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自今向其間鑽仰者如稻麻竹葦。
實端的透徹者百中無一二。
若果然透得。
十二時中不妨慶快。
應機接物利樂有情。
盡乾坤星辰日月盡大地草木叢林都作一個出入遊戲之場。
古者道。
玉轉珠回佛祖言。
精通猶是污心田。
老盧祇解長舂米。
何得黃梅萬古傳。
山僧在庵中亦有示徒。
直下雖然沒許般透。
如未盡活還難。
海門昨夜狂風起。
無限波瀾一掃乾。
恁麼地先與人開卻路。
然後兩手掇向人前。
伶俐底不用絲毫氣力便提得去。
還有麼。
若提不去。
敢問諸人。
十二時中應用施為分賢别愚是是非非是個什麼。
保甯勇禅師開堂雲。
問答已周何不散去。
既不然者。
更引些葛藤向淨地上作一場狼藉去也。
正法眼藏亘古亘今。
祖祖密傳印印相可。
語言路絕思慮情忘。
一切群生各具斯事。
然難信之法措者還稀。
上上之機方能湊泊。
若湊泊得去。
便與三世佛祖有情無情悉皆同參。
無自無他非前非後。
有何生死可出佛道可成。
不假多劫修行。
彈指悉皆具足。
行住坐卧任運施為。
見聞覺知随緣應用。
睡來合眼飯來開口。
寒即向火熱即取涼。
既到者個平實田地。
匹上不足匹下有餘。
若是祖宗門下客。
直須向火焰裡藏身。
微塵裡走馬。
東湧西沒同死同生。
爍迦羅眼不能窺。
千手大悲把不住。
裂破毗盧印。
掃盡衲僧蹤。
然雖如是。
劍閣路危終易度。
趙州關險大難行。
但仁勇生而且昧長又寡聞。
雖挹宗機拟終深薮。
比奉知府龍圖特垂台命。
阖府采僚同賜佥俞。
命某繼此道場。
實增忝幸。
敢将上善仰延宸算傍祝府僚。
伏願知府龍圖早升陛阙榮陟鼎槐。
運使郎中亟聞漕最殊被帝恩。
運判都官英聲遐播清職驟跻。
通判駕部阖府采僚理狀彌光亨衢驟進。
更願今辰席上外府尊官。
永心腹於王家。
常眷隆於釋寶。
又承僧職大師蔣山清涼和尚同垂象駕共建法筵。
諸多檀越惟願常臻福慶永贲佛乘。
複雲。
大化無為道太平。
閻浮日月轉分明。
豐年野老讴歌甚。
在處嘉禾合穗生。
久坐尊官伏惟珍重。
五祖演禅師四面山開堂日。
更有問話者麼。
若無。
雙泉今日向第二義門放一線道。
與諸人相見。
和泥合水一上。
且要釋迦彌勒動地雨花。
文殊普賢觀音勢至各踞一方助佛揚化。
皆務本事器量堪任。
雙泉不免也入一分共說東家杓柄長西家杓柄短。
任從春草青青炎光爍爍。
秋樹葉零冬氷片薄。
何故如是。
且要諸人順時保愛。
複拈起拄杖雲。
古人道。
拈起也天回地轉。
放下也草偃風行。
四面即不然。
拈起也七穿八穴。
放下也錦上鋪花。
且道還有為人處也無。
良久雲。
來年更有新條在。
惱亂春風卒未休。
黃梅東山開堂日。
适四祖師叔白槌雲。
當觀第一義。
隻如第一義且作麼生觀。
要會麼。
三世諸佛若無第一義。
将什麼化度有情。
西天四七唐土二三乃至天下老和尚若無第一義。
将什麼建立宗風。
隻如當今聖帝若無第一義。
将什麼統禦天下。
知郡學士知縣宣德合座尊官若無第一義。
将什麼為民父母。
乃至在會施主若無第一義。
将什麼崇敬三寶。
然雖如是。
也須各各自悟始得。
雪窦顯禅師雪窦開堂雲。
人天普集。
合發明個什麼事焉。
可互分賓主馳騁問答便當宗乘去。
廣大門風威德自在。
輝騰今古把定乾坤。
千聖隻言自知。
五乘莫能建立。
所以聲前悟旨猶迷顧鑒之端。
言不知宗尚昧情識之表。
諸人要知真實相為。
但以上無攀仰下絕己躬。
自然常光現前個個壁立千仞。
還辯明得也無。
未辯辯取。
未明明取。
既辯明得。
能截生死流。
同踞祖佛位。
妙圓超悟正在此時。
堪報不報之恩。
以助無為之化。
雲峰悅禅師法輪開堂日。
且住具住。
大象既消。
希音杳絕。
旁通實化。
開拓權門。
於是三藏五乘對機設教。
猶國家兵器不得已而用之。
爾後達磨西來單傳心印。
一花五葉分布寰中。
大似持聾作啞。
何故。
況你諸人各有一段事耀古騰。
今通廓等於太虛。
明淨同乎皎鏡。
現在可驗。
固是瞞人眼不得。
且何者是諸人眼。
還驗得麼。
若也驗得。
塵沙諸佛三乘十二分教六代祖師天下老和尚盡向諸人眼裡百雜碎。
若驗不得。
前是案山後是主山。
複雲。
此日一會固非小緣。
匝地普天孰不欣慶。
更不敢祝贊皇風回向諸僚。
何故。
古人道。
吾禱久矣。
豈況當今聖主賢臣者哉。
久立大衆伏惟珍重。
上方益禅師開堂日。
問答罷。
左右顧視雲。
黃面老周行七步。
腳跟下正好一錐。
碧眼胡兀坐九年。
頂門上可惜一劄。
當時若有個為衆竭力底衲僧下得者毒手。
也免得拈花微笑空破面顔。
立雪齊腰翻成轍迹。
自此将錯就錯。
相簍打簍。
遂有五葉芬芳。
千燈續焰。
向曲錄木上唱二作三。
於楖栗杖頭指南為北。
直得進前退後有問法問心之徒。
倚門傍牆有覓佛覓祖底漢。
庭前指栢便喚作祖意西來。
日裡看山更錯認學人自己。
殊不知此一大事本自靈明。
盡未來際未嘗間斷。
不假修證豈在思惟。
雖鹙子有所不知。
非滿慈之所能辯。
不見馬祖一喝百丈三日耳聾。
寶壽令行鎮州一城眼瞎。
大機大用如迅雷不可停。
一唱一提似斷崖不可履。
正當恁麼時。
三世諸佛祇可旁觀。
六代祖師證明有分。
大衆。
且道今日還有證明底麼。
良久雲。
劄。
真淨文禅師聖壽開堂日。
問答畢乃雲。
問話且止。
祇知問佛問法。
殊不知佛法來處。
且道從甚麼處來。
乃垂下一足雲。
昔日黃龍親行此令。
十方諸佛無敢違者。
諸代祖師一切聖賢無敢越者。
無量法門一切妙義天下老和尚舌頭始終一印無敢異者。
無異即且止。
印在什麼處。
還見麼。
若見。
非僧非俗無徧無黨一一分付。
若不見。
而我自收。
遂收足。
乃喝雲。
兵随印轉将逐符行。
佛手驢腳生緣老。
好痛與三十棒。
而今會中莫有不甘者麼。
若有。
不妨奇特。
若無。
新長老謾你諸人去也。
故我大覺世尊昔日於摩竭陁國十二月八日明星現時豁然悟道。
大地有情一時成佛。
今有釋子沙門克文於東震旦國大宋筠陽城中六月十三日赫日現時。
又悟個甚麼。
以拂子畫一畫雲。
我不敢輕於汝等。
汝等皆當作佛。
下座。
保甯開堂日。
欲識佛性義。
當觀時節因緣。
時節既至因緣自會。
大衆。
今日一會要知麼。
是大衆成佛時節淨緣際會。
大丞相荊國公及判府左丞施宅舍園林為佛剎禅門。
固請大善知識開演西來祖道。
所以教外别傳直指。
大衆即心見性成佛。
大衆信得及麼。
若自信得及。
即知自性本來作佛。
縱有未信亦當成佛。
但為迷來日久。
一乍聞說誠難取信。
以至古今天下善知識一切禅道一切語言亦是善知識自佛性中流出建立。
而流出者是末佛性是本。
近代佛法可傷。
多棄本逐末背正投邪。
但認古人一切言句為禅為道。
有甚幹。
涉直是達磨西來亦無禅可傳。
惟隻要大衆自悟自成佛自建立一切禅道。
況神通變化衆生本自具足不假外求。
如今人多是外求。
蓋根本自
實端的透徹者百中無一二。
若果然透得。
十二時中不妨慶快。
應機接物利樂有情。
盡乾坤星辰日月盡大地草木叢林都作一個出入遊戲之場。
古者道。
玉轉珠回佛祖言。
精通猶是污心田。
老盧祇解長舂米。
何得黃梅萬古傳。
山僧在庵中亦有示徒。
直下雖然沒許般透。
如未盡活還難。
海門昨夜狂風起。
無限波瀾一掃乾。
恁麼地先與人開卻路。
然後兩手掇向人前。
伶俐底不用絲毫氣力便提得去。
還有麼。
若提不去。
敢問諸人。
十二時中應用施為分賢别愚是是非非是個什麼。
保甯勇禅師開堂雲。
問答已周何不散去。
既不然者。
更引些葛藤向淨地上作一場狼藉去也。
正法眼藏亘古亘今。
祖祖密傳印印相可。
語言路絕思慮情忘。
一切群生各具斯事。
然難信之法措者還稀。
上上之機方能湊泊。
若湊泊得去。
便與三世佛祖有情無情悉皆同參。
無自無他非前非後。
有何生死可出佛道可成。
不假多劫修行。
彈指悉皆具足。
行住坐卧任運施為。
見聞覺知随緣應用。
睡來合眼飯來開口。
寒即向火熱即取涼。
既到者個平實田地。
匹上不足匹下有餘。
若是祖宗門下客。
直須向火焰裡藏身。
微塵裡走馬。
東湧西沒同死同生。
爍迦羅眼不能窺。
千手大悲把不住。
裂破毗盧印。
掃盡衲僧蹤。
然雖如是。
劍閣路危終易度。
趙州關險大難行。
但仁勇生而且昧長又寡聞。
雖挹宗機拟終深薮。
比奉知府龍圖特垂台命。
阖府采僚同賜佥俞。
命某繼此道場。
實增忝幸。
敢将上善仰延宸算傍祝府僚。
伏願知府龍圖早升陛阙榮陟鼎槐。
運使郎中亟聞漕最殊被帝恩。
運判都官英聲遐播清職驟跻。
通判駕部阖府采僚理狀彌光亨衢驟進。
更願今辰席上外府尊官。
永心腹於王家。
常眷隆於釋寶。
又承僧職大師蔣山清涼和尚同垂象駕共建法筵。
諸多檀越惟願常臻福慶永贲佛乘。
複雲。
大化無為道太平。
閻浮日月轉分明。
豐年野老讴歌甚。
在處嘉禾合穗生。
久坐尊官伏惟珍重。
五祖演禅師四面山開堂日。
更有問話者麼。
若無。
雙泉今日向第二義門放一線道。
與諸人相見。
和泥合水一上。
且要釋迦彌勒動地雨花。
文殊普賢觀音勢至各踞一方助佛揚化。
皆務本事器量堪任。
雙泉不免也入一分共說東家杓柄長西家杓柄短。
任從春草青青炎光爍爍。
秋樹葉零冬氷片薄。
何故如是。
且要諸人順時保愛。
複拈起拄杖雲。
古人道。
拈起也天回地轉。
放下也草偃風行。
四面即不然。
拈起也七穿八穴。
放下也錦上鋪花。
且道還有為人處也無。
良久雲。
來年更有新條在。
惱亂春風卒未休。
黃梅東山開堂日。
适四祖師叔白槌雲。
當觀第一義。
隻如第一義且作麼生觀。
要會麼。
三世諸佛若無第一義。
将什麼化度有情。
西天四七唐土二三乃至天下老和尚若無第一義。
将什麼建立宗風。
隻如當今聖帝若無第一義。
将什麼統禦天下。
知郡學士知縣宣德合座尊官若無第一義。
将什麼為民父母。
乃至在會施主若無第一義。
将什麼崇敬三寶。
然雖如是。
也須各各自悟始得。
雪窦顯禅師雪窦開堂雲。
人天普集。
合發明個什麼事焉。
可互分賓主馳騁問答便當宗乘去。
廣大門風威德自在。
輝騰今古把定乾坤。
千聖隻言自知。
五乘莫能建立。
所以聲前悟旨猶迷顧鑒之端。
言不知宗尚昧情識之表。
諸人要知真實相為。
但以上無攀仰下絕己躬。
自然常光現前個個壁立千仞。
還辯明得也無。
未辯辯取。
未明明取。
既辯明得。
能截生死流。
同踞祖佛位。
妙圓超悟正在此時。
堪報不報之恩。
以助無為之化。
雲峰悅禅師法輪開堂日。
且住具住。
大象既消。
希音杳絕。
旁通實化。
開拓權門。
於是三藏五乘對機設教。
猶國家兵器不得已而用之。
爾後達磨西來單傳心印。
一花五葉分布寰中。
大似持聾作啞。
何故。
況你諸人各有一段事耀古騰。
今通廓等於太虛。
明淨同乎皎鏡。
現在可驗。
固是瞞人眼不得。
且何者是諸人眼。
還驗得麼。
若也驗得。
塵沙諸佛三乘十二分教六代祖師天下老和尚盡向諸人眼裡百雜碎。
若驗不得。
前是案山後是主山。
複雲。
此日一會固非小緣。
匝地普天孰不欣慶。
更不敢祝贊皇風回向諸僚。
何故。
古人道。
吾禱久矣。
豈況當今聖主賢臣者哉。
久立大衆伏惟珍重。
上方益禅師開堂日。
問答罷。
左右顧視雲。
黃面老周行七步。
腳跟下正好一錐。
碧眼胡兀坐九年。
頂門上可惜一劄。
當時若有個為衆竭力底衲僧下得者毒手。
也免得拈花微笑空破面顔。
立雪齊腰翻成轍迹。
自此将錯就錯。
相簍打簍。
遂有五葉芬芳。
千燈續焰。
向曲錄木上唱二作三。
於楖栗杖頭指南為北。
直得進前退後有問法問心之徒。
倚門傍牆有覓佛覓祖底漢。
庭前指栢便喚作祖意西來。
日裡看山更錯認學人自己。
殊不知此一大事本自靈明。
盡未來際未嘗間斷。
不假修證豈在思惟。
雖鹙子有所不知。
非滿慈之所能辯。
不見馬祖一喝百丈三日耳聾。
寶壽令行鎮州一城眼瞎。
大機大用如迅雷不可停。
一唱一提似斷崖不可履。
正當恁麼時。
三世諸佛祇可旁觀。
六代祖師證明有分。
大衆。
且道今日還有證明底麼。
良久雲。
劄。
真淨文禅師聖壽開堂日。
問答畢乃雲。
問話且止。
祇知問佛問法。
殊不知佛法來處。
且道從甚麼處來。
乃垂下一足雲。
昔日黃龍親行此令。
十方諸佛無敢違者。
諸代祖師一切聖賢無敢越者。
無量法門一切妙義天下老和尚舌頭始終一印無敢異者。
無異即且止。
印在什麼處。
還見麼。
若見。
非僧非俗無徧無黨一一分付。
若不見。
而我自收。
遂收足。
乃喝雲。
兵随印轉将逐符行。
佛手驢腳生緣老。
好痛與三十棒。
而今會中莫有不甘者麼。
若有。
不妨奇特。
若無。
新長老謾你諸人去也。
故我大覺世尊昔日於摩竭陁國十二月八日明星現時豁然悟道。
大地有情一時成佛。
今有釋子沙門克文於東震旦國大宋筠陽城中六月十三日赫日現時。
又悟個甚麼。
以拂子畫一畫雲。
我不敢輕於汝等。
汝等皆當作佛。
下座。
保甯開堂日。
欲識佛性義。
當觀時節因緣。
時節既至因緣自會。
大衆。
今日一會要知麼。
是大衆成佛時節淨緣際會。
大丞相荊國公及判府左丞施宅舍園林為佛剎禅門。
固請大善知識開演西來祖道。
所以教外别傳直指。
大衆即心見性成佛。
大衆信得及麼。
若自信得及。
即知自性本來作佛。
縱有未信亦當成佛。
但為迷來日久。
一乍聞說誠難取信。
以至古今天下善知識一切禅道一切語言亦是善知識自佛性中流出建立。
而流出者是末佛性是本。
近代佛法可傷。
多棄本逐末背正投邪。
但認古人一切言句為禅為道。
有甚幹。
涉直是達磨西來亦無禅可傳。
惟隻要大衆自悟自成佛自建立一切禅道。
況神通變化衆生本自具足不假外求。
如今人多是外求。
蓋根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