月等耶故此說者不達論旨論中因釋經中日月燈明無量劫壽即列晝等五劫名意顯總非指前四故論雲彼無量無邊劫故故不可以年等四劫消通妨難言不超者但論語小教當教不可超於當教應指别劫以為超義若大超於小頓超於漸豈有言超但超月時等五耶況引諸文不能會通同異之意三祇自在婆沙小教或在大乘僧祇後别初心成佛自在華嚴圓教初住八生乃至一生具曆諸地損生不同何須比望教教辨異。
○授記品 問授記品來意如何。
答曰論雲為三種無煩惱人染慢說三平等初說乘平等故授記故知上來佛說乘體有異便有人執乘體定異為此說記莂顯乘平等故有此品今謂不許執於乘體定異若不執者方堪授記豈可前文更說差别令生别解至此方雲顯乘平等若論說平等佛說仍差别乃是菩薩很[彳*戾]於佛若於前品定須異者聲聞之人於前品後及今品前何處執異而今品破之故知此品但是記前得解之人得解即是解前所說差即無差至今會已無差即差。
問此品之名有何差别。
答曰有雲在小無勝劣在大則有之如五百弟子同是無學成佛轉次而得授記二在小有勝劣在大無勝劣如學無學同時成佛三小劣大勝如阿難學地成佛在羅雲之前四小勝大劣反上今此四人不依根性同於初句同是無學前後作佛如迦葉觐三百萬億佛須菩提觐三百萬億那由他迦旃延初觐八千億後值二萬億大目連初觐八千億後觐二百萬億今謂此明觐佛多少豈此即辨成佛前後故值佛多成佛應速如四依位供佛多少多者速成故八恒位高初恒位下又若例四依供佛多少則四位不同今此四人為同為異又雲供佛少者是退心之人非樂久行今謂若退即供少而得速成隻須退行即得速成何須更立精進超劫況複若将四依供佛多少望於四人四人成佛隻如瞬頃何者二萬億數未有半稔許砂豈可聲聞不須供多菩薩即供佛多耶又若供多應在後者義亦有妨如身子得記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供養若幹千萬億佛應在最後何以最前滿願不雲供佛多少但雲過去諸佛所說法人中最為第一應最前記何以最後阿難羅雲并不雲供佛但雲於當來世應前反後以人不知涅盤存權此文約實及以供佛是淨土行與物結緣。
問何以迦葉名為光明。
答曰此說自體睹毫光而生明慧聽法義而瑩金光況久修因金光自飾故名光明今謂此乃通因非關别号又久修者從别得名故雲過去以金飾迦葉佛自爾已來身常金色映蔽餘光故名光明堆者聚土也阜者陵也玉篇雲高平曰陵大陵曰阜阜土也肥也長也。
問經從如從饑國來至乃敢食者何耶。
答曰小乘匮乏大乘之法名為饑國佛之一乘名大王馔今者得聞名為忽遇疑己無分不敢修行名未敢食與授佛記名得王教授後領納大乘修行忻當作佛名乃敢食今謂此中得記由聞譬周次自領解三由印述四人俱聞俱領俱述四中迦葉已與記訖餘三未蒙故引譬乞索表已忻慕乃遇記緣如忽遇王馔如四客俱至一已親聞餘三曉知大王通設故重請命方乃進餐故佛與其名号時節名為王教領受所記名乃敢食若以乏大乘法食名饑乃是全未聞於法譬若以修行待於王教汝等所行是菩薩道道行已具何須更修若以當修供佛為行既聞大法即已發心發心即須修菩薩行豈待記耶故知乏大乃在三請之初不關今記。
問經從我等亦如是至快樂者何耶。
答曰此合喻也義理同前此即請也聞佛音聲說一乘理總言我當作佛如見王食未蒙别記領受修行忻當佛果名未敢食蒙别授記如蒙王教即望修行忻當作佛名之為食今謂大旨同前一乘之理二處已餐法說之初鹹蒙教食謂善思念之譬說之初雲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豈可聞法未餐待記故知請記非請當行若前未有行何故乃雲始於今日得其果報。
問須菩提中記名雲何。
答曰解體相空但有假名故名名相今謂此諸聲聞誰不體空若言偏解應雲無相何名名相色空相即空勝色劣隻應從勝何得從劣又若以假名顯空隻可光明顯慧下去準此或雲名之與相二義俱空故名名相今謂名之與相二義俱空應名相空何名名相又雲假名相以授法一切俱然。
問記旃延名義如何。
答曰過去掃僧地身常金色又目睹毫光等故名閻浮金光今謂前文可爾次文猶通又曰瞻部提樹名在此洲無熱池岸側有經雲在此洲北岸近樹有紫金光映蔽日月。
問目連名義如何。
答曰多摩羅跋旃檀香者多是性義阿摩羅是無垢義梵聲含故遂略去阿跋陀羅是賢義檀香是唐音由大目連煩惱輕微名性無垢仁德如香可重如賢今謂已證無學後方聞一乘一切羅漢誰不爾也不審目連斷何煩惱何煩惱輕又亦應雲未得果前金光賢香俱由供塔於理未損。
○化城喻品 問化城品來意如何。
答曰論解七對治中第四有定人實無定而有增上慢以有世間三昧三摩跋提實無涅盤而生涅盤想治此想故說化城喻釋曰有學凡夫為說往事令憶念故此所起慢或在欲界分别或是上界煩惱三昧城者謂有學凡夫專心所求在無學身盡無生智後世間禅定所變解脫離能變無總名三昧此定有漏名為世間此中意說佛說三事名大涅盤三乘同得擇滅解脫即是無學道中所證生空理由此後時惑苦不生名為解脫佛說此脫名為化城生空智證
問經從爾時長者至注配劵疏其義何耶。
答曰計算者諸聖作論分别計度諸聖财故今謂淨土何須菩薩作論注記等者諸師作疏修撰文記廣雅雲注記也今謂淨土何有諸師作疏。
問眇目者何。
答曰一目少也視不正也又目匡陷急曰眇眇亦少也今謂何不合譬。
問經雲薦席厚暖為何義耶。
答曰無垢稱經四禅為床座淨命為裍褥今問何以将金粟之床蓐為作人之薦席若以釋長者師子座之茵蓐此則可然況淨名隻雲四禅床座從淨命生何曾淨命為茵蓐耶。
○藥艹喻品 問此品來意如何。
答曰佛法雖同機修有異故說此品今謂此品述成信解信解領譬始終不殊何以将異而述於同隻緣昔異令同反更别同令異非但領述差[牙*牙]亦乃開廢乖張論中上慢言無二者恐人一向撥無所會所會即是能會之本於一佛乘分别說三三外無一一外無三今會三歸一三一不二若撥無三還成撥一如衆藥為丸丸即是藥若不信藥豈信於丸存實舍權過亦如是。
問更有何途。
答曰譬喻品說乘三體一四人領解實一假三今此會門門即阿含教同機異名會其門如說四谛三根俱聞依陰處界緣起三性觀修有異名曰三乘故曰教同而機異也今問教為能诠體為所诠若教體一昔教三異已論一乘何須法華若破若會況論體教能所不成故乘三體一之言在昔三乘共行或在三祇百劫教理對言之若彼兩三對於圓極大小永隔能所天殊如大經雲我與彌勒共論世谛五百聲聞謂說真谛故知二乘但知其名而不知義螢光之智無照大千共學之乘預圓妙今既會教而不會機又機異之言為唯藥艹亦在法譬及宿世耶若唯藥艹述領不成述既不成三周天隔況教本被物空教何為是則佛自說同衆生常異用會教為若言同聞四谛三根不同以為例者不同之教非摩诃衍如殃掘雲雲何名四所謂四谛此聲聞宗非摩诃衍豈得将於會教而不會機将不會機證於會教何況本論但雲雨譬不雲艹木艹木表異一雨顯同況同是即異而同故使治謗無别經論泯合釋強令乖又論雲不離我身是無上義故知不離艹木即是一地由是乃名無上故也。
問何名藥艹。
答曰治疾神功名藥受潤之形名艹有藥是艹有藥非艹有艹非藥非艹非藥所喻亦爾理教行果俱名為藥今取行藥禀教修生不取餘名不能生長世出世種能生長者俱名為艹但取五乘不取生死惡道種艹今謂大小各有理教行果若以大治小則四俱非藥轉小為大則四俱生長若行獨長而三不長應當小行轉成大行而人仍住小理小果若本已得大理大果則教行二種亦不須長況言行長而禀於教還禀小教行亦無長故知教轉成大其行方長況言長者小轉成大迷轉成悟既存差别當其自位何須增長況複本立經唯為小安得更存人天差别應當亦是為人天耶況複今經雲為二乘令其轉小豈直令其但得小耶故知此經唯獨佛乘不須餘釋。
問曾聞人問準論此經以雨為譬何故題雲藥艹喻耶。
答曰論取能潤經取能喻之體以破彼疑今謂能潤是佛之大教所譬是物昔機殊何不雲機殊是一教所雨所譬本在於潤同若殊機禀同仍恒各别則未受大化非此中取豈以不受之差用為此品題目若也此品既其差别方便對昔昔教仍存三車一車猶在窮子父子客作不移授記聲聞元來敗種故知窮子所領佛述徒施。
問曾聞人問此品亦有二木何不标艹木品耶。
答據理實爾今問縱以二木為藥成艹木品此之艹木為是能治為成所治若所治順差别性若成能治則順一雨既存差别此經應更新得小果及人天耶如其無者差别不成若隻重叙差别不同何經無之更須此教又雲艹寬木狹艹小木大顯通三乘不唯於大顯潤生長不唯成就今謂等作差别艹乃人天二乘大艹仍為菩薩二木雖後後攝於前能攝則寬所攝則狹應雲三艹名寬體狹二木名狹體寬又三艹名寬位短二木名狹位長艹通大小人天不應唯小木通大小菩薩名則唯大故此所潤不能顯於差别若言不顯成就此亦不能增長本為成熟豈有長而不成是故文雲華艹敷實皆一地所生故知皆以地為成熟若地非成記亦非熟。
又雲古人有釋雲藥者是雨法藥能滋艹者是機所滋生性藥法成機二既雙彰便無難矣文雖不然理亦何爽今謂此釋會理唯小艹木得雨轉為藥王與地冥符同為一揆文體正爾於理複齊故此釋已差别義堕爾若許理然文必順理。
又雲前譬有所厭火宅所忻三車合譬但可總言此以所潤機殊破彼執一之病故唯以藥為喻今謂若許古釋何須複違譬中以宅對車車宅悉皆叙昔故雲三車出於火宅今此藥艹以對地雨艹木叙昔地雨顯今會昔從今功歸地雨義當譬中三一相對今一昔三會昔從今鹹皆等賜故知但不可以火宅忻厭例此施開故古人言正當其理得名能所具如向雲。
問經從爾時世尊至說不能盡其理如何。
答曰品文分三初贊印迦葉當知下陳述三品末二頌結成說實今問若其贊印會實及以陳述廢權品後偈文結成說實何以品内專辨不同科文與義其相既殊故知判釋未能稱理所以不可以差而述於會又曰顯彼所言尚未窮德故更自歎佛同長者汝同窮子今謂若以窮子長者顯同理須彼此會實故彼會窮子此存出生水火既殊安可異述。
問經從於一切法至一切智地何義耶無。
答今謂何不各從艹木而以至於智地故經雲於諸法乃至一切智慧又雲佛知根緣初與三乘後示佛智衆生不爾何理能知下喻及合皆有此勢今謂遍撿部内無有衆生不爾之文亦無衆生不知之說何以不達論旨判為不會之文正示令其鹹知地雨反以不知倒判經文請後學者分明勿謬餘雖不慜所承有由。
問山川何義。
玉篇雲山者産也生萬物故川者穿故今謂若釋字義何往不然法相如何。
問經從諸樹大小至各有所受其相雲何。
答此豎長也論說大木不離我身是種子無上大艹之中分大小樹不退位前名為小樹不退位後名為大樹此文二義一七地已前名為小樹八地已上名為大樹具四不退故準下頌文但為二木分上中下故合二木以分三品謂五地已前名下六七八為中九十為上此不攝地前故又取地前純有漏修故名為下初七名中有漏無漏二雜修故八地已上純無漏修故又雲地前為小地上為大證不退故又雲二樹各立三品住行向為小樹中三信入初住初住成八相大樹三者初二三地下四五六中七八九十上名超二乘又於三艹各分三位今謂所釋甚多理無二是佛意何必令多釋耶然論雲大樹不離我身是種子無上者此有深旨於艹木中大樹居末仍雲種子是生長義言不離我身者即知此位明於常住若雲七地已前為小樹者與二乘何别若七地已前與二乘同八地已上但同大艹是則二木無安置處若雲頌文二木各三者對前成九既雲各三須各增長如何前約地位判耶何故複雲不攝地前既知不攝何須苦立縱兼地前及以登地亦同前破七地同二乘等以言八地已上純無漏故況複二木更各有三過分太雜故知艹木始從種子終至果實各各生長華果不同故得以上艹之中分於二木。
問經雲一雲所雨至華果敷實者何耶。
答曰禀潤差異今謂破意同前經雲所受各異者述法華前如法說三乘譬說三車信解窮子豈由指昔即令法華成差别耶。
問經雲破有法王其義如何。
答曰或破一有三界一業之所有故或破二有謂本有中有三四五九具如前說今謂推此增數意義不殊作尺此破此有與四阿含破有何别故知今經是二十五王三昧破二十五有見二十五有我性豈可與阿含同年哉。
問頌中慧雲含潤其義如何。
答曰雲有七德一慧雲含潤喻佛慈雲内含萬德待生機而降迹應器熟而宣揚今問一代教旨無不通然何以明於法華幽緻應雲隐實本而含潤開權迹以遍灑二電光晃曜喻佛化導今謂此亦通濫一代佛智應雲開顯光而并曜令權迹以瞑息三雷聲遠震驚覺有情喻佛出世諸魔恐怖今問怖魔始感已當斯号況又複不知與涅盤八魔華嚴十魔雲何同異若直爾言破隻是道場破天子耳乃是四階現成之相都非法華振驚之儀況魔怖在昔雲潤於今四令衆悅預預喜逸也衆喜雲興悅當蔭覆喻佛舟航五趣也今謂若隻舟航五趣運載通於二乘尚乃兼於人天何能出諸不退應雲蔭一乘之慈雲令七善而悅豫五日光掩蔽喻除煩惱華嚴雲掩邪見光小乘有部已破邪見既大乘圓常須除偏小六地上清涼喻令有情居生死地得涅盤故此亦化城二地何關開會一乘應雲令於二死之地得實相之清涼七叆叇垂布如可承攬喻佛降靈慈悲興盛今謂應迹與降靈大同一代始終并屬斯意然須分别初後不同佛慈暢遂降靈意周廣雅雲雲盛貌也如上略述為對他辭古人消申意不全爾雲本蔭於艹木今皆禀於一潤一潤理顯七義可從佛慧斯亡分張何益。
問經從山川至百谷并茂其義何耶。
答谷者續也楊泉物理論雲梁者黍稷之總名稻者粇糯之通号菽者衆豆之總稱三谷各二十合有六十蔬果之實是助谷亦各二十凡為百谷詩雲播厥百谷周易曰百谷灑於地蒲桃應作萄張骞西域使還得石榴胡桃蒲桃廣志曰蒲桃有白黑黃小艹無種性得譬人天今謂前釋品題即以人天為生長若是無性如何更生論雲六道之中唯有人天最勝發菩提心豈以新發心者即判為無性舊在人天者即為有性彼發心者後生人天還應無性決定無性後生餘國必須有性故法華已前諸聲聞人無非無性何經簡彼發心之餘名為定性不信法華真實之說而執權論方便之文論自弘法華前經或探取於法華對昔而用定判聲聞不發故不可也執實謗權尚招重譴執權謗實意在何之。
問其雲所出至皆得鮮澤其義何耶。
答曰上中下根既并在樹故二木并三故知并有根等四義總喻因果今謂當知昔教木艹既殊因果複别何以通用一種因果而釋二木等耶。
問經如其大小至各得滋茂其義何耶。
答曰三乘差别今問何不知所潤是一若爾徒雲取實無實可論。
問經從以一妙音至而作因緣者何耶。
答曰為大乘也設說二權皆為種智今謂種種之言本在於昔若更存三何會之有。
問經從一切衆生至住於諸地其義何耶。
答曰諸者三乘十地謂乾慧乃至佛地今謂諸言不一何為獨列乾慧等名況複乾慧之名不關歡喜等位故知三乘共地不與五十二位相關況諸地之言豈必雲地意語随所依者皆名為地若不爾者何須置於随力之言。
問經從又諸佛子至名為大樹者何耶。
答曰此即大艹分為此二今謂隻聞從大出小不聞從艹生樹況複地前而為小樹小樹之前無位可論若爾小艹既分為二木則小艹之位全無以别攝總但有二艹二木而已或但三艹而無二木又辨不知中七地猶屬不知之人非今經攝何以此中小艹人天悉皆受潤若雲各不自知十地亦非今經所攝若唯佛能知等覺亦在不知之限況知與不知佛鹹為說說與不說如來能知應當此經佛自顯實故恐不穩又以地前而為大艹七地已下而為小木八地已上而為大木多釋意拟收羅不意反成回惑。
又曰或初發心而成正覺此經八生至一生得或雲三祇方得諸師於此衆義不同然本論說劫有晝夜月時年諸能超者雖超前劫不超後劫今問彌勒超九劫為超何劫幾夜幾時幾月等耶故此說者不達論旨論中因釋經中日月燈明無量劫壽即列晝等五劫名意顯總非指前四故論雲彼無量無邊劫故故不可以年等四劫消通妨難言不超者但論語小教當教不可超於當教應指别劫以為超義若大超於小頓超於漸豈有言超但超月時等五耶況引諸文不能會通同異之意三祇自在婆沙小教或在大乘僧祇後别初心成佛自在華嚴圓教初住八生乃至一生具曆諸地損生不同何須比望教教辨異。
○授記品 問授記品來意如何。
答曰論雲為三種無煩惱人染慢說三平等初說乘平等故授記故知上來佛說乘體有異便有人執乘體定異為此說記莂顯乘平等故有此品今謂不許執於乘體定異若不執者方堪授記豈可前文更說差别令生别解至此方雲顯乘平等若論說平等佛說仍差别乃是菩薩很[彳*戾]於佛若於前品定須異者聲聞之人於前品後及今品前何處執異而今品破之故知此品但是記前得解之人得解即是解前所說差即無差至今會已無差即差。
問此品之名有何差别。
答曰有雲在小無勝劣在大則有之如五百弟子同是無學成佛轉次而得授記二在小有勝劣在大無勝劣如學無學同時成佛三小劣大勝如阿難學地成佛在羅雲之前四小勝大劣反上今此四人不依根性同於初句同是無學前後作佛如迦葉觐三百萬億佛須菩提觐三百萬億那由他迦旃延初觐八千億後值二萬億大目連初觐八千億後觐二百萬億今謂此明觐佛多少豈此即辨成佛前後故值佛多成佛應速如四依位供佛多少多者速成故八恒位高初恒位下又若例四依供佛多少則四位不同今此四人為同為異又雲供佛少者是退心之人非樂久行今謂若退即供少而得速成隻須退行即得速成何須更立精進超劫況複若将四依供佛多少望於四人四人成佛隻如瞬頃何者二萬億數未有半稔許砂豈可聲聞不須供多菩薩即供佛多耶又若供多應在後者義亦有妨如身子得記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供養若幹千萬億佛應在最後何以最前滿願不雲供佛多少但雲過去諸佛所說法人中最為第一應最前記何以最後阿難羅雲并不雲供佛但雲於當來世應前反後以人不知涅盤存權此文約實及以供佛是淨土行與物結緣。
問何以迦葉名為光明。
答曰此說自體睹毫光而生明慧聽法義而瑩金光況久修因金光自飾故名光明今謂此乃通因非關别号又久修者從别得名故雲過去以金飾迦葉佛自爾已來身常金色映蔽餘光故名光明堆者聚土也阜者陵也玉篇雲高平曰陵大陵曰阜阜土也肥也長也。
問經從如從饑國來至乃敢食者何耶。
答曰小乘匮乏大乘之法名為饑國佛之一乘名大王馔今者得聞名為忽遇疑己無分不敢修行名未敢食與授佛記名得王教授後領納大乘修行忻當作佛名乃敢食今謂此中得記由聞譬周次自領解三由印述四人俱聞俱領俱述四中迦葉已與記訖餘三未蒙故引譬乞索表已忻慕乃遇記緣如忽遇王馔如四客俱至一已親聞餘三曉知大王通設故重請命方乃進餐故佛與其名号時節名為王教領受所記名乃敢食若以乏大乘法食名饑乃是全未聞於法譬若以修行待於王教汝等所行是菩薩道道行已具何須更修若以當修供佛為行既聞大法即已發心發心即須修菩薩行豈待記耶故知乏大乃在三請之初不關今記。
問經從我等亦如是至快樂者何耶。
答曰此合喻也義理同前此即請也聞佛音聲說一乘理總言我當作佛如見王食未蒙别記領受修行忻當佛果名未敢食蒙别授記如蒙王教即望修行忻當作佛名之為食今謂大旨同前一乘之理二處已餐法說之初鹹蒙教食謂善思念之譬說之初雲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豈可聞法未餐待記故知請記非請當行若前未有行何故乃雲始於今日得其果報。
問須菩提中記名雲何。
答曰解體相空但有假名故名名相今謂此諸聲聞誰不體空若言偏解應雲無相何名名相色空相即空勝色劣隻應從勝何得從劣又若以假名顯空隻可光明顯慧下去準此或雲名之與相二義俱空故名名相今謂名之與相二義俱空應名相空何名名相又雲假名相以授法一切俱然。
問記旃延名義如何。
答曰過去掃僧地身常金色又目睹毫光等故名閻浮金光今謂前文可爾次文猶通又曰瞻部提樹名在此洲無熱池岸側有經雲在此洲北岸近樹有紫金光映蔽日月。
問目連名義如何。
答曰多摩羅跋旃檀香者多是性義阿摩羅是無垢義梵聲含故遂略去阿跋陀羅是賢義檀香是唐音由大目連煩惱輕微名性無垢仁德如香可重如賢今謂已證無學後方聞一乘一切羅漢誰不爾也不審目連斷何煩惱何煩惱輕又亦應雲未得果前金光賢香俱由供塔於理未損。
○化城喻品 問化城品來意如何。
答曰論解七對治中第四有定人實無定而有增上慢以有世間三昧三摩跋提實無涅盤而生涅盤想治此想故說化城喻釋曰有學凡夫為說往事令憶念故此所起慢或在欲界分别或是上界煩惱三昧城者謂有學凡夫專心所求在無學身盡無生智後世間禅定所變解脫離能變無總名三昧此定有漏名為世間此中意說佛說三事名大涅盤三乘同得擇滅解脫即是無學道中所證生空理由此後時惑苦不生名為解脫佛說此脫名為化城生空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