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随。
白日不移輪。
青山常舉足。
寒崖一歸卧。
嗟哉春複春。
今則其徒萃章輩深恐異草之橫生。
謀遷涅盤之大宅。
正當移身換步時。
如何道得越格超方句。
放下骨襯雲。
紅爐一點清嵩雪。
梅放香林第一枝。
靈骨入塔 應庵華禅師為此庵和尚入塔。
摩酰三眼洞徹無私。
末後全提今之是也。
故我此庵和尚平生擔闆不受差排。
會盡物我一如。
透過生死窠臼。
履刀山劍樹如步紅蓮。
入镬湯爐炭似登寶所。
全體是個大解脫門。
更無一絲毫許外物。
化緣既畢。
借路經過。
火光三昧自焚軀。
烈焰亘天誰着眼。
黃陣靈骨五色璨然。
不昧高蹤斬新光彩。
今日安藏窣堵。
坐斷溪山。
萬木生風。
千江照月。
真燈烈焰。
少室增輝。
正恁麼時。
且移身換步一句作麼生道。
還知落處麼。
寶印當空妙。
重重錦縫開。
喝一喝。
密雲悟禅師為守元大師入塔。
以拄杖指塔雲。
盡十方世界是個無縫塔。
複敲塔門雲。
且道者一縫作麼合煞。
以手舉露骨送入雲。
請師兄塞卻。
弘覺忞禅師為雲門雪大師入塔。
以拄杖指塔戶雲。
大衆還知者一段因緣也未。
若也未知。
山僧不免借[浦/女]帔子拜[浦/女]年去也。
須彌頂上鐵圍龛。
内有空王月一函。
莫謂秋光淨如練。
佛來相見也垂簾。
且道當山堂頭和尚到此又作麼生。
珊瑚枝枝撐着月。
千古萬古衆同瞻。
撒骨 毒海良禅師自遺撒骨法語雲。
太湖三萬六千頃。
中有浮圖絕正偏。
今日遺骸歸去也。
碧天連水水連天。
安牌 元叟端禅師為别谷和尚入祖堂。
白雲作叢林紀綱。
以達磨居中。
開山居左。
百丈居右。
天下依而行之。
絲毫無有紊亂。
别谷和尚在茲山為二十六代。
捐以此日。
居于此堂。
晨香夕燈。
其永無替。
愚庵及禅師為平山林和尚入祖堂。
召大衆雲。
亭亭石塔東峰上。
此老初來百神仰。
福源浩浩起當湖。
千歲岩頭飛白浪。
宗鏡高懸二十年。
不啻焰光高萬丈。
翻身靠倒靈鹫峰。
雙樹悲風撼穹壤。
撲碎破沙盆。
滅卻正法眼。
動靜絕行蹤。
去來無影象。
是謂眼空佛祖道重王臣。
年逾八秩五處住山平山老和尚。
指牌雲。
湖光潋滟山空蒙。
觌體全彰大人相。
天童性禅師為前住當山第六十四代仁叟懷禅師生入祖堂。
大機大用闡單傳。
震動東南半壁天。
一句不言群象主。
威音王佛莫齊肩。
某德重叢林道通淵脈。
深得西印宗旨。
大弘廣慈世家。
照用則正眼洞明。
放行則真風卓邁。
發劈箭機以的破的。
鼓霹靂舌以空遣空。
所以人天自化外道歸降。
兩坐名山法輪大轉。
回澆漓之末運。
續無盡之真燈。
希年養高自他具足。
且最後一着還居正位。
畢竟作麼生道。
當陽提起破沙盆。
佛祖堂中稱獨尊。
佛涅盤日師送自牌位入祖堂。
捧牌位雲。
三界都來總大夢。
十方世界一空洞。
為他恐堕斷常見。
又向虛空中鑿空。
個漢行腳全無。
禅道罔措。
壞滅臨濟正宗。
籍沒大慧家世。
為伊正眼瞎卻不能普振真風。
故自罪犯彌天。
今又預居祖席。
我且貶汝異類橫身。
西州作牛東州作馬。
銜鐵負鞍拖犁拽耙。
饒伊要騎便騎要下便下。
搖動尾巴天上天下。
也隻是精靈業識。
好與一頓。
且道正位端居一句又作麼生。
喝一喝。
遂放牌位。
弘覺忞禅師送密雲先和尚入先覺堂。
先知覺後知。
先覺覺後覺。
從上佛祖莫不乘此願力而受生。
順茲化儀而趨寂。
所以我堂頭先和尚從無住本建最勝幢。
踞寂滅場現人間世。
風行六處草偃入埏。
金粟峰頭蹴踏千千龍象。
太白山裡變化億億鹍鵬。
今則法雨既周於此界。
慈雲将布於他方。
天台五百羅漢遮留不住。
此會百萬人天牽挽莫回。
遂獨步於南辰。
竟藏身於北鬥。
既然如是。
因甚從前鼻頭繩索仍落在手裡。
正恁麼時。
且道把住即是放行即是。
海神知貴不知價。
留與人間光照夜。
尊宿遺書至提綱 雲蓋智禅師黃龍死心和尚遺書至上堂。
法門不幸法幢摧。
五蘊山中化作灰。
昨夜泥牛通一線。
黃龍從此入輪回。
龍門遠禅師黃龍山死心和尚遺書至上堂。
死心心已死。
心死死猶生。
抝折黃龍角。
翻身卧地行。
者老子從來翻着襕衫倒攜席帽。
口頭粗慥肚裡柔和。
檢點叢林呵叱學者。
雖傳晦堂道。
愛用雲門禅。
以罵風罵雨為訓徒。
以種菜種蔬為作務。
興災降禍少喜多嗔。
愚人見即攢眉。
智者點頭相許。
要去便去。
果然作家。
騰身元是莫徭人。
睡中失卻死心老。
嗚呼哀哉。
法門不幸。
黃龍靈源和尚遺書至上堂。
昔開正續銘。
今示真歸告。
一路涅盤門。
行說皆親到。
明然臨濟燈。
妙唱黃龍道。
空海久澄虛。
雲濤方浩浩。
橫吞巨海高駕鐵船。
隐顯同源卷舒無際者。
其惟靈源乎。
禅師居究竟地。
住本覺境。
雖曰示生。
實無生而可示。
雖曰示滅。
實無滅而可示。
明明密密密密明明。
真化不移何妨出沒。
所以遺言作訓。
真告普聞。
能事始終。
一期雲畢。
而某曩歲遊方之始邂逅龍舒。
許以半面之交。
氣投分感雖則荊山隐玉已遇良知。
爾後
白日不移輪。
青山常舉足。
寒崖一歸卧。
嗟哉春複春。
今則其徒萃章輩深恐異草之橫生。
謀遷涅盤之大宅。
正當移身換步時。
如何道得越格超方句。
放下骨襯雲。
紅爐一點清嵩雪。
梅放香林第一枝。
靈骨入塔 應庵華禅師為此庵和尚入塔。
摩酰三眼洞徹無私。
末後全提今之是也。
故我此庵和尚平生擔闆不受差排。
會盡物我一如。
透過生死窠臼。
履刀山劍樹如步紅蓮。
入镬湯爐炭似登寶所。
全體是個大解脫門。
更無一絲毫許外物。
化緣既畢。
借路經過。
火光三昧自焚軀。
烈焰亘天誰着眼。
黃陣靈骨五色璨然。
不昧高蹤斬新光彩。
今日安藏窣堵。
坐斷溪山。
萬木生風。
千江照月。
真燈烈焰。
少室增輝。
正恁麼時。
且移身換步一句作麼生道。
還知落處麼。
寶印當空妙。
重重錦縫開。
喝一喝。
密雲悟禅師為守元大師入塔。
以拄杖指塔雲。
盡十方世界是個無縫塔。
複敲塔門雲。
且道者一縫作麼合煞。
以手舉露骨送入雲。
請師兄塞卻。
弘覺忞禅師為雲門雪大師入塔。
以拄杖指塔戶雲。
大衆還知者一段因緣也未。
若也未知。
山僧不免借[浦/女]帔子拜[浦/女]年去也。
須彌頂上鐵圍龛。
内有空王月一函。
莫謂秋光淨如練。
佛來相見也垂簾。
且道當山堂頭和尚到此又作麼生。
珊瑚枝枝撐着月。
千古萬古衆同瞻。
撒骨 毒海良禅師自遺撒骨法語雲。
太湖三萬六千頃。
中有浮圖絕正偏。
今日遺骸歸去也。
碧天連水水連天。
安牌 元叟端禅師為别谷和尚入祖堂。
白雲作叢林紀綱。
以達磨居中。
開山居左。
百丈居右。
天下依而行之。
絲毫無有紊亂。
别谷和尚在茲山為二十六代。
捐以此日。
居于此堂。
晨香夕燈。
其永無替。
愚庵及禅師為平山林和尚入祖堂。
召大衆雲。
亭亭石塔東峰上。
此老初來百神仰。
福源浩浩起當湖。
千歲岩頭飛白浪。
宗鏡高懸二十年。
不啻焰光高萬丈。
翻身靠倒靈鹫峰。
雙樹悲風撼穹壤。
撲碎破沙盆。
滅卻正法眼。
動靜絕行蹤。
去來無影象。
是謂眼空佛祖道重王臣。
年逾八秩五處住山平山老和尚。
指牌雲。
湖光潋滟山空蒙。
觌體全彰大人相。
天童性禅師為前住當山第六十四代仁叟懷禅師生入祖堂。
大機大用闡單傳。
震動東南半壁天。
一句不言群象主。
威音王佛莫齊肩。
某德重叢林道通淵脈。
深得西印宗旨。
大弘廣慈世家。
照用則正眼洞明。
放行則真風卓邁。
發劈箭機以的破的。
鼓霹靂舌以空遣空。
所以人天自化外道歸降。
兩坐名山法輪大轉。
回澆漓之末運。
續無盡之真燈。
希年養高自他具足。
且最後一着還居正位。
畢竟作麼生道。
當陽提起破沙盆。
佛祖堂中稱獨尊。
佛涅盤日師送自牌位入祖堂。
捧牌位雲。
三界都來總大夢。
十方世界一空洞。
為他恐堕斷常見。
又向虛空中鑿空。
個漢行腳全無。
禅道罔措。
壞滅臨濟正宗。
籍沒大慧家世。
為伊正眼瞎卻不能普振真風。
故自罪犯彌天。
今又預居祖席。
我且貶汝異類橫身。
西州作牛東州作馬。
銜鐵負鞍拖犁拽耙。
饒伊要騎便騎要下便下。
搖動尾巴天上天下。
也隻是精靈業識。
好與一頓。
且道正位端居一句又作麼生。
喝一喝。
遂放牌位。
弘覺忞禅師送密雲先和尚入先覺堂。
先知覺後知。
先覺覺後覺。
從上佛祖莫不乘此願力而受生。
順茲化儀而趨寂。
所以我堂頭先和尚從無住本建最勝幢。
踞寂滅場現人間世。
風行六處草偃入埏。
金粟峰頭蹴踏千千龍象。
太白山裡變化億億鹍鵬。
今則法雨既周於此界。
慈雲将布於他方。
天台五百羅漢遮留不住。
此會百萬人天牽挽莫回。
遂獨步於南辰。
竟藏身於北鬥。
既然如是。
因甚從前鼻頭繩索仍落在手裡。
正恁麼時。
且道把住即是放行即是。
海神知貴不知價。
留與人間光照夜。
尊宿遺書至提綱 雲蓋智禅師黃龍死心和尚遺書至上堂。
法門不幸法幢摧。
五蘊山中化作灰。
昨夜泥牛通一線。
黃龍從此入輪回。
龍門遠禅師黃龍山死心和尚遺書至上堂。
死心心已死。
心死死猶生。
抝折黃龍角。
翻身卧地行。
者老子從來翻着襕衫倒攜席帽。
口頭粗慥肚裡柔和。
檢點叢林呵叱學者。
雖傳晦堂道。
愛用雲門禅。
以罵風罵雨為訓徒。
以種菜種蔬為作務。
興災降禍少喜多嗔。
愚人見即攢眉。
智者點頭相許。
要去便去。
果然作家。
騰身元是莫徭人。
睡中失卻死心老。
嗚呼哀哉。
法門不幸。
黃龍靈源和尚遺書至上堂。
昔開正續銘。
今示真歸告。
一路涅盤門。
行說皆親到。
明然臨濟燈。
妙唱黃龍道。
空海久澄虛。
雲濤方浩浩。
橫吞巨海高駕鐵船。
隐顯同源卷舒無際者。
其惟靈源乎。
禅師居究竟地。
住本覺境。
雖曰示生。
實無生而可示。
雖曰示滅。
實無滅而可示。
明明密密密密明明。
真化不移何妨出沒。
所以遺言作訓。
真告普聞。
能事始終。
一期雲畢。
而某曩歲遊方之始邂逅龍舒。
許以半面之交。
氣投分感雖則荊山隐玉已遇良知。
爾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