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一

關燈
知價。

    留與人間光照夜。

    擲拂子。

     了庵欲禅師宣州天甯遺書至上堂。

    鐵牛吼破雙溪月。

    石女含笙悲不徹。

    鹘眼龍睛總不知。

    聾子親聞啞子說。

    山僧二十年前親見草庭老子向萬仞崖頭拾得個斷貫索。

    到處穿他天下宗師鼻孔。

    及乎應緣而出瑞世天甯。

    水到渠成風行草偃。

    又欲用此索穿他天下衲僧鼻孔。

    化緣既畢奄爾真歸。

    撒手那邊全無朕迹。

    所以道聲前非聲色後非色。

    蚊子上鐵牛無你下嘴處。

    山僧今日不免倒行此令去也。

    少間下座詣靈前燒一炷香點一盞茶。

    欲與他穿了鼻孔。

    何故。

    吃拳須記打拳時。

     報國希白和尚訃至上堂。

    未達境惟心起。

    種種分别。

    達境惟心已。

    分别則不生。

    於不生法中獨露本來面目。

    直是離相離名絕對絕待。

    破塵破的透色透聲。

    故我報國和尚得此三昧。

    兩處住山單傳正印。

    掃除邪解扶樹此宗。

    能事既畢撒手那邊。

    末後全提甚生光彩。

    且道與他摩胸告衆椁示雙趺是同是别。

    拍禅床雲。

    羚羊挂角千峰上。

    更有羚羊在上峰。

     仙岩仲謀和尚遺書至上堂。

    杜城山頂打鳳羅龍。

    黃池水邊張蝦釣鼈。

    逗到衣錦還鄉。

    一味斬釘截鐵。

    如今傀儡線索斷。

    五色祥麟步天岸。

    有伴何妨卻再來。

    了卻先師舊公案。

    且先師公案作麼生了。

    卓拄杖喝一喝。

     弘覺忞禅師天童和尚斷七複聞顯聖爾密弁山久默二禅師訃音。

    師為安靈設奠雲。

    平地西風起。

    吹倒空王殿。

    亦有善法幢。

    以次相傾澱。

    慧命尚縣絲。

    人天胡可戀。

    子細思量着。

    無如衲僧便。

    海底泥牛已絕蹤。

    草鞋不用行鄉縣。

    休雲世界何寥寥。

    須信皇封成一片。

    好衲僧。

    薦不薦。

    於此猶未達根源。

    香燒一炷茶三奠。

    搥胸隻得哭蒼天。

    魔王拍手恣歡忭。

     護法遺書至提綱 密庵傑禅師施司谏訃音至上堂。

    風行草偃。

    水到渠成。

    信腳與麼來。

    雲收霧卷是處皆春。

    信腳與麼去。

    空澄海湛物我一如。

    所以道。

    去來不以象。

    動靜不以心。

    如是則塵塵剎剎普現威權。

    蓋色騎聲纖塵不立。

    羅籠不肯住。

    呼喚不回頭。

    古聖不安排。

    至今無轍迹。

    且道司谏施公即今在什麼處。

    良久雲。

    黃梁才夢斷。

    竺國一花敷。

    複說偈雲。

    昔年相見談真谛。

    今日升堂話去來。

    一念廓然無向背。

    春光鐵樹自花開。

     請西序頭首提綱(兩序) 恕中愠禅師請西序上堂。

    如來藏中不留一法。

    衲僧門下豈有多端。

    靈樹和尚雲。

    我首座生也。

    我首座行腳也。

    一字不着畫。

    會麼。

    不見道。

    客來無茶點。

    蒿湯備禮儀。

     月江印禅師請頭首上堂。

    善哉三下闆。

    知識盡來參。

    既善知時節。

    我今不再三。

    古人與麼道。

    大似按牛頭吃草。

    雲峰則不然。

    善哉三下闆。

    收足上蒲團。

    脊梁生鐵鑄。

    透過祖師關。

    一氣轉一大藏教。

    背手拈卻須彌山。

    七處征心無心可覓。

    八還辨見無見可還。

    夢入天宮猶未醒。

    金雞飛上玉欄杆。

     笑隐欣禅師請頭首上堂。

    騰今耀古。

    摩酰正眼洞明。

    鍜聖镕凡。

    向上鉗錘妙密。

    定佛祖綱宗之句。

    須是其人。

    展主賓互換之機。

    要求作者。

    所以道。

    作大廈非一木能成。

    涉巨川豈一棹可濟。

    直得照用同時。

    星飛電卷。

    人境俱奪。

    玉振金聲。

    正恁麼時。

    諸人鼻孔在山僧手裡。

    且道山僧鼻孔在什麼處。

    擲拂子雲。

    一任橫拖倒拽。

     請兩堂首座 真淨文禅師請首座維那典座上堂。

    三德六味施佛及僧。

    香積廚中善調在手。

    三世諸佛向砧槌上聲聲相應。

    且道相應個什麼。

    良久雲。

    問取堂中第一座。

     請首座典座及逍遙和尚來上堂。

    不動真際為諸法立處。

    昨日監院名。

    今朝首座号。

    緣應百千般。

    立處頭頭妙。

    典座把杓柄。

    一一臨時料。

    衆口若能調。

    逍遙同一道。

    諸法立處今已彰。

    作麼生說個不動真際底道理。

    喝一喝下座。

     請首座上堂。

    一番新。

    一番舊。

    新舊相資要成就。

    諸禅德。

    且道成就個什麼。

    為成就佛事耶。

    成就道場耶。

    成就叢林耶。

    若與麼成就。

    豈有教外别傳。

    乃拈拄杖雲。

    此為複是教内教外。

    是新是舊。

    不得喚作柱杖。

    便成就取好。

    遂擲下下座。

     圓悟勤禅師請首座上堂。

    合千差。

    包萬有。

    齊往來。

    印古今。

    混有無。

    一生死。

    舉不犯之令。

    行不言之教。

    齊不齊。

    平不平。

    於此建立。

    於此辨明。

    於此紀綱。

    於此表帥。

    何法不容。

    何事不成。

    何德不圓。

    何心不契。

    且風行草偃一句作麼生道。

    為山登九仞。

    撚土定千鈞。

     元叟端禅師請首座上堂。

    有際天之雲濤。

    可容吞舟之魚。

    有九萬裡之風。

    可負垂天之翼。

    建法幢。

    立宗旨。

    苟非其人。

    安任其事。

    拍禅床雲。

    有意氣時添意氣。

    不風流處也風流。

     恕中愠禅師請首座上堂。

    開鑿人天眼目。

    挽回上古風規。

    坐斷情塵意想。

    不落玄妙機關。

    斬新日月特地乾坤。

    須是其人堪任其事。

    靈樹虛第一座而待雲門。

    蓋為此也。

    拍禅床。

    莫怪渠侬多意氣。

    他家曾踏上頭關。

     愚庵及禅師請昌國吉祥亨子元充首座上堂。

    臨濟建立黃檗宗旨。

    普化盡力成褫無端。

    仰山道。

    此人有頭無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