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道歌注(永盛述)
關燈
小
中
大
愚。
小兒無智曰呆。
随語生解自生執着。
如空拳指上生實解也。
修多羅教如标月指。
若還見月。
了知所标畢竟非月。
學道人不明佛性。
於根境識上妄生知解。
故雲執指為月枉施功。
根境法中虛捏怪。
不見一法即如來者。
諸法從本來。
常自寂滅相。
則有無俱遣六根互用。
故曰方得名為觀自在。
到者田地。
了達罪性本空無有挂礙。
楞嚴經雲。
一人發真歸源。
十方虛空悉皆消殒。
況罪福之相耶。
僧問古德雲。
了即業障本來空。
隻如獅子尊者與二祖大師是了不了。
德雲。
不見道本來空。
肇法師雲。
五陰元非有。
四大本來空。
将頭臨白刃。
一似斬春風。
故雲本來空也。
若不了悟。
執法不忘。
因果曆然如影随形。
故雲未了應須還宿債。
從上諸聖遞相出興。
開方便門示真實相。
良由衆生自信不及不能悟入。
譬如世間饑餓之人。
得遇王者之膳種種美味。
即生怖畏而不敢食。
又如久病不瘥。
得遇醫王反生疑惑。
不服妙藥甘受病苦。
故雲争得瘥也。
種性邪。
錯知解。
向外馳求還自昧。
回光返照便歸來。
廓徹靈根無向背。
在欲行禅知見力(三九二十七)。
火裡生蓮終不壞(他家自有通人愛)。
勇施犯重悟無生。
早時成佛于今在(溪邊楊柳影。
不礙釣舟行)。
若是宿熏乘種。
佩大願輪。
須處五欲八風之中。
不被五欲八風所轉。
挺然特立如火中蓮華終不壞也。
如裴相問楊無為東坡山谷無盡子韶諸公是也。
僧問古德。
欲界無禅。
大德雲何言有禅定。
德雲。
阇梨隻知欲界無禅。
不知禅界無欲。
到者田地。
治生産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
故雲知見力也。
過去久遠有一比丘名勇施。
忽於如來禁戒有所缺犯。
既犯四重根本之罪。
欲自清淨。
即将三衣挂在錫上高聲唱言。
我犯重罪誰為我忏。
如是唱言至一精舍。
遇一尊者名曰鼻鞠多羅雲。
推罪性了不可得。
勇施比丘豁然大悟。
即往南方世界成等正覺。
号曰寶月如來。
已至于今。
故曰勇施犯重悟無生。
早時成佛于今在。
在欲行禅知見力。
白日青天轟霹靂。
摩诃般若波羅密。
甚深般若波羅密。
師子吼(雪嶺泥牛走)。
無畏說(虛空咬着舌)。
深嗟蒙懂頑皮靻(聾人争得聞)。
祇知犯重障菩提(貪觀天上月)。
不見如來開秘訣(失卻手中桡)。
有二比丘犯淫殺(黑牛卧死水)。
波離螢光增罪結(癞馬系枯椿)。
維摩大士頓除疑。
猶如赫日消霜雪(八十翁翁入場屋。
真誠不是小兒戲)。
諸佛菩薩演說大乘自在無畏。
猶如師子吼時無所畏也。
深嗟極歎之詞。
蒙懂非聰慧也。
頑皮靻者即牛領粗厚皮也。
此喻小乘鈍根聞大不悟。
發其歎也。
祇知犯前四重罪業障。
於如來正法眼藏不能了罪性空也。
有二比丘犯淫殺。
波離螢光增罪結者。
昔有二比丘山中結庵修行。
堅持淨戒無有缺犯。
一日一比丘出。
一比丘在庵禅定。
忽睡着。
有一樵女偷犯淨戒。
乃内心不悅。
至同庵僧歸。
具說上事。
其僧怒。
趕逐其女。
女驚怖堕坑而死。
比丘轉加煩惱。
共往大德優波離尊者處求乞忏悔。
尊者以小乘結罪。
時二比丘心疑不決。
轉生煩惑。
維摩大士呵優彼離不善觀機。
此二比丘久修大乘。
何得将大海納于牛迹。
故雲螢光增罪結也。
大士雲。
窮罪性了不可得。
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間。
前際不去後際不來中際不住。
三際推求了不可得。
二比丘忽然頓悟獲無生忍。
猶如赫日消霜雪。
師子吼。
無畏說。
萬竅怒風翻一舌。
狸奴白牯盡潛蹤。
露柱燈籠生欣悅。
不思議。
解脫力(一點水墨兩處成龍)。
妙用恒沙也無極(寸不如尺)。
四事供養敢辭勞(有甚畢羅[饑-幾+追]子快下将來)。
萬兩黃金亦消得(獨掌不浪嗚。
兩手鳴掴掴)。
粉骨碎身未足酬(沒來由處有來由)。
一句了然超百億(匝地清風有何極)。
不思議者。
不可以心思口議。
故經雲。
假使滿世間皆如舍利弗。
盡思共度量。
不能測佛智。
蓋佛智不可測度也。
須是洞悟自心。
與從上諸聖同一見聞同一受用。
世出世間打成一片。
呵笑怒罵皆是佛事。
故雲妙用恒沙也無極。
到者田地。
堪受人天供養。
故雲萬兩黃金也消得。
四事者。
一衣服。
二卧具。
三飲食。
四醫藥。
古德雲。
上座若也實悟去。
變大地作黃金。
攪長河為酥酪。
供養上座未為分外。
其或未然。
粒米一絲直須拖犂拽耙還他始得。
粉骨碎身未足酬者。
如常啼菩薩敲骨出髓買花供佛求法。
釋迦世尊於因地中舍身求半偈。
頓超彌勒十二劫。
乃至先輩諸老一言之下心地開通。
一軸之中義天朗耀。
故雲一句了然超百億。
如經具明。
文繁不述。
不思議。
解脫力。
亘古亘今明如日。
達磨十萬裡西來。
卻對梁王道不識。
(咄)切忌鑽龜打瓦。
法中王(頭頂天)。
最高勝(腳踏地)。
恒沙如來同共證(千聞不如一見。
又雲也是無風起浪)。
我今解此如意珠。
信受之者皆相應(虛空包不住。
大地載不起)。
王中法王位過百王之上。
高超三界。
獨步大方。
故雲最高勝也。
恒河沙數過現未來一切諸佛皆證此法。
始覺合本覺。
自覺覺他。
故雲同共證也。
我今解悟此法。
如如意珠出生無窮。
四祖謂牛頭融禅師雲。
百千法門同歸方寸。
河沙功德總在心源。
一切戒門定門慧門行門悉皆具足。
神通妙用并在汝心。
煩惱業障本來空寂。
無三界可出。
無菩提可求。
人與非人性相平等。
大道虛曠絕思絕慮。
如是之法汝今已得。
更無欠少。
與佛無殊。
但信自心自在。
莫作觀行亦莫停心。
蕩蕩無礙任意縱橫。
不作諸善不造諸惡。
行住坐卧觸目遇緣皆是佛之妙用。
故雲信受之者皆相應。
法中王。
最高勝。
橫按镆铘行正令。
太平寰宇斬癡頑。
縱遇佛來也乞命。
了了見。
無一物(日面佛月面佛)。
亦無人。
亦無佛(東湧西沒南湧北沒)。
大千沙界海中漚(一箭落雙雕)。
一切聖賢如電拂(蹉過了也)。
縱使鐵輪頂上旋(胡孫上樹尾連天)。
定慧圓明終不失(垂手過膝)。
真如界内絕生佛之假名。
平等性中無自他之形相。
故無人無物無佛也。
三千大千沙界在覺性之中。
如水之浮漚亂起亂滅。
故雲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漚滅空本無。
況複諸三有。
一切聖賢遞相出興。
轉眼過了。
如石火電光卒難摸[打-丁+索]。
故雲一切聖賢如電拂。
假使鐵輪頂上旋者。
昔有一魔王謂諸菩薩言。
汝當退位。
汝若不退。
我飛熱鐵輪旋汝頂上。
碎汝形體猶微塵。
爾時菩薩以定慧圓明不思議力故。
不失其位。
時諸魔衆反自退失。
此永嘉引喻學道人。
縱遇逆順境界來前。
如不聞不見相似。
始不被生死陰魔所惑也。
了了見。
無一物。
當陽放出遼天鹘。
三千剎海絕遮闌。
萬裡虛空隻一突。
日可冷。
月可熱(眼底無筋。
皮下有血)。
衆魔不能壞真說(一口無兩舌)。
象駕峥嵘謾進途(兵随印轉。
将逐符行)。
誰見螳螂能拒轍(掉棒打月)。
大象不遊於兔徑(聽取号令)。
大悟不拘於小節(臨濟德山隻得一橛)。
莫将管見謗蒼蒼(釣魚船上謝三郎)。
未了吾今為君決(千裡萬裡一條鐵)。
日性本熱甯可說冷。
月性本冷甯可說熱。
十方世界唯此一事實。
餘二即非真。
吾此一真之說。
雖衆魔不能壞也。
大涅盤經雲。
佛說四谛不可令異。
故永嘉引此為證。
謂菩薩所弘大乘法門。
衆魔不能為其障礙。
譬如象駕峥嵘而進。
豈螳螂小蟲而可拒其車轍耶。
昔齊莊公出獵。
有螳螂舉足将抟其輪。
問其禦者曰此何蟲也。
對曰此是螳螂也。
莊公曰。
而以至微之力。
而拒大車。
不量其力。
今永嘉略引為證使人易曉。
故雲誰見螳螂能拒轍也。
大象不遊於兔徑者。
表大乘圓頓境界。
豈涉人天小乘之蹊徑哉。
大悟不拘於小節者。
見性之人。
貴要根本谛當智眼圓明足矣。
於世疎略。
出語無文。
此為小節耳。
多見今時兄弟雲。
不可以持犯戒律所拘。
此錯說也。
三世諸佛曆代祖師乃至天下善知識。
阿誰以行染度人。
故筆此以改其謬也。
圓頓大教唯接上根。
若小根小器淺識劣智欲窺大乘境界。
猶握管窺天曰天小者。
非天之咎也。
故雲未了吾今為君決。
末後一句始到牢關。
大用現前不存軏則。
揭示空劫已前。
豈離而今時節。
不見道無位真人是什麼乾屎橛。
者一句也有照也有用。
也有權也有實。
也有賓也有主。
若人撿點得出。
許伊親證阿字法門。
其或未然。
三十痛棒自領出去。
日可冷。
月可熱。
諸佛同出廣長舌。
世間唯有此一真。
天上更無第二月。
永嘉真覺大師證道歌 西祖單傳直指之道。
初無秋毫許與人領覽。
唯在當人自證自悟到無證無悟之地。
故我真覺大師徧曆教觀從緣悟入。
徑往曹溪印可。
到日值祖坐次。
師繞床三匝振錫一下卓然而立。
祖曰。
夫沙門者具三千威儀八萬細行。
行行無虧。
大德從何方而來。
生大我慢。
師曰生死事大無常迅速。
祖曰。
何不體取無生。
了取無速乎。
師曰。
體即無生。
了本無速。
祖曰如是如是。
須臾禮辭。
祖曰返太速乎。
師曰本非動靜豈有速耶。
祖曰誰知非動。
師曰仁者自生分别。
祖曰汝甚得無生意也。
師曰無生豈有意。
祖曰。
若無意。
誰生分别。
師曰分别亦非意。
祖歎曰善哉善哉。
既蒙印可。
方得名為證也。
豈可與小根劣器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者同日而語哉。
證徹此心曰道。
吟詠此道曰歌。
流傳沙界發明後學。
真如來使行如來行也。
永盛昔居學地。
獲益甚多。
所謂雪山肥膩更無雜。
純出醍醐我常納。
諸佛法身入我性。
我性同共如來合。
與師同一契劵也。
至元二年秋棄饒之妙果寺事。
複歸南巢舊隐。
越明年春來六安齊頭山水晶蘭若。
禮先祖直翁圓禅師塔。
孤峰頂上諸緣不到。
可堂然庵主将證道歌俾着語注述複為之頌以施來學。
倘於言前領旨。
格外明宗。
則真覺大師肉猶暖在。
其或未然。
請看注腳。
時至元三年歲次丁醜佛生日前住饒州西湖妙果禅寺嗣祖比丘(永盛)述。
永嘉大師證道若揭日月。
惜乎少了一着子。
從上大機大用行棒行喝。
大似夢中說夢。
不然。
看取竺原老人下面注腳。
庚辰秋仲住蔣山弟(甯心)拜題。
小兒無智曰呆。
随語生解自生執着。
如空拳指上生實解也。
修多羅教如标月指。
若還見月。
了知所标畢竟非月。
學道人不明佛性。
於根境識上妄生知解。
故雲執指為月枉施功。
根境法中虛捏怪。
不見一法即如來者。
諸法從本來。
常自寂滅相。
則有無俱遣六根互用。
故曰方得名為觀自在。
到者田地。
了達罪性本空無有挂礙。
楞嚴經雲。
一人發真歸源。
十方虛空悉皆消殒。
況罪福之相耶。
僧問古德雲。
了即業障本來空。
隻如獅子尊者與二祖大師是了不了。
德雲。
不見道本來空。
肇法師雲。
五陰元非有。
四大本來空。
将頭臨白刃。
一似斬春風。
故雲本來空也。
若不了悟。
執法不忘。
因果曆然如影随形。
故雲未了應須還宿債。
從上諸聖遞相出興。
開方便門示真實相。
良由衆生自信不及不能悟入。
譬如世間饑餓之人。
得遇王者之膳種種美味。
即生怖畏而不敢食。
又如久病不瘥。
得遇醫王反生疑惑。
不服妙藥甘受病苦。
故雲争得瘥也。
種性邪。
錯知解。
向外馳求還自昧。
回光返照便歸來。
廓徹靈根無向背。
在欲行禅知見力(三九二十七)。
火裡生蓮終不壞(他家自有通人愛)。
勇施犯重悟無生。
早時成佛于今在(溪邊楊柳影。
不礙釣舟行)。
若是宿熏乘種。
佩大願輪。
須處五欲八風之中。
不被五欲八風所轉。
挺然特立如火中蓮華終不壞也。
如裴相問楊無為東坡山谷無盡子韶諸公是也。
僧問古德。
欲界無禅。
大德雲何言有禅定。
德雲。
阇梨隻知欲界無禅。
不知禅界無欲。
到者田地。
治生産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
故雲知見力也。
過去久遠有一比丘名勇施。
忽於如來禁戒有所缺犯。
既犯四重根本之罪。
欲自清淨。
即将三衣挂在錫上高聲唱言。
我犯重罪誰為我忏。
如是唱言至一精舍。
遇一尊者名曰鼻鞠多羅雲。
推罪性了不可得。
勇施比丘豁然大悟。
即往南方世界成等正覺。
号曰寶月如來。
已至于今。
故曰勇施犯重悟無生。
早時成佛于今在。
在欲行禅知見力。
白日青天轟霹靂。
摩诃般若波羅密。
甚深般若波羅密。
師子吼(雪嶺泥牛走)。
無畏說(虛空咬着舌)。
深嗟蒙懂頑皮靻(聾人争得聞)。
祇知犯重障菩提(貪觀天上月)。
不見如來開秘訣(失卻手中桡)。
有二比丘犯淫殺(黑牛卧死水)。
波離螢光增罪結(癞馬系枯椿)。
維摩大士頓除疑。
猶如赫日消霜雪(八十翁翁入場屋。
真誠不是小兒戲)。
諸佛菩薩演說大乘自在無畏。
猶如師子吼時無所畏也。
深嗟極歎之詞。
蒙懂非聰慧也。
頑皮靻者即牛領粗厚皮也。
此喻小乘鈍根聞大不悟。
發其歎也。
祇知犯前四重罪業障。
於如來正法眼藏不能了罪性空也。
有二比丘犯淫殺。
波離螢光增罪結者。
昔有二比丘山中結庵修行。
堅持淨戒無有缺犯。
一日一比丘出。
一比丘在庵禅定。
忽睡着。
有一樵女偷犯淨戒。
乃内心不悅。
至同庵僧歸。
具說上事。
其僧怒。
趕逐其女。
女驚怖堕坑而死。
比丘轉加煩惱。
共往大德優波離尊者處求乞忏悔。
尊者以小乘結罪。
時二比丘心疑不決。
轉生煩惑。
維摩大士呵優彼離不善觀機。
此二比丘久修大乘。
何得将大海納于牛迹。
故雲螢光增罪結也。
大士雲。
窮罪性了不可得。
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間。
前際不去後際不來中際不住。
三際推求了不可得。
二比丘忽然頓悟獲無生忍。
猶如赫日消霜雪。
師子吼。
無畏說。
萬竅怒風翻一舌。
狸奴白牯盡潛蹤。
露柱燈籠生欣悅。
不思議。
解脫力(一點水墨兩處成龍)。
妙用恒沙也無極(寸不如尺)。
四事供養敢辭勞(有甚畢羅[饑-幾+追]子快下将來)。
萬兩黃金亦消得(獨掌不浪嗚。
兩手鳴掴掴)。
粉骨碎身未足酬(沒來由處有來由)。
一句了然超百億(匝地清風有何極)。
不思議者。
不可以心思口議。
故經雲。
假使滿世間皆如舍利弗。
盡思共度量。
不能測佛智。
蓋佛智不可測度也。
須是洞悟自心。
與從上諸聖同一見聞同一受用。
世出世間打成一片。
呵笑怒罵皆是佛事。
故雲妙用恒沙也無極。
到者田地。
堪受人天供養。
故雲萬兩黃金也消得。
四事者。
一衣服。
二卧具。
三飲食。
四醫藥。
古德雲。
上座若也實悟去。
變大地作黃金。
攪長河為酥酪。
供養上座未為分外。
其或未然。
粒米一絲直須拖犂拽耙還他始得。
粉骨碎身未足酬者。
如常啼菩薩敲骨出髓買花供佛求法。
釋迦世尊於因地中舍身求半偈。
頓超彌勒十二劫。
乃至先輩諸老一言之下心地開通。
一軸之中義天朗耀。
故雲一句了然超百億。
如經具明。
文繁不述。
不思議。
解脫力。
亘古亘今明如日。
達磨十萬裡西來。
卻對梁王道不識。
(咄)切忌鑽龜打瓦。
法中王(頭頂天)。
最高勝(腳踏地)。
恒沙如來同共證(千聞不如一見。
又雲也是無風起浪)。
我今解此如意珠。
信受之者皆相應(虛空包不住。
大地載不起)。
王中法王位過百王之上。
高超三界。
獨步大方。
故雲最高勝也。
恒河沙數過現未來一切諸佛皆證此法。
始覺合本覺。
自覺覺他。
故雲同共證也。
我今解悟此法。
如如意珠出生無窮。
四祖謂牛頭融禅師雲。
百千法門同歸方寸。
河沙功德總在心源。
一切戒門定門慧門行門悉皆具足。
神通妙用并在汝心。
煩惱業障本來空寂。
無三界可出。
無菩提可求。
人與非人性相平等。
大道虛曠絕思絕慮。
如是之法汝今已得。
更無欠少。
與佛無殊。
但信自心自在。
莫作觀行亦莫停心。
蕩蕩無礙任意縱橫。
不作諸善不造諸惡。
行住坐卧觸目遇緣皆是佛之妙用。
故雲信受之者皆相應。
法中王。
最高勝。
橫按镆铘行正令。
太平寰宇斬癡頑。
縱遇佛來也乞命。
了了見。
無一物(日面佛月面佛)。
亦無人。
亦無佛(東湧西沒南湧北沒)。
大千沙界海中漚(一箭落雙雕)。
一切聖賢如電拂(蹉過了也)。
縱使鐵輪頂上旋(胡孫上樹尾連天)。
定慧圓明終不失(垂手過膝)。
真如界内絕生佛之假名。
平等性中無自他之形相。
故無人無物無佛也。
三千大千沙界在覺性之中。
如水之浮漚亂起亂滅。
故雲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漚滅空本無。
況複諸三有。
一切聖賢遞相出興。
轉眼過了。
如石火電光卒難摸[打-丁+索]。
故雲一切聖賢如電拂。
假使鐵輪頂上旋者。
昔有一魔王謂諸菩薩言。
汝當退位。
汝若不退。
我飛熱鐵輪旋汝頂上。
碎汝形體猶微塵。
爾時菩薩以定慧圓明不思議力故。
不失其位。
時諸魔衆反自退失。
此永嘉引喻學道人。
縱遇逆順境界來前。
如不聞不見相似。
始不被生死陰魔所惑也。
了了見。
無一物。
當陽放出遼天鹘。
三千剎海絕遮闌。
萬裡虛空隻一突。
日可冷。
月可熱(眼底無筋。
皮下有血)。
衆魔不能壞真說(一口無兩舌)。
象駕峥嵘謾進途(兵随印轉。
将逐符行)。
誰見螳螂能拒轍(掉棒打月)。
大象不遊於兔徑(聽取号令)。
大悟不拘於小節(臨濟德山隻得一橛)。
莫将管見謗蒼蒼(釣魚船上謝三郎)。
未了吾今為君決(千裡萬裡一條鐵)。
日性本熱甯可說冷。
月性本冷甯可說熱。
十方世界唯此一事實。
餘二即非真。
吾此一真之說。
雖衆魔不能壞也。
大涅盤經雲。
佛說四谛不可令異。
故永嘉引此為證。
謂菩薩所弘大乘法門。
衆魔不能為其障礙。
譬如象駕峥嵘而進。
豈螳螂小蟲而可拒其車轍耶。
昔齊莊公出獵。
有螳螂舉足将抟其輪。
問其禦者曰此何蟲也。
對曰此是螳螂也。
莊公曰。
而以至微之力。
而拒大車。
不量其力。
今永嘉略引為證使人易曉。
故雲誰見螳螂能拒轍也。
大象不遊於兔徑者。
表大乘圓頓境界。
豈涉人天小乘之蹊徑哉。
大悟不拘於小節者。
見性之人。
貴要根本谛當智眼圓明足矣。
於世疎略。
出語無文。
此為小節耳。
多見今時兄弟雲。
不可以持犯戒律所拘。
此錯說也。
三世諸佛曆代祖師乃至天下善知識。
阿誰以行染度人。
故筆此以改其謬也。
圓頓大教唯接上根。
若小根小器淺識劣智欲窺大乘境界。
猶握管窺天曰天小者。
非天之咎也。
故雲未了吾今為君決。
末後一句始到牢關。
大用現前不存軏則。
揭示空劫已前。
豈離而今時節。
不見道無位真人是什麼乾屎橛。
者一句也有照也有用。
也有權也有實。
也有賓也有主。
若人撿點得出。
許伊親證阿字法門。
其或未然。
三十痛棒自領出去。
日可冷。
月可熱。
諸佛同出廣長舌。
世間唯有此一真。
天上更無第二月。
永嘉真覺大師證道歌 西祖單傳直指之道。
初無秋毫許與人領覽。
唯在當人自證自悟到無證無悟之地。
故我真覺大師徧曆教觀從緣悟入。
徑往曹溪印可。
到日值祖坐次。
師繞床三匝振錫一下卓然而立。
祖曰。
夫沙門者具三千威儀八萬細行。
行行無虧。
大德從何方而來。
生大我慢。
師曰生死事大無常迅速。
祖曰。
何不體取無生。
了取無速乎。
師曰。
體即無生。
了本無速。
祖曰如是如是。
須臾禮辭。
祖曰返太速乎。
師曰本非動靜豈有速耶。
祖曰誰知非動。
師曰仁者自生分别。
祖曰汝甚得無生意也。
師曰無生豈有意。
祖曰。
若無意。
誰生分别。
師曰分别亦非意。
祖歎曰善哉善哉。
既蒙印可。
方得名為證也。
豈可與小根劣器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者同日而語哉。
證徹此心曰道。
吟詠此道曰歌。
流傳沙界發明後學。
真如來使行如來行也。
永盛昔居學地。
獲益甚多。
所謂雪山肥膩更無雜。
純出醍醐我常納。
諸佛法身入我性。
我性同共如來合。
與師同一契劵也。
至元二年秋棄饒之妙果寺事。
複歸南巢舊隐。
越明年春來六安齊頭山水晶蘭若。
禮先祖直翁圓禅師塔。
孤峰頂上諸緣不到。
可堂然庵主将證道歌俾着語注述複為之頌以施來學。
倘於言前領旨。
格外明宗。
則真覺大師肉猶暖在。
其或未然。
請看注腳。
時至元三年歲次丁醜佛生日前住饒州西湖妙果禅寺嗣祖比丘(永盛)述。
永嘉大師證道若揭日月。
惜乎少了一着子。
從上大機大用行棒行喝。
大似夢中說夢。
不然。
看取竺原老人下面注腳。
庚辰秋仲住蔣山弟(甯心)拜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