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列祖提綱錄卷第三十二
武林十八澗理安禅寺住持婁東行悅集
請列職雜務提綱(修造 化主 發化主 監收)
五祖演禅師請修造上堂。
白雲今日權将大宋世界作一面碁盤。
先将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定卻五方。
次将五台峨嵋支提羅浮以為相助。
左畔則斜飛雁陣。
右邊則虎口雙關。
遂舉手雲。
且道者一着落在什麼處。
若知落處。
便為敵手。
若也未然。
白雲試通個消息。
十九條平路。
争功勢未休。
莫教一着錯。
敗子卒難收。
虎丘隆禅師請修造上堂。
如來三轉於大千。
趙州半藏亦如然。
其輪本來常清淨。
一念承當誰後先。
雖然。
也是個英靈漢始得。
便乃橫身擔荷紹續宗風。
立吾家萬世不朽之功。
顯大丈夫兒特達之志。
抱荊山玉握靈蛇珠。
光耀叢林揮戈佛日。
直得龍吟霧起虎嘯風生。
象王行處絕狐蹤。
獅子窟中無異獸。
雖然如是。
且道應緣垂手一句作麼生道。
旃檀葉葉古風清。
吹落人間香馥郁。
五祖演禅師請化主上堂。
造化之功。
祖宗門下。
作天地發生之氣。
春夏秋冬。
決含靈颠倒之心。
甯樂我淨。
若據衲僧用處又且不然。
變大地為黃金。
攪長河為酥酪。
猶未稱白雲在。
忽有個漢出來道。
似恁說話隻是個貪心不足漢。
自雲。
道着。
參。
龍門遠禅師請化主上堂。
一竿一笠一蓑衣。
急水灘頭下釣絲。
鈎上錦鱗容易得。
蘆花深處月明歸。
複舉古人問三尊宿。
二龍争珠誰是得者。
一雲得即失。
一雲老僧祇管看。
一雲誰是不得者。
師雲。
得即失。
着忙作什麼。
老僧祇管看。
看濟甚麼事。
末後一語。
誰是不得者。
若人會得。
祖師言句一大藏教自然不疑去。
還明得麼。
誰是不得者。
非取亦非舍。
馬載驢馱時。
便是歸來也。
下座。
劍門分禅師請化主上堂。
萬代金輪王子孫。
糞衣綴缽化朱門。
個中消息許誰會。
多認枝頭落葉黃。
個中非愚亦非智。
天上人間無有比。
金粟如來笑點頭。
落落英風振天地。
君不見。
劍門老。
等閑擲下深深餌。
不釣人間非與是。
又不見。
河沙諸佛為群生。
橫也豎也沒纖忌。
咄。
一曲太平春複秋。
十分高價未為酬。
天邊紅日豈虛出。
照世精明混衆流。
下座。
保甯勇禅師發化主上堂。
盡十方世界為一大陣。
若聖若凡種種異類出此不得。
釋迦為主将。
文殊作先鋒。
普賢為殿後。
陣勢既圓。
且道與什麼人相見。
良久雲。
定光金地遙招手。
智者江陵暗點頭。
遂拈拄杖雲。
如今盡在保甯拄杖頭上。
開甘露門示真實相。
展縮無礙縱橫自由。
還見麼。
若也見得。
真不掩僞。
若也不見。
分付諸方化主一任将向南州北縣。
扶過斷橋水。
伴歸明月村。
卓一下下座。
發化主上堂。
身披信施衣。
口吃信施食。
施者絕纖毫。
受者無蹤迹。
大施門正開。
百千及萬億。
信手拈将來。
切忌從他覓。
既不從他覓。
向信手處道将一句來。
有麼。
若無。
保甯自道去也。
一封書信通消息。
兩貼茶湯表信儀。
五祖演禅師發諸郡化主上堂。
荷衆諸禅流。
才能足機劃。
逢人定有錢。
見面甯無麥。
已是我家兒。
久為物外客。
溫柔一手擡。
剛硬雙拳搦。
牙爪一時全。
勝南山白額。
圓悟勤禅師住雲居發化主上堂。
火不待日而熱性相類。
風不待月而涼氣相合。
獨樹不成林。
單絲不成線。
建大廈非一木之能。
濟巨川非一棹之力。
所以道。
衆毛成球。
聚鐵成[金*斧]。
要須内外相應賓主和融。
自然氣類相同羽毛相似。
正與麼時如何。
八萬四千非鳳毛。
三十三人入虎穴。
複有頌雲。
三十餘員雲水客。
諸方分化力行持。
山門庶事渾依賴。
正是金毛奮迅時。
真淨文禅師因發化主上堂。
出家沙門當清淨自活。
以乞食為正命。
食不過分。
離憍慢故。
以乞法為正念。
增長智慧不滞寂故。
蓦拈拄杖雲。
你有拄杖子與你拄杖子。
你無拄杖子奪卻你拄杖子。
於此薦得。
增汝智慧。
破汝憍慢。
火焰裡藏身。
淤泥中出現。
千手千眼大悲菩薩。
一任神通變化。
於此不薦。
有清泉兮恣汝飲。
有碧岩兮從汝栖。
切忌寒猿深夜啼。
發化主後上堂。
丐者月餘朝束裝。
有煩知事首座大衆一動一靜甯不有勞。
然則勞動若是道人分上無非佛事。
所謂往複無際動靜一源。
苟契神於動靜。
則無滞於往還。
心迹不生順逆何咎。
此則於心無心。
於事無事。
又何妨於動靜往還之勤。
其或得之者正乎心。
失之者亂乎性。
蓋得失之自殊。
非動靜之有異。
乃拈拄杖擲下。
喝一喝下座。
上堂發化主。
舉王大王向雪峰會裡請晏監院住鼓山。
雪峰謂衆曰。
有一隻聖箭子入九重城裡建立佛事去也。
有孚上座去中路截住問雲。
承聞聖箭子入九重城裡去是否。
晏雲是。
孚雲忽遇三軍圍繞時如何。
晏雲他家自有通霄路。
孚雲與麼則離宮失殿去也。
晏雲何處不稱尊。
孚遂回謂雪峰雲聖箭子途中折了也。
峰雲他道什麼。
孚舉前話。
峰雲奴奴他語也得。
孚雲和尚肐膊終不向外曲。
師雲。
雪峰雖為一千五百人善知識。
受侯王供養福報因緣即不無。
若是佛法未在。
洞山則不然。
雲和尚聖箭途中折了也。
雲他道什麼。
師雲待伊舉了拽拄杖打将出去。
一使孚上座於後作個本色衲僧。
二與聖箭子出其鋒铓。
三與禅門作個真正宗匠。
為後人眼目。
諸禅德。
是也不是。
有眼者辨取。
良久雲。
洞山也有三隻聖箭子。
各往一方作大佛事。
莫有作家戰将向途中截住。
将聖箭子總與折折。
卻來洞山手裡請棒吃。
有麼有麼。
若無。
明日普請向新豐亭上随例吃茶相送。
洞山聰禅師發供養主示衆。
住持之道。
勞他十方高人。
且實際理地不受一塵。
佛事門
白雲今日權将大宋世界作一面碁盤。
先将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定卻五方。
次将五台峨嵋支提羅浮以為相助。
左畔則斜飛雁陣。
右邊則虎口雙關。
遂舉手雲。
且道者一着落在什麼處。
若知落處。
便為敵手。
若也未然。
白雲試通個消息。
十九條平路。
争功勢未休。
莫教一着錯。
敗子卒難收。
虎丘隆禅師請修造上堂。
如來三轉於大千。
趙州半藏亦如然。
其輪本來常清淨。
一念承當誰後先。
雖然。
也是個英靈漢始得。
便乃橫身擔荷紹續宗風。
立吾家萬世不朽之功。
顯大丈夫兒特達之志。
抱荊山玉握靈蛇珠。
光耀叢林揮戈佛日。
直得龍吟霧起虎嘯風生。
象王行處絕狐蹤。
獅子窟中無異獸。
雖然如是。
且道應緣垂手一句作麼生道。
旃檀葉葉古風清。
吹落人間香馥郁。
五祖演禅師請化主上堂。
造化之功。
祖宗門下。
作天地發生之氣。
春夏秋冬。
決含靈颠倒之心。
甯樂我淨。
若據衲僧用處又且不然。
變大地為黃金。
攪長河為酥酪。
猶未稱白雲在。
忽有個漢出來道。
似恁說話隻是個貪心不足漢。
自雲。
道着。
參。
龍門遠禅師請化主上堂。
一竿一笠一蓑衣。
急水灘頭下釣絲。
鈎上錦鱗容易得。
蘆花深處月明歸。
複舉古人問三尊宿。
二龍争珠誰是得者。
一雲得即失。
一雲老僧祇管看。
一雲誰是不得者。
師雲。
得即失。
着忙作什麼。
老僧祇管看。
看濟甚麼事。
末後一語。
誰是不得者。
若人會得。
祖師言句一大藏教自然不疑去。
還明得麼。
誰是不得者。
非取亦非舍。
馬載驢馱時。
便是歸來也。
下座。
劍門分禅師請化主上堂。
萬代金輪王子孫。
糞衣綴缽化朱門。
個中消息許誰會。
多認枝頭落葉黃。
個中非愚亦非智。
天上人間無有比。
金粟如來笑點頭。
落落英風振天地。
君不見。
劍門老。
等閑擲下深深餌。
不釣人間非與是。
又不見。
河沙諸佛為群生。
橫也豎也沒纖忌。
咄。
一曲太平春複秋。
十分高價未為酬。
天邊紅日豈虛出。
照世精明混衆流。
下座。
保甯勇禅師發化主上堂。
盡十方世界為一大陣。
若聖若凡種種異類出此不得。
釋迦為主将。
文殊作先鋒。
普賢為殿後。
陣勢既圓。
且道與什麼人相見。
良久雲。
定光金地遙招手。
智者江陵暗點頭。
遂拈拄杖雲。
如今盡在保甯拄杖頭上。
開甘露門示真實相。
展縮無礙縱橫自由。
還見麼。
若也見得。
真不掩僞。
若也不見。
分付諸方化主一任将向南州北縣。
扶過斷橋水。
伴歸明月村。
卓一下下座。
發化主上堂。
身披信施衣。
口吃信施食。
施者絕纖毫。
受者無蹤迹。
大施門正開。
百千及萬億。
信手拈将來。
切忌從他覓。
既不從他覓。
向信手處道将一句來。
有麼。
若無。
保甯自道去也。
一封書信通消息。
兩貼茶湯表信儀。
五祖演禅師發諸郡化主上堂。
荷衆諸禅流。
才能足機劃。
逢人定有錢。
見面甯無麥。
已是我家兒。
久為物外客。
溫柔一手擡。
剛硬雙拳搦。
牙爪一時全。
勝南山白額。
圓悟勤禅師住雲居發化主上堂。
火不待日而熱性相類。
風不待月而涼氣相合。
獨樹不成林。
單絲不成線。
建大廈非一木之能。
濟巨川非一棹之力。
所以道。
衆毛成球。
聚鐵成[金*斧]。
要須内外相應賓主和融。
自然氣類相同羽毛相似。
正與麼時如何。
八萬四千非鳳毛。
三十三人入虎穴。
複有頌雲。
三十餘員雲水客。
諸方分化力行持。
山門庶事渾依賴。
正是金毛奮迅時。
真淨文禅師因發化主上堂。
出家沙門當清淨自活。
以乞食為正命。
食不過分。
離憍慢故。
以乞法為正念。
增長智慧不滞寂故。
蓦拈拄杖雲。
你有拄杖子與你拄杖子。
你無拄杖子奪卻你拄杖子。
於此薦得。
增汝智慧。
破汝憍慢。
火焰裡藏身。
淤泥中出現。
千手千眼大悲菩薩。
一任神通變化。
於此不薦。
有清泉兮恣汝飲。
有碧岩兮從汝栖。
切忌寒猿深夜啼。
發化主後上堂。
丐者月餘朝束裝。
有煩知事首座大衆一動一靜甯不有勞。
然則勞動若是道人分上無非佛事。
所謂往複無際動靜一源。
苟契神於動靜。
則無滞於往還。
心迹不生順逆何咎。
此則於心無心。
於事無事。
又何妨於動靜往還之勤。
其或得之者正乎心。
失之者亂乎性。
蓋得失之自殊。
非動靜之有異。
乃拈拄杖擲下。
喝一喝下座。
上堂發化主。
舉王大王向雪峰會裡請晏監院住鼓山。
雪峰謂衆曰。
有一隻聖箭子入九重城裡建立佛事去也。
有孚上座去中路截住問雲。
承聞聖箭子入九重城裡去是否。
晏雲是。
孚雲忽遇三軍圍繞時如何。
晏雲他家自有通霄路。
孚雲與麼則離宮失殿去也。
晏雲何處不稱尊。
孚遂回謂雪峰雲聖箭子途中折了也。
峰雲他道什麼。
孚舉前話。
峰雲奴奴他語也得。
孚雲和尚肐膊終不向外曲。
師雲。
雪峰雖為一千五百人善知識。
受侯王供養福報因緣即不無。
若是佛法未在。
洞山則不然。
雲和尚聖箭途中折了也。
雲他道什麼。
師雲待伊舉了拽拄杖打将出去。
一使孚上座於後作個本色衲僧。
二與聖箭子出其鋒铓。
三與禅門作個真正宗匠。
為後人眼目。
諸禅德。
是也不是。
有眼者辨取。
良久雲。
洞山也有三隻聖箭子。
各往一方作大佛事。
莫有作家戰将向途中截住。
将聖箭子總與折折。
卻來洞山手裡請棒吃。
有麼有麼。
若無。
明日普請向新豐亭上随例吃茶相送。
洞山聰禅師發供養主示衆。
住持之道。
勞他十方高人。
且實際理地不受一塵。
佛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