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法歸心錄卷中
關燈
小
中
大
頓悟修證
僧問。
如何為宗。
師曰。
萬法歸宗。
宗即是心。
斯心虛靈。
融通廣大。
無住無為。
無修無證。
經雲。
佛語心為宗。
無門為法門。
西天東土。
上古今時。
佛佛手授。
祖祖相傳。
惟此一心。
立為宗體。
斯體清淨。
本自圓明。
随流不染。
返流不淨。
居凡不減。
在聖不增。
處類雖殊。
其心無二。
智慧了之則光明顯。
煩惱覆之則妙體隐。
離此别修。
終成魔外。
問。
如何為教。
師曰。
諸佛演法。
權開三乘五性。
菩薩造論。
發明萬法一心。
後學因诠得旨。
斷惑歸真。
初機獲兔忘罤。
加修證理。
問。
宗教二門。
其理為同為别。
師曰。
宗即無字教。
教即有字宗。
問。
宗教二門。
其理本一。
因甚又言教外别傳。
師曰。
教因語言文字。
方能妙解。
宗離語言文字。
頓悟一心。
故曰教外别傳。
又曰向上宗旨。
僧雲。
恁麼言傳又有淺深。
師曰。
淺深由人。
理本無二。
問。
如何是無二之理。
師曰。
聞教解理。
須加修證。
自合無為大道。
宗門頓悟。
必假圓修。
方複寂照本心。
問。
經雲。
歸源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未審何門直下了脫。
師曰。
内外二因。
可能直了。
僧雲。
請師直示。
内外二因。
師曰。
外因須斷淫殺盜。
内因要明心見性。
問。
何故外因斷淫殺盜。
師曰。
衆生因淫欲想。
故纏生死。
殺乃遞償命債。
故有輪回。
盜要負還本利。
故須再來。
斯三種因若除。
永斷殘質不續。
問。
如何内因明心見性。
師曰。
明心本淨。
見性本空。
問。
如何謂明心本淨。
師曰。
斯心非是色身之内肉團血心。
斯心亦非方寸之中生滅妄心。
乃是周徧法界。
洞徹十方。
超出對待。
絕諸戲論。
不滅不生。
非有非無。
虛靈不昧。
圓妙應物。
卷舒無礙。
出沒縱橫。
随緣而不變。
常住之真心。
故過去諸佛概證斯心。
現在菩薩同學斯心。
未來晚學鹹明斯心。
衆生在迷而迷斯心。
行人發悟而悟斯心。
一大藏教惟顯斯心。
達摩西來直指斯心。
古今知識開示斯心。
斯心靈妙。
難以盡述。
略舉一二。
後昆信悟。
問。
如何謂見性本空。
師曰。
真如自性。
本來空寂。
無形無相。
湛若太虛。
不動不搖。
凝然常住。
名曰本來面目。
又雲無位真人。
一切山河大地。
草木叢林。
森羅萬象。
染淨諸法。
一一皆從斯中流出。
問。
真心本性。
是一是二。
師曰。
非一非二。
問。
雲何非一。
雲何非二。
師曰。
本性是體。
真心是用。
本性如鏡。
真心如光。
光不離鏡。
鏡不離光。
古德雲。
性則即明而妙。
凝然湛然。
如鏡之體。
心則從妙起明。
圓融照了。
如鏡之光。
光鏡分二故非一。
光鏡本一故非二。
問。
既雲佛與衆生心性體一。
因甚佛居聖地。
衆生處凡。
師曰。
佛與衆生。
性體本空。
心有染淨。
故名聖凡。
問。
雲何心有染淨。
師曰。
本性如鏡。
圓明空寂。
真心如光。
照物不昧。
諸聖無心應事。
去來無染。
謂之淨光。
衆生有心應事。
分别取舍。
謂之染光。
染淨雖殊。
其體無二。
問心性本體。
可有限量否。
師曰。
有。
問。
體有多大。
師曰。
含裹十虛。
彌綸萬有。
僧雲既是無邊廣大心性。
因甚卻在肉身之内。
師曰。
一切衆生無始以來。
囚系胎獄。
桎梏肉身。
堅固妄執。
廣大心性。
惑在身内。
認賊為子。
如陷大獄。
何日能出。
不但人天迷此。
小乘尚且猶然。
僧雲。
心性不在身内。
我今能思者誰。
師曰。
爾疑所問身内幻識。
能思能慮以為我心。
斯是六塵緣影。
惑汝真性。
無故堅執在内。
難脫胎獄。
楞嚴經雲。
佛告阿難。
此是前塵虛妄想相。
惑汝真性。
無始至於今生。
認賊為子。
失汝元常。
故受輪轉。
若向這裡明得。
便知思慮之心。
如鏡中影。
似空中花。
虛顯空輪。
本無實質。
僧雲。
身内思慮。
六塵緣影。
雲何是吾妙明心性。
師曰。
衆生不悟廣大心性。
不在内外。
卻認塵影。
妄以虛空包肉身。
肉身包肉心。
肉心包真性。
重重拘縛。
固執貪愛。
殊不知虛空大地。
萬物身心。
盡是吾妙明心性。
所現幻影。
楞嚴經雲。
聚緣内搖。
趣外奔逸。
昏擾擾相。
以為心性。
一迷為心。
決定惑為色身之内。
不知色身外。
洎山河虛空大地。
鹹是妙明真心中物。
恐爾未悟。
吾設一喻。
本性如盡法界大底鏡子。
真心靈照。
如鏡中之光明。
山河大地。
萬象森羅。
至於肉身識心。
盡是鏡中之影。
衆生認影。
汩沒四生九有。
如若認鏡。
自然頓複真心。
問。
心性廣大。
含育萬有。
不在身内。
想在身外。
包裹肉身。
斯理是否。
師曰。
非也。
僧雲在内不成。
在外非是。
其理甚疑。
請師決之。
師曰。
本性空徧。
非身内。
非身外。
真心無住。
不即身。
不離身。
所以阿難執妄無據。
七處茫然。
二祖了真不生。
一言契道。
汝或愚鈍。
再示一喻。
本性如大海湛水。
真心似湛水之光。
因境風鼓。
忽起浮漚。
浮漚是色身。
海水是法身。
浮漚濕即識性。
海水濕即本性。
浮漚濕。
海水濕。
濕性本一。
故非内外。
海水濕。
浮漚濕。
濕性各一似有内外。
凡夫迷執浮漚。
反棄無邊大海。
楞嚴經雲。
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
唯認一浮漚體。
目為全潮。
窮盡瀛浡。
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後學若悟漚水海水。
濕性本一。
何有内外一定之執。
不獲本性。
真可歎耳。
僧雲。
海水濕。
喻法界性。
浮漚濕。
喻身内識。
濕性無二。
非内非外。
既非内外。
報盡命終。
離此生彼。
現有出入。
隻有出入。
何言不内。
師曰。
如上開示不能了悟。
反覓空花生滅。
可謂愚昧之甚。
皆因最初不守自性。
一念妄動。
故系胎獄。
生生固執。
定在身内。
有出有入。
有來有去。
内外來去。
如空中花。
花雖生滅。
空本不動。
識似出入。
性本不動。
祇如空中花是幻。
身内識是妄。
今将空花幻。
發明身識妄。
其理無二。
公須自審。
汝或不悟再引經喻。
楞嚴經雲。
譬如有人。
取頻伽鳥瓶。
塞其兩孔。
滿中擎空。
千裡遠行。
用饷他國。
識陰當知亦複如是。
阿難。
是虛空。
非彼方來。
非此方入。
如是阿難。
若彼方來。
則瓶中既貯空去。
於本瓶地應少虛空。
若此方入。
開孔倒瓶。
應見空出。
是故當知。
識陰虛妄。
本非因緣。
非自然性。
釋曰。
頻伽鳥瓶。
是瓶之名。
塞其兩孔。
喻善惡業。
瓶喻業力。
能引識走。
瓶中之空。
喻随業之識。
此空在瓶。
與瓶外空。
似有内外。
空無二體。
内外本一。
故非内外。
瓶中之空。
喻識本空。
因善惡業牽引識走。
猶如擎瓶千裡遠行。
用饷他國者。
喻舍此受彼。
經雲阿難。
是虛空。
非彼方來。
非此方入。
斯喻舍身。
如彼方來。
而前身之識未嘗少。
受身如此方入。
而後身之識未嘗來。
當知身死非去。
未死之先。
本不偏於此。
生身非來。
未生之先本亦徧於此。
迷者不了。
以謂在内而有出入。
悟者明體本無彼此。
豈有來去。
僧雲。
悟者明體本無來去。
現今死此生彼。
卻有去來之相。
師曰。
緣會而生。
緣盡而滅。
雖現來去之相。
圓明本然不動。
凡夫病眼。
妄認空花。
有生有滅。
随緣流轉。
佛經雲。
善男子。
一切衆生。
從無始來。
種種颠倒。
猶如迷人。
四方易處。
妄認四大為自身相。
六塵緣影為自心相。
譬彼病目。
見空中花。
乃至如衆空花。
滅於虛空。
不可說言有定滅處。
何以故。
無生處故。
一切衆生於無生中。
妄見生滅。
是說名輪轉生死。
後學頓悟。
幻識生滅。
而圓覺心體常住不動。
祖師雲。
百骸雖潰散。
如何為宗。
師曰。
萬法歸宗。
宗即是心。
斯心虛靈。
融通廣大。
無住無為。
無修無證。
經雲。
佛語心為宗。
無門為法門。
西天東土。
上古今時。
佛佛手授。
祖祖相傳。
惟此一心。
立為宗體。
斯體清淨。
本自圓明。
随流不染。
返流不淨。
居凡不減。
在聖不增。
處類雖殊。
其心無二。
智慧了之則光明顯。
煩惱覆之則妙體隐。
離此别修。
終成魔外。
問。
如何為教。
師曰。
諸佛演法。
權開三乘五性。
菩薩造論。
發明萬法一心。
後學因诠得旨。
斷惑歸真。
初機獲兔忘罤。
加修證理。
問。
宗教二門。
其理為同為别。
師曰。
宗即無字教。
教即有字宗。
問。
宗教二門。
其理本一。
因甚又言教外别傳。
師曰。
教因語言文字。
方能妙解。
宗離語言文字。
頓悟一心。
故曰教外别傳。
又曰向上宗旨。
僧雲。
恁麼言傳又有淺深。
師曰。
淺深由人。
理本無二。
問。
如何是無二之理。
師曰。
聞教解理。
須加修證。
自合無為大道。
宗門頓悟。
必假圓修。
方複寂照本心。
問。
經雲。
歸源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未審何門直下了脫。
師曰。
内外二因。
可能直了。
僧雲。
請師直示。
内外二因。
師曰。
外因須斷淫殺盜。
内因要明心見性。
問。
何故外因斷淫殺盜。
師曰。
衆生因淫欲想。
故纏生死。
殺乃遞償命債。
故有輪回。
盜要負還本利。
故須再來。
斯三種因若除。
永斷殘質不續。
問。
如何内因明心見性。
師曰。
明心本淨。
見性本空。
問。
如何謂明心本淨。
師曰。
斯心非是色身之内肉團血心。
斯心亦非方寸之中生滅妄心。
乃是周徧法界。
洞徹十方。
超出對待。
絕諸戲論。
不滅不生。
非有非無。
虛靈不昧。
圓妙應物。
卷舒無礙。
出沒縱橫。
随緣而不變。
常住之真心。
故過去諸佛概證斯心。
現在菩薩同學斯心。
未來晚學鹹明斯心。
衆生在迷而迷斯心。
行人發悟而悟斯心。
一大藏教惟顯斯心。
達摩西來直指斯心。
古今知識開示斯心。
斯心靈妙。
難以盡述。
略舉一二。
後昆信悟。
問。
如何謂見性本空。
師曰。
真如自性。
本來空寂。
無形無相。
湛若太虛。
不動不搖。
凝然常住。
名曰本來面目。
又雲無位真人。
一切山河大地。
草木叢林。
森羅萬象。
染淨諸法。
一一皆從斯中流出。
問。
真心本性。
是一是二。
師曰。
非一非二。
問。
雲何非一。
雲何非二。
師曰。
本性是體。
真心是用。
本性如鏡。
真心如光。
光不離鏡。
鏡不離光。
古德雲。
性則即明而妙。
凝然湛然。
如鏡之體。
心則從妙起明。
圓融照了。
如鏡之光。
光鏡分二故非一。
光鏡本一故非二。
問。
既雲佛與衆生心性體一。
因甚佛居聖地。
衆生處凡。
師曰。
佛與衆生。
性體本空。
心有染淨。
故名聖凡。
問。
雲何心有染淨。
師曰。
本性如鏡。
圓明空寂。
真心如光。
照物不昧。
諸聖無心應事。
去來無染。
謂之淨光。
衆生有心應事。
分别取舍。
謂之染光。
染淨雖殊。
其體無二。
問心性本體。
可有限量否。
師曰。
有。
問。
體有多大。
師曰。
含裹十虛。
彌綸萬有。
僧雲既是無邊廣大心性。
因甚卻在肉身之内。
師曰。
一切衆生無始以來。
囚系胎獄。
桎梏肉身。
堅固妄執。
廣大心性。
惑在身内。
認賊為子。
如陷大獄。
何日能出。
不但人天迷此。
小乘尚且猶然。
僧雲。
心性不在身内。
我今能思者誰。
師曰。
爾疑所問身内幻識。
能思能慮以為我心。
斯是六塵緣影。
惑汝真性。
無故堅執在内。
難脫胎獄。
楞嚴經雲。
佛告阿難。
此是前塵虛妄想相。
惑汝真性。
無始至於今生。
認賊為子。
失汝元常。
故受輪轉。
若向這裡明得。
便知思慮之心。
如鏡中影。
似空中花。
虛顯空輪。
本無實質。
僧雲。
身内思慮。
六塵緣影。
雲何是吾妙明心性。
師曰。
衆生不悟廣大心性。
不在内外。
卻認塵影。
妄以虛空包肉身。
肉身包肉心。
肉心包真性。
重重拘縛。
固執貪愛。
殊不知虛空大地。
萬物身心。
盡是吾妙明心性。
所現幻影。
楞嚴經雲。
聚緣内搖。
趣外奔逸。
昏擾擾相。
以為心性。
一迷為心。
決定惑為色身之内。
不知色身外。
洎山河虛空大地。
鹹是妙明真心中物。
恐爾未悟。
吾設一喻。
本性如盡法界大底鏡子。
真心靈照。
如鏡中之光明。
山河大地。
萬象森羅。
至於肉身識心。
盡是鏡中之影。
衆生認影。
汩沒四生九有。
如若認鏡。
自然頓複真心。
問。
心性廣大。
含育萬有。
不在身内。
想在身外。
包裹肉身。
斯理是否。
師曰。
非也。
僧雲在内不成。
在外非是。
其理甚疑。
請師決之。
師曰。
本性空徧。
非身内。
非身外。
真心無住。
不即身。
不離身。
所以阿難執妄無據。
七處茫然。
二祖了真不生。
一言契道。
汝或愚鈍。
再示一喻。
本性如大海湛水。
真心似湛水之光。
因境風鼓。
忽起浮漚。
浮漚是色身。
海水是法身。
浮漚濕即識性。
海水濕即本性。
浮漚濕。
海水濕。
濕性本一。
故非内外。
海水濕。
浮漚濕。
濕性各一似有内外。
凡夫迷執浮漚。
反棄無邊大海。
楞嚴經雲。
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
唯認一浮漚體。
目為全潮。
窮盡瀛浡。
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後學若悟漚水海水。
濕性本一。
何有内外一定之執。
不獲本性。
真可歎耳。
僧雲。
海水濕。
喻法界性。
浮漚濕。
喻身内識。
濕性無二。
非内非外。
既非内外。
報盡命終。
離此生彼。
現有出入。
隻有出入。
何言不内。
師曰。
如上開示不能了悟。
反覓空花生滅。
可謂愚昧之甚。
皆因最初不守自性。
一念妄動。
故系胎獄。
生生固執。
定在身内。
有出有入。
有來有去。
内外來去。
如空中花。
花雖生滅。
空本不動。
識似出入。
性本不動。
祇如空中花是幻。
身内識是妄。
今将空花幻。
發明身識妄。
其理無二。
公須自審。
汝或不悟再引經喻。
楞嚴經雲。
譬如有人。
取頻伽鳥瓶。
塞其兩孔。
滿中擎空。
千裡遠行。
用饷他國。
識陰當知亦複如是。
阿難。
是虛空。
非彼方來。
非此方入。
如是阿難。
若彼方來。
則瓶中既貯空去。
於本瓶地應少虛空。
若此方入。
開孔倒瓶。
應見空出。
是故當知。
識陰虛妄。
本非因緣。
非自然性。
釋曰。
頻伽鳥瓶。
是瓶之名。
塞其兩孔。
喻善惡業。
瓶喻業力。
能引識走。
瓶中之空。
喻随業之識。
此空在瓶。
與瓶外空。
似有内外。
空無二體。
内外本一。
故非内外。
瓶中之空。
喻識本空。
因善惡業牽引識走。
猶如擎瓶千裡遠行。
用饷他國者。
喻舍此受彼。
經雲阿難。
是虛空。
非彼方來。
非此方入。
斯喻舍身。
如彼方來。
而前身之識未嘗少。
受身如此方入。
而後身之識未嘗來。
當知身死非去。
未死之先。
本不偏於此。
生身非來。
未生之先本亦徧於此。
迷者不了。
以謂在内而有出入。
悟者明體本無彼此。
豈有來去。
僧雲。
悟者明體本無來去。
現今死此生彼。
卻有去來之相。
師曰。
緣會而生。
緣盡而滅。
雖現來去之相。
圓明本然不動。
凡夫病眼。
妄認空花。
有生有滅。
随緣流轉。
佛經雲。
善男子。
一切衆生。
從無始來。
種種颠倒。
猶如迷人。
四方易處。
妄認四大為自身相。
六塵緣影為自心相。
譬彼病目。
見空中花。
乃至如衆空花。
滅於虛空。
不可說言有定滅處。
何以故。
無生處故。
一切衆生於無生中。
妄見生滅。
是說名輪轉生死。
後學頓悟。
幻識生滅。
而圓覺心體常住不動。
祖師雲。
百骸雖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