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

關燈
那容天魔外道之徒潛窺而側望。

    然則摩竭令嚴誰敢關通。

    但諸比丘.比丘尼.優[浦/女]塞.優[浦/女]夷于叫不應山前成就一鋪功德。

    須大師點眼。

    因行不妨掉臂。

    請師且出方丈。

     為五磊堂頭權和尚起龛。

    玉殿未為尊。

    珠樓何足貴。

    突破萬重關。

    不住青霄内。

    以拄杖指雲。

    蓋是者漢一生擔闆死不回頭者也。

    所以鬧裡抽身。

    於響順聲和之日急流勇退。

    於風行草偃之時阖國人追不再來。

    千峰萬峰直入。

    羚羊角挂難尋迹。

    南辰北鬥披[袖-由+金]。

    打成一片皇封。

    捏聚團圞世界。

    立罷夜明簾外。

    因退位以朝君。

    照空古鏡台前。

    為轉身而就父。

    無影樹頭舞鳳。

    不萌枝上糁花。

    即從伊。

    畢竟公案如何結絕。

    擊龛一下雲。

    驚起泥牛诟夜月。

    倒懸蘿壁上天台。

     全身入塔 大慧杲禅師遷佛智裕和尚入育王塔。

    以手指穴雲。

    妙喜與師兄俱是圓悟子。

    妙喜移住徑山。

    師兄遷來在此。

    雖與師兄同條生。

    不與師兄同條死。

    八兩與半斤。

    青紅對碧紫。

    正當恁麼時。

    且歸根得旨一句作麼生道。

    良久雲。

    師兄解唱泥牛吼。

    師弟甯忘木馬嘶。

    豁開頂上活人眼。

    鄮山山下是真歸。

     雪峤信禅師為天童悟和尚入塔。

    坐空千界月。

    諸佛汝同侪。

    鑿破青山面。

    将身就活埋。

     箬庵問禅師為晦夫和尚入塔。

    鏟開荊棘。

    獨立乾坤。

    推不向前。

    約不退後。

    團圞無縫。

    卓絕甯彰。

    眼裡耳裡鼻孔裡。

    塵說剎說衆生說。

    無非是老法兄自在三昧本地風光。

    五十五年有恁麼事。

    四處五會無恁麼事。

    有恁麼事。

    履镬湯爐炭如登平地。

    無恁麼事。

    上刀山劍樹如駕慈航。

    秉先師最初之囑。

    繼夾山後起之塵。

    疑殺天下衲僧。

    作個諸方眼目。

    今日功能既畢。

    門戶斬新。

    窣堵高巍沖開碧漢。

    且收因結果一句如何舉揚。

    三山雄壓江湖勢。

    一塔長懸萬古燈。

     弘覺忞禅師為天童林野和尚入塔。

    撲碎虛空閑景象。

    一庵卓卓露當陽。

    銜花鳥自難尋迹。

    孰謂将身北鬥藏。

    所以道。

    善知識者以形骸為幻泡。

    以生死為郵傳。

    其來也月印江波。

    其去也雲收嶽面。

    唯我法兄林和尚夙因深厚願力弘堅。

    出德峤之戶門。

    渾身是膽。

    下川勤之三峽。

    就地生波。

    食到口邊。

    奪回洞山果子。

    不住迷悟。

    超然獨步大方。

    故能橫身十字街頭。

    珠回玉轉。

    垂手千峰頂上。

    鬥換星移。

    揮七尺山藤。

    那分凡聖。

    布漫天羅網。

    打盡魚龍。

    一朝[門@具]爾告終。

    蓋為化緣将畢。

    今則塔從地湧頂合峰尖。

    依常寂以歸真。

    散慈雲而分布。

    且道還有奇特事也無。

    千古玲珑岩下寺。

    一龛常照萬年燈。

     奠茶湯 靈隐原禅師為碧峰和尚阇維奠茶。

    五台山拾得來。

    誠非凡種。

    關西子沒頭腦。

    卻是靈根。

    惟茲一味清茶。

    蕩滌衆生熱惱。

    隻如則川抛下茶籃。

    仰山撼動茶樹。

    畢竟明甚麼邊事。

    度盞雲。

    踏翻生死海。

    靠倒涅盤城。

     秉炬 雲庵文禅師為法眼大師火。

    時雨新霁。

    泥方滑道。

    忽跶倒。

    大衆争掖而起。

    乃舉火把雲。

    法眼茶毗。

    歸宗遭趺。

    呈似大衆。

    更無可說。

     黃龍祖心寶覺禅師将入滅。

    命門人黃太史廷堅主後事。

    茶毗日鄰峰為秉炬。

    火不續。

    黃顧師之得法上首死心新禅師曰。

    此老師有待於吾兄也。

    新以喪拒。

    黃強之。

    新執炬召大衆曰。

    不是餘殃累及我。

    彌天罪過不容誅。

    而今兩腳捎空去。

    不作牛兮定作驢。

    遂以火炬打一圓相曰。

    祇向者裡雪屈。

    擲炬應手而爇。

     無相真禅師為誠和尚火。

    空花落影。

    陽焰翻波。

    夢覺知非。

    靈明廓徹。

    大衆知麼。

    西堂禅師和尚太白峰前夢覺。

    通玄頂上接人。

    兩坐道場功成事辦。

    化緣既畢。

    放下佛祖鉗錘。

    呼喚不回。

    失我人天眼目。

    然真空不住。

    大智無依。

    何妨脫體提斯。

    不礙重添光彩。

    大衆。

    且道作麼生為他添光彩。

    舉起火把雲。

    還見者個麼。

    百尺竿頭不知險。

    七十六年如電閃。

    去去青霄混此身。

    何曾昧卻者一點。

     雪軒成禅師為太子少師廣孝姚公火。

    君臣際遇少人知。

    風虎雲龍共一時。

    道德實能扶聖運。

    秉忠挾術未為奇。

    恭惟示寂太子少師封榮國恭靖公姚公尊靈。

    博儒通釋邁古騰今。

    托迹空門。

    若琏嵩出於宋。

    盡忠王室。

    猶申甫生於周。

    故能曆三台之階而乃冠百辟之首。

    安享乎太平之世。

    優遊乎耄耋之年。

    杖策來朝。

    方謝唱佛贊揚之聖制。

    旋車言邁。

    遂懷即心清淨之真歸。

    皇上恩眷彌隆禮儀悉舉。

    勳伐既書於史冊。

    寵光覃耀於山林。

    於此便見老國公無生而生。

    處世皆遊戲三昧。

    非滅而滅。

    息緣得解脫神通。

    到者裡又何妨别轉一機與老國公重圓舊話聻。

    蓦舉火炬雲。

    諸仁者。

    還見麼。

    錦袍玉帶金剛體。

    烈焰光中不覆藏。

    便擲。

     列祖提綱錄卷第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