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一

關燈
列祖提綱錄卷第二十一 武林十八澗理安禅寺住持婁東行悅集 受請升座拈衣法語 楊岐會禅師九峰受疏。

    拈衣示衆雲。

    會麼。

    若也不會。

    今日無端走入水牯牛隊裡去也。

    還知麼。

    筠陽九曲。

    萍實楊岐。

     保甯勇禅師在蔣山受小疏。

    僧呈法衣。

    師提起身上袈裟雲。

    大衆。

    且道者個是那個是。

    若道者個是。

    争柰那個何。

    若道那個是。

    争柰者個何。

    卻顧衆雲。

    如今不免對大衆前改頭換面撚一放一去也。

    便卸袈裟披法衣。

     五祖演禅師白雲受帖。

    舉法衣雲。

    既是大庾嶺頭提不起。

    為什麼卻在者裡。

    且道者裡底是那裡底是。

    乃雲。

    攜瓶自汲清涼水。

    卻着袈裟作主人。

    便披。

     圓悟勤禅師照覺受請。

    舉法衣雲。

    古人事不獲已。

    挂弊垢衣。

    如今推免不下。

    入者群隊去也。

    大庾嶺頭藏不得。

    如今也要大家知。

     太平懃禅師受請日。

    五祖付法衣。

    師受而捧以示衆曰。

    昔釋迦文佛以丈六金襕袈裟披千尺彌勒佛身。

    佛身不長袈裟不短。

    會麼。

    即此樣。

    無他樣。

     拈勅黃法語 圓悟勤禅師在蔣山受勅。

    拈起示衆雲。

    大衆。

    見麼。

    龍飛鳳舞降自九重。

    佛祖綱宗盡在裡許。

    卻請維那對衆宣讀。

     住金山。

    師在乾明受勅。

    拈起示衆雲。

    見麼。

    拈時十日并照。

    舉處千界光輝。

    九重天上降來。

    宰輔手中親付。

    更不敢囊藏被蓋。

    請僧正一為敷宣。

     住雲居師在金山受劄次日勅下。

    拈勅示衆雲。

    九重城裡親宣賜。

    一道神光爍太虛。

    勝義谛中真勝義。

    千華叢裡綻芙蕖。

    一舉便知。

    多少省力。

    苟或未然。

    更請宣過。

     大慧杲禅師再住徑山。

    於育王受請。

    拈勅黃示衆雲。

    達磨不來東土。

    二祖不往西天。

    人人常光現前。

    個個壁立萬仞。

    且道者個從甚麼處得來。

    若知來處。

    受用無窮。

    其或未然。

    卻請維那分明宣過。

    也要大家知有。

     長翁淨禅師奉勅升住天童。

    捧勅黃示衆曰。

    雲開九天。

    呈起曰。

    看彩鳳銜出。

    且道如何委悉。

    急急如律令。

    勅。

     密庵傑禅師住徑山。

    師在華藏受請。

    捧勅黃示衆雲。

    鳳阙頒宣。

    群生聳耳。

    當陽拈出。

    匝地普天。

    喚回枯木龍吟。

    别是一壺春色。

    若也見得。

    皇恩佛恩一時報畢。

    其或未然。

    卻請維那分明宣過。

     住靈隐。

    師在徑山受請。

    捧勅黃示衆雲。

    九重天上降來。

    善法堂前拈出。

    明如杲日。

    寬若太虛。

    光揚佛祖家風。

    流通正法眼藏。

    恁麼見得。

    堪報不報之恩。

    其或未然。

    維那分明道破。

     拈護法疏法語 五祖演禅師四面山授疏。

    示衆雲。

    兵随印轉。

    将逐符行。

    請對尊官。

    分明剖露。

     住東山。

    師在海會受請。

    拈疏示衆雲。

    八十翁翁輥繡球。

    遂付維那。

     圓悟勤禅師住金山受勅後。

    次拈疏雲。

    毫端寶剎阃外威權。

    有卷有舒有照有用。

    字字珠回玉轉。

    一一草偃風行。

    雖然文彩已彰。

    更請重新拈出。

     應庵華禅師妙嚴受請。

    判府左司度疏。

    師拈示衆雲。

    此是判府左司兩手分付。

    謂之無盡藏頂王三昧。

    言言見谛句句朝宗。

    若也知得。

    更不重說偈言。

    若也未知。

    輙煩僧官對衆宣讀。

     密庵傑禅師受請。

    拈疏雲。

    諸佛說不到處。

    祖師提不起時。

    結角羅紋語言三昧盡從個裡流出。

    輝騰今古不堕斷常。

    欲令四衆共知。

    何妨重為說破。

     拈疏雲。

    黃面老子二千年前靈山會上付囑國王大臣一則語。

    流布天上人間綿綿不墜。

    有眼者見有耳者聞。

    聞見既通。

    塞卻耳根更須谛聽。

     元叟端禅師檀越疏。

    孤峰頂上。

    天不知地不管。

    因甚被者個勾引出來。

    過去阿僧祇劫與合府豪俊同修無上佛果菩提。

     住鳳山。

    在徑山楞伽室受請。

    拈院疏。

    此是宣政諸官當面所付。

    謂之金剛秘密三昧。

    魔外以之殄除。

    正宗以之光顯。

     拈公帖法語 五祖演禅師白雲受帖。

    拈起示衆雲。

    大衆。

    隻恁麼會得。

    埋沒宗風。

    過犯不小。

    幸有現成公案。

    請維那對衆宣讀。

     住海會。

    師在太平受帖。

    拈起示衆雲。

    恁麼會去。

    早是鈍漢。

    何也。

    若憑說。

    五千四十八卷豈不是說。

    若不憑說。

    又如何辨白。

    請維那分明拈出。

     圓悟勤禅師住崇甯。

    在昭覺初受六祖請。

    拈帖示衆雲。

    幸自無事。

    須要個護身符子作麼。

    然禍不入慎家之門。

    且作麼生斷者公案。

    會麼。

    兵随印轉。

    請維那剖露。

     住夾山。

    師在天甯受請。

    拈帖示衆雲。

    百草頭上薦取。

    争如個裡承當。

    既然符到奉行。

    豈可當爐避火。

    若也見得。

    坐斷一切人舌頭。

    苟或未然。

    卻請維那剖露。

     住道林。

    師在夾山受請。

    拈帖示衆雲。

    大衆。

    湖外有知音。

    千裡通消息。

    透出威音王。

    誰解知端的。

    還知麼。

    個裡辨取。

    苟或未然。

    卻對衆宣過。

     密庵傑禅師在褒禅受華藏請。

    拈帖雲。

    三回兩度推不去。

    今日依前把不住。

    不是時節因緣。

    亦非人情之故。

    既然如是。

    因甚麼撞頭磕腦。

    不見道。

    順是菩提。

     指座法語 五祖演禅師白雲受帖。

    指法座。

    象王回。

    獅子步。

    侬家看着雙眉聚。

    然雖如是。

    事到如斯難為辭讓。

    但有路可上。

    更高人也行。

     海會受請。

    指法座雲。

    少間向上頭。

    撒沙撒土去也。

     真淨文禅師洞山受請。

    宣帖罷乃雲。

    大衆。

    諸佛出興於世。

    總祇赴個時節。

    且道貧道今日赴個什麼時節。

    指法座召大衆雲。

    今古應無墜。

    分明在目前。

     圓悟勤禅師昭覺初受六祖請。

    指法座雲。

    盡十方都是個寶華王座。

    長在裡許。

    又何須特地。

    車不橫推。

    理無曲斷。

     箬庵問禅師住金山。

    在夾山受請。

    指法座雲。

    借座燈王。

    衲僧掩彩。

    更上一層樓。

    通身得自在。

    一着高一着。

    一步闊一步。

    莫怪渠侬向上行。

    他家自有通霄路。

     登座垂語 五祖演禅師太平受帖升座雲。

    祖令當行。

    十方坐斷。

    其中莫有不惜性命者麼。

    出來與老僧相見。

     圓悟勤禅師受請升座雲。

    蝸牛角上三千界。

    雲月溪山共一家。

    既爾業緣無避處。

    不如随分納些些。

    一不做二不休。

    還有共相建立底麼。

     受夾山請升座示衆雲。

    鈎頭有餌。

    句裡無私。

    已泛扁舟。

    放行綸線。

    還有沖浪錦鱗麼。

     受道林請升座。

    數載碧岩藏拙讷。

    幽深頗惬再南心。

    業緣苦死相驅逼。

    随順還須過道林。

    二途俱不涉底出來道看。

     受請升座提綱 保甯勇禅師在蔣