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壇傳戒正範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薩戒羯磨文中俱明。
故今會合加儀。
遵行有據。
第一明敷座結壇法 若受戒日。
先於佛殿(若衆多於佛殿前丹墀中亦可)。
懸以旛蓋。
正中敷一高座。
供得戒本師釋迦牟尼佛位。
左上敷一高座。
供尊證師十方諸佛。
羯磨師文殊菩薩。
教授師彌勒菩薩。
同學等侶十方菩薩位。
右上敷一高座。
候所請菩薩戒法師。
一一座筵。
皆設香花。
時至鳴楗椎。
諸引禮令受戒者。
各各挂缽執具。
身着三衣。
将詣殿内(或徃丹墀)。
彼受戒者。
向引禮師三拜。
分班而立。
引禮白雲。
諸佛子。
今為汝等嚴淨道場。
敷設法座。
秉受菩薩妙善戒法。
汝等先當随我誦咒結壇。
次方入室請師。
引禮白已。
於正中向座。
合掌問訊已。
轉身順右舉大悲咒。
彼受戒等一齊朗誦。
各各依次貫珠随後而行。
旋繞三匝。
三誦咒畢。
引禮先歸本位。
随者亦各照班次立定。
舉。
南無甘露王菩薩摩诃薩(三聲) 第二明請師入壇法 凡在界内同居大僧。
先聽鳴椎齊集方丈。
結壇既畢。
諸引禮左右相對導前出壇。
衆求戒者。
一一次第對随於後。
俱詣方丈。
如常列班。
二引禮各将二求戒者。
往請二阿阇黎到已。
求戒等作禮三拜。
二阿阇黎。
分歸輔弼位而立。
四引禮出班。
先應通知侍者。
次入室請師。
師出室就座。
二阿阇黎轉向菩薩戒法師三拜複位。
引禮雲。
諸佛子等。
一齊向上排班。
聞磬聲至誠頂禮三拜 撩衣 護缽。
(拜已)長跪 合掌。
夫菩薩戒者。
事出非常。
憑師乃發。
佛前自誓。
相好難期。
一遇明師。
便名得戒。
今為汝等恭請(某)堂上(某)律師。
為汝等作菩薩戒法師。
請師之語。
汝合自陳。
恐汝未能。
我今教汝。
各稱法名。
(稱已)其餘言詞。
皆随我道。
菩薩戒羯磨經雲。
若諸菩薩。
欲學菩薩三聚淨戒。
或是在家。
或是出家。
於無上菩提發弘願已。
審求功德具足。
有智有力同法菩薩。
先禮雙足。
偏袒右肩。
膝輪據地。
合掌恭敬。
如是請言。
大德憶念。
我(某甲)今於大德所。
乞受一切菩薩淨戒。
惟願須臾。
不辭勞倦。
哀愍聽授。
此請詞。
出彌勒羯磨經。
如是三請。
三叩首。
菩薩戒法師雲。
諸佛子等。
汝既殷勤伸請。
我今可爾臨壇。
遵依大乘經律。
為秉宣授受 引禮雲。
諸佛子等。
一齊起立。
聞磬聲頂禮三拜 撩衣 護缽。
(拜已)起具 分班。
待衆起立已定。
引禮将香與一為首者執之 菩薩戒法師。
起座合掌。
舉。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大衆齊稱佛号。
壇中大擂法鼓。
二引禮左右相對導持幢旛者前行。
次随喜衆。
次受戒者。
次二引禮雙鳴引磬。
其執香者逐後。
二阿阇黎又次之。
菩薩法師在末。
二侍者。
一棒缽一持錫杖相随。
其引導幢旛進壇。
詣上左右高座旁立。
随喜大衆依随幢旛。
從上次第兩序而下排定。
受戒者。
如常班次對列。
其鳴磬二引禮兩分卻至旛前。
二阿阇黎於中高座前左右對立。
法師居中展大具。
作觀頂禮十方三世三寶九拜。
缽杖随立其後。
維那舉集衆偈雲。
降伏魔力冤 除結盡無餘 聞此妙響音 盡當雲來集 南無雲來集菩薩摩诃薩(三稱) 鐘聲傳三千界内 佛法揚萬億國中 功勳酬帝主深恩 利益報檀那厚德 今為傳授。
菩薩三聚淨戒說者。
九拜竟。
舉偈畢。
法師起具。
升座拈香。
斂衣而坐。
二阿阇黎轉下亦如是九禮已。
詣法師高座上。
於左右輔立。
缽杖持在師後。
引禮雲。
随喜海衆。
出班禮佛。
大衆具儀。
詣中三禮竟。
各各依次仍歸本位列之。
引禮雲。
上香(執香者。
徐徐轉中。
向上一舉。
順右進至佛前。
長跪。
上香已)。
複位 諸佛子。
一齊向上排班 展大具 聞磬聲。
頂禮三拜 撩衣 護缽(拜已)。
長跪 合掌。
第三明禮敬三寶法 菩薩羯磨經雲。
既作如是無倒請已。
偏袒右肩。
恭敬禮拜供養十方三世諸佛世尊。
已入大地得大智慧得大神通諸菩薩衆。
現前專念彼諸功德。
生殷淨心。
又璎珞經雲。
善男子善女人。
當受戒時。
先禮過去世。
盡過去際一切佛。
禮未來世。
盡未來際一切佛。
禮現在世。
盡現在際一切佛。
如是三禮。
法僧亦然。
引禮雲。
諸佛子。
汝等既發勝心。
求受菩薩淨戒。
應當作觀運心。
随我音聲頂禮十方三寶。
人各自稱法名(稱已)。
一齊起立合掌。
左右引禮。
或八人或六或四。
對往至中。
一行列定。
展大具。
入觀頂禮。
合掌作梵雲。
一心頂禮。
過去世。
盡過去際一切諸佛。
諸受戒者。
必須同聲同禮一切恭謹。
勿緻身口參差。
心意散亂。
一心頂禮。
未來世。
盡未來際一切諸佛。
一心頂禮。
現在世。
盡現在際一切諸佛。
一心頂禮。
過去世。
盡過去際一切尊法。
一心頂禮。
未來世。
盡未來際一切尊法。
一心頂禮。
現在世。
盡現在際一切尊法。
一心頂禮。
過去世。
盡過去際一切賢聖。
一心頂禮。
未來世。
盡未來際一切賢聖。
一心頂禮。
現在世。
盡現在際一切賢聖。
第四明正請師法 羯磨經雲。
其受戒菩薩。
複於有智有力菩薩所。
謙下恭敬。
膝輪據地。
對佛像合掌請言(即下請詞是也)。
是故禮三寶竟。
諸求戒者。
仍各長跪合掌。
衆引禮起具複位。
唯一引禮立於佛前教雲。
諸佛子等。
今對佛像前。
随我語言。
至誠正請菩薩戒法師。
惟願大德哀愍。
授我(某甲)等菩薩淨戒。
作是一說已。
衆齊一叩首。
引禮複還本位。
菩薩羯磨經雲。
如是請已。
專念一境。
長養淨心。
我今不久當得無盡無量無上大功德藏。
即随思惟如是事義。
默然而住。
爾時菩薩戒法師。
應撫尺問雲。
諸佛子聽。
汝是菩薩否。
(衆齊答雲)是菩薩。
(師複雲)既是菩薩。
汝發菩提心未。
(答雲)已發菩提心。
第五明開導戒法 菩薩戒師撫尺雲。
諸佛子聽。
汝等今者。
欲於我所受諸菩薩一切學處。
受諸菩薩一切淨戒。
謂攝律儀戒(十波羅夷即止惡也)。
攝善戒法(八萬四千法門即行善也)。
饒益有情戒(慈悲喜舍即度生也)。
如是學處。
如是淨戒。
過去一切菩薩已具。
未來一切菩薩當具。
普於十方現在一切菩薩今具。
如是學處。
如是淨戒。
過去一切菩薩已學。
未來一切菩薩當學。
普於十方現在一切菩薩今學。
汝能受否。
(衆答雲)能受。
如是三問三答。
此文出羯磨經中。
第六明請聖法 菩薩戒法師撫尺雲。
汝諸佛子。
既能受菩薩淨戒。
能學菩薩學處者。
各各起立合掌。
端秉一心。
五體投地。
随我伸請諸佛菩薩。
為菩薩戒和尚諸師。
各稱自己法名(稱已)。
師起座拈香。
入觀作梵。
二阿阇黎同音請雲。
香花迎。
香花請。
比丘(某甲)等。
一心奉請(有餘衆随加名)。
大德。
釋迦如來。
一心念我比丘(某甲)等。
今請如來為我作得戒和尚。
惟願如來為我作得戒和尚。
我依如來故。
得受菩薩三聚十無盡清淨戒。
慈愍故 當三啟請。
三頂禮。
下皆同。
香花迎。
香花請。
比丘(某甲)等。
一心奉請(加名同前)。
大德。
文殊師利菩薩。
一心念我(某甲)等。
今請菩薩為我作羯磨阿阇黎。
惟願菩薩為我作羯磨阿阇黎。
我依菩薩。
故得受菩薩三聚十無盡清淨戒。
慈愍故。
香花迎。
香花請。
比丘(某甲)等。
一心奉請(加名同前)。
大德。
彌勒菩薩。
一心念我(某甲)等。
今請菩薩為我作教授阿阇黎。
惟願菩薩為我作教授阿阇黎。
我依菩薩故。
得受菩薩三聚十無盡清淨戒。
慈愍故。
香花迎。
香花請。
比丘(某甲)等。
一心奉請(加名同前)。
大德。
十方一切如來。
一心念我(某甲)等。
今請如來為我作尊證師。
惟願如來為我作尊證師。
我依如來故。
得受菩薩三聚十無盡清淨戒。
慈愍故。
香花迎。
香花請。
比丘(某甲)等。
一心奉請(加名同前)。
大德。
十方一切菩薩摩诃薩。
一心念我(某甲)等。
今請菩薩為我作同學等侶。
惟願菩薩為我作同學等侶。
我依菩薩故。
得受菩薩三聚十無盡清淨戒。
慈愍故。
如是拈香。
一一三請已畢。
師複就座而坐。
引禮呼衆。
長跪合掌。
第七受四不壞信 菩薩戒師撫尺雲。
璎珞經雲。
禮三寶已。
複教受四不壞信。
依止四依。
所雲四不壞信者。
蓋吾人所禀體性是一。
而於此一體之中具得有佛法僧寶及戒故。
梵語佛陀。
華言覺。
謂性體靈覺。
照了諸法非空非有。
是名本具之佛寶也。
法即軌持之義。
謂法性寂滅。
而恒沙性德皆可軌持。
是名本具之法寶也。
僧者。
梵語具雲僧伽。
華言和合衆。
謂恒沙妙德。
性相不二。
理事和合。
是名本具之僧寶也。
戒者。
謂金剛光明寶戒。
是一切佛本源。
一切菩薩本源。
一切衆生佛性種子。
是名本具之性戒也。
汝等從今信得自心是佛是法。
是僧。
是戒。
盡未來際身不忘不失。
故雲四不壞信。
雖雲體具真常。
不無修證。
所謂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應當歸投住持三寶。
納受清淨妙戒。
依止修行。
方得圓成無上佛果。
今對。
諸佛菩薩座前。
一一谛受。
歸依之語。
汝當自說。
恐汝不能。
随我所道。
我(某甲)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歸依佛。
我(某甲)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歸依法。
我(某甲)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歸依僧。
我(某甲)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歸依戒。
各随師語朗說。
三受三叩首。
第八忏悔過法 菩薩戒師撫尺雲。
諸佛子。
梵網經所明。
現身有犯七逆者。
不得受戒。
前夜羯磨師已曾一一詳審。
汝等幸皆無犯。
故得受戒。
今準璎珞經雲。
受四不壞信已。
次當教悔三世罪。
而罪所言三世者。
謂過去無明種子。
為罪業之因。
今生現行。
為罪業之緣。
繇此現行熏過去無始以來之業種。
因緣和合而所作業成。
又為當來罪業之惡因。
如是展轉相資。
故令輪回不絕。
今憑諸佛菩薩座前。
慚愧悔過。
若能違今生之現行。
則過去業種乾枯。
未來業因自滅。
悔過之言。
汝合自說。
恐汝不能。
随我所道。
我(某甲)若過去身口意十惡罪。
願畢竟不起。
盡未來際。
我(某甲)若現在身口意十惡罪。
願畢竟不起。
盡未來際。
我(某甲)若未來身口意十惡罪。
願畢竟不起。
盡未來際。
各随師語朗說。
三悔三叩首。
第九明發願法 璎珞及羯磨二經。
缺發願。
今采時行戒本内。
發十四願以補之 菩薩戒師撫尺雲。
諸佛子等。
悔過已竟。
三業清淨。
如淨瑠璃内外明照。
次應發十四種大願。
依而修行圓滿功德。
假使熱鐵輪。
在於頂上旋。
終不以此苦。
退失所發願。
我今對諸佛菩薩座前。
一一為汝等三宣。
汝等當向諸佛菩薩座前。
心念口言。
一一自說。
各稱法名(稱已)。
鳴尺一下。
第一汝等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常能念佛。
親近善知識否。
(答雲)能親近。
第二汝等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常能舍離諸惡知識否。
(答雲)能舍離。
第三汝等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乃至失命因緣。
不犯戒否。
(答雲)不犯。
第四汝等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常能讀誦大乘經律。
問甚深義否。
(答雲)能問。
第五汝等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常能於無上菩提生信心否。
(答雲)能生。
第六汝等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若見衆生苦惱時。
能救護否。
(答雲)能救護。
第七汝等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常能随力。
供養三寶否。
(答雲)能供養。
第八汝等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常能孝順父母敬事師長否。
(答雲)能孝敬。
第九汝等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常能舍諸懈怠。
勤求佛道否。
(答雲)能勤求。
第十汝等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於五塵上諸煩惱生時。
能制伏心否。
(答雲)能制伏。
第十一汝等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衆生無邊誓願度。
汝能度否。
(答雲)能度。
第十二汝等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煩惱無盡誓願斷。
汝能斷否。
(答雲)能斷。
第十三汝等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法門無量誓願學。
汝能學否。
(答雲)能學。
第十四汝等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佛道無上誓願成。
汝能成否。
(答雲)能成。
第十明發戒體法 菩薩戒師撫尺雲。
諸佛子等。
既能發此十四種深宏誓願。
我當起座。
為汝等頂禮啟白。
十方現住諸佛及諸菩薩感發汝等圓宗戒體。
汝應一心善聽。
作意谛思。
當知我初番白竟之時。
十方世界妙善戒法。
繇心業力。
悉皆震動。
我二番白竟之時。
十方世界妙善戒法。
如雲如蓋覆汝頂上。
我三番白竟之時。
十方世界妙善戒法。
從汝頂門流入身心。
充滿正報盡未來際永為佛種。
此是無作戒體。
無漏色法。
繇汝增上善心之所感得。
是故汝應至誠頂受。
次正授戒體法 經雲。
能受菩薩不起於座。
如故長跪。
能授菩薩起座。
對佛像前。
普於十方現住諸佛及諸菩薩。
恭敬供養頂禮雙足作白(即下白文)。
今準義加儀。
則二阿阇黎下座先行。
菩薩戒師在後。
至佛像座前。
二師分立左右。
戒師居中拈香。
入觀三頂禮。
長跪合掌白雲。
仰啟十方。
無邊無際諸世界中。
諸佛菩薩。
今於(某省某寺)此中。
現有(某甲)菩薩。
於我(某甲)菩薩所。
乃至三說受菩薩戒我為作證。
惟願十方。
無邊無際諸世界中。
諸佛菩薩。
第一真聖於現不現。
一切時處。
一切有情皆現覺者。
於(某甲)受戒菩薩亦為作證。
慈愍故。
慈愍故。
大慈愍故。
此準經文。
如是三白。
謂之三番羯磨。
羯磨如法成已。
受者即得戒。
戒師與二師禮卻本座。
非似僧法受具。
十師俱坐。
羯磨應成而已。
第十一明宣戒相法 上依菩薩羯磨經文。
三番啟白聖已。
即得菩薩三聚妙善戒體。
此依梵網經中。
次宣菩薩十重。
四十八輕戒相。
而俾識相守持。
以護體故 菩薩戒師撫尺雲。
諸佛子。
菩薩有十無盡
故今會合加儀。
遵行有據。
第一明敷座結壇法 若受戒日。
先於佛殿(若衆多於佛殿前丹墀中亦可)。
懸以旛蓋。
正中敷一高座。
供得戒本師釋迦牟尼佛位。
左上敷一高座。
供尊證師十方諸佛。
羯磨師文殊菩薩。
教授師彌勒菩薩。
同學等侶十方菩薩位。
右上敷一高座。
候所請菩薩戒法師。
一一座筵。
皆設香花。
時至鳴楗椎。
諸引禮令受戒者。
各各挂缽執具。
身着三衣。
将詣殿内(或徃丹墀)。
彼受戒者。
向引禮師三拜。
分班而立。
引禮白雲。
諸佛子。
今為汝等嚴淨道場。
敷設法座。
秉受菩薩妙善戒法。
汝等先當随我誦咒結壇。
次方入室請師。
引禮白已。
於正中向座。
合掌問訊已。
轉身順右舉大悲咒。
彼受戒等一齊朗誦。
各各依次貫珠随後而行。
旋繞三匝。
三誦咒畢。
引禮先歸本位。
随者亦各照班次立定。
舉。
南無甘露王菩薩摩诃薩(三聲) 第二明請師入壇法 凡在界内同居大僧。
先聽鳴椎齊集方丈。
結壇既畢。
諸引禮左右相對導前出壇。
衆求戒者。
一一次第對随於後。
俱詣方丈。
如常列班。
二引禮各将二求戒者。
往請二阿阇黎到已。
求戒等作禮三拜。
二阿阇黎。
分歸輔弼位而立。
四引禮出班。
先應通知侍者。
次入室請師。
師出室就座。
二阿阇黎轉向菩薩戒法師三拜複位。
引禮雲。
諸佛子等。
一齊向上排班。
聞磬聲至誠頂禮三拜 撩衣 護缽。
(拜已)長跪 合掌。
夫菩薩戒者。
事出非常。
憑師乃發。
佛前自誓。
相好難期。
一遇明師。
便名得戒。
今為汝等恭請(某)堂上(某)律師。
為汝等作菩薩戒法師。
請師之語。
汝合自陳。
恐汝未能。
我今教汝。
各稱法名。
(稱已)其餘言詞。
皆随我道。
菩薩戒羯磨經雲。
若諸菩薩。
欲學菩薩三聚淨戒。
或是在家。
或是出家。
於無上菩提發弘願已。
審求功德具足。
有智有力同法菩薩。
先禮雙足。
偏袒右肩。
膝輪據地。
合掌恭敬。
如是請言。
大德憶念。
我(某甲)今於大德所。
乞受一切菩薩淨戒。
惟願須臾。
不辭勞倦。
哀愍聽授。
此請詞。
出彌勒羯磨經。
如是三請。
三叩首。
菩薩戒法師雲。
諸佛子等。
汝既殷勤伸請。
我今可爾臨壇。
遵依大乘經律。
為秉宣授受 引禮雲。
諸佛子等。
一齊起立。
聞磬聲頂禮三拜 撩衣 護缽。
(拜已)起具 分班。
待衆起立已定。
引禮将香與一為首者執之 菩薩戒法師。
起座合掌。
舉。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大衆齊稱佛号。
壇中大擂法鼓。
二引禮左右相對導持幢旛者前行。
次随喜衆。
次受戒者。
次二引禮雙鳴引磬。
其執香者逐後。
二阿阇黎又次之。
菩薩法師在末。
二侍者。
一棒缽一持錫杖相随。
其引導幢旛進壇。
詣上左右高座旁立。
随喜大衆依随幢旛。
從上次第兩序而下排定。
受戒者。
如常班次對列。
其鳴磬二引禮兩分卻至旛前。
二阿阇黎於中高座前左右對立。
法師居中展大具。
作觀頂禮十方三世三寶九拜。
缽杖随立其後。
維那舉集衆偈雲。
降伏魔力冤 除結盡無餘 聞此妙響音 盡當雲來集 南無雲來集菩薩摩诃薩(三稱) 鐘聲傳三千界内 佛法揚萬億國中 功勳酬帝主深恩 利益報檀那厚德 今為傳授。
菩薩三聚淨戒說者。
九拜竟。
舉偈畢。
法師起具。
升座拈香。
斂衣而坐。
二阿阇黎轉下亦如是九禮已。
詣法師高座上。
於左右輔立。
缽杖持在師後。
引禮雲。
随喜海衆。
出班禮佛。
大衆具儀。
詣中三禮竟。
各各依次仍歸本位列之。
引禮雲。
上香(執香者。
徐徐轉中。
向上一舉。
順右進至佛前。
長跪。
上香已)。
複位 諸佛子。
一齊向上排班 展大具 聞磬聲。
頂禮三拜 撩衣 護缽(拜已)。
長跪 合掌。
第三明禮敬三寶法 菩薩羯磨經雲。
既作如是無倒請已。
偏袒右肩。
恭敬禮拜供養十方三世諸佛世尊。
已入大地得大智慧得大神通諸菩薩衆。
現前專念彼諸功德。
生殷淨心。
又璎珞經雲。
善男子善女人。
當受戒時。
先禮過去世。
盡過去際一切佛。
禮未來世。
盡未來際一切佛。
禮現在世。
盡現在際一切佛。
如是三禮。
法僧亦然。
引禮雲。
諸佛子。
汝等既發勝心。
求受菩薩淨戒。
應當作觀運心。
随我音聲頂禮十方三寶。
人各自稱法名(稱已)。
一齊起立合掌。
左右引禮。
或八人或六或四。
對往至中。
一行列定。
展大具。
入觀頂禮。
合掌作梵雲。
一心頂禮。
過去世。
盡過去際一切諸佛。
諸受戒者。
必須同聲同禮一切恭謹。
勿緻身口參差。
心意散亂。
一心頂禮。
未來世。
盡未來際一切諸佛。
一心頂禮。
現在世。
盡現在際一切諸佛。
一心頂禮。
過去世。
盡過去際一切尊法。
一心頂禮。
未來世。
盡未來際一切尊法。
一心頂禮。
現在世。
盡現在際一切尊法。
一心頂禮。
過去世。
盡過去際一切賢聖。
一心頂禮。
未來世。
盡未來際一切賢聖。
一心頂禮。
現在世。
盡現在際一切賢聖。
第四明正請師法 羯磨經雲。
其受戒菩薩。
複於有智有力菩薩所。
謙下恭敬。
膝輪據地。
對佛像合掌請言(即下請詞是也)。
是故禮三寶竟。
諸求戒者。
仍各長跪合掌。
衆引禮起具複位。
唯一引禮立於佛前教雲。
諸佛子等。
今對佛像前。
随我語言。
至誠正請菩薩戒法師。
惟願大德哀愍。
授我(某甲)等菩薩淨戒。
作是一說已。
衆齊一叩首。
引禮複還本位。
菩薩羯磨經雲。
如是請已。
專念一境。
長養淨心。
我今不久當得無盡無量無上大功德藏。
即随思惟如是事義。
默然而住。
爾時菩薩戒法師。
應撫尺問雲。
諸佛子聽。
汝是菩薩否。
(衆齊答雲)是菩薩。
(師複雲)既是菩薩。
汝發菩提心未。
(答雲)已發菩提心。
第五明開導戒法 菩薩戒師撫尺雲。
諸佛子聽。
汝等今者。
欲於我所受諸菩薩一切學處。
受諸菩薩一切淨戒。
謂攝律儀戒(十波羅夷即止惡也)。
攝善戒法(八萬四千法門即行善也)。
饒益有情戒(慈悲喜舍即度生也)。
如是學處。
如是淨戒。
過去一切菩薩已具。
未來一切菩薩當具。
普於十方現在一切菩薩今具。
如是學處。
如是淨戒。
過去一切菩薩已學。
未來一切菩薩當學。
普於十方現在一切菩薩今學。
汝能受否。
(衆答雲)能受。
如是三問三答。
此文出羯磨經中。
第六明請聖法 菩薩戒法師撫尺雲。
汝諸佛子。
既能受菩薩淨戒。
能學菩薩學處者。
各各起立合掌。
端秉一心。
五體投地。
随我伸請諸佛菩薩。
為菩薩戒和尚諸師。
各稱自己法名(稱已)。
師起座拈香。
入觀作梵。
二阿阇黎同音請雲。
香花迎。
香花請。
比丘(某甲)等。
一心奉請(有餘衆随加名)。
大德。
釋迦如來。
一心念我比丘(某甲)等。
今請如來為我作得戒和尚。
惟願如來為我作得戒和尚。
我依如來故。
得受菩薩三聚十無盡清淨戒。
慈愍故 當三啟請。
三頂禮。
下皆同。
香花迎。
香花請。
比丘(某甲)等。
一心奉請(加名同前)。
大德。
文殊師利菩薩。
一心念我(某甲)等。
今請菩薩為我作羯磨阿阇黎。
惟願菩薩為我作羯磨阿阇黎。
我依菩薩。
故得受菩薩三聚十無盡清淨戒。
慈愍故。
香花迎。
香花請。
比丘(某甲)等。
一心奉請(加名同前)。
大德。
彌勒菩薩。
一心念我(某甲)等。
今請菩薩為我作教授阿阇黎。
惟願菩薩為我作教授阿阇黎。
我依菩薩故。
得受菩薩三聚十無盡清淨戒。
慈愍故。
香花迎。
香花請。
比丘(某甲)等。
一心奉請(加名同前)。
大德。
十方一切如來。
一心念我(某甲)等。
今請如來為我作尊證師。
惟願如來為我作尊證師。
我依如來故。
得受菩薩三聚十無盡清淨戒。
慈愍故。
香花迎。
香花請。
比丘(某甲)等。
一心奉請(加名同前)。
大德。
十方一切菩薩摩诃薩。
一心念我(某甲)等。
今請菩薩為我作同學等侶。
惟願菩薩為我作同學等侶。
我依菩薩故。
得受菩薩三聚十無盡清淨戒。
慈愍故。
如是拈香。
一一三請已畢。
師複就座而坐。
引禮呼衆。
長跪合掌。
第七受四不壞信 菩薩戒師撫尺雲。
璎珞經雲。
禮三寶已。
複教受四不壞信。
依止四依。
所雲四不壞信者。
蓋吾人所禀體性是一。
而於此一體之中具得有佛法僧寶及戒故。
梵語佛陀。
華言覺。
謂性體靈覺。
照了諸法非空非有。
是名本具之佛寶也。
法即軌持之義。
謂法性寂滅。
而恒沙性德皆可軌持。
是名本具之法寶也。
僧者。
梵語具雲僧伽。
華言和合衆。
謂恒沙妙德。
性相不二。
理事和合。
是名本具之僧寶也。
戒者。
謂金剛光明寶戒。
是一切佛本源。
一切菩薩本源。
一切衆生佛性種子。
是名本具之性戒也。
汝等從今信得自心是佛是法。
是僧。
是戒。
盡未來際身不忘不失。
故雲四不壞信。
雖雲體具真常。
不無修證。
所謂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應當歸投住持三寶。
納受清淨妙戒。
依止修行。
方得圓成無上佛果。
今對。
諸佛菩薩座前。
一一谛受。
歸依之語。
汝當自說。
恐汝不能。
随我所道。
我(某甲)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歸依佛。
我(某甲)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歸依法。
我(某甲)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歸依僧。
我(某甲)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歸依戒。
各随師語朗說。
三受三叩首。
第八忏悔過法 菩薩戒師撫尺雲。
諸佛子。
梵網經所明。
現身有犯七逆者。
不得受戒。
前夜羯磨師已曾一一詳審。
汝等幸皆無犯。
故得受戒。
今準璎珞經雲。
受四不壞信已。
次當教悔三世罪。
而罪所言三世者。
謂過去無明種子。
為罪業之因。
今生現行。
為罪業之緣。
繇此現行熏過去無始以來之業種。
因緣和合而所作業成。
又為當來罪業之惡因。
如是展轉相資。
故令輪回不絕。
今憑諸佛菩薩座前。
慚愧悔過。
若能違今生之現行。
則過去業種乾枯。
未來業因自滅。
悔過之言。
汝合自說。
恐汝不能。
随我所道。
我(某甲)若過去身口意十惡罪。
願畢竟不起。
盡未來際。
我(某甲)若現在身口意十惡罪。
願畢竟不起。
盡未來際。
我(某甲)若未來身口意十惡罪。
願畢竟不起。
盡未來際。
各随師語朗說。
三悔三叩首。
第九明發願法 璎珞及羯磨二經。
缺發願。
今采時行戒本内。
發十四願以補之 菩薩戒師撫尺雲。
諸佛子等。
悔過已竟。
三業清淨。
如淨瑠璃内外明照。
次應發十四種大願。
依而修行圓滿功德。
假使熱鐵輪。
在於頂上旋。
終不以此苦。
退失所發願。
我今對諸佛菩薩座前。
一一為汝等三宣。
汝等當向諸佛菩薩座前。
心念口言。
一一自說。
各稱法名(稱已)。
鳴尺一下。
第一汝等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常能念佛。
親近善知識否。
(答雲)能親近。
第二汝等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常能舍離諸惡知識否。
(答雲)能舍離。
第三汝等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乃至失命因緣。
不犯戒否。
(答雲)不犯。
第四汝等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常能讀誦大乘經律。
問甚深義否。
(答雲)能問。
第五汝等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常能於無上菩提生信心否。
(答雲)能生。
第六汝等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若見衆生苦惱時。
能救護否。
(答雲)能救護。
第七汝等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常能随力。
供養三寶否。
(答雲)能供養。
第八汝等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常能孝順父母敬事師長否。
(答雲)能孝敬。
第九汝等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常能舍諸懈怠。
勤求佛道否。
(答雲)能勤求。
第十汝等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於五塵上諸煩惱生時。
能制伏心否。
(答雲)能制伏。
第十一汝等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衆生無邊誓願度。
汝能度否。
(答雲)能度。
第十二汝等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煩惱無盡誓願斷。
汝能斷否。
(答雲)能斷。
第十三汝等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法門無量誓願學。
汝能學否。
(答雲)能學。
第十四汝等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佛道無上誓願成。
汝能成否。
(答雲)能成。
第十明發戒體法 菩薩戒師撫尺雲。
諸佛子等。
既能發此十四種深宏誓願。
我當起座。
為汝等頂禮啟白。
十方現住諸佛及諸菩薩感發汝等圓宗戒體。
汝應一心善聽。
作意谛思。
當知我初番白竟之時。
十方世界妙善戒法。
繇心業力。
悉皆震動。
我二番白竟之時。
十方世界妙善戒法。
如雲如蓋覆汝頂上。
我三番白竟之時。
十方世界妙善戒法。
從汝頂門流入身心。
充滿正報盡未來際永為佛種。
此是無作戒體。
無漏色法。
繇汝增上善心之所感得。
是故汝應至誠頂受。
次正授戒體法 經雲。
能受菩薩不起於座。
如故長跪。
能授菩薩起座。
對佛像前。
普於十方現住諸佛及諸菩薩。
恭敬供養頂禮雙足作白(即下白文)。
今準義加儀。
則二阿阇黎下座先行。
菩薩戒師在後。
至佛像座前。
二師分立左右。
戒師居中拈香。
入觀三頂禮。
長跪合掌白雲。
仰啟十方。
無邊無際諸世界中。
諸佛菩薩。
今於(某省某寺)此中。
現有(某甲)菩薩。
於我(某甲)菩薩所。
乃至三說受菩薩戒我為作證。
惟願十方。
無邊無際諸世界中。
諸佛菩薩。
第一真聖於現不現。
一切時處。
一切有情皆現覺者。
於(某甲)受戒菩薩亦為作證。
慈愍故。
慈愍故。
大慈愍故。
此準經文。
如是三白。
謂之三番羯磨。
羯磨如法成已。
受者即得戒。
戒師與二師禮卻本座。
非似僧法受具。
十師俱坐。
羯磨應成而已。
第十一明宣戒相法 上依菩薩羯磨經文。
三番啟白聖已。
即得菩薩三聚妙善戒體。
此依梵網經中。
次宣菩薩十重。
四十八輕戒相。
而俾識相守持。
以護體故 菩薩戒師撫尺雲。
諸佛子。
菩薩有十無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