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四

關燈
無所悟。

    一向客作。

    數他人珍寶都是虛妄。

    終不免生死流轉。

    大衆。

    今二相公特建此大道場作大佛事。

    出大衆生死流轉。

    複大衆本來廣大寂滅妙心。

    開發本來神通大光明正法眼藏。

    但迷則長居凡下。

    悟則即今聖賢。

    大衆。

    言多去道轉遠。

    笑他明眼道人。

    衆中莫有明眼道人麼。

    今時佛法混濫。

    要分邪正。

    使大衆不堕邪見。

    作人天正眼。

    有麼。

    良久雲。

    我終不敢輕於汝等。

    汝等皆當作佛。

    下座。

     圓悟勤禅師蔣山開堂雲。

    曠劫來事隻在如今。

    威音那邊全歸掌握。

    頭頭物物成現。

    明明了了無差。

    獨用宏機。

    全提祖印。

    設使奮逸群作略施竭世樞機。

    未免節外生枝水中捉月。

    所以諸佛出世罕遇作家。

    祖師西來承虛接響。

    向上一路千聖不傳。

    學者勞形如猿捉影。

    到者裡不拘格式不蹑前蹤。

    不昧當機如何舉唱。

    明眼漢。

    沒窠臼。

    本分事。

    絕羅籠。

    幸遇帝道平平。

    皇風蕩蕩。

    祝嚴聖壽為國開堂。

    台旆光臨皇華作證。

    鐘山頂上寶公塔前。

    八字打開分明顯示去。

    遂拈起拄杖雲。

    還見麼。

    諸佛構不着。

    祖師提不起。

    千日并照萬鏡臨台。

    不隔纖毫當陽薦取。

    且不涉諸緣一句作麼生道。

    八方霢霂無為化。

    萬國歌謠樂太平。

     東京天甯開堂日。

    問答畢乃雲。

    問話且止。

    大衆。

    秘密妙嚴深機莫能考究。

    淨圓超證諸聖無以拟倫。

    靈山單傳正音。

    少室密付的旨。

    洞明如杲日。

    寬曠若虛空。

    把斷諸法無遺。

    蔭覆群靈有作。

    頂門上如如不動。

    腳跟下了了常知。

    今朝幸遇祝聖開堂。

    對衆分明剖露。

    遂拈拄杖卓一下雲。

    大衆。

    還知落處麼。

    諸佛心髓祖師淵源。

    十成八字打開。

    徧界全彰勝相。

    纖洪長短黑白方圓。

    一一絕羅籠處處無回互。

    澄澄湛湛密密堂堂。

    無深可深無妙可妙。

    是故佛佛授手惟授此心。

    祖祖相傳惟傳此妙。

    上根種智略請回光。

    可以千眼頓開。

    可以萬緣透脫。

    豈不見阿難問迦葉。

    世尊傳金襕外别傳何物。

    迦葉召阿難。

    阿難應諾。

    迦葉雲倒卻門前剎竿着。

    三要印開十方通透。

    直得王舍城裡萬壽堂前瑞氣凝九重。

    祥光朝鳳阙。

    一一發輝正法眼藏傳持涅盤妙心了也。

    且當陽不昧一句作麼生道。

    太平瑞氣無邊表。

    航海梯山仰聖朝。

    以此開堂一毫善利。

    上祝今上皇帝聖壽。

    伏願金輪永固寶祚殊昌。

    四海樂文明萬邦陶至化。

    複舉昔有僧問投子如何是一大事因緣。

    投子雲尹司空與老僧開堂。

    師雲。

    投子古佛叢林中推其得逸群之辯。

    得樸實頭道用。

    看其等閑拈掇。

    不妨世法佛法打成一片。

    雖然如是。

    惜其不甚寬廓。

    今日忽有人問天甯如何是一大事因緣。

    即對他道。

    手握金輪清四海。

    聖躬彌億萬斯年。

     金山開堂。

    大道絕中邊。

    至真離言說。

    諸佛莫能提。

    祖師莫能傳。

    透聲透色絕遮欄。

    蓋地蓋天無向背。

    豈止棒頭取證喝下承當。

    直饒千眼頓開。

    未免依草附木。

    到者裡。

    要須是針劄不入風吹不到把斷要津不通凡聖底始得。

    是故靈山會上廣額屠兒放下屠刀雲我是千佛一數。

    大集會中大力魔王雲待一切衆生盡皆成佛了然後發菩提心。

    豈不是龍象蹴踏獅子嚬呻。

    敵勝驚群蘊大丈夫意氣始可承當擔荷。

    所以道殺人不眨眼底立地成佛。

    立地成佛底殺人不眨眼。

    還他過量人。

    提持過量智。

    發明過量機。

    展演過量用。

    正當恁麼時。

    向過量境界中作麼生道。

    還知麼。

    仰祝聖君無量壽。

    河清海晏樂升平。

     密庵傑禅師烏巨開堂。

    上堂。

    祖師心印狀似鐵牛之機。

    去則印住住則印破。

    森羅萬象明暗色空情與無情一印印定。

    更無絲毫透漏。

    更無絲毫走作。

    更無絲毫起滅。

    更無絲毫動搖。

    如金博金似水洗水。

    了絕異緣逈超諸有。

    以此壽聖人則天長地久。

    以此祝賢守則伊尹周公。

    以此安樂生民。

    以此康福天下。

    以此播揚大教。

    以此扶豎正宗。

    雖然如是。

    且道印子即今在什麼處。

    良久擊拂子雲。

    雕弓高挂狼煙息。

    萬國歌謠樂太平。

    複舉保壽開堂公案。

    師雲。

    二尊宿美則美矣。

    若要扶臨濟正宗。

    俱各欠一頓棒在。

    且道那裡是他欠處。

    具擇法眼者試定當看。

     中峰希聲禅師開堂。

    雲生大野。

    霧鎖長空。

    三草二木悉歸獅子吼。

    露滴庭莎盡稱無邊妙相。

    猿啼鳥噪皆談不二圓音。

    乃拈拄杖曰。

    無邊妙義盡在山僧拄杖頭上。

    若也會得。

    可謂應時應節。

    若不會。

    萬年松在祝融峰。

    卓一下。

     别峰寶印禅師開堂升座雲。

    世尊初成正覺。

    於鹿野苑中轉四谛法輪。

    憍陳如比丘最初悟道。

    後來真淨禅師初住洞山拈雲。

    今日新豐洞裡祗轉個拄杖子。

    遂拈拄杖着左邊雲。

    還有最初悟道者麼。

    若無。

    丈夫自有沖天志。

    莫向如來行處行。

    遂喝一喝下座。

    若是印上座則不然。

    今日向鳳凰山裡初無工夫轉四谛法輪。

    亦無氣力轉拄杖子。

    祇教諸人行須緩步語要低聲。

    何故。

    欲得不招無間業。

    莫謗如來正法輪。

     獅子端禅師章丞相子厚請開堂升座。

    俞秀老撰疏叙師生平事迹曰。

    推倒回頭趯翻不托。

    七軸之蓮經未誦。

    一聲之漁父先聞。

    師聽僧官宣至此。

    以手耶揄曰。

    止止。

    乃坐引聲吟曰。

    本是潇湘一釣客。

    自東自西自南北。

    大衆雜然稱善。

    師顧衆笑雲。

    我觀法王法。

    法王法如是。

    下座。

     玉泉皓禅師因張無盡請。

    開堂日衆官畢集。

    師升座顧視大衆曰。

    君不見。

    良久又雲。

    君不見。

    張操蜀音曰。

    和尚見。

    皓應聲曰。

    但得相公見便了。

    下座。

     雲居佑禅師開堂。

    問答罷乃曰。

    新啟法筵。

    人天會集。

    稀逢難遇正在此時。

    還更有乘時适變底衲僧麼。

    出來與汝證據。

    良久曰。

    不出頭者是好手。

    雖然如是。

    道林今日已向平地上吃交了也。

    賴遇金粟大士有不二法門放一線道。

    道林方解開布袋頭。

    足可以施展家風。

    向無佛處稱尊。

    便乃指點三界目視四維。

    偃仰堯天高歌舜日。

    舉音王調唱菩薩蠻。

    奏沒弦琴含太古意。

    當是時文殊休惆怅。

    普賢謾沉吟。

    任是千聖出頭異口同音也不消一劄。

    久立珍重。

     佛心才禅師開堂示衆曰。

    百千三昧門。

    無量福德藏。

    放行也如開武庫錯落交輝。

    把住也似雪覆蘆花通身莫辯。

    使見之者撩起便行。

    聞之者單刀直入。

    個個具頂門正眼。

    人人懸肘後靈符。

    拂佛祖見知。

    作叢林殃害。

    憶得寶壽開堂日。

    三聖推出一僧。

    寶壽便打。

    三聖雲。

    與麼為人。

    瞎卻鎮州一城人眼去在。

    且如乾元今日開堂。

    或有僧出來。

    山僧亦打。

    不惟此話大行。

    且要開卻福州一城人眼去在。

    何也。

    劍為不平離寶匣。

    藥因救病出金瓶。

     欽山普初禅師開堂。

    上堂良久曰。

    舉揚宗旨。

    上祝皇基。

    伏願祥雲與景星俱現。

    醴泉與甘露雙呈。

    君乃堯舜之君。

    俗乃成康之俗。

    使林下野夫不覺成太平曲。

    且作麼生是太平曲。

    無為而為。

    神而化之。

    灑德雨以霶霈。

    鼓仁風而雍熙。

    民如野鹿。

    上如标枝。

    十八子。

    知不知。

    哩哩啰邏啰哩。

    拍一拍下座。

     列祖提綱錄卷第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